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莘荣赞歌 > 7.2、汉尼拔战记(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七章、汉尼拔战记(二)

    第二次布匿战争

    “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带给了汉尼拔必要的反思。他认为,之前与罗马人的交锋,迦太基之所以落败,是因为战场选在了罗马之外的地方——西西里岛。因此这一次,汉尼拔决定要直击罗马的心脏地带,直接将意大利本土作为主战场。

    想要直击意大利本土,汉尼拔有两条路可以选——一是通过运输船只将西班牙的士兵运送至亚平宁半岛;二是翻过比利牛斯山脉,进入高卢境内,继而翻越阿尔卑斯山,从意大利北部向罗马发起进攻。

    第二条路的难点在于,行军的过程中,军队需要面对十分恶劣的地形等自然环境。至于第一条路……由于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失败,西西里现在已经成了罗马人的势力范围,走海路必然会在西西里附近受到罗马海军的阻截,到时候就又会变成在罗马本土以外的地区作战,便又会对己方不利。再者,如果要走海路,就必须问宗主国迦太基借船;汉尼拔希望这一场战争由自己全权承担后果,因此不希望把宗主国卷进来。

    综上考虑,汉尼拔选择了虽然困难重重,但相对稳妥的第一方案。

    “公元前218年5月,汉尼拔留下一部分守军在西班牙,由二弟哈斯德鲁鲍尔指挥;之后便带着小弟马可尼,率领着一支由步骑兵和战象组成的大军,浩浩荡荡地朝着罗马北边的阿尔卑斯山进发。

    他们途径了高卢人的领地,高卢人生性狂烈,因此汉尼拔免不了与之一战。然而高卢民族战斗力是强爆发型,而非持久型的;两军交战时,他们的前两次进攻会给敌军带来强有力的冲击,可一旦千军被顶住,那么高卢人就难以发动第三次冲击了。如此,只要顶住了高卢人的前两次猛烈打击,后面的战斗,高卢人就会逐渐懈怠了斗志,最终被击溃。

    掌握了这一规律之后,在中途与高卢人的对抗中,汉尼拔屡战屡胜;因此,在与高卢人的交手过程中,他的兵力不仅没有太大的消耗。

    如此一来,汉尼拔在高卢地区的举动不仅没有让马赛人安心,反而让他们更加焦躁了;于是驻扎在马赛一带的罗马援军自然要派出侦查骑兵,时刻监视汉尼拔的一举一动,一旦他的军队接近南高卢,那么罗马驻军就必须向他发起进攻。

    然而汉尼拔对于情报是相当重视的,无论是获取敌方情报,还是隐藏己方情报,他都做得几乎是天衣无缝。

    当时的高卢不同于今日的法国,古时候的高卢地区并不像今天这样道路四通八达视野开阔;那时候,当地还是一片密布着森林、耕地和沼泽的地带。于是汉尼拔将他军队中的骑兵和步兵分开行军,骑兵从长满乔木的森林里穿行,而步兵则借着高大的金色麦穗的掩护,急性而进。每到一个目的地之后,步骑兵再作会合。

    汉尼拔的大军就这样在高卢人和罗马人的眼皮底下消失了。

    一直当汉尼拔最后穿过赫尔维西亚人的领地,抵达阿尔卑斯北侧的山口时,罗马人都还没有查清他那支5万多人的军队究竟去了哪里。

    “冬季飘雪的阿尔卑斯山脉,这里是汉尼拔奇袭意大利本土的最大障碍;但早已预料到这一困难的汉尼拔并没有因此而驻足,他毅然率领大军、战象和辎重,试图翻越这一天堑。

    他们在铺满积雪的山脊上艰难爬行,他们在不足一步宽的冰道上凿宽道路。在此过程中,时不时地有战象和士兵跌落深渊……

    他们吃着冻僵的食物,用积雪解渴,凛冽的寒风刺伤着他们的肌肤,冰雪透过铠甲将低温渗透血脉。就这样,这支刚毅的军队忍受着这一切考验,终于完成了这次不可能的任务。

    短短15天的急行军,以损失几乎一半的兵力为代价,汉尼拔的这支仅存半数的大军,终于踏上了意大利的土地。只是生于南国的大象,终究还是抵御不了北方的寒冷气候;最终没有一头战象能够活下来,悉数殒命途中。

    彼时,阿尔卑斯山南部还并不完全属于罗马共和国,那里还活动着一小部分高卢部落,他们被称为‘山南高卢’。

    刚刚从阿尔卑斯山上下来的汉尼拔的军队,显然引起了这些山南高卢部落的警惕,他们并不喜欢这些不速之客,于是汉尼拔到达意大利之后的第一战就此打响。

    山南高卢部落分散而不团结,他们并不是汉尼拔这支纪律严明的大军的对手。经过几次交手之后,汉尼拔俘获并额外雇佣了大量的高卢骑兵为己所用。灵活机动的骑兵,正是汉尼拔所需要的。打败山南高卢各部族之后,也像罗马人一样,汉尼拔并没有对他们施加胜利者的压力;而是采取怀柔措施,笼络周边的高卢部族。

    如此,大后方已稳定,汉尼拔便率领军队往南开进。

    那时候,罗马联盟在北部地区的殖民城邦——皮亚琴察和克雷莫纳,并没有建成完备的防御体系,因此汉尼拔将第一进攻目标设定为皮亚琴察。

    提契诺战役

    冬季是古时候军队的自然休战期,有时候两个民族之间交战,打到一半,如果冬季来临;那么,他们便会非常默契地放下武器过冬。

    但是,驻扎在防御设施尚不完备的皮亚琴察的指挥官——科尔涅利乌斯认为,如果连率领大军翻越阿尔卑斯这么冒险的行为都能做得出来,可见这名年轻的迦太基将领不一定会按照约定俗成的规则行事。另外,虽然科尔涅利乌斯已经向罗马派出了信使,但要等远在南边的友军军团赶来会合,还需要一段时日;因此科尔涅利乌斯将军立即向全军作了战前演说以鼓舞士气,让士兵们做好冬季迎战的心理准备。

    随着汉尼拔的大军逐步逼近,两军的交战迫在眉睫。

    从皮亚琴察往西,过了波河上游的提契诺(今天的帕维亚),有一片波河流域最开阔的地带。当看到汉尼拔那侦查地形的骑兵队远远扬起的尘土时,科尔涅利乌斯知道,决战已不可避免了。

    于是罗马军队摆开阵势,准备迎击入侵者。

    看着迎面而来的罗马军队,汉尼拔迅速整理全军阵形——他将最精锐的努米底亚骑兵分布在两侧,而将自己最信赖的迦太基和西班牙骑兵配置在中央,由他亲自指挥。

    交战已开始,两方的中央部队实力不相上下,打得难舍难分。但是汉尼拔一方,两翼的努米底亚骑兵攻势相当凌厉,罗马两翼的骑兵部队,在经过一番恶战之后,连连败退。待到将罗马骑兵彻底赶离战场之后,努米底亚的两支骑兵部队迅速回击,而中军仍在坚强抵抗的迦太基与西班牙部队也稳步推进;如此,罗马人最后的中坚部队正一步一步地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

    随着战斗的推移,包围圈逐渐缩小。眼看着就要全军覆没之际,罗马一方仍在战场上的士兵们也开始纷纷溃逃,甚至抛下自己的指挥官不顾,直接逃命而去。

    幸亏此时一位刚年满17岁的年轻将领挺身而出,只身一人冲入敌阵,经过一番猛烈搏杀,硬生生地突破包围圈,将指挥官科尔涅利乌斯救了出来。

    此人就是指挥官的儿子——普布利乌斯·科尔涅利乌斯·西庇阿。

    这一战,没能捕获敌军的指挥官,对于汉尼拔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然而他更应该遗憾的,应该是那个遁走的17岁少年——西庇阿。因为16年后的他,将成为一位与汉尼拔齐名的罗马将军。

    特雷比亚战役

    自南向北流淌的特雷比亚河起源于亚平宁山脉,最终注入波河。河谷附近地势高低起伏,非常不利于骑兵作战。

    前一场战役中败落的指挥官科尔涅利乌斯重新集结兵力,在这一带最高却相当开阔的山丘一带,构建起防御工事。

    此时已进入冬季,但汉尼拔显然无心过冬。他的侦察部队了解到,距离敌军营地最近的卡斯泰焦村,是罗马军队的粮仓驻地。于是汉尼拔立刻下令袭击了那个村庄。

    就这样,不到一天的时间,那个粮仓便从罗马人手中易主,成为迦太基的粮草补给地。

    经历了两场小胜,汉尼拔的声望就已经迅速提高,山南高卢部落的骑兵纷纷要求加入他的部队。如此,汉尼拔在翻越阿尔卑斯的过程中损失的兵力,又重新得到了补充。

    而另一边,身负重伤的科尔涅利乌斯将军占据高地,准备让士兵们在此建立要塞过冬。虽然痛失卡斯泰焦,但亚平宁山脉东侧的罗马同盟城邦依然能够输送粮草过来,所以科尔涅利乌斯并不着急发动第二次决战。

    终于,科尔涅利乌斯等来了援军。

    这支增援部队由平民出身的将军——森普罗尼乌斯率领。由于出身草根,因此森普罗尼乌斯将军希望自己早日做出卓有成效的功绩来获取元老院的认可,这就决定了他激进冒险的作风。

    对于情报工作无孔不入的汉尼拔,似乎通过某种渠道了解到了这位新来的对手的性格;而鉴于科尔涅利乌斯此时仍负伤在身,因此汉尼拔明白,自己真正的对手就是激进的森普罗尼乌斯将军。

    公元前218年,12月临近月底的一天,在这黑夜最漫长的时日里的一天夜晚,汉尼拔听取了侦查骑兵的地形报告之后,带上小弟马可尼离开了军营,去往前方现场。

    冬季的特雷比亚河因其水流过于湍急,所以并没有结冰。

    在仔细观察了特雷比亚河西岸,并结合骑兵报告之后,汉尼拔指着一处灌木丛对小弟马可尼说:明天,那里就是你的位置,你挑选1000名步兵和1000名骑兵,在明天天亮之前离开营地,藏身到那片林子中,随时等候我的命令。

    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正好位于南回归线,翌日行将北移。

    这一天大早,天空灰蒙蒙,似乎雨雪将至,凛冽寒风裹挟着湿冷的空气,更为刺骨。罗马军营内睡眼惺忪的士兵们被营外的嘈杂声吵醒——敌人的骑兵正冲杀而来。

    得知敌方只有骑兵前来对阵,森普罗尼乌斯急忙也召集己方骑兵迅速上阵拼杀,而步兵们则紧随其后跟上前去作战。

    罗马骑兵们急忙穿盔戴甲,连卫衣都来不及穿,便空着肚子上阵与敌人搏杀。

    而汉尼拔一方的骑兵们则是在吃饱喝足,全身抹上御寒精油的条件下作战。

    尽管如此,罗马骑兵们的反击,还是打得敌方骑兵不断地撤退。

    刚刚整装完毕上阵的罗马步兵们见此情形,兴奋地高声呐喊助威,并跟随着冲锋而上。而森普罗尼乌斯将军也认为此时正是追击敌军,将敌方骑兵队伍一举歼灭的大好时机,正好可以替受重伤的科尔涅利乌斯将军一血提契诺战败之耻。

    于是,在情绪高昂的指挥官森普罗尼乌斯的命令下,罗马全体士兵一窝蜂地越过了特雷比亚河。然而,河对岸,正排列着整整齐齐严阵以待的迦太基大军。

    涉河而过的罗马士兵们被河水沾湿了身子,冷得瑟瑟发抖;更糟糕的是,肚子空空又经历了一次激烈的冲锋;如今握持剑盾的手都在发抖。而汉尼拔的骑兵部队,则因为身上的精油,而使得身体与河水之间形成了一层虽然浅薄但仍具有一定御寒效果的保护层。而另一边的以逸待劳的迦太基大军,则温饱皆足,士气高昂地迎接这场战斗。

    双方兵力虽然势均力敌,但仓促应战的罗马军,显然在战斗伊始就露出了败相。

    面对恶劣的形势,罗马军毅然调整士气迎战。只是…… 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就这样开始又终结。

    汉尼拔的军队两翼的努米底亚骑兵率先冲锋,以凌厉的攻势击退了罗马军队两侧的骑兵。于是,罗马的中坚力量——重装步兵团再一次将后背暴露给了敌人。

    就在此时,于凌晨之际便潜藏于灌木丛中的小弟马可尼的军队也冲将而出,配合回首的努米底亚骑兵与正逐步挺进的中军,一举包围了罗马的重装步兵团。

    光荣的罗马重装步兵们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只是,败局已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