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莘荣赞歌 > 11、釜底抽薪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十一章、釜底抽薪

    这一天的跑马场上,只有一个毛头小孩骑在一匹黑色的小马驹上,一圈一圈地绕跑着。他的母亲却没有上场,而是坐在一旁的休息区,惬意地观赏着儿子的表演。

    回家途中,修瑜正拿着干毛巾在副驾驶座擦着满头的汗渍:“今天玩得真开心!”

    母亲两眼依然看向前方的道路,笑着说道:“修瑜啊,从明天开始,尝试着把着力点放在小腿上,同时利用马鞍和马镫作为支撑点。”

    小修瑜回答:“嗯好,明天我就试试。”

    过会儿,儿子又转过小脑袋提问:“妈妈,为什么有了马鞍还要马镫呢?”

    “马镫的作用可大着呢,”母亲笑着回答,“一方面,使得骑兵上马的时候有个踩点,因此上马的时间就可以缩短;另一方面,马镫可以使骑兵有更多的着力点,这样骑在马上投掷标枪或射箭的精确度就能大大提高。”

    “哦~原来是这样。”儿子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古罗马时期还没有马镫,”母亲继续解释道,“马镫要到中世纪才被发明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中世纪成了骑士的黄金时代的原因;而后来罗马帝国的邻国——帕提亚、以及再后来被我们的汉武大帝打败而被迫西迁的匈奴人,他们的骑射手也因为马镫的批量生产而大大提高了战斗力,风靡了长达好几个世纪。”

    “那马蹄铁又是什么用的呢?”儿子接着问道。

    “马蹄相当于马的指甲。我们人的指甲是需要随时修剪的,可是马的指甲不仅不要剪掉,而且还要将它保护起来,防止长途奔跑中磨损;马蹄铁的作用就是为了给马儿穿上鞋子,减少马蹄的磨损。”

    “那马蹄铁又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这个要略早一些,大概在公元前1世纪左右。”

    很快,就又到了故事时间,母亲继续讲述接下来的剧情:

    “意大利战场这边,现年62岁的马尔凯鲁斯将军再也没有耐心继续和汉尼拔的军队无休止地纠缠下去,焦躁不安的马尔凯鲁斯开始做出了一些轻率的举措。

    最后,在一次双方相互侦查的过程中,马尔凯鲁斯的一小部骑兵队被汉尼拔布置的疑兵所吸引,过于追敌深入后,遭到包围而覆灭。

    令汉尼拔感到意外的是,那个一直死死拽住自己尾巴的马尔凯鲁斯竟然也在这支骑兵队中。汉尼拔从马尔凯鲁斯的尸体上取下指挥官的徽戒,带回了自己的军营。

    在古罗马,指挥官亲笔书写的文书,需要滴上融化的蜡,再打上指挥官的徽戒图案作为记号,才算有效;并且见徽记如见其人。因此,得知马尔凯鲁斯阵亡消息的副官尼禄——也是马尔凯鲁斯最得力的助手——立即下令手下的几名传令兵前往各同盟城邦通报消息,并附带提醒:任何带有马尔凯鲁斯徽记的文书均为伪造。

    汉尼拔后来也确实利用这个徽记伪造过文书,期盼着同盟城邦能够给他的军队敞开大门;但幸得尼禄的当机立断,使得传令官的公告早于汉尼拔的文书到达了各同盟城邦;最终汉尼拔的计谋还是没能得逞。

    当初意大利之剑对汉尼拔的军队穷追猛打时,尼禄作为马尔凯鲁斯的左膀右臂,在指挥官的栽培下学到了很多,能力也日渐提升。而今,深谙意大利之剑战术的尼禄接替其职位,使得汉尼拔的处境并没有因为马尔凯鲁斯的阵亡而好转。

    维克拉战役

    另一边的西班牙战场,冬去春来,西庇阿即刻开始下一步的行动。

    前一年西庇阿攻下卡塔赫纳之后,哈斯德鲁鲍尔和吉斯戈的部队都纹丝未动,也许是在等待马可尼的军队以及他从迦太基带来的援助物资,然后再发起进攻。

    西庇阿当然不会留给他们充足的准备时间。

    于是,整理好罗马军队之后,西庇阿遣散了从卡塔赫纳招募而来的工匠与划桨手,早于约定的期限让他们回家;原因是卡塔赫纳城必须留下足够的壮丁驻守。西庇阿将防守任务全权交给了卡塔赫纳的市民,因为他坚信,用人不疑才能在更大程度上获得对方的忠诚。

    安顿好后方之后,副将雷利乌斯也如期归来,罗马军队再一次急行军,向西边的维克拉城进击。

    得知罗马行军方向的哈斯德鲁鲍尔再也无法安然等待,于是他也赶紧占领了维克拉东郊的一片高地。

    迦太基一方刚扎稳营地,就见到涉浅溪而过的罗马军蜂拥而至,罗马军中除了来自意大利本土的士兵之外,还有为数众多的受感召而来的西班牙士兵,他们都是自愿加入罗马军队的;此时,原本就有着充足战斗力的罗马一方,其整体部队实力大增。

    见此情形,哈斯德鲁鲍尔于慌乱中下令全军整队。

    最终,仓促迎战的迦太基军队被打得措手不及。

    眼看着罗马军已经从三面同时进攻,即将形成合围之势,主帅哈斯德鲁鲍尔不得不赶紧脱战,甚至都不准备在维克拉城中喘息,便直奔马可尼而去。同时,他也致信吉斯戈前来马可尼处,三人一同商讨对策。

    西庇阿俘获的诸多俘虏中,西班牙人均被无偿释放,迦太基人则悉数被运往罗马卖身为奴;而剩下的几名努米底亚骑兵当中,有一个少年,他自称其叔父名叫马西尼萨,原本是北非努米底亚王国的一位王储;只因宫廷内斗,被某位名叫西法克斯的亲王谋权篡位得逞,他们叔侄二人才不得已流亡西班牙。而且西法克斯不仅夺取了本属于马西尼萨的王位,还夺走了他的未婚妻;并且西法克斯以自己的名义,与迦太基结成了同盟。

    在这位少年后来的自述中,西庇阿才得知,其叔父马西尼萨也曾参与到当初杀害其父科尔涅利乌斯的哗变事件中。但是西庇阿并没有因此记仇,而是派遣6名骑兵,将少年安全地送至其叔父马西尼萨处。

    对此,马西尼萨王子感激涕零,声称自己此刻虽一无所有,但将来若夺回了王位,必当对西庇阿鼎力相助。

    “连战连捷的消息传回罗马,西庇阿在罗马名声大振。然而他十分冷静地接受了那些赞美,内心里也十分清楚自己的初步使命——让迦太基彻底失去西班牙这个殖民地。

    另一边,战败的哈斯德鲁鲍尔终得以跟马可尼和吉斯戈会合。马可尼告诉二人,自己带来的物资和兵源是用于援助在意大利身陷囹圄的汉尼拔军队的,奈何罗马海军从中阻截,不得已才绕道西班牙。

    哈斯德鲁鲍尔自告奋勇要带着这批新来到的将士与物资,重走大哥当年走过的艰险道路,亲自送到意大利的汉尼拔军队中。马可尼与吉斯戈也表示了赞同。

    西庇阿虽获悉了哈斯德鲁鲍尔的动向,但由于考虑到分兵前去阻拦并不会起到任何效果,反而会削弱本来在数量上就少于对手总数的己方军队;所以出于无奈,西庇阿只好选择放走哈斯德鲁鲍尔,并遣使回罗马,紧急通报此事;而自己则盯紧了留在西班牙的另外两支迦太基军队。

    重走汉尼拔已经开好的道路并不困难,况且周边的高卢民族也得知了哈斯德鲁鲍尔此行的目的地,也都让开了道路;不仅如此,高卢的某些部族还有一部分志愿军加入到哈斯德鲁鲍尔的队伍当中。

    只是翻过阿尔卑斯山脉,从山上下来之后,哈斯德鲁鲍尔发现,见风使舵的山南高卢人已经不愿再为迦太基提供任何援助了。

    如此,哈斯德鲁鲍尔便只能一路向南,路上也无法停留。

    大哥汉尼拔是一名毋庸置疑的优秀统帅,可他的二弟哈斯德鲁鲍尔则是个十足的武将。后者对于情报的收集工作丝毫不看重,而更多地是依靠蛮干的战术上阵杀敌。

    为了节省时间,哈斯德鲁鲍尔完全没有考虑过要事先获悉罗马的军事部署,而是一味地选择最宽阔的大道行军。

    梅陶罗战役

    这一年,罗马在意大利部署的北线防守指挥官名叫‘李维’,他的军队驻守在北方要塞里米尼。收到西庇阿的使者带回的急报之后,李维了解到敌人大致的数量,他认为仅凭里米尼的军队与敌人抗衡相当不利。于是李维紧急遣使向意大利的其他几名将军求助。

    李维的求救,得到了南部地区将领——尼禄的答复。尼禄的职责本应是接替已阵亡的马尔凯鲁斯,继续纠缠汉尼拔的部队;但是北线告急,除了他没有人能腾出更多的部队前往支援了;于是他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计策:

    尼禄留下大部队继续频繁地挑起争端,常规性地骚扰汉尼拔,不让对手以为自己已经离去;同时自己悄悄带上6000重装精兵与1000骑兵,火速北上支援。

    出发前,尼禄遣使快马加鞭赶往途经的各大城邦,让他们备好军用三餐,等待他的军队到来。同时命令手下的7000名将士轻装简行,连食物都不带,即刻上路。

    几乎不眠不休、昼夜行军100公里以上的尼禄精锐部队,终于赶在敌军到来之前抵达里米尼。

    有了这支军队的加入,李维部队士气大振,随即向哈斯德鲁鲍尔发起进攻。

    两军最终在梅陶罗河谷地带遭遇。

    西庇阿的信使带回来的信中也明确提到了哈斯德鲁鲍尔军中带有战象,并且信中还附带说明了战象的一些习性。

    处于山岳地带的这一片峡谷容易产生回音,于是一倚敌军靠近,罗马军中的将士们便齐声呐喊,呐喊声响彻整座山谷。象群在这突如其来的回音声中变得焦躁不安、完全不受控制,不仅没能冲向敌军,反而在自己军中引发混乱,造成了极大的践踏伤害。

    不得已,哈斯德鲁鲍尔只好下令驯象人刺死所有的战象。

    眼看着一头头庞然大物顷刻间尽数倒地,罗马军队更是士气高涨,迅即发起冲锋。

    这时,迦太基军中的高卢志愿兵们回头看了看背后,那是一条绵延上升的缓坡,一旦开战,根本来不及撤退。

    接连而来的不利情形,首先击溃了这批高卢志愿兵的心理防线,他们率先开始溃逃。

    但人数上占优的迦太基军队并没有因为高卢兵的逃散而动摇了军心,他们还是整齐排列,向前挺进。

    两军兵戈相接,打得难舍难分。

    但是迦太基军队的数量优势开始逐渐显现,罗马一方疲于应对,节节败退。

    千钧一发之际,尼禄将军当机立断,迅速率领自己指挥的右翼骑兵部队,从罗马军队后方绕道,向敌人的右侧发起进攻。

    这一行动直接决定了胜负。

    迦太基军队两侧同时受到攻击,左侧被小山阻隔,背后是一条上坡路;诸多不利条件将这支大军围困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令其难以发挥数量上的优势。

    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结局逐渐明朗。

    在明知败局的情况下,哈斯德鲁鲍尔离开了指挥官所在的后方位置,策马冲入敌阵与手下将士们一同拼杀。

    后来的一名历史学家如此评价:这位巴卡家族的次子,最终没有给他的父兄蒙羞。

    “梅陶罗战役结束后,尼禄回到南方阵线;他带回了自己的精锐部队,也带来了哈斯德鲁鲍尔的首级。

    直到哈斯德鲁鲍尔的脑袋被投石车投进汉尼拔的营地,汉尼拔才得知二弟的结局。

    这也是兄弟俩分离11年后,唯一的一次重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