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战国之东周崛起 > 第三章 公子最觐见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只有代表楚国利益的大司马杜赫此时心情最为愉悦。西周武公姬供之截断三川这件事,无论怎么发展,对楚国都是有利的。

    若这件事捅破了,虽说是西周国所为,但难免不让人怀疑背后会有秦国指使,那秦国的声誉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山东诸国便有背秦向楚的可能。

    若这件事压下了,大部分国土在三川流域的韩国就会因旱灾而缺粮,韩国一直在往秦国前线运粮,粮草就会更加短缺。那眼下楚将景翠率领十万楚军围攻了五个月还没能攻下的雍氏城,就会不攻自破。

    雍氏一破,韩军必会一溃千里,如此一来,楚怀王窥伺九鼎,代周行王事的政治抱负也就近在眼前了。

    空隙间,早有宦官悄悄溜出宫门,往洛阳西周国驻地通风报信去了。

    “宁相莫气,本君管教下臣不利,还望担待。不过我王圣明,广开言路,下臣踊跃谏言,也是应当提倡的。”作为司徒属掌门人的大司徒国舅韩庆此时站出来当起了和事老。

    国舅爷倒是不客气,直接将工师谋僭越行权一事扣到了天子姬延身上。

    眼下韩国前线战事吃紧,他自然是希望三川水流畅通,灌溉好韩国农作物,保证前线粮草供给。只是明面上不敢得罪盟友秦国,现在见有人不怕死去捅这个马蜂窝,很是乐意。

    “韩国舅如此雨露均沾,左右逢源,倒是自在呀。”魏襄王的代言人,大宗伯史舍出言讽道。

    所谓虎落平阳被犬欺,魏国作为没落的战国霸主,自从被秦国打趴以后,现在成了周边大小诸侯国眼中一块很大的肥肉,各条边境线都很不太平。

    南边的楚国,早就盯上了还在楚晋之战时就想得到的魏国重镇鄢陵。

    北边同属三晋的赵国,也不顾同出手足之情,陈兵十万于魏、赵边境的中牟,蠢蠢欲动。

    而东边的齐、宋两国最近也走得很近。

    宋国虽小,可那称王还不满十年的宋康王,在称王后的几年却很是得志。

    先是东伐齐,取五城。而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接着西败魏军,取二城,顺带灭了滕国,有其地。江湖人送外号“五千乘之劲宋”。

    周围一票大国被这宋康王虐了个遍,俨然一副战国小霸主的作派。

    宋国是殷商后裔,先祖薇子启是纣王同父异母的哥哥。所以最近王宫熠熠生辉的宋康王早就有取道魏国东部屏障煮枣,西进王畿洛阳,夺回九鼎,复兴殷商的野心。

    因此在这秦楚大战的契机,宋国和齐国重修旧好,怎能让魏国心安。

    所以危机重重的魏国,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紧紧抱住盟国秦国的大腿不放。

    史舍见那韩襄王的庶出弟弟公子庆两面三刀,对秦国不忠,自然很是生气,这才出言讥讽。

    这些人自顾自的发言,全然忽视了坐在王座上的周天子姬延,好在姬延是现代人,对一些细枝末节般的虚礼不甚讲究。

    朝中唯有姬延的死忠粉,大司空赵累,一边为王朝的礼崩乐坏皱眉摇头,一边为周王室的江河日下唉声叹息。

    看到满头白发的赵累佝偻的背躬,在这朝堂之上略显形单影只,姬延心中不禁五味杂陈。

    同时姬延还注意到赵累旁边一白面小生看着面生,似乎是在和赵累商议着什么,又好像是在安慰他。

    “大王!”就在众臣僵持之际,工师谋不顾太宰宁越的呵斥,再次站了出来。他本就性子刚烈,如今到嘴边的话要咽下去,如鲠在喉,怎会好受。

    只见工师谋“扑通”一声跪在殿下,接着缓缓取下官帽,和朝笏一起放置在身子右侧。

    这一幕让朝臣们始料未然,殿中瞬间鸦雀无声。

    接下来一幕让众人更加咋舌。

    “咚!”

    “咚!”

    “咚!”

    大殿梁柱之间,回荡着工师谋铿锵有力的磕头声。

    那声音悲怆潸然,围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工师谋的头,一下一下,在大殿充满历史感的地板上,砸下一片片血渍,若一朵朵红色的小花。

    “臣工师谋死谏!太师西周国主姬供之大逆不道,截断三川,致使王基崩颓,脂血俱枯,黎庶遭殃。其行暴戾,其心可诛。恳请吾王圣裁!恳请吾王圣裁!”工师谋一边猛磕着头,一边哀恸地呼喊着。

    文死谏,武死战。

    死谏对于文臣来讲是最大的荣誉,却又是最大的悲剧。

    自古良臣易有,诤臣难得。

    因幽王烽火戏诸侯,让忠义之士心寒。所以这个天子朝堂,已经很少能见到死谏的诤臣了。

    如今工师谋来了这么一招死谏的棋,众人一下子都还没能适应过来。

    当姬供之这这个名字终于从工师谋嘴里吐露出来,心照不宣的大臣有些幸灾乐祸,似乎是对工师谋的举动很是满意;有些捶胸顿足,则是对其有咬牙切齿的恨。

    只有大司空赵累,则是止不住的摇头,几行老泪涌出眼眶,似是对工师谋阵阵的惋惜。

    可是,不管众人态度如何。当事之人周武公姬供之却不在朝堂之上,这就有些尴尬了。

    “西周公国公子最觐见!”就在众大臣不知所措,而姬延准备好言开导工师谋之际,庭外传来了值守太监的传话声。

    “公子最?”姬延稍稍思索了一下,脑海中便浮现了一个在《战国策》里很是活跃,却一直飘在云端,没能在战国时代掀起什么波浪的嘴炮——周最。

    姬延点头朝身旁的徐来示意了一下。

    徐来得令,扯着嗓门高喊起来:“宣!”

    俄尔,见一玉面小生,模样俊朗,容姿焕发,穿一身白衣,脚蹬鎏金靴,踏着轻盈的步子来到殿前。

    此人正是西周国武公姬供之的庶长子,周最。由于不是具有继承权的嫡长子,不能继承姓,只能用自己的氏。像楚国的屈原,秦国的樗里疾,也都是王族,是一个道理。

    周最先是瞟了一眼跪在殿中的工师谋,微微笑了一下。而后才躬身朝王座上的周天子姬延行礼:“微臣周最,拜见吾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