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磨刀 > 第三百七十五章 修行只在一念间

第三百七十五章 修行只在一念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两界山上,谢宝树陷入了一种玄之又玄的境界。

    他感觉自己就像是天命中人,来到两界山,有自己的使命,这一僧一道,便是专门点化自己而来。刘看山没有阻止,想必他也是知道的。

    历史是客观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研究历史必须严谨客观中立,不偏向任何种族,文化,党派,制度。在史实里分辨对错,真假,黑白,优劣。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新的制度取代旧的制度,不断推陈出新,追求真理,用真理来推翻已知的真理。

    百万年来人类文明历史,兴衰更替,发生过无数次政权更迭,却至始至终被三个难题困扰。

    一是饥饿,生存权;二是贫穷,发展权;三是战乱,生命健康权,也是和平与稳定。在这浩瀚历史长河中,没有任何办法能解决它们,也没有任何一个民族,甚至任何一个伟大国度能根治他们,这些是附在人类身上如影随形的恶魔。被饥饿,贫穷,战乱困扰的人类,无时不刻都在等待着天选国度,天选之子的到来,这种绝望凝聚着人类最后的希望。

    俗话说:命生入骨,钢刀削不掉。唯有修道办道才能转运改命,此事千真万确。老母能生天地人万物而无所不能,天命的无上威神力,只要我们肯相信就有福了。

    修道的人、学佛法的人,就要认真去做去。积功,就是本来没有,那么一点一点地把功德积攒成了;累德,要多做这个德行的事情;培功绩,栽培你的功劳、成绩。可是,你做是做;又不要有一种贪心,贪功。

    贪功就容易造罪业,容易做得善恶夹杂。你贪功就要和人家争;和人家一争,这里头就有错因果的地方;你有错因果的地方,那对于修道就不相应。

    所以修道的人,切记不要错因果!这个因果丝毫都不可以错的,不可以马马虎虎的,不可以随随便便的!

    就算一张纸——道场的一张纸,也要认真地保护它。不要随随便便把它糟蹋了、浪费了!道场的物质是要爱护,自己的呢?自己的也应该爱护。你爱护物质,也就是做功德;你浪费物质,也就是造罪业。不论是在家里、是在道场,都是这样的。

    修道作为每天的日常行为,每时每刻都在调整和监视着我们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不使之发生偏颇。这是身心健康长寿的基本保证。

    道教的修炼一是要修炼性功,这在《清静经》中有明确指导说明,要遣欲静心明神,去除六欲三毒,炼的是心、身、物的协调关系,不能生妄心,要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精神层次,要远离物欲,远离享受,不能贪图享乐。唯有清静方能渐入真道,才能得道。

    同时还要修炼命功,这一点在《高上玉皇心印妙经》中有讲

    到,修炼精气神。精气神怎么炼?所谓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一层接一层,一步扣一步,这是时间的积累,是功夫的叠加,丝毫没有捷径可走。

    试想一下,整天大腹便便,脑满肚肥,时间长了会怎么样?

    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拖着个病体,你成什么仙?登什么真?道教的修行人,有几个这样的?哪个不是神清气足,身形俊逸?这都是动功静法、内功外功炼出来的。性命双修,齐头并举方好。

    在有些人看来,修道和其他宗教一样,是一种信仰。作为信仰,往往是超现实的、纯精神性的一种寄托。但是小道在修道过程中,却越来越体会到,与其说它是一种信仰,倒不如说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哲学。道是以一种辩证的宇宙观和人生观,来认知我们生活的客观世界与自我的。它不但能使人超脱,也能使人更客观、更实际的面对现实,是用来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修道的目的,是让我们过上一种充实而快乐的现实生活。

    人生充满了各种困难和挫折,现实生活并不浪漫,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要过上一种充实而快乐生活,首先必须正视现实,然后针对现实,积极寻找改善和改变的办法,而不是消极回避与逃遁。

    道的人生哲学,是智慧的哲学。它顺应了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律,通过巧妙的迂回方式,力求圆满的解决事物内部的矛盾冲突,建立起新的平衡。这种方式是平和的、无创的、双赢的。

    大道至深至远。大而无其外,小而无其内,包罗万象,无所不能。它好比是一把万能的钥匙,一旦掌握了它,就能打开我们心中所有的症结,无往而不胜。

    因此,修道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的化解生活中的难题,清除生活中所有的障碍。这样一来,我们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修道可以使我们一直沿着平坦的大道向前走,不误入迷途。

    外在客观,是不以我们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对此,我们无法改变。日月星辰的运行,我们无法改变。我们诞生在当下这个时代,无法选择。每天,我们要面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这也无法回避。我们改变不了外在,并不是一种不幸。不幸的是我们的心常常不能自主,被外在所左右,最后迷失了自我。

    修道,能够帮助我们在纷繁的世界中找回自我,恢复自我的自主性,让外在的东西不再左右我们的心。

    所以,正因为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世界,我们才要改变我们自身。内心改变了,我们看客观的角度就改变了。我们能够感知到客观世界的存在,是因为它进入了我们的主观世界,留下了影像。戴着灰色眼镜看世界,世界就是灰色的。

    境由心生,境随心转。

    有些人以为,修道就是遁入深山,去过隐士的生活。还有些人理解,道家思想就是无为,消极遁世,与世无争,这种认识是片面的。

    道教思想的核心,是一种辩证思维,是在阴阳中求得平衡。无为是与无不为相伴随的。两者如形随影,密不可分,各自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其中,无为是手段,无不为才是目的。只有做到了无为,才能无所不为。没有无不为的目的,无为就没有存在的前提。所以,只有处理好阴阳的辩证关系,在无为中得到无不为,才是真正理解了道,实践了道。

    道教讲天道承负,不讲逆来顺受,而讲改造。从道教文化形成那天起,修道之士就提倡人的主观能动精神,注重活在当下,通过有效的奋斗来改变命运,也就是道教常讲的“循天机而起,改天机而行,我命在我不在天”。

    为了确保人们身体健康,道教有黄帝内经,发现了经络走向,五行五脏的关系,又完善了道医学和养生学,存有不少回春长寿的仙方;为了让人们体质更强壮,我们可修炼道教武术。

    为了让人们居住的舒适安全,道教有风水勘舆学;为了识人辨人,道教有面相学、体相学、摸骨术;为了规划人生、趋吉避凶,道教有八字命理学、紫薇斗数、梅花易数和六壬学。

    为了预测国运和社会变化,道教有太乙神数、太公预言、太极等;为了在战争中取胜,道教有奇门遁甲、太公六韬三略、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等;为了修炼长生、延长寿命,道教有内丹、外丹术、养生术等。

    人人都会讲道法自然,可什么是道法自然?道教的这些成就,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都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罢了。人生活在空气中,恐怕没有多少人会在意空气对于我们的重要性。

    道教在用自己的行动告诫人们,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我们要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付出去改变命运,我们今生能得到的回报,为什么要靠虚无缥缈的来生去实现呢?

    总之,好好修道,我们就能获得身心健康,改变自我的生存状态,过上一种理想的现实生活,将命运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提升生活质量。这就是修道的意义所在。

    世人多以为,欲修行必远家室,抛亲情而出家,孤身入于深山老林,方有成就也。或以为神仙都在海外仙岛,不在尘世中存身。殊不知出家与修行,并无必然之因果;红尘与方外,不过心境之不同而已。

    当年重阳真人设道场于丹阳真人家中,并未言出家也;昔日长春真人道成于白云观,亦并无远离闹市也。老子、佛祖皆有子,丈夫行道在尘世。此岂是一般

    凡夫所能理解?

    修行为解脱,又何必形影相吊而孑然一身?求道为觉悟,哪何妨尽历魔难而羁身红尘?修行不是苦修,智慧非同愚昧。

    昔佛祖修行,苦修未竟,反几至丧命,后饮牛奶食饭菜而恢复体力,于菩提树下静坐七七四十九日,终成正果,乃悟真修行非是苦修行。

    佛家修行追求大彻大悟,道家修行追求得道成真,儒家修行追求超凡入圣,三教圣真,何曾言过必须出家方能修行、方能成正果之语?

    老子尚有家室,孔子亦有子孙。佛祖未必光头,菩萨自留长发。历代修成正果者,未必皆出家而后方成也。

    《西游记》有诗云:“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前修。”后世修行者,岂可不知乎?

    出家,形式也;修行,内涵也。修行人,贵实修而非留意虚名,重内涵而不执著形式。须知修持为本,而形式均末也。真心修行,在家亦是方外;无心求道,出家岂离红尘?红尘苦多,贵乎一心清静,自能超脱。须得看破俗情世理,以假炼真,苦心笃志,方能有所成就也。

    昔庄子丧妻,击磬而歌;尧夫将去,含笑而别。非得道者,岂能如此洒脱乎?

    修行者,修其身心性命也。有偏乃需修,心性也;有假乃需行,身命也。然无根器者不可修,执著名利者不可修,无志气毅力者不可修,无明师者不可修,无真法者不可修,不惟红尘,出家人又有几个真能超凡入圣、得道成真?

    然性命修持中,一些特殊之法、特殊之态,须远闹市而修,须放下一切执著,方能达天人合一之境。

    根本修持者,须避尘世、须入山以修行,以免过多干扰,故先祖有“法财侣地缺一不可修持”之论,此固与出家无必然因果,然则亦须另当别论也。

    修行嘛,无外乎四个字,财侣法地。

    “财”者,有内财与外财两种意义:外财是指修仙所需用的一切开销,内财是指修仙者自身所具备的资本。

    修仙所需用的资金,一般有几种作用:一者,因为修仙者正式入室用工,便不能再将精力过多地耗散于社会事务之中,首先要安置好家室,让家人之衣食有所依靠,方能安心于自身的修养事业。

    二者,自身在正式修炼时,即不能从事于谋利之事,自己的一切生活费用,要预先准备好,以免对饮食起居萦萦于心。

    三者,还要准备一定的云游访道之资,因为住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必生厌烦之心,故需要换个环境,以开阔心胸,并可寻访道友以验证所得;四者,尚需准备三五道友之生活费用,以便自己能专心用功,其他事务可由道友等代为处理。

    古云:“未

    闻道,难者在法;已闻道,难者在财。”

    以上所言,仅是修仙者理想中之事,能否如其所愿,颇不易言。故陈撄宁先生云:“理财家当以开源为第一义,节流为第二义。既能开源又能节流更好;能开源而不能节流,亦无妨。

    不能开源仅能节流,虽可获益,颇嫌微末;既不能开源,又不能节流,只有坐以待毙。此中消息盈虚,大堪研究。”由此可知,徒有一定数目之资金,虽多,亦有坐吃山空之患;最好是有活的源头,虽少,然源源不断,则不足为虑。更须知节约慎用,尽量避免无谓的浪费。此皆指外财者言。

    即修仙者所必备之内财也。有此一点生机,虽八十尚可还丹,百二十岁犹可还;若无此生机,必用法返还此生机,否则只好有求于他生后矣。学者当注意及之。

    又有以为,财者乃购置鼎器之资,此说非“财”之本义。修仙学道,是大英雄之事业,不仅仅是靠外财可以成就。世有只着眼于外资而疏忽于内财者,鲜有成功之可能。

    侣”者,即修炼者正式用工时需要的志同道合之道友。

    今人谈及“侣”之一字,多以为是指鼎器而言,此说不合“侣”之本义。不分男女,志同道合即可。

    修炼者所以需要志同道合之道友者,有几种理由:一者,修炼者既人室用工,则饮食起居不能事事都由自己动手,故需要一二道友,从事杂役之事,代修炼者打理。

    二者,修炼者在正式用功中,身体中出现的各种景况,以及某些景况应对的方法、实修工夫中遇到的一些不明情况等,除了修炼者本身去查阅典籍外,尚需三五道友共同研究,共同探讨,方不误事。

    三者,《孙不二女工内丹次第诗·面壁第十二》云,“万事皆云毕,凝然坐小龛”,陈撄宁先生注云“普通办法,即于山林清静之处,结茅屋数椽,以备同道栖止。

    然后,用木做一小龛,其中仅容一人座位,垫子宜软厚,前开一门,余三面须透空气而不进风,最好用竹丝编帘遮蔽,如轿上所用者。人坐其中,不计日月,直至阳神出壳,始庆功成。唯昼夜须有人守护,谨防意外危险。

    ”此即“三人同志谨防危”之谓也。丹经常言“须用同心三个人”、“三人一志互相扶”、“同志三人互相守”,盖亦此之谓也。所谓志同道合者,盖指道友须同心同德,以护道成道为功德,无有外心,无有歹念而已,否则于用工者将有妨害。今世多有人因“三人”、“志同道合”、“知音尘侣”等文辞,便一概谓为阴阳工夫,此乃拘于一家之言,不足为据。

    又有人见石杏林语薛道光“此事非巨室外护,则易生毁滂,可直往通邑大都,以有力者图

    之”之语,便起寻访有大财外护之念,以为此道只要有大财力即可以成功,此亦非是。须知,“有力者”非仅指财力一项而言。

    “法”者,即仙道的修炼方法,又称之为丹法。

    丹法由于修炼方式的不同,一般分为内丹与外丹两个方面。外丹术是丹法最早的存在形式,在唐代以前的修炼者,多以外丹术修炼为主,明修外丹,而隐炼内丹。唐宋以降,世人畏外丹术之繁难,遂转入内丹术之修炼,而外丹术也逐渐不被修炼者所重视,故而从事外丹者日少。

    到今日徒闻有外丹之名,而鲜有知外丹之旨者。

    后人将内外丹法分为三个不同的类别,即天元神丹,后有人因神丹服食鲜有成功者,遂改称清净丹法为天元丹法、地元灵丹、人元金丹三元丹法。

    最早的天元神丹和地元灵丹,都是指外丹术。天元神丹,人得而服之立跻仙阶,甚至说“鸡犬服之,立能飞升”。这种方法从真人之后后,已经很难得闻。地元灵丹又分为黄白点金术与既能点金又能进一步上接于天元神丹者两种。

    点金术,陈撄宁先生曾在二十世纪做过实验,确证有其事;后者今日亦或濒于失传。人元金丹,即指内丹术而言,是今日修炼者所共遵从的修炼方法,其也有清静工夫与阴阳工夫之不同。

    清静法决多指北派的修炼方法;阴阳功夫多指南派修炼方法。内丹术因修炼者的地域及下手方法等不同,衍生出了很多流派。如以人而分者,有少阳派、钟吕派、三丰派、希夷派等;有以地而分者,如王重阳之北派、张紫阳之南派、陆潜虚之东派、李涵虚之西派。

    而各派中又分出不同的流派,有以法而分者,如李道纯著《中和集》倡导“守中”之道,被后世称为中派。

    闵小艮南北二宗各有偏执遂调和其间而被称为“清静阴阳调和派”。后人以闽氏于金盖山修炼,亦称此派为“金盖山派”。

    黄元吉承陈抟、邵康节之法脉而提倡不同于南北二宗的修炼法门,被称为“非南非北派”。如此种种,方法众多,流派纷呈,故有“道法三千六百门,人人各执一根苗”之说。

    以上皆指正统丹法而言。此外,尚有诸般旁门小术与外道伪法,他们也打着丹道正法的牌子广收门徒,故亦有“三千六百旁门,七十二种外道”之说。

    古云:“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盖仙道法门,其本初并无二致,由于人类的体质不同,禀赋各异,从古至今数千年来,由于种种不同,同样一种法门,而在不同的修炼者身上,则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又因为师者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故受传者便有不同的传授。而受传者的资质、智慧、志向,又决定

    了方法之优劣与成就之高下。

    当一种方法形成以后,自然就会有其追随者,而持不同意见者也会随之而来。既有追随者又有反对者,自然也就有了调和者,从而就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对最初的传授者来讲,法本无二,如紫阳翁云“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又云“万卷仙经语总同,金丹只此是根宗,依他坤位生成体,种向干家交感宫”。至于旁门左道,尚不在此例。

    “法”之一字引申开来,又可理解为跟仙道有关的各种条件与方法。

    “地”者,即指修炼的场所而言。

    陈撄宁先生《仙学必成》曰:“选择适宜于修炼的场所,须要近山林,远城市,有终年不断的泉水,有四季长青的树木。东南方形势开展,可以多得阳光;西北方峰峦屏立,可以遮蔽冬季寒冷之风。”

    地方民俗要纯良,购买用品要便利。又要植物茂盛,最好有松柏等类树木,树木皆要成林,稀疏几株,无济于事。东南各省无论农村或山林,多产蜈蚣蛇虫等物,常常爬到人家床上来。

    所以房间要干净,门窗要严密,厨房更要十分留意,防饮食之中有毒气侵入。屋内陈设务求简单,若非日用必需品,不宜放在屋内。静室中,光线要充足,空气要流通,以防微菌滋生。惟正当做工夫的时候,光线不宜过亮,过亮则心神难得安定。

    室内不宜吹风,有风容易受感冒。

    在《仙学必成》一书中,陈撄宁先生又根据修炼层次的不同,将仙道修炼所适宜的环境分为三步:初步工夫,要在生气旺盛的地方,须得山青水秀,鸟语花香,植物繁多,田园肥沃,农产充足,食用无忧,土气厚浓,翕收便利,以便藉助于外界无限量之生气,以培补自身生气之不足。

    二步工夫,要在灵气凝结的地方,须得洞天福地,泉水清奇,叠嶂回峦,烟云舒卷,藏风聚气,门户幽深,松径茅庵,离尘绝俗,此地修炼神通,易于成就。

    三步工夫,乃是出阳神以后之事,要在杀气偏胜的地方,须得千丈高峰,悬崖峭壁,下临无地,上可接天,草木不生,冰雪满布,人迹罕至,蛇虎潜踪。三步工夫的境界不同,所需要的环境也各有不同,未可以—地而竟其全功。

    亦有用五行之说来谈“地”字者,此并非一般意义上之五行。所谓山中五行,其木者,指树木而言,山中树木要多,特别是乔木要多,这样空气清新,有利于身体。金者,谓山体要活,能生长,这样,地下之水可以循山脉熏蒸而上,然后再流下来,供人饮用。

    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云,“水性本就下,而泉水能至山顶者,地下水气循地脉透石而上蒸也,以地中含蓄

    之热力使然”,即此之谓也。水者,指四季要有长流之泉水。

    火者,指早上起来就能看到初升的太阳。土者,指土地须肥沃,有营养,扔下种子就能长出庄稼。水土主要为生存,木火金主要是指环境。然此种地方,只宜于做陈撄宁先生所说的初步工夫,至于后面的工夫,似不相宜,尚须另觅。

    财侣法地,黄元吉又将其分为“内财侣法地”与“外财侣法地”。

    外财侣法地,一般则认为是修炼方法及维持用功时所有的费用,以及修道之道侣和修炼之场所,故黄氏只云“外之法财侣地,诸子谅已知之,吾不再赘”。

    而其所谓“内财侣法地”者,则曰:“修行人知生死之关,明真假之故,欲穷生身受气之初那一点虚无之阳,必先向色身中调和坎离水火,迨后天水火既调,然后坎中一阳自下而上,离中一阴自上而下,上下相会于虚危穴中,烹之炼之,而先天一气来归,玄牝之门兆象矣。

    此坎中一阳、离中一阴即内财也,日夜神火温养,不许一丝渗漏,即积内财也;能向自家身心寻出一个妙窍,即内法也;前言本来人,即内伴侣也;虚危一穴,即内地也。欲炼神丹,四者岂可不备乎?”

    居家养生,首先就是要妥善安排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习惯。

    早上起床之后,打一套太极拳,舒展筋骨,活络气血。中午可以适当的午休。晚饭尽量少吃,尤其是老年人。晚上最好是在十一点之前休息,临睡之前,可以适当的静坐养神,这样有利解除一天的疲劳,提升睡眠质量。逢初一、十五,最好吃斋。如果能够吃素,也很有利于养生与积福。

    居家信士在家里也可以虔诚供奉神明,如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玄天上帝、老祖天师、妈祖、吕洞宾仙师、关公、土地公等。

    居家信士由于某些原因,不能像出家修道人那样,有系统的修行。那么要如何去做呢?

    可以持诵祖师经典;如《道德经》、《清静经》、《玄门早晚功课》等;持念天尊圣号;如“玉皇赦罪天尊”、“三元赦罪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等”。

    持诵祖师经典、持念天尊圣号,可以获得祖师的护持,积累福德。和家人相处,一定要和睦慈爱,清静真一,共同修行,缔造幸福。

    逢初一、十五、祖师圣诞的时候,可以选择时间去道观里朝礼圣真。朝礼之前的晚上,要斋戒沐浴,清洁身心,持斋吃素。入观之前,要注意着装,不能穿得太暴露。去朝礼时可携带贡品供奉,结三界福缘。

    敬香礼神后,要抱拳稽首,行三拜九叩大礼。道教宫观里供奉的神明,称为天尊、祖师。如果有道长敲磬的时候,叩拜完毕后,给道长

    抱拳行礼,以表谢意。去宫观里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扫清洁,印经塑像等功德,虔心护持祖师道场。

    见到道长,抱拳行礼时,称念“福生无量天尊”或“慈悲慈悲”。有的居士希望对道教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学习,想要跟道长请教的,抱拳行礼后,不论男女修道人,都称“师父”或“道长”。相谈的时候,要言行有礼。道教有三不问,一不问年龄;二不问籍贯;三不问俗事、是非。

    居士之间,要互相尊重和包容,称呼对方为师兄,没有大小分别。可以互相交流修行心得,有难处时要尽心合力帮助。不可闲论是是非非,破坏修为。

    逢犯太岁或需祈福超度的时候,可以去宫观里,经由道观内的高功经师举行道场来祈告神明赐福化解。

    奉道居士,还可以择机缘去朝拜仙山洞府、祖师道场。如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三清山;山东泰山、崂山;四川青城山,五岳圣山等。洞天福地,名山仙府,灵气汇聚,神仙护持。虔诚朝拜可获神仙加持,广结仙缘。

    无论学仙学佛,讲到养生全真之道,都以清心寡欲入手,而至于寂灭无为为究竟,正如道教的《清静经》所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可是现实世界中的人生,正如孔子所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告子也说:“食色性也。”人们对于色欲与饮食的追求,与贪图富贵功名的享受并重,要想作到“离情弃欲,所以绝累”,在一般的人,是不可能的事。

    记得在一本笔记上看到一则故事说:时代一位巨公,听到一位修道的人,已有九十多岁,望之只像四十岁的中年人,便请他来,问修长生不老的道术。这个道人说:我一生不近女色。这位巨公听了,便说:“那有什么意思,我不要学了。”这个故事,便是代表了一般人的心理,都是注重男女饮食,便是人生真谛的思想,如出一辙。

    但是,相反地说,仙佛之道,的确也非易事,丹道家对于修炼神仙方术的人选,非常注重生理上的先天乘赋,所谓“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

    大唐名臣李泌,生有自来,骨节珊然,但懒残道祖只许他有一十年太平宰相的骨相。麻衣道者谓钱若水,子无仙骨,但可贵为公卿耳!杜甫诗:“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这正如道家所说:“学道乃大丈夫事,非帝王将相之所能为。”是同样的隽语。

    在相学上讲,一个人根骨轻灵,是清净相,有道之相,很快就能成道。这种人身行如行云流水,步伐如蜻蜓点水,而步步踏实,如风飘过。这样的人会短命吗?

    未必,要看他的脚跟有没有落地;有落地,步步踏实

    又是另外一种相。身心轻灵得轻安,或因修止而身心转化了,就有这种现象。不像一般人一身都是粗重,走路笨笨的,水泥地都会响,这是粗重。

    真得了定的人,这个父母所生之身转了,凡夫平常是粗重,在道家叫做没有仙骨,所以骨骼非常重要。得了道,有了定力的人,骨节一定轻灵,离开了粗重之身。虽然作人做事,永远起不了烦恼;不是故意不起烦恼,是想起都起不了烦恼。所以道家说“烦恼无由更上心”,因为心解脱了,所以永远没有烦恼。

    这就想起一位名士,叫张船山,他的一首诗中的两句话:“此身可是无仙骨,石火光中闹不休。”“此身可是无仙骨”,道家、佛家都讲过,若想修道成神仙,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仙骨。

    道家讲,“此身无有神仙骨,纵遇真仙莫浪求”,修道要先看看自己的根骨,假如根机不对,如果没有“仙骨”,不是成仙成佛的材料,你就是碰到了“真仙活佛”,你也不要拜师求道啦,修也修不成功的,因为没有这个本钱。“石火光中闹不休”,古人没有打火机,拿两块石头互相一敲,火光亮一下来取火,可是马上就灭了,形容人的生命很短暂,拼命在闹,忙了几十年一下就过去了。

    道家认为,一个人没有修道的根骨,不是这个根器,没有这个身体禀赋,不能成道的,修死了也没有用。难道没有修道的根骨,与修道就无缘了吗?当然不是,方法就是:只有这一辈子种善根,修一切万善的功德,再投胎来,才可能培养出来这个根骨。

    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休。本来面目不难返还,只怕无志气恒心,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年少者不下决心。

    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办,即便歇足不前,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命,须知若今生大事不成,则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於人。

    道根亦称根器,具有先天表征。

    这个先天表征,一是对修道特别感兴趣,好像他本来就应该是一个修道之人,一见如故。二是特别聪颖敏慧,对大道之理一点即通,心领神会,不像有些榆木疙瘩脑壳,千敲万击,死不开窍。

    道缘,也就是访道、问道、学道的机缘。这种机缘,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没有主观的道根作为主要条件,往往不能辨别道之真伪,即使真道现前,也容易被当面错过,或也往往为伪道所骗而难加省察。只有道根道缘俱足,才能消受得了“龙虎铅汞抽添”的系统工程。

    能修炼成

    神仙的,必是具有神仙资格的。但具备神仙的资格并非是成了神仙以后的事,而都是通过人主观努力所具备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神仙也都是凡人做成的。你就是具有道根道缘,在没成道之前,你也还是个凡人。

    道门祖师说:“偏曰凡人亦可做神仙”一语,就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他鼓励人们,只要真心向道,坚心修道,修成神仙的可能都是存在的。何况,即使你修不成神仙,能够修得疾除病祛,延年益寿,那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么!怕只怕学道之人不能明白金丹大道的真理,不懂“龙虎铅汞抽添”的修炼大法,忙了又忙,累了又累,未能得其真谛,到头来还是和芸芸众生一样,身心不能发生超质变化,仍然参与物质再演化的“六道轮回”过程之中。

    这辈子做人,说不定下辈子你的肉体又演化成了兽类。在这世界上,天堂不在空中,地狱不在地下,它们是一种生命的生存层次。自得其乐的人就生活在天堂里,自寻烦恼的人就生活在地狱里。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