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磨刀 > 第三百七十一章 修行(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谢宝树来两界山,是来杀妖的。

    不是来听这些人讲什么佛与道之间的禅理的。可是这两个大佬,分明就是不想放过他,拉着他讲一些修行之间的事情。非说是给谢宝树增强实力,这些可都是有用的东西。

    世间一切,都是修行。

    一个陶土罐,木头一架,煮顿饭,煮个蘑菇汤,香飘四溢。生活很简朴,但是精神很丰富,追求很伟大。简朴是一个赞语,简是简单,朴是朴素。不单单朴素,它是生命当中一种单纯的代表,是生命和自然之间相互和谐的一种状态。所以古人说返璞归真,生命要和“朴”这种境界融合一味地去体验。

    有位诗人被誉为“梅妻鹤子”,简朴的山里面一个茅篷而已,他却享受着生命的快乐。人家问他怎么样获得生命的快乐?他说:“你看这梅花美不美,梅花是我的妻子啊。”他还把鹤买来放生,以鹤当子,在自己庭院里养着,感悟仙鹤婷婷玉立的美。

    大唐有一位庞蕴大士,家里很有钱,但他后来把黄金白银载到船上,全部倒入汉江口,回到很简朴的生活。一家老小每天编几双草鞋卖了,换几文钱回来够生活就可以了,大家都安住在道里面。最后一家四人各个成就,大彻大悟,生死自在。庞大士也成为中国人洒脱自在、正身履道的典范。

    一个人修养的这种境界,是生命回归之后才能达到的,靠外在的追逐是没有办法达到的,所以老祖先告诉我们安贫乐道。儒家最崇尚的颜回,一瓢饮足已,每天过着很简朴的生活,别人看着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这里面蕴含着华夏的道统文化。

    佛弟子修行,要注重惜福,过简朴的生活。当我们把物质的累赘去掉之后,就给精神腾出了很多空间。弘一大师是佛教界律宗的一代宗师,他一辈子不蓄常物,很简朴,出家之后一直到圆寂,一个藤条箱拎了几十年,走到哪里都衣衫单薄,一件衣服穿了又补,补了又穿。弘一大师认为,我们纵有福气,也要加以爱惜,切不可把它浪费。

    佛陀也是教化弟子三衣一钵,过最简朴的生活,甚至晚上睡觉没有床,就在树下跏趺而坐,禅定休息。我们现在虽然达不到,但是可以向往那种生活,对生活也要做减法,简单一点,适可而止。我们崇尚简朴的生活,返璞归真,突破外在物质的这层关系,才能直视生命的主题,去寻找生活中的佛性。

    作为一个修行者,要从娑婆世界求解脱,如果占用这个世间太多,最后业障障住,想走是走不掉的。过去老修行们都是这样,拥有这个世界的、享受这个世界的非常少。

    师父题过四个字——崇简习勤,崇尚简洁的生活,对于好的事情要多做,形成一种习惯。

    我们在生活上追求简朴,消费的时候也要知道自我制约、保护国家、保护我们的家园,我们来到这世间几十年。我们更要清除生命里负面的垃圾,去除骄慢、虚伪,让真实的生命回归简朴,坦坦荡荡于天地间。最终,一个身语意清净的生命,一个有戒定慧的生命,才有资格去净土。

    修行人就是要在这色、声、香、味、触、法的业识顺逆中求解脱,无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么便宜之事。不经苦行,不经魔障,如何去历练无明烦恼?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冲破魔境中的无明烦恼,方能得到解脱。

    也唯有舍下色声香味触法,心无挂碍,才能得到清净解脱,才能显出菩提心来。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贪图安定顺境,那样是不会进步的。

    修行最先就是要摄住这个心猿意马、随心所欲的心,不让它出去放逸,这很不容易,但我们要发愿,为消这些无始来的习气罪业,要提出勇气。

    对三宝要敬,决定不要去谤。

    普贤菩萨教给人们礼敬诸佛,有没有做到?

    人们看这个人顺眼很欢喜,看那个人不高兴,这与普贤菩萨的教诲是背道而驰,这不是修学大乘。

    人们要修行,修行这两个字怎么讲,是把我们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做法、错误的说法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行不是叫你一天到晚在佛像面前磕头,叫你在念经、在念佛,不是这个意思,是叫你修正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如果不修正,你天天拜佛、念佛,还是要堕三途,这个诸位要知道。

    佛法是心法,要在心地上用功夫,不在形式。要修一个真正能够敬人,能够尊敬别人,能够爱护大众,要从这个地方修。修礼敬要从哪里修起?从那个冤家对头修起,我最讨厌的人,最可恨的人,我先要尊敬他,对他都能尊敬了,那其他一切没话说了。

    普贤菩萨是一切恭敬,没有一个人不尊敬,这不认真修就不能成就。修普贤行那是高段的,不是普通的,这是大菩萨修的。修普贤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上品上生。

    所以你要懂得什么叫普贤行,要了解意思,要知道怎样做法,不是口里说说那就行的,要真正去做。面对着这一切顺逆境界,是不是能够生平等心?是不是能够生清净心?是不是能够生慈悲心?那才叫真正普贤行。

    努力修苦行,难做的,要去做,别人不愿做的,我们要去做,发愿自己要成就,像阿弥陀佛一样,如此的信愿行,业障才会消。业障消,则做任何事情都愉愉快快的,不觉其苦,虽住娑婆界,犹如西方境。

    放下,并不是口头上的放下,是要临终时正念现前,没有一点家庭的意识,没有亲眷家属的爱别离苦,这才叫放下,如果还存有那么一点家庭意识,那还是生死轮回。要知道,我们来到这娑婆世界,是带业来的,要在这娑婆世界中,走入佛门,找一条解脱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为贪享衣、食、住的舒适,而更造一些新的恶业,再重入生死轮回的旧路中。

    不要贪长寿,如果不会修,不会走解脱的路,还是要生死轮回。我们这个身躯是有生有灭的东西,终究要毁坏,是无法让我们永久依赖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们这灵灵觉觉的灵性,才是不生不灭的。

    既得人身,不要辜负这个人身,知道要走解脱的路,则成佛作祖靠这人身来修,不知道要修,还为这个身躯的衣、食、住、行等的享乐,无所不用其极,造无量的恶业,那么三恶道中、四生之内,也有我们的份,所以,这个人身实是转折点,是个人身劫。

    现在世面所流行的内丹术,大多数是钟吕二仙所传,在道教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修炼方法。大隋以来的道教诸派,无一不以内丹修炼为旨归。因此,钟吕传道在道教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可是,难道在钟吕二仙之前,就没有丹道了吗?不但有,而且还有很多。如文始派、三丰派、先天派、伍柳派等等。

    历史上,各门派道法传承不一样,其修炼的丹法走的路线不一样。

    就单说“元神”这个概念,都不是很统一的。只不过现代基本上已经规定了钟吕派的定义为标准了。其实,各门各派修的元神都不一样的。有的门派的元神是以这种方法凝聚的,有的是以那种方法,都不一样。

    有的元神乃三魂七魄凝聚而成,这一派的理论是练精不练魂,神仙做不成。

    有的元神是要结合本派道法和内修,祖师加持才能凝聚而成,总之,不像在练气功时在肚子里面捣鼓出一团气,气化成元婴,就以为自己练出了元神。

    这种“气婴”对于真正的修元神之道是没多少用的。一旦人死了,这团气也化为虚无,去不了道山,不能帮人证道。有的门派传承下来的丹法出元神很麻烦,必须要打坐入静半晌方可出神。有的则可以一个念头,元神就出去了,无需打坐入静。

    有的门派的元神,出去后还可以分化好几个,几十个不等,分化后的元神还可以在外收徒,或者在某地为一方土地神。有的门派的元神只能从某个特定的穴窍出去,比如泥丸宫,回来的时候也是如此,有的元神出去的时候动静很大,但回来的时候却又悄无声息,出有入无。

    有的元神一跳出去,就完全到了另外一方世界,看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犹如雾里看花。而有的元神出来,还可以在我们这个世界游走,甚至可以做功,功夫高了甚至可以移山倒海。

    如果真正有机会深入民间了解各路隐修的异人,可能真会发现华夏大地依然有许多门派的古老丹法传承并没有断绝,依然隐在民间,在默默的传承着,只是不为人所知。

    另外,隐传的法脉,他们所传的丹法就知者稀少,他们的丹法和现在世面流行的丹法肯定大不一样,也许有不少是上古丹法。事实上,很多上古的法脉一直在民间隐秘的传承,而且传人稀少,有的是法本传承,有的是隔代传承,有的隐修门派是一两百年才开一次山门,下山收徒。

    这些隐秘的法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并入宗教,法脉的传承者也常年隐姓埋名,不为人所知。有兴趣的道友,可查一查道藏,也可以查到一些门派的创立时间和背景等等。

    其实,还有很多隐秘传承的门派,即使是在道藏中也无法查到。这里只是举个例子而已,并非针对任何门派,相反,任何修炼的道家正派,只要是导人向善,而且以练气为本,都是值得尊重和肯定的。只是吾辈修道之人,应该眼界开阔,心胸宽广,不要认为纳入了现行宗教体系的就是正道正统,没有纳入宗教体系的隐修法脉就是旁门左道。

    否则,万一钟离权的师父王玄甫还有其他道法支脉的传人在民间修行,哪天他也想出山弘扬他的道法,但人家不是龙门派,也没归属于其他宗教,在道协没有备案,还没有来得及披上这身宗教外衣,你也把他当成邪教邪法不成?

    凡是真正有志于修行的同道们,要擦亮自己的双眼,端正好自己的心态。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修行呢?是宗教式的修行生活呢?还是真正的实修实证呢?

    在宗教史上可能无名无分的教门,却是真正的实修门派中的一朵奇葩。也许皈依了某个宗教团体,成为某某派多少代的传人,在别人面前,你为这个身份很自豪,穿着这身道袍或僧衣,多少有些自得。但多少年过去后,也许你发现自己依然如故,虽然著书无数,也会讲经,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你心里明白,经文是经文,你还是你。

    虽然每天也打坐,但心里清楚自己每天打坐从来就无法入静。虽然每天也做早晚课,但你明白那就和读书那会做自习没啥区别。一天一天就这样过去,天天磕头,念经,敲木鱼,拨念珠,可习气、烦恼丝毫未除,性格、心态依旧,没有任何改变。自己心里也清楚,这不是真正的修行。

    这只是另外一种生活罢了。也许你默认了这种生活,反正每天活在光环当中,谁知道你有没有真正的修为呢?也许你不甘这种生活,希望去寻找一个真正的明师。这个明师在哪里呢?也许他就像慧能大师,一字不识。

    也许他就像《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默默无名,也许他就像济公和尚一样,疯疯癫癫,大吃狗肉。

    这种人,或许没有文化,或许没有地位,没有身份,但他们却是真正的修道之人。你肯不计名份的,无怨无悔的跟他们走吗?你不怕人家说他们是骗子吗?你不怕从此失去其他信众对你的敬仰吗?

    所以说,修行,真不是一般人所能为之事。这辈子能走对路的人太少了。尤其是还有不少已经走错了路而不自知的人,也许有的人几十年后又幡然悔悟,但更多的人就这样一直执迷不悟的走到生命的尽头,何其悲哀。

    修行,就是修行而已,不要搞那么复杂。再说简单点,任何修行落到最后,就是两字“修心”。任何方式,任何法门,打坐,诵经,持咒,画符,踏斗等等,都只是在辅助自己修心而已。广成子、赤松子、老子、彭祖、容成公等人那会没有道教,他们也就是以道门的方式在修行而已。

    在宗教没有产生之前,修行早就已经开始了,那个时期的修行,很多法门都非常真实,而且直指大道本源。不像现代人所修的功法,加入了太多的宗教元素和一些封建迷信的内容,早就被改得面目全非了。

    而有的人人偏偏还执迷不悟,却以为要修行,必须要皈依入宗教,披上宗教外衣。并且固执的认为,凡是入了宗教体系的,有宗教信仰的才算是修行。这是对修行最大的误解。

    事实上,真正的修行和宗教无关。否则地狱门前就不会僧道多了。如果你想真正修行,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寻找一位真正懂修行之人。

    这个人也许在混宗教,也许是混社会。也许是个和尚,也可能是个农民,甚至可能是个乞丐。所以希望凡是来真心求道的人,眼光不要那么肤浅,心胸也要宽广一些。尤其是对民间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修行人以及他们所修持的法门,不要动不动就以宗教的有色眼镜去看待,因为那很可能让你错过一个真正的高人和高明的法门。

    《楞严经》云:“若能转物,即同如来。”谓一切圣贤,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随心自在,处处真如。我辈凡夫,因为妄想所障,所以被万物所转,好似墙头上的草,东风吹来向西倒,西风吹来向东倒,自己不能做得主。

    有些人终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虽做功夫,也是时有时无,断断续续,常在喜怒、哀乐、是非、烦恼中打圈子。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觉触,意知法,六根对六尘。

    没有觉照,随他青黄赤白,老少男女,乱转念头。对合意的,则生欢喜贪爱心;对逆意的,则生烦恼憎恶心,心里常起妄想。其轻妄想,还可以用来办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则有种种不正邪念,满肚秽浊,乌七八糟,这就不堪言说了。

    白云端禅师有颂曰:“若能转物即如来,春暖山花处处开。自有一双穷相手,不曾容易舞三台。”

    又《金刚经》云:“应如是降伏其心。”  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的说法。

    儒家发愤,尚能如此不被物转,我们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头燃呢?应须放下身心,精进求道,于动用中磨炼考验自己,渐至此心不随物转,功夫就有把握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