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磨刀 > 第四百一十章 大战将起(二十八)

第四百一十章 大战将起(二十八)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谢宝树不知道西方的孔雀国是什么样,但是在大唐,佛教确实是不怎么受待见。

    在《阿含经》里有一则故事:舍卫国有一位具足财势、名位的好施长者,也就是给孤独长者。邻国有一位满财长者,这两位长者是很好的朋友,经常来往和互相贸易。?

    有一天,满财长者到舍卫城去探望好施长者。当时,好施长者的女儿来向父母请安,父亲就向女儿介绍:这位是我的好朋友——满财长者。并叫女儿向他问讯作礼。这女孩名叫须摩提,长得很漂亮,也深具女德。

    满财长者看到她,眼睛一亮,因为他有个儿子正值适婚年龄,看到好施长者的女儿如此庄严贤慧,他觉得儿子跟她很相配。等女孩进去以后,他立即向好施长者说:我有个儿子。你想,我们两家是否门当户对?

    好施长者回答:依门风、家教而言,当然没话说:而且,若能和你结这门亲也很好,不过,这是不可能的。满财长者听了感到很奇怪,问道:我们既然门当户对,又是好朋友,为什么不可能呢?好施长者说:因为信仰不同,所以不可能。

    满财长者又问:你们的信仰是什么?好施长者说:我们全家都是佛陀的弟子,我女儿对佛陀非常地敬重,佛陀的教义深入她的日常生活中,已无法分离。你们的信仰和我们完全不同啊!你我是好朋友,信仰不同还没关系。但是,我女儿若是嫁到你们家,可能无法和你们融洽地生活在一起。

    满财长者就说:信仰可以分开呀!她信她的、我们信我们的,没关系!她可以继续虔诚地信仰她的佛教。 当时,好施长者感受到满财长者的诚意,于是就答应了这门亲事。?满财长者很高兴地回去了。不久,他们以非常隆重的排场,还有很多的金银财宝来娶亲,而好施长者也以丰厚的嫁妆让女儿嫁过去。?

    迎娶队伍回到城门时,有一群外道的修行者就围过来了。原来,他们这个城有一个规矩——不能与本城以外的人有婚嫁关系。如果犯规的话,就要罚六千两。而且还要设席请客,供养六千位外道教的修行者。?满财长者知道这个规矩,所以他很高兴地设席供养。供养之后,他还教新郎、新娘来行宗教的礼节,要礼敬这些修行人。但是,这些外道教徒,他们习惯于上身裸体,所穿的都是半身裸露的服装。?

    此时,新娘须摩提一听公公说,要行他们的宗教仪式供养这修行者,她认为这不是正确的修行法门,所以坚持不肯去。不管她的公公如何恳求,新郎也多次要求,还是没办法。最后这场婚礼办得很无奈。自从这件事情发生以后,满财长者每天都很懊恼、闷闷不乐。?

    有一天,一位婆罗门教的学者来探望满财长者,知道长者的近况后,就向长者说:有一回,我去舍卫国时,看到僧团十分整齐、庄严,每一个人都是威仪具足、神通广大,这是一个很好的宗教。哪怕是小沙弥,出家以后也是威德俱全!

    但是,满财长者说:有什么好呢?我们原来的宗教信仰就是这样的,哪有办法改变?哪有娶一个不同信仰的媳妇,全家的信仰就要跟着改变的?婆罗门教长者就说:我们所要追求的是精神信仰,应该要更上一层楼;就像我,奉祀的是婆罗门教法,但是在我心灵上也很佩服佛法的教育,有什么不好呢?

    满财长者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请媳妇出来;这位婆罗门教长者向她说:妳们的教法这么好,何不请佛陀来这里说法,让妳的公公、夫婿也能够了解妳所信仰的宗教呢?」

    须摩提认为这是一个好机会,于是,跑到楼阁外当空祈祷,请求佛陀来应供;她以最恳切的心祈祷,希望佛陀能够到满富城来接受供养。?

    须摩提的祈祷,佛陀在舍卫国也感受到了,他知道须摩提在满富城有困难。于是,先让比丘陆陆续续到满富城来,最后佛陀也来了。?

    僧团到达时,他们的威仪令城里的人深受震撼。佛陀受供以后,就要开始说法,这个消息,从长者家里一直传到城市外面,不断地再传下去,确实是一大盛事啊!?

    佛陀在那里度化了很多人,满财长者全家也全部归投在佛法中;从此他们的信仰一致,具有正信宏观,不只全家幸福和乐,也使得那城市的人普遍得到法益。

    过去,有一个村落的长者们,听说佛陀要到村落来,立刻征召年轻力士整顿道路,村内的壮士竞相参与,人数共计五百名。整治中,发现道路中央横着一块大石头,任凭五百力士如何使力,都无法搬动。

    这时,正巧佛陀路过,询问原因之后便说道:“我来帮你们把石头移开。”只见佛陀轻轻一提,便举起石头抛向空中,“咻!”地一声,瞬间就不见石头踪影。这些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父母所生力、解脱力,还有没有更大的力量呢?”

    佛陀回答:“还有福德力。佛陀因为修行圆满的福德力,才能于菩提树下,降伏魔障,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五百力士又问:“世尊!除了福德力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力量?”佛陀说:“还有智慧力。智慧圆满,才能断尽无始劫来积习的烦恼。”五百位力士又问:“除了智慧力之外,还有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就讲:“还有神通力。有神通力可以降伏耆旧无智、贡高的六师外道。”

    五百力士接着又问:“除了神通力,还有其他更大的力量吗?”

    佛陀回答:“虽然有父母力、禅定力、解脱力、福德力、智慧力和神通力,另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力量,谁也逃不过,就是无常力。”

    接着佛陀为大众说了这么一个偈子:“禅定与解脱,福德智慧力,如斯诸力等,无常力最大。”

    佛陀告诉五百力士:“当知如来之身虽如金山般地坚固,最后还是归于无常。有智慧的人,应当追求无常不能逼迫的境界。”佛陀又说:“你们应当知道,今日世人的寿命渐渐减短,色力薄劣。其实这颗大石,只是过去的人平常抛掷戏弄的石头而已,你们可以看看石头的两旁,还留下手指拿取的痕迹。”一旁专注谛听的五百力士,个个惊讶不已,生起稀有之心,摧伏了内心的骄慢。

    佛陀知道他们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就继续为他们开示四谛法门,五百力士无始以来积习的错误知见,就此摧破,证得了初果罗汉。

    永州的张居士,原来以屠宰为职业,每天杀猪的时间是听到邻近寺里打钟的声音开始,天天这样,好像成了一种制度。

    有一天,寺里忽然不打钟了,原因是:寺里的和尚,夜里梦见十一个人恳求饶命,请求明天早晨不要打钟,这样他们就可以度过生命的危险。

    张屠户这天早晨因为没有听到寺里的钟声,天大亮才起床,一看要杀的那头猪,生下了十一头小猪。张随即去寺里打听为什么今天早晨没有打钟,打钟和尚便把昨夜梦中的事告诉了他。

    张屠户因此明白了轮回因果真实的道理。于是放弃了屠宰这一行业,归向佛门,专心致志地念了十多年的佛号,能知过去未来的大事。尤其能够自知死日,坐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当地老百姓给他修建一个小庙,把他的肉身放在里边奉祀起来。作为后来人改恶修善,放下屠刀,修行证果的学习榜样。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 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 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 过是短短的几十年。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_

    第一章 心诚则灵 认识自己一室六窗 点石成金 真正的佛法就是要求人能把握自己的心。别让自己的心那么散乱,人心一 旦散乱了,活着就会觉得辛苦。

    人们想要净心的时候。往往习惯于用理性去控制,但这样做的结果可能适 得其反。告诉自己:“不能动心,不能动心”,这个时候心已经正在动了。提示怕 己:“心不能随境转”,这个时候心已经转了。真正的净心不是特意去控制它。也 不是刻意去把握它。什么

    时候都知道自己的心,心自然而然就不动了。心不动了, 人卦不会为外界的诱惑所动从而净化自身。 经典故事 关于心动,世人所了解的多是六祖慧能的“风动、幡动、心动”的故事,下 面讲一则两个禅师之间的新鲜小故事: 仰山禅师有一次请示洪恩禅师道: “为什么吾人不能很快地认识自己?”

    洪恩禅师回答道:“我给你说个譬喻,如一室有六窗,室内有一猕猴,蹦 跳不停,另有五只猕猴从东西南北窗边追逐猩猩。猩猩回应,如是六窗,俱唤俱 应。六只猕猴,六只猩猩,实在很不容易很快认出哪一个是自己。” 仰山禅师听后,知道洪恩禅师是说吾人内在的六识眼、耳、鼻、舌、身、 意和追逐外境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鼓噪繁动,彼此纠缠不息, 如空中金星蜉蝣不停,如此怎能很快认识哪一个是真的自己?

    因此便起而礼谢 道: “适蒙和尚以譬喻开示,无不了知,但如果内在的猕猴睡觉,外境的猩猩 欲与它相见,且又如何?” 洪恩禅师便下绳床,拉着仰山禅师,手舞足蹈地说道:“好比在田地里, 防止鸟雀偷吃禾苗的果实,竖一个稻草假人,所谓‘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 假围绕’?”仰山终于言下契入。 生活中,有很多人的心情都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更有甚者,将对自己的 认识和评价建立在他人的态度之上,更是本末倒置。如果用一句通俗易懂的格言 来概括洪恩禅师的话,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阿瑟刚当上军官时,心里很高兴。每当行军时,阿瑟总是喜欢走在队伍的 后面。一次在行军过程中,他的敌人取笑他说:“你们看,阿瑟哪儿像一个军官,倒像一个放牧的。”

    阿瑟听后,便走在了队伍的中间,他的敌人又讥讽他说:“你们看,阿瑟 哪儿像个军官,简直是一个十足的胆小鬼,躲到队伍中间去了。” 阿瑟听后,又走到了队伍的最前面,他的敌人又说:“你们瞧,阿瑟带兵 打仗还没打过一个 胜仗,他就高傲地走在队伍的最前边,真不害臊!” 阿瑟听后,心想:如果什么事都得听别人的话,自己连走路都不会了。从 那以后,他想怎么走就怎么走了。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谁能代替你走路吗?谁能代替你做决定 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自己的人生要自己做主,自己的命运需要自己主宰。人, 要依据自己的心,作出自己的判断,不能总被外界的境遇所左右 人生智慧 为什么人最难认清自己?主要是因为真心蒙尘。

    就像一面镜子,被灰尘遮 盖,就不能清晰地映照出物体的形貌。真心不显,妄心就会成为人的主人,时时 刻刻攀缘外境,心猿意马,不肯休息。人体如一村庄,此村庄中主人已被幽囚, 为另外六个强盗土匪(六识)占有,他们在此兴风作浪,追逐六尘,让人不得安 宁。 心不动才能真正认清自己,遇到顺境不动,遇到逆境也不动,不受任何外 在的影响。现代人的状况大多相反,遇到顺境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遇到逆境的 时候痛苦得不得了,这就带来许多痛苦。 其实,我们遇到的任何外境都一样,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这一点,就不会被 六尘所诱惑,也不会被六识所蒙蔽。 心净则佛土净 点石成金 佛经中说:“清净心植众德本。”一切功德从清净心中来。要想往生西方, 心一定要清净。

    世间法也靠清净心。众生在世间,如果心清净,一定孝:心不清净。不孝。 如果心清净,一定尊敬长上;如果心不清净,则不尊敬。 心清净的一个含义就是“不可测、无障碍”。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 为人们的心境太容易受到夕卜界的干扰。恶人受丑陋之心的牵引而做坏事.普通 人也可能因为执著心、愧疚心等而使自己陷入痛苦,无法自拔。 经典故事 如果人对于外界的事情心有挂碍,并由此生出了懊恼心、欢喜心,那么这 颗心就失去了它的本来面目。 从前,在舍卫国里住着一个老人,他和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艰苦。

    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就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 了小沙弥,两人成为师徒。 这天,老比丘带着小沙弥一起出去化缘,师徒俩不知不觉越走越远,等他 们想到要回去时,天已经快黑了。师父年纪大,走得很慢,徒弟就上前来搀着师 父走。 天色越来越黑,当他们来到一片树林中时,天已经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只能听见师徒俩行

    不可不知的佛教故事全集_第四章 人只能靠自己 破茧成蝶要历尽磨炼 点石成金 释迦牟尼在涅粲前,曾说:“以自己为岛屿、为舟航、为明灯。”肯定了“自 皈依”和自我拯救的力量。 佛住世期间,曾说过不能度无缘的人,不能转众生的定业。所以,在佛陀 的祖国遭到邻国琉璃王灭族的大屠杀时,他也无法用神通加以救济。这并不违背 佛普度众生的宏愿。因为佛能够以佛法开导众生,使众生自己来修缮、积福、消 灾、免难。

    佛度众生。实际上是众生自度,否则就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和因果的秩序。 经典故事 世间一切外在的帮助,都只能教给你行走的方法,而绝不能借给你一双高 飞的翅膀。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草地上有一只蛹,被一个小孩发现并带回了家。过了几天,蛹上出现了一 道小裂缝,里面的蝴蝶挣扎了好长一段时间,身体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来。

    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挣扎的样子很不忍。于是,他拿起剪刀把蛹的洞 口剪大。这样一来,里面的幼虫不必费多大的力气,轻易就从那个牢笼里钻了出 来。但是,所有因得到救助而见到天日的幼虫都不能成为真正的蝴蝶――它们无 论如何也飞不起来,只能拖着丧失了飞翔功能的双翅在地上笨拙地爬行!原来, 那“鬼门关”般的狭小洞穴恰是帮助幼虫两翼成长的关键所在,由于这只蝴蝶没有 经过破蛹前必须经历的痛苦挣扎,以致出壳后身躯臃肿,翅膀干瘪,不仅不能飞。

    而且不久后便死去了。 别说是小男孩,即使是佛祖,也不能够施舍给他人一双奋飞的翅膀,因为 这双“翅膀”只能是自己历尽磨难之后才会变得坚硬,成熟,带着人们飞向未来的 天空 人生智慧 人生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人能够帮助你,只有 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拯救你,只有你自己;没有人能够改变你,只有你自己。如 果我们能正视自己,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认清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而不是悲观 失望、怨天尤人、自我沉沦,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除去恶念方能得救 世法平等,佛向在苦海中挣扎的众生都伸出援救之手,问题的关键在于, 人们能否抓住这只手,得到真正的解脱。 人心如果不能除去恶念,那么即使是佛陀,也没有力量拯救,这样的人。 只能继续在苦海或地狱中沉沦。

    在天国花园里有一口井。一天,佛陀独自坐在这井边。佛陀身旁的那口井, 可不是一口普通的井,那是一座地狱,一座真正的地狱,那儿没有水,那儿是一 片火海,是一片永不止息的 火海。

    那儿有许许多多看来密密麻麻的人在那儿呼救,在那儿呻吟。 有一个粗脖子、大块头、高嗓门的人叫得最响,他圆睁着两只眼,胡乱地 踩在别人头上、身上,向佛陀喊道:“‘救苦救难的佛陀,大慈大悲的救世主,快 救救我吧,我好苦啊!你是善解人意的,不要丢我而去。救救我吧!” 佛陀一看,便认出这人是人世间作恶多端的乾达多。由于他杀人放火,好 事不做,坏事做尽,死后才堕入这地狱的。 “你这个乾达多啊,你倒叫我如何救你啊??噢,我想起来了,有一天,你 走在路上,正要踩到一只小蜘蛛,你突发恻隐之心:‘这蜘蛛虽然是个小生命, 我又何必把它踩死呢?’于是提起脚跨过蜘蛛,算是救了蜘蛛一命。这也算是一 件小小的善事,也许你还有这一丝善念吧??就用这小蜘蛛的力量救你出苦海 吧!”

    一条又细又长但却银光闪闪的蜘蛛丝从地狱上空唯一的亮光小洞中垂了 下来。乾达多如同身陷大海突见救船一般,抓住蜘蛛丝就奋力向上爬。为脱离这 黑暗地狱的痛苦,乾达多是不遗余力的。他爬啊,爬啊,他突

    然觉得蜘蛛丝摇晃 得非常厉害。他回头一看,有无数的地狱中的人也抓住蜘蛛丝跟着他向上爬。 他大声嚷道:“混蛋,你们这些混蛋!这根蜘蛛丝是我的,是我的善业果 报。你们再爬的话,蜘蛛丝就会断的,不准你们爬,快滚下去!你们这些混蛋, 坏蛋,无赖!想沾我的光,休想!” 可是,无论乾达多怎样大声喊叫,他的下边仍然有黑压压的人群在争抢着 蜘蛛丝向上爬。那一张张紧张得像要爆炸了的脸,是那么地丑恶、绝望、痛苦和 深沉的愚昧,在人间,他们是不问他人死活,只顾自己;现在落在这地狱里,仍 然是不管他人,只顾自己。这种人愚昧之极,简直不可救药。 “你们这些可恶的东西,统统给我滚下去??”

    乾达多一面大叫着,一面从腰 间拿出刀子,他嗖的一声将他脚下的蜘蛛丝割断。 随着纷纷跌落,只听到一片绝望的哀号??乾达多看得好高兴,他独自嘻嘻地笑。然而,这时,蜘蛛丝断了,乾达多呀呀地叫着跌落了下去,狠狠地砸在他 的地狱同胞们身上。 “救命啊!救救我啊!我的命好苦啊!发发慈悲啊??”

    乾达多的声音依然 在叫,依然叫得最响。 佛陀离开了那口井。 心存恶念的人,大多是自己放弃了被拯救的机会。 人生智慧 每个人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一定的机遇。大凡成功者的道路,也或多或 少蕴涵着一定的机遇。但很多人抓不住机会,任由它来了又溜走。

    《涅槃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星云大师也说,所谓“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强调因果是通三世的,不能从一件事或一时来看,就连已证得真如法性的佛陀,也不能违背因果的法则。

    《佛教故事大全》中的“因果篇·宿业”记载了这样一段故事:

    一个晴朗的早晨,竹林精舍的比丘们刚从城里乞食回来,各人在寮房里整理衣物,忽然感到房子和地无端摇动起来,随着外面有人传说佛陀受伤,大家不由一怔,急忙放下工作,相继赶到佛陀的住处。

    佛陀端坐在房中,伤口在脚下,阿难尊者正细心地为他敷药包扎,一根沾有鲜血的木棍横卧在地上,大家都明白一定是被木棍所伤,可是就不明白,为什么一根木棍能伤及佛陀的身体,佛陀不是有无边的法力神通吗?

    佛陀的脚伤并不轻,众弟子都守侍在旁边,有不少人竟躲在人后啜泣,佛陀看着内心很感动,微笑着安慰他们道:“大家不必担忧,些微的创伤很快会好的。”

    “佛陀金刚不坏的身体,为什么一根木棍能伤害呢”有几个弟子齐声问道。

    “这就是业缘,持有地、水、火、凤四大和合的众生,都有这样的苦受。说起来已经是很多世前的事……”

    说到这里,阿阇世王也闻讯带了名医耆婆赶到,国王满面焦急,边跑边喘来至佛陀面前。

    “佛陀!伤势要紧吗?”阿阇世王的声音在颤抖,内心非常焦急。

    “没什么,你放心!”佛陀笑着答道,一边叫他坐下,继续说道:“当时我是个商人,有一次和朋友合伙,渡海到外地经商,我们的计划很周到,也进行得很顺利,所以不久就赚到一大笔钱。回程中,我们的船停靠在一处港口,那是个很繁华的都市,一上岸就忘记回家,尤其是那儿的美女,把我的朋友迷惑得六神无主。这时有个好心的船夫告诉我们,再不离开此地,危险就要来了。原因是这地方每年都要遭受海啸的袭击,海啸的季节就快要到来,再不走将会人财双亡。我的朋友无动于衷,我劝他、吓他,都没有用,他完全迷失了理智,一味迷恋那城市和女人。船只有一只,我不能忘却道义抛下他自己离开。一天晚上,我们为此争吵起来,生命存亡的关头,我急昏了,就抓起身边的木棍向他挥打过去,他的脚被我打伤。

    现在,你们不难知道我受伤的理由吧?如你们说,佛陀还会受伤吗?不会受伤,那是佛陀的法身和报身,应身和众生一样,有生老病死,神通法力不可思议,但敌不过业力,种如是因,就应承受如是果,佛陀也不能违背因果法则。

    四大假合的肉身,本来就不真实,成住坏空所在必然。诸法的法性如此,顺应法性才能称佛陀。

    不错,我已经证得真如法性成为佛陀,但现在我也是人,我由父母生养,和你们一样具有人相。所以我必须顺应人性,喜、怒、哀、乐、生、老、病、死我都具有。佛陀的应身除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和众生并没有两样。”

    大家听佛陀这么一说,才了解业力因果最胜的道理。有一位禅师写了两句话要弟子们参研,那两句话是:“绵绵阴雨二人行,怎奈天不淋一人。”

    弟子们看了这题目,便议论纷纷起来。第一个说:“两个人走在雨地里,有一个人却没淋到雨,那是因为他穿了雨衣。”

    禅师对于这个解释不予置评,只是缓缓地摇着头。

    于是另外一个弟子就说了:“那是一个局部阵雨,一边下着雨,一边没雨,这种景观虽不常见,但也不算罕见。所以两人走在雨地里,才会一个淋不到雨,那是因为他走在没有下雨的这边。”说毕,他望向禅师。

    禅师仍旧默然不语。

    于是,第三个弟子便得意地说了:“你们都错了!什么穿雨衣,局部阵雨。”他嗤之以鼻的继续说道:“都太牵强了,其实道理很简单,一定是有一个走在屋檐下,所以才没淋到雨。”说罢,他扬扬自得的准备接受赞赏。

    禅师微笑着看看他,然后对弟子们说:“你们都执着于‘不淋一人’这一点上,但却钻入了牛角尖,其实,所谓的‘不淋一人’,不就是两个人都在淋雨吗?”

    依里沙是个富翁,家中的财产仅次于国王,但他的长相非常难看,独眼、驼背、跛足,而且生性吝啬,贪瞋邪见。祖上七代都是有名的慈善家,但到了他主持家政以后,规矩完全变了,慈善堂改做了仓库,对乞丐不但不施舍,反而拳脚相加。所有的人都讨厌他。

    一天,依里沙经不住酒香的诱惑,买了一瓶,独自躲到树林里自斟自饮。

    依里沙的父亲由于生前布施贫苦,所以死后生为帝释天。看到自己的儿子是个吝啬鬼,连一瓶酒都要跑到隐秘的地方去喝,他非常生气,打算教训教训依里沙。

    他化作一个和依里沙一模一样的人,趁依里沙在林中喝酒的时候,走进王宫拜见国王,告诉国王他要布施穷人。国王对他大加赞赏。

    假依里沙回到家中,打开库藏,行大布施,所有闻讯而来的人都满载而归。家里的人都十分惊异:平时吝啬的依里沙怎么突然变了?

    真依里沙喝醉了酒,摇摇晃晃地回家,却看见门口有很多人在排队,各个手拿袋子、篮子,非常兴奋。依里沙莫名其妙,问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

    等到问明白之后,依里沙差点儿晕倒。当他看到人们把他家中的财物一篮一篮地提走,急忙上前拦住,说:“你们这些强盗,我家的东西怎么可以让你们随便拿走?”

    人们听到他满口恶骂,就把他痛打了一顿。依里沙酒也醒了,爬到家门口,可是守门的人却不让他进去。因为出言不逊,依里沙又挨了一顿木棒。

    实在没办法,依里沙就跑到国王那里申诉,请国王明察。

    国王派人召来依里沙的家人和那个假依里沙,大家分辨不出哪个是真依里沙,但都愿意把慷慨布施的假依里沙认作主人。依里沙一时心急,当场晕倒。

    这时,假依里沙恢复了原貌,对国王说:“我不是依里沙,我是帝释天。”唤醒依里沙后,帝释天对他说:“依里沙!我是你的父亲,家中的财产都是我的, 不是你的。我因为施舍的善行生为帝释天,但你贪得无厌,驱逐乞丐,破坏家规。从今天起,你要恢复慈善堂,布施贫苦,否则,我会使你的财产化为乌有。”

    依里沙终于觉悟了,从此布施行善,持守戒律,后来也得生天界。讲完这个故事,佛陀最后说:“变化为依里沙的人,就是我的前身。

    (本章完)

    还在找"磨刀"免费?

    百度直接搜索: "易" 很简单!

    ( =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