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定秦曲 > 第八十一章 罗马人的关键海战(中)

第八十一章 罗马人的关键海战(中)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米拉海战在某个意义上,虽然算是一次相对于几次布匿战争当中的海战而言,是小规模的战争。 但是毫无疑问,若是米拉海战失败,那么罗马帝国还有没有称雄地中海的历史轨迹,这个还真的是一个未知数。

    在米拉海战之前,罗马人举倾国之力赶造了120余艘大型战舰,其中有100艘是五帆三列桨的大型战舰,配备了约3万名水手,相比迦太基海军不遑多让,经过了短期的海上适应,在执政官西庇阿的统帅下,罗马舰队扬帆起航,直奔梅萨纳。

    迦太基舰队比罗马多30艘,几乎全都是五列战船,统帅翰尼巴所乘的旗舰则是当时最先进的七列巨型战舰!双方在发现敌情后都命各自的舰队展开成横排一字阵型,所不同的是,迦太基舰队是一字排开,这是当时海战的标准阵法;罗马人则出人意料的排成了两排。这样,阵面比迦太基战阵窄了一半,迦太基战舰很容易就可以造成合围。

    也许是出于后人的一些诗歌描述,一种观点认为罗马海军的执政官杜伊利乌斯只懂陆战,在陆地上指挥着罗马军团的时候可是所向无敌,可是面对这茫茫大海他有些茫然了。

    可是,作为一个执政官,他又怎能被这些困难击倒。毕竟,他所肩负的,是整个罗马的命运。压力有时更是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聪明才智反被更大程度地激发了出来。自己既然熟悉陆战,何不在海上延续这种自己最擅长而战士们也擅长的作战方式?

    情势立刻为之改观。当时的海战主要是利用风力的装甲船头撞击敌舰,然后用火箭或火球攻击敌人。杜伊利乌斯却想到了一个更高明的注意。在他的主持和设计下,所有罗马战船都装上一个可以避敌锋芒发挥己长的秘密武器。

    这种武器就是一个装设在船头的长12米,宽1.2米的吊桥。在桥头的底部装有一个粗大的铁钉,吊桥的另一端约3.7米处则开有一个洞,吊桥通过这个洞就可以连接到设在船头的吊杆上。吊杆的顶部装有滑轮,系在桥头的绳索通过滑轮可以将吊桥吊起放下。当敌船接近时,突然放下吊桥,桥底的铁钉便会牢牢钉在敌船的甲板上,这样,就可以在敌舰甲板上打一场“陆战”。由于吊桥的形状酷似乌鸦嘴,因此这种吊桥被称为“乌鸦吊桥”,而装备这种接舷吊桥的战舰则被罗马海军称作“乌鸦战舰”。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罗马人把海战变成了类似陆战的战场,而这也可以说是接舷作战的一个开创式先河。

    接舷战,用己方船舷靠近敌方船舷,由士兵跳帮进行格斗的海战方法。

    用己方船舷靠近敌方船舷,由士兵跳帮进行格斗的海战方法。是最早的一种海战战法,一直沿用至17世纪。桨船时代的接舷战战术,通常进攻的船排成一列横队,以船舷靠近敌船舷后,士兵跳上敌船进行白刃格斗杀伤对方,或俘获敌船。

    中国春秋时期,公输般创造了“钩拒“,对敌方战船可以“进则拒之“,“退则钩之“。

    古罗马舰队在公元前260年米拉海战中,使用接舷跳板搭在敌船舷上,士兵通过跳板冲上敌船格斗。14世纪,舰船虽然装备了火炮,但由于射程近、威力小,双方舰船接近后仍以接舷战决定战斗的胜负。1661年,中国郑成功率领舰船在收复台湾的海战中,先用火炮轰击,再用接舷战击败了荷兰舰船。17世纪后,随着舰炮威力增大和舰艇机动性能的提高,接舷战战术逐渐被战列线战术所取代。

    当双方的船互相接近而又不能正好撞上,或者某一方在最后时刻采取了避免被撞的行动,或者虽造成撞击而对方无损伤时,由于双方距离很近,必须通过靠帮厮杀来决出胜负。这就是接舷战。古代的海战,通常都是以撞击战的形式开始,而又以接舷战的形式结束。

    在大海上,罗马战舰并没有象迦太基人想像中的那样躲闪,反而掉转船头以舰首逼近迦太基战舰。当两舰靠近后,罗马人立即放下“乌鸦吊桥”,轰隆一声,吊桥下方的大铁钉直直楔入敌舰的甲板,双方的战舰被连成了一体。

    早已披挂整齐的罗马陆军重装步兵潮水一般通过“乌鸦吊桥”冲上了迦太基战舰。

    迦太基战舰上都是水兵和划桨手,他们早已经习惯撞击战和在远处用弓箭等远射武器对战的海战模式。论白刃格斗,迦太基人怎么会是强悍的罗马重装步兵的对手。一时间,迦太基战舰上处处刀光剑影,鲜血将甲板染成了血红。

    罗马军团强大的战斗力使得罗马舰队迅速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权,那些试图绕到背后进攻的船只也被第二排的罗马战船撞破或捕获。连翰尼巴的旗舰也被乌鸦吊桥钉住,翰尼巴见败局已定,慌忙中下令撤退,自己则在贴身卫队的保护下,乘传令快船逃离了旗舰,他的身后,迦太基水兵的惨叫声响彻茫茫大海。

    罗马人捕获迦太基战船30艘,撞沉15艘。歼敌3000,俘虏7000人。虽然大部分的迦太基舰队逃遁而去,但对罗马人来讲,一只初建的海军第一次与地中海海军强国的优势舰队交锋,即取得了胜利,其象征意义更大一些。

    米拉海战的胜利极大的鼓励了罗马人的信心。罗马人确信他们的“乌鸦战舰”是无敌的。于是,公元前256年,罗马派出330艘战舰,4万步兵和10万划桨手组成的强大舰队远征北非迦太基本土。在埃克诺穆斯海角海战中再次击败迦太基海军。同年罗马远征军在非洲登陆包围迦太基城。但没能攻下。公元前255年,罗马军队在撤回本土的途中遭遇罕见的风暴,280艘战舰,2万5千名士兵和7万划桨手全军覆没。

    公元前241年,重新组建的罗马海军以新建的200艘战舰,在西西里岛西面埃加迪群岛附近决定性的海战中全歼迦太基海军120艘战舰。迦太基至此一蹶不振。彻底丧失地中海制海权。而此时迦太基国内又爆发内战。内外交困的迦太基被迫向罗马求和。赔款32000塔兰特,并将整个西西里岛割让给罗马。公元前238年罗马又乘迦太基雇佣军暴动之机,出兵攻占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并于公元前227年将两岛置为一行省。

    罗马与迦太基在地中海的3次海战,决定了两国的命运。西西里岛成为罗马的第一个行省。而其后攻占撒丁岛和科西嘉岛则将迦太基彻底逐出意大利周边地区。从此罗马转入对迦太基的战略进攻。最重要的是,罗马从此取得了最重要的地中海制海权。这直接影响了后来两次战争的结局。

    在米拉海战当中,乌鸦战船成为了罗马军胜利的关键。而相对而言,同样也是乌鸦战船确定了罗马人在海战当中的信心。

    但是乌鸦战船本身并不是一个发明,而是在五层战船上加装接舷吊桥的改良型。

    接舷吊桥是罗马海军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对抗迦太基时在战船上所设的一种装置,具有很强的海上作战意义。

    接舷吊桥,是罗马海军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对抗迦太基时在战船上所设的一种装置。

    根据波利比奥斯历史记载,这种吊桥宽1.2米、长10.9米,两侧设有小栏杆。船头的滑轮和帆杆使吊桥得以升降。吊桥的前端有一形似鸟喙的重型铁钉。当吊桥下落时铁钉可以刺入敌船的甲板,使得两船相互固定,从而为罗马士兵进入敌船提供了通道。

    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并非海上强国,十分缺乏海战经验。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前,罗马共和国还未曾在意大利半岛之外作过战。罗马军队的强项是陆地作战,以其遵守纪律且骁勇善战的士兵而著称。乌鸦吊桥使罗马海军可以匹敌强大的迦太基海军。罗马运用吊桥战术赢得过多次战役,其中包括迈利、萨尔赛、廷达里斯、埃克诺穆斯角等知名战役。

    尽管乌鸦吊桥有其长处,但也不乏缺点:它不适用在大风大浪中使用,因为两船的固定连接会危及两方的船体结构。因而在风浪大的海上航行时,吊桥便被弃用。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船舶工程教授bonebaker根据吊桥大约一吨的推算重量认为,排水量约250立方米的罗马五层橹船(quinquereme)的稳定性不会因此而受很大影响。

    而另外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吊桥的重量影响了战船的适航性,罗马在前255年和前249年因为风暴而几乎完全丧失的两大舰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吊桥导致的不稳定。随着罗马海上作战能力的增强以及士兵经验的增多,后来吊桥不再被使用。在埃克诺穆斯角战役之后就没有了吊桥使用的记载,在决定第一次布匿战争胜败的埃加迪群岛战役中罗马就是在没有吊桥的情况下取胜的。

    不过公元前36年瑙洛库斯战役中阿格里帕就使用了一种类似乌鸦吊桥的装置,名为“哈尔巴”。

    分割线

    而在米拉海战失败之后,海军主力损失惨重的迦太基人在第一次布匿战争当中余下的两场海战,同样受到严重的影响。

    埃克诺穆斯角海战是发生在公元前256年夏,第一次布匿战争(thefirstpunicwar,公元前264—前241年)期间,罗马舰队和迦太基舰队在埃克诺穆斯角(西西里岛南海岸的海角)附近的海战。

    罗马舰队(二百五十艘艘战船以及一批载有4万名登陆部队的运输船)在执政官卢基乌斯?曼利乌斯?武尔索(luciusmanliusvulsolongus)和马库斯?阿蒂利乌斯?雷古卢斯(marcusatiliusregulus)指挥下驶往阿非利加,企图遣送登陆兵登陆,对迦太基实施突击。罗马人考虑到渡海时可能遭到敌人袭击,便把舰队分成4个队。第一纵队及第二纵队依序成为锲型的两侧,第三纵队的两侧与前面两群舰队形成的两侧对其,其余船只与其对齐,并排一列,最后则是第四纵队,也就是后线部队。整个舰队前方开放后方则极其严密整齐,这使得舰队有效率,并容易维持。全舰队看起来像是以三角形形式布阵。三角形底边后则是载有马匹的运输舰。这样的布阵也起到了震撼对方的效果。

    罗马舰队在西西里岛附近遭到了哈米尔卡?巴卡指挥的迦太基舰队(二百三十艘战船)的攻击。迦太基将领看到罗马布局后,从容不迫的令四分之三的舰队以一字排开;所有舰队皆正面面对罗马舰队,其右翼延伸到大海。迦太基企图越过敌军从侧面来进行包围。其余舰队则是排列在左侧,指向岸边,与主力舰队形成一个角度,并延伸超过。迦太基的右翼是由汉诺统领,他的战斗群包括有特殊船头设计的军舰,用来撞击敌军,而且最快速的五层舰,拥有攻击船只复侧所需的速度。开战后,第一纵队与第二纵队的敌军轻易击溃部分迦太基军队,罗马人在后面穷追不舍。

    结果是第一纵队与第二纵队与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分离,因为第四纵队与第三纵队还要保护其满载马匹兵员的运输舰。迦太基军队乘机而上,而罗马人则有非常的信心与勇气,只要敌人一靠近,战场就变成的纯肉搏。迦太基的四纵队分别吸引罗马军队至三处各自相距很远的海域进行作战。

    但最后,哈密尔卡的战斗群由于罗马人的“乌鸦”而被迫溃退,此时雷古卢斯见后方后线部队正陷入挣扎,便率军赶往,后线部队虽然已经严重受创,但见到雷古卢斯的旗舰,重新鼓起精神参与战斗。结果这次战役变成的迦太基人自己被包夹,并惊讶的发现自己正在被支援而来的敌人包围,于是开始撤退,航向大海。随后,雷古卢斯立即率其船队支被迦太基人包围的好如“围城”的第三纵队友军并反而包围了迦太基人并成功俘获五十艘战舰及其水手,迦太基人仅少量人逃离。

    此战,罗马舰队击沉迦太基舰共约三十余艘战舰,并俘获近七十艘战舰。罗马人损失战船24艘.埃克诺穆斯角海战的胜利为罗马人铺平了通往北阿非利加的道路,提高了罗马队在西其地中海及其希腊的威望,顽固了其在西西里东南部及东部的统治,并流传给后人一个不朽的传奇,英雄的故事与不屈不饶的精神,从一无所有到组织其一个个庞大的舰队。此后,其军队在克鲁彼亚城附近顺利登陆,并很快攻下迦太基阿斯匹斯城。

    在某个意义上迦太基人很明显不知道自己应该吸取教训,或者是受限于自身军队的近战能力较为薄弱问题,无法有效应对接舷战的情况,最终同样导致了埃克诺穆斯角海战的惨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