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莘荣赞歌 > 12.1、扭转狂澜(一)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二章、扭转的狂澜(一)

    苏林市郊的一片骑射训练场地上。

    一阵和煦的微风拂过,一匹疾驰的白马逐风而过,白马背上骑着一位身着紧袖胡服、英姿飒爽的女性。

    飞奔的白马疾驰在赛道上,它的左侧是一排箭靶。马背上扎着马尾的女骑士双手放开了缰绳,仅仅依靠马鞍与马镫为支撑点保持住身体的平衡;她左手举起一张短小但韧力十足的牛角反曲弓,右手同时从腰间悬挂着的箭袋中取出利箭,随后以蒙古式射姿——拇指拉弦,瞄准了其中一个箭靶。待到马儿奔跑到最合适角度时,女士挪开马鞍的支撑点,仅仅踩着马镫,以半站立的姿势屈身俯向左前方,紧接着松开了弓弦——嗖的一声,飞出的箭矢正中红心。

    看着这一结果,女子心满意足地露出自信的笑脸——看来年轻时苦练的技能很好地保存着呢。

    女子拽了一下缰绳,放缓马速;随后轻轻取下扣在拇指上的扳指,将一头马尾辫甩到身后;阳光下,那自信而又略带炫耀的目光扫向坐在休息区观望的人们。

    修瑜此时正坐在休息区,静静观赏着母亲娴熟的表演,敬佩之情从内心油然升起。休息区的其他几名工作人员也因目睹了这位大姐矫健的身手而瞠目结舌,并开始窃窃私语:

    “你们说,这真的是一位已经有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吗?”

    “若不是亲眼所见,否则真的难以想象。”

    ……

    这位母亲刚一下马来到休息区,5岁的儿子就立刻跑上去缠着她喊道:“妈妈,教我教我!”

    “好好好,慢慢来,今天先学习射箭。”母亲早已预料到儿子会有如此激动的反应,接着问道,“那么昨天晚上妈妈给修瑜看的两种射箭姿势,你比较喜欢哪一种呢?蒙古式还是地中海式?”

    “我还是喜欢地中海式,我的拇指力量不够,蒙古式把握不好。”

    所谓蒙古式,就是:假如左手持弓,那就将箭矢搭在弓身右侧,以拇指勾住弓弦并拉开,松开拇指即射出箭矢。而地中海式则是:假如左手持弓,就将箭矢搭在弓身左侧,将箭尾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然后再以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的力量拉开弓弦,三指同时松开即射出箭矢。

    听完儿子的表态,母亲带着儿子来到了射箭训练场,开始初级的练习。

    晚上故事时间,母亲如期来到儿子的房间,身着睡袍靠坐在床沿,继续讲起了那个故事:

    “在西班牙的战事节节胜利之际,西庇阿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已经开始着手对付马可尼与吉斯戈的军队。

    汉尼拔的三弟马可尼也感到这一次遇上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再这样下去,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岌岌可危;于是他向吉斯戈妥协,将自己的军队也一并交给吉斯戈,让他来担任两军的总指挥。

    这一年,等到副将雷利乌斯回到西班牙,西庇阿就离开了卡塔赫纳,率军向西,朝着迦太基大军所在的内陆方向移动。

    西庇阿的军队沿河缓慢前行,似乎是故意等待对手的两支军队完成会师,好将他们一举歼灭。同时,他也希望行军途中能够向西班牙的原住民部落显示罗马的军威。

    不负西庇阿此行。看到了罗马军整齐的队伍和严格的纪律之后,西班牙当地各部落几乎是一边倒地认为罗马一方将获得最终的胜利。不久,越来越多的西班牙志愿军加入到西庇阿的部队;作为一支辅助力量,自愿加入的战士远比花钱雇佣的来得可靠。

    即便如此,西庇阿的军队人数依然不及吉斯戈和马可尼整合之后的大军。于是,这位年轻的统帅必须开始考虑如何让自己麾下的战士们发挥出以一当五的战斗力。

    伊利帕战役

    两军最终在一片名叫伊利帕的平原展开了对峙。

    每天早上,双方的士兵们齐刷刷地排列在相隔不远的阵地上,顶风伫立着;但谁也不先发起进攻,就这么相互伫立着,向对方亮起自己手中明晃晃的兵刃,默不作声。直到太阳下山,便各自班师回营。

    吉斯戈也许没有明白西庇阿想用少于自己的兵力做什么,但他也是个谨慎的人,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下,也不会贸然出击。

    而西庇阿似乎对结局成竹在胸。

    第二天、第三天……循环往复,一直如此对峙。

    渐渐地,迦太基军的士兵们逐渐厌倦了如此枯燥而每日重复的行为,他们出现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反观罗马军中,由于纪律和荣誉感时刻相伴,所以战士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不仅每日准时准点来到阵地,而且由于熟练度的增强,每日整队的时间都大大缩短。

    一日傍晚回营后,西庇阿向全军下达了指令:明日凌晨起个大早,吃好早饭,整装待发。

    第二天,罗马军队于日出之前便已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整整齐齐地等在了阵地上。而直到日出之后,慵懒的迦太基哨兵才发现罗马人的军队正向己方营地移动。

    这时,迦太基营中号声四起,一片惊慌失措的景象。

    迦太基的士兵们顾不上吃早饭,便赶紧披盔戴甲匆忙上阵迎敌。

    这一战,像极了此前在意大利本土,罗马军迎战汉尼拔的那一场特雷比亚战役,只是双方互换了角色。

    以逸待劳的罗马军将仓促迎战的迦太基军队步步击退,眼看着败局已定,马可尼与吉斯戈拼尽了全力杀出一条血路,逃离战场;由于逃往南部城邦加的斯的退路被截断,这两名迦太基将军只得暂且带领少量幸存的部下逃到了大西洋沿岸的山岳地带。

    又一战大捷。

    西庇阿没有停下脚步,紧接着赶往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最后要塞——加的斯。

    此外,侦查员带回了一个令西庇阿颇感兴趣的消息——那位流亡在外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此时就在加的斯。西庇阿决定派遣使者与之进行会谈。与此同时,他也向努米底亚本国那位成功篡位的国王——西法克斯发起外交行动。

    马西尼萨与西法克斯同属努米底亚王室,这两人之间因同室操戈而产生的裂隙,稍加利用便可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鉴于此前西庇阿放走了马西尼萨的侄子,并将他安全送到了叔父马西尼萨身边,而且还不计害死科尔涅利乌斯将军的旧仇;马西尼萨曾允诺西庇阿,将来尽其所能向对方提供援助。

    而西庇阿也表示,愿意帮助马西尼萨夺回本属于他的王位。

    于是,自然而然地,这两个曾经的敌人,逐渐走到了一起,成为盟友。

    而另一边,失去了整个西班牙殖民地的马可尼与吉斯戈的处境却困顿不堪。经历过一番周折,他们绕过了罗马军在西班牙的驻地,逃回了祖国迦太基。

    “这一年,西庇阿亲自回到罗马,他没有邀功为自己举办凯旋仪式;而是直奔元老院会场,以极其坚定的言辞,力排众议,终于争取到了来年开展北非战场的许可。

    “公元前204年春,西庇阿在西西里岛的马尔萨拉补足了军队的编制人数,率军渡海,开往北非。

    抵达北非之后,西庇阿让军队驻扎在迦太基的一座城邦——乌蒂卡附近。他此行的目的就是首先攻取乌蒂卡。

    流亡的努米底亚王子——马西尼萨率领200精骑前来,这200人是自始至终追随王子的死士。马西尼萨对西庇阿说:我来兑现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然而这就是我能带给你的全部了。

    西庇阿并没有因数量上的些微而感到介怀,依然笑脸相迎,将马西尼萨的小支部队纳入自己的阵营。

    在北非的第一年,西庇阿并没能做出什么惊人的战绩,围攻乌蒂卡40多天无果,他将部队撤了出来。

    遭受到这一番攻击之后,迦太基国内也开始展开应对行动,迦太基高层命吉格斯为北非主帅,联合当下的努米底亚国王西法克斯,一同在西线抗击西庇阿;另一边,命马可尼率军绕开罗马海军,从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登陆,为在南部遭到围困的汉尼拔解围。

    很快,这一年又将进入冬季自然休战期,西庇阿决定好好利用这一特殊时期,跟联合起来的努米底亚与迦太基做一番斡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