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南繁纪事 > 第19章第4节 打手势买木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打手势买木棉

    第4节第19章  血染的柴禾/南繁纪事

    离太阳下山还早着呢,马林西他们走的就不是很快。反正赶回去吃晚饭,而且确实也太累了,慢吞吞地往回赶,散兵游勇一般。

    汪长松一直陪在马林西左右,一是因为他们同铺,二是两人的公社相邻,东区六个公社,就来他们两个,三是他俩兴趣爱好和人生经历差不多,比较谈得来。

    一会儿,范光杰从后面赶了上来。这样,三个人凑到一起,又热闹起来。

    前面的山腰里,马林西看见了一处寨子,有袅袅炊烟在升起。忽然想到,山里人家肯定会有木棉的,何不买点回去给爸爸妈妈做个枕头呢?上次进山采的数量少了点,于是问汪长松:“哎,看见没有,前面有人家。”

    “哪里?”汪长松问。

    “喏,我看到了。这边。”范光杰拉了汪长松一把,顺手指给他看。

    “去看看有没有木棉?”马林西问。

    “天不早啦。走吧走吧。”汪长松有些担心赶不回去。

    “怕什么啊。早呢。”范光杰一边说,一边拉着汪长松拐上了去寨子方向的岔道。

    翻过两个小山头,来到一个很小的寨子前面。

    寨子建在朝阳的小山坡上,前面是一块不小的坪地,只有两幢房屋。

    所谓房屋,其实就是用树枝和木棍混搭的最简易的草房子。墙壁外面的中下部抹有一层泥巴,顶上盖着薄薄的茅草。也许是因为夏季方便通风的缘故吧,墙壁与屋面接壤的地方都是镂空的,像是一排矮矮的连通窗户。

    屋里靠门口的右边有一个用三块大石头垒成的锅灶,火苗在锅底下忽闪忽闪,锅上罩着一个偌大的斗笠。

    一个中年男人坐在地上,正往灶堂里添树枝,脸膛被火光照得黑亮黑亮。

    满屋子被烟熏得漆黑一片,一张石头架的几块木板算是床,除了一些农具,别无它物,真正是家徒四壁。

    这是马林西有生以来见到的最穷的人家了。

    范光杰问中年男人,有没有木棉卖。可是,男人听不懂他的话,木然地摇了摇头。范光杰用手势比划了一番,他还是不明白他们的来意。恰巧这时,又进来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看来,是他的儿子。

    汪长松用生硬的海南话跟他说:“木棉?”

    这下他懂了,憨厚地笑笑,点点头。把他们引到外面,从屋后不知什么地方拎出一只破旧的大麻袋。打开,里面是满满的木棉。

    大家都笑了,竖起大拇指,点点头。

    马林西指指木棉,用手指点点胸口,意思是:“这个木棉我要了。”

    青年笑笑,点点头。

    可是,什么价钱呢?因为无法用语言交流,这成了新的难题。

    一会,青年用树枝在地上划符号。先是指指木棉,在地上划一道杠,又指指马林西上衣口袋,在地上划两道杠。

    马林西懂了,是说木棉一斤两块钱。

    范光杰做了一番手势,用脚尖擦去一道杠,竖起一根指头,意思是一斤一块钱。

    青年男人把头摇成拨浪鼓一样。

    马林西重划两道杠,在一道杠的中间擦去一指头,变成两条断开的短杠。意思是一斤一块五角钱。

    他还是摇头。

    这时,来了个小女孩,看来是他的小女儿吧。青年男人连忙跟她叽咕了一番。

    小女孩用树枝在地上写:“一块八。”

    就一块八一斤吧,比集市上的便宜多了。马林西心里想。

    马林西买二斤半,汪长松买三斤,范光杰买三斤半,合计九斤,十六块二角钱。可他们一家三口算了半天,也算不出个结果来。

    看看太阳快要下山,不能再呆下去了。马林西掏出十五块钱,意思是不用计算了。那青年男人见到钞票,眼里发出异样的光芒,愣了一下,立即点头。马林西估算过了,这样大家都不会亏。

    看来,这家人可能没有做过这样的大买卖,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买了木棉,三人急匆匆往回赶,走出大山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了。赶到驻地已是九点多了,大家早就吃过晚饭,正准备洗潄休息呢。

    第二天,他们将木棉过秤,不得了,足足十五斤,一斤只花一块钱。为这事,马林西他们几个人开心了好几天,没想到进山砍柴还会拣到这么大个便宜。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