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第52章 50南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南京,本朝为南直隶。以前是古扬州的州治所在地,为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古都。1368年,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以南京为都。1403年前后,太宗朱棣杀方孝孺,诛其十族,动摇了大明在南京的统治根基。被迫迁都北平,改北平为北京。在北京设顺天府,为北直隶。在南京设应天府,为南直隶。

    顺天府及应天府,为省一级机构,由朝廷直隶。最高的行政长官叫府尹,副职叫做府丞。属官有治中、通判、推官、经历、知事、照磨、检校、儒学教授、训导等。

    来到南京,就不得不说一个人,三宝太监郑和。三宝太监的封号,要到四年后,由朱瞻基授予。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军进攻云南。十岁的马三保,被当时的副帅蓝玉掳到北京,旋即阉割为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

    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太宗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1405年7月11日(永乐三年六月十五乙酉),34岁,奉太宗命,郑和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偕王景弘率27800人第一次下西洋,永乐五年九月初二(1407年10月2日)回国。

    1407年10月13(永乐五年九月十三丁亥)36岁,回国后,立即与王景弘、侯显等率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达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

    1409年(永乐七年已丑)38岁,九月又偕王景弘、费信等第三次下西洋。

    1413年(永乐十一年癸己)42岁,偕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四次下西洋。

    1417年(永乐十五年丁酉)46岁,郑和率船队第五次下西洋。

    1421年(永乐十九年辛丑)50岁,偕王景弘、马欢等人率船队第六次下西洋。

    出于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探寻青云会起源的目的,朱瞻基令已经55岁的郑和,在南京筹备第七次下西洋的事宜。

    郑和在华夏被誉为杰出的航海家,在外交、军师及建筑等其他领域,也展现出他卓越的智慧和才识。

    说到郑和,就不得不说本朝神人刘基、及神僧姚广孝。姚广孝是神人刘基的传人,诸葛卧龙、郑和又是姚广孝的传人。

    刘基、姚广孝、郑和,师、徒、孙三人,都是太宗皇帝朱棣,最要好的朋友。唯独诸葛卧龙,放荡不羁,不受朱棣的待见。

    刘基的《卖柑者说》,证实了他,是一个心怀天下,有远大理想的文人。但最后,他成为神人。他勘透人情世故,因此得以在残酷的宫廷斗争中幸免于难。世俗传说他死于1375年。实际上,到1403年前后,他还跟姚广孝在一起,帮助朱棣,修造了北京城。

    十五年前,在郑和四十岁那年,他就悟出了“欲练神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未必成功”的绝世神功葵花宝典。重要的部分,被日月神教当时的教主任复望带走,收藏于日月神教的总舵所在地黑木崖。

    任复望于十年前将教主之职传给大儿子任天行,他自己当起了太上教主。当了很多年太上教主的任复望,于年前辞世,享年七十岁。任复望有一个小儿子叫做任我行,现在只有五岁,未来他将执掌日月神教。

    被任复望收藏的葵花宝典,后来落于任我行的副手、日月神教副教主东方不败手中。他练成绣花神功,变成不男不女的阴阳人。

    葵花宝典的另外部分,由郑和的师父、神僧姚广孝带到了福建的一个寺院。后辗转落入福建福威镖局创始人林震南的手中,演化为辟邪剑法。关于葵花宝典和辟邪剑法,衍生出许多精彩的故事,在后世被一个文学奇才写了一部传奇小说《笑傲江湖》。

    凌未风到达南京,经过问人,才得知,此前在庆远府听到的传说有误。南京应天府的府尹,目前是钟少华,此人是龙嘉辉的亲信。郑海凌被擢升为应天府的府丞。如果不出什么差错,三年后,府尹一定是他的。但此时,他离任庆远府知府,尚未到任。他已经带着夫人,及女儿郑惊鸿,回老家河南温县省亲去了。据说有长达三个月的假期。

    凌未风想起自己的不辞而别,的确是不知道该怎么向郑惊鸿说明。他间接的杀死了她的姨父,她的表哥逼着他离开了他才回不久的故乡,从此流落天涯。他怎么说,怎么对她说?也许他跟她的缘分已尽。缘尽于此,不能强求。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既然她还未到南京,也省去了他的一番踌躇。到底是见,还是不见她?到底是以原来沈梦飞的身份,还是以现在凌未风的身份?她不知道,他有多苦,有多难。在人生这条路上,孤苦伶仃。可是他不说,从来不说。

    首先来说南京的名胜古迹。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就在南京。凌未风喜欢游山玩水,探胜寻幽。但死人的坟墓,他却不喜欢去拜谒,哪怕是贵为皇帝的人的皇陵。他认为去拜谒死人陵园,是不吉利的。他不喜欢跟死有关的事物。

    南京城外,有大宋时著名的革新派领袖,宰相王安石的故居半山园。这座半山园,占地面积极大,是一所休闲的好去处。目前,它是属于东海王朱瞻域的私宅。后来,李祚庥将它买下,改名为半生园。得以在此,与孙莉莉,畅享鱼水之欢,颐养天年。后来,李祚庥的儿子李蔓青,李蔓青的儿子李坏都是出生在这座著名的院子里的。那已经是后话。

    王宰相说,自古帝王州,说的就是这个龙盘虎踞的金陵城。王宰相还悟出了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真谛。“无语,槛外长江空自流。”后来,章惇在大明施行新政失败,被贬金陵,他是否想得起自己的前世,想得起自己前世经历的那些风风雨雨。

    坐在半山园的书房里,看着槛外,无语自流的长江水。你渐渐会心生许多疲倦之意。由它去吧,由它去吧,时光和流水。只要你,不愧于这一生,多姿多彩的一生,努力进取的一生,为着逍遥自在快乐的一生。

    静海寺位于南京城西北部狮子山下。是太宗皇帝为郑和修建的寺院,郑和现如今就居住于此。他积极准备粮食,船只,筹备出海事宜,谋划着自己的第七次出海航行。

    沈万三故居,位于马道街5、7、9号。沈万三又名沈秀,是明初江南首富,原籍为浙江湖州南浔。关于沈万三,有着各种各样的传奇传说。到底哪样是真哪样是假,不得而知,已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但故居犹在,白酒坊、堆草巷、油坊巷等处,据说都曾经是沈家的产业。

    秦淮河是南京第一大河,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秦淮河的源头有两处,东部源头出自句容市宝华山,南部源头出自溧水县的东庐山(天生桥下胭脂河),两个源头在江宁区的方山埭交汇,从东水关流入南京城。秦淮河由东向西横贯市区,南部从西水关流出,注入长江。

    在远古时代,秦淮河就是扬子江的一条支流,新石器时代,沿岸就人烟稠密,经济发达,这里孕育了南京的古老文化,被称为“南京的母亲河”。

    秦淮风光,以灯船最为著名。河上之船一律彩灯悬挂,游秦淮河之人,以必乘灯船为快。在后人朱自清的名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可领略灯船丰采。2005年到2012年前后,经过修复的秦淮河风光带,以夫子庙为中心,秦淮河为纽带,包括瞻园、夫子庙、白鹭洲、中华门、以及从桃叶渡至镇淮桥一带的秦淮水上游船和沿河楼阁景观,可谓集古迹、园林、画舫、市街、楼阁和民俗民风于一体的旅游线,极富情调和魅力。

    东吴以来,从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一直是繁华的商业区的居民地。从南朝开始,秦淮河成为名门望族聚居之地。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六朝时,秦淮河及夫子庙一带更成为文人墨客聚会的胜地,两岸的乌衣巷、朱雀桥、桃叶渡纷纷化作诗酒风流,千百年来传于后世。隋唐以后,秦淮河渐趋衰落,却引来无数文人骚客来此凭吊,儒学鼎盛,南宋始建的江南贡院,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于是秦淮逐渐复苏为江南文化中心。

    到了本朝,是十里秦淮的鼎盛时期,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明太祖朱元璋曾下令元宵节时在秦淮河上燃放小灯万盏,秦淮两岸,华灯灿烂,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

    乌衣巷,在秦淮河南岸,三国时是吴国戎守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高门士族的聚居区,东晋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唐代诗人刘禹锡作《乌衣巷》,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

    长干里,是南京古代著名的地名,遗址在今内秦淮河以南至雨花台以北。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长干里一带已经是南京人口最密集地区,也是本地区经济命脉之所在。长干里地势高亢,雨花台陈于前,秦淮河卫其后,大江护其西,又是秦淮河的入江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南京城市的雏形――越城就位于此。范盝之所以选择在此筑越城,就是看到这块地方物产丰富,交通便利,商业繁荣,人中密集,是本地区经济命脉之所在。同时,这里有山水卫护,攻守皆宜。秦、汉、六朝至今,长干里是南京最繁华的地方,是著名的商业区和货物集散地。

    南京城内有很多的帮派、堂口及镖局。这些势力,无一不以东海王朱瞻域马首是瞻。朱瞻域实际上是南京城内武林界的老大。在南京城行走,感觉风平浪静,社会治安出奇的好。只因,这儿是朱家旧都。南京的安稳,关系着大明的安稳。因此,龙嘉辉的亲信钟少华出任应天府府尹,主管行政。朱瞻基最得力的堂兄弟朱瞻域受封南京,镇守南京,掌握兵权。南京城外,朱瞻域就鞭长莫及了。

    以太湖为分界线,太湖以东及东南,是南京大豪孙振威的势力范围,他的堂口叫做寒食帮。

    太湖以西,却是江南霹雳堂雷家的势力范围。霹雳堂的当家,叫做雷震天。太湖北面的广大地区,却是飞鹰帮所控制。飞鹰帮的帮主叫做彭顽。

    太湖以南,却是一个秘密的社团,“山流”在跟寒食帮分享江湖利益。“山流”的中坚力量,正是头大如斗的杨凡杨大头,以及新近红遍江南的少年英雄秦革。

    至于江南武林名门花家、孙家、林家、段家、王家等世家的宅邸,全部位于苏州府的苏州城内。他们的势力,分散在南直隶各地。与上述四个强势堂口,彼此相安无事。大家分享着江湖利益。

    更有一个秘密杀手组织“流星”,他们的老大叫做高玉兰。高玉兰托庇于南京寒食帮,在太湖东岸,靠近苏州城一个叫做仙人林的地方,经营着一处庞大的风流快活销金场所。仙人林的地契所有者,正是孙振威。每年,高玉兰要向孙振威缴纳一笔可观的场地租借费。高玉兰更是要仰孙振威的鼻息行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