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战国之东周崛起 > 第二章 各怀鬼胎的大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东周国昭文君姬文看中的,正是这个朝堂为各诸侯国代言人的聚集地,当今天下的消息中心。这儿发生每一件事,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到其他诸侯的耳朵里。

    所以周天子朝堂很大程度上是各诸侯国彼此之间龌龊行为的揭露地,是相互征伐的导火索。

    昭文君姬文自知实力不如自己的堂兄,有苦难言。心想唯有借刀杀人,将姬供之截断三川的事情捅破,让同在三川下游的韩国、魏国、齐国、卫国、鲁国等去拿自己那好事的堂兄问罪,方可解了这心头之恨。

    姬延觉得现下自己寄居在东周国,衣食住行都需要昭文君照应。他的面子,自然是要给的。当然也不能直接开罪西周武公,当朝太师姬供之。万一这哥们一发怒,派兵到洛阳来烧了王宫,可就大大不妙了。

    话说那西周武公姬供之以守孝为托辞,压根没来上过一次朝,所以重生不久的姬延完全就不知道他是谁,长什么样。

    姬延眼角闪过一丝笑意,故意装作不知情的样子问姬文:“孤王有一事不明,现下大旱还没开始多久,三川河水那么大的流量,怎么早早就枯竭了呢?”

    姬文闻言大喜,正襟答道:“吾王圣明。此番三川枯竭,并非天灾,实乃人祸也。”

    姬文此言一出,立刻在朝堂之上引起不小的轰动。尤其是受旱情影响的域内诸侯国代理们,更是义愤填膺。

    然而并没有一人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懑,毕竟这些人代表的是各自的诸侯,说错一句话便有可能引发一场兵灾。因而谨小慎微,便成为了他们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祸?叔父这番话,倒叫孤王糊涂了。还烦请叔父仔细道明原由。”姬延继续揣着明白装糊涂,心想最近过得比较憋屈,让两只老狐狸,或许顺带捎上其他几只狐狸相互掐架,权当看一场好戏娱乐娱乐罢。

    群臣也是满腹狐疑,用期待的眼神凝视着伺立于朝堂首位的当朝太傅东周昭文君姬文。

    此时的昭文君姬文,弹指间成为了整个天子朝堂的焦点。

    面对众人的疑惑,姬文却脸色泰然,笑而不语。

    显然,他不想成为焦点。因为他知道,焦点即众矢之的,是没有好下场的。这也是他继位即自贬“公”号为“君”号的原因。

    接下来是当炮灰的时候,姬文追崇儒家,一向以中立身份自居,自然是不会冒着得罪西周武公的风险,亲自出面的。

    而姬文的沉默,似乎是在传达某种特定的信号。

    “大王!臣有奏!”飒然,群臣中一中年男子面若重枣,持笏缓步走到朝堂中央,朝王座躬身作揖。

    果然,有人收到了姬文传达的信号。

    此人是朝中乡师,下大夫工师谋。

    姬延对此人不甚熟悉,但瞟一眼那太傅姬文神采奕奕的表情,便知此人定是姬文的心腹无疑。

    工师谋身微职卑,折了也损失不大,再加上性格刚烈,用来当枪使再合适不过了。

    “工师大夫,准奏!”姬延顺水推舟,静待事态发展。

    “谢大王!”工师谋又毕恭毕敬地作了一个揖,方才奏道:“大王!微臣有两事启奏。其一,今天将大旱,三川枯竭。实乃太庙多年未祀,触怒先祖,降下灾祸也。微臣恳请吾王择日整备王驾,戒饬车徒,亲往太庙祭祀先祖。”

    “工师大夫所奏正是孤王所想,现大旱降临,三川黎庶涂炭,着实是因为孤王失德而触怒了先祖,孤王自当卜个吉日,亲往太庙祭祖罪己。准奏!”

    祭祀是这个时代人的头等大事,作为现代人的姬延,自然也是不敢松懈怠慢的。

    况且,这也是一场收买民心的超级政治作秀,还可以趁机敲一笔诸侯们的竹杠,缓解捉襟见肘的王宫燃眉之急,何乐而不为呢。

    “吾王英明!”工师谋拍了一下马屁后,接着奏道:“其二,微臣要弹劾一人。此人乃当朝大员,微臣身微职卑。恳请大王圣裁。”

    先抛出个祭祀的球让姬延接,再引出个弹劾大臣的炸弹来。看得出这工师谋也是有些说话艺术的,倒也不损他的这个“谋”字。

    看情形,工师谋要弹劾的,定是昭文君姬文口中的人为截断三川之人,这一点众臣都听的清楚,看的明白。

    而从地理上看,能够同时在上游截断三川的诸侯国只有韩国和西周国,韩国现在前线急需粮草,不可能自己截断上游害下游的百姓。

    所以众臣猜测,人为截断三川之事若属实,八九不离十定是那好事的西周武公姬供之所为。

    “放肆!弹劾百官轮得到你一个小小的乡师?”还没等姬延发话,大宰宁越先站出来呵斥了起来。作为天官冢宰的掌门人,监察群臣是他的权利范围。自然是见不得本属于地官司徒属的乡师在此僭越行权的。

    其实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宁越是秦惠文王的人,代表的自然是秦国的利益。

    东周昭文君是个谨慎之人,没有掌握证据不会随意出言,所以可以断言,西周国武公姬供之截断三川而使其枯竭之事,现在已然明了。

    只是秦国位于三川上游,与秦国对立的另一豪强齐国位于黄河下游,所以宁越肯定就乐见其成。还有西周国是秦国最忠实的小弟,做大哥的哪能见小弟被人欺负而不插手。

    不过代表三川下游其他韩国、魏国、齐国、卫国、鲁国等诸侯国的大臣此刻也是一言不发。

    小小的西周国自然是不在他们眼里的,他们真正顾忌的是它背后的大秦帝国。而宁越,此刻则正是秦国的代言人。

    这些大臣们都有自己的小心思,可谓心术不正,各怀鬼胎。

    现在秦国如日中天,秦楚大战,韩国和魏国作为秦国的盟友,虽然受灾,但是也不敢有怨言。至于齐国、卫国、鲁国等,在秦楚大战战事不明了,国内国主没有明确选边站的情况下,自然是不会去触强大的秦国的霉头的。

    这些大臣都在观望,同时自然也希望站出来一个不怕死的人来捅破这一层窗户纸,让事态有进一步的发展空间。现在宁越出来呵止工师谋谏言,众大臣的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