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磨刀 > 第三百零九章 龙王也要跪拜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男女之间的情爱,大家都是第一次。

    景宁和肖郁,在大江剑宗,她们四处散心。两人都有着自己的骄傲,自然不会为了一个谢宝树,去争抢什么。景宁先是说道:“我还回去报仇,这些事情,以后再说。”

    肖郁也笑道:“我要去两界山杀妖,也可以以后再说。”

    两位仙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至于谢宝树,让他见鬼去吧。两人相谈一会,便告辞离去。云祁老剑仙带着肖郁,赶往两界山。

    路上,云祁老剑仙说道:“在我们漠北,其实也有一把斩龙剑,为什么与你无缘呢?”

    “南有灵山,北有大漠。”

    当年有位诗人对漠北的赞誉名不虚传,那里有的地方不只是荒漠,也有群山环绕,景色宜人。响水滩瀑布向来名气很大,来此游玩的修士很多,但坐落在瀑布下游一块巨石上的斩龙剑却鲜为人知。

    那里是漠北,唯一的仙境。

    片竹林掩映的河边,剑身坐落在一座古石拱桥上游10米的一块巨石上,长约两米,剑身共有八个面,正所谓古人所说的“八面玲珑”,宝剑的八个面都刻有字,隐约可以分辨出“如”“来”“文”“王”“长”“露”等字,剑的顶端有个八面的座子,像公园里微型的亭阁为剑身避风挡雨。

    剑的下端焊在一块巨石之中。剑的下游就是一座古石拱桥,桥面离水面有8米多高,桥面现有两块石条,大约一米多宽。关于这座桥建立的历史年代,无人知晓。

    老剑仙云祁缓缓说道,相传这座古石拱桥原有八块石条并成,有五米多宽,是一条历史古道。桥的两侧有两座庙宇,由于来往的行人很多,庙里的香火也很旺。相传深居响水滩中的一条蛟龙却没有得到人们的供奉而非常生气,心中始终耿耿于怀,总想着报复人类。

    一个夏天的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片刻之后电闪雷鸣,狂风大作。这条龙借机钻出水面,用它的尾部猛抽桥面,八块桥面顷刻间被铲断了六块。

    正在这危机时刻,有剑仙治水路过此地,他高呼一声:“畜生,休得猖狂”,随后拔出利剑与蛟龙战在一起,经过了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双方的体力消耗极大,这位剑仙站在桥头,用宝剑支撑住自己的身体,而那条蛟龙也累躺在河边张嘴大口喘气。

    此时的剑仙抓住有利时机使出自己的全身力量,持剑向十米远的蛟龙投去,立刻将它死死钉在河边。蛟龙高昂起脖子八面点头似是寻求救援,剑仙的宝剑也化为八个面,每个面都深深插入龙体,这位昔日八面威风的蛟龙的几经挣扎之后终于死去,死后的蛟龙化为一块巨石。

    这位剑仙的宝剑也化为斩龙剑,为了防止死龙复活,再次危害人类

    ,他又在剑身的八个面刻上字符。从此之后,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有发过洪水,人们世世代代安居乐业。

    肖郁知道,那里是漠北,唯一的福地。

    她也曾经去过,不过那斩龙剑,毫无动静。不像她现在腰上这把,十分厉害。现在,肖郁对蛟龙走水一事,极为关注。去两界山的路上,她们还去了一个地方。

    紫云山庙。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曾是座小庙,大唐刚立国的时候,泼陂河知名慈善人士苏传荣捐款扩建了此庙,这次建庙,请来著名匠师南风建庙塑像,内有龙王、财神、药王和七娘娘等泥塑像。每年正月十六,远近善男信女都来烧香许愿、了愿。

    从此,庙会从正月十五的下午开始,直至正月十六的一整天,通往紫云山的西路、南路、东路、北路的行人络绎不绝。正月十五的午夜,是人们前来许愿、了愿的高峰,这也是紫云山每年人声鼎沸的不眠之夜。

    紫云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块大石头,所以当地的人们也称它为大石头。虽然山高不过百米,但站在山顶上能鸟瞰泼陂河街镇的全景,尤其是能看到脚下的泼陂河河流宛如一条巨龙。

    泼陂河河水在在紫云山下有个大拐弯,形成了一个深潭,人们称为大石潭。大石潭水长年碧绿,从未干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紫云山有仙,大石潭有龙。这是泼陂河人一直传诵的故事。

    泼陂河河水从海拔一千余米的大别山黄毛尖一带的山脉而下,水势激剧汹涌,仿佛从天而降,故而称“泼”;泼陂河街镇地带,地势平缓,故而称“陂”。接天的河水,到泼陂河地带略显“悠闲”,成为龙王逗留的地方。所以,当年在修建永济桥的时候,为了防止龙对桥的破坏,特别在桥梁上安装了斩龙剑,只要龙身碰上桥石,就会自动放剑。

    有一年初夏,暴雨滂沱,洪水肆意。两条龙要通过永济桥,第一条龙通过时尾巴碰上的桥石,结果被斩掉了尾巴;第二条龙头部碰上了桥石,结果被斩瞎了一只眼睛,被斩瞎一只眼的这条龙不能行走了,从此就留在大石潭里。

    “麦黄来,谷黄去”就是关于“斩尾巴龙”的传说。从此,在春夏之交,麦子快收割的时候,那条被斩尾的龙就要来到大石潭看望这只被留在大石潭里的这条龙,直到夏秋之交,谷子黄的时候离开。

    每年来去之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天色昏暗,麦地、稻田涨满了雨水,麦子、稻谷往往倒成一遍,是因为“斩尾巴龙”不敢再从永济桥河里通过,而是从麦林、谷林的雨水里通过。

    大石潭从未干涸,所以人们也叫它“无底深潭”。传说,泼陂河街上有一郭氏,水性尚

    高,一年夏日,游于石潭,依仗水技,欲探潭底,游至万丈,未见潭底,却见龙宫,龙王盛邀,下棋一盘,三天未果,还至人间,已过三年。郭氏告知,水有龙宫,众敬香纸,祈保平安,潭清如镜,山生紫云。随后,便逐渐形成了紫云庙。

    除此之外,在天水州路上,肖郁还遇见了一座龙王庙。

    在华夏古代民间传说中,龙王是掌管行云布雨的神仙。因此民间有很多供奉龙王的庙宇。每逢风雨失调,久旱不雨,或久雨不止时,民众都要到龙王庙烧香祈愿,以求龙王治水,风调雨顺。

    相传大隋中期,太安村龙王庙里,有一老汉住着看庙。有一天,来了一个乞丐,衣衫褴褛,其貌不扬,要求与看庙老汉同住庙里。看庙老汉为人心好,十分怜悯这个乞丐,便答应了他的要求。于是,两人就住在一处,促膝相谈,彼此欢悦,甚是投机。

    住了两个来月以后,乞丐也将此地的地理风情,山水人物了解了个清楚,便提出来要辞行到别地去。看庙老汉再三挽留,未得中用,只好同意乞丐走了。临行之时,乞丐为感谢看庙老汉的恩典,便脱下自己的一只鞋给看庙老汉。看庙老汉见是一只破鞋,很不欢喜,没有接受。

    乞丐碰了一鼻子灰,知其不理解己意,接着便从怀兜里掏出一颗明晃晃的珠子来,拉住看庙老汉的右臂,将珠子放入其右掌心中,然后,口念法诀,道:“无量天尊!念你心善性诚,临走赠你一颗明珠。以后遇上大旱之年,你就把这珠子供奉起来,请村民们来祈雨,龙王爷会来救助的。”

    说完,扬长而去,并不多留。

    辞行之后,看庙老汉牢记乞丐行前的嘱托,不敢怠慢,将珠子珍藏在自己的旧衣柜里。后来有一年,时令已过“小暑”,老天一直不给下雨,每日总是艳阳高照,酷热难挡,庄稼干旱的厉害。急得村民百姓抓耳挠腮,不知所措。

    看庙老汉见此渴盼甘霖的情景,即刻计上心来,自言自语道:“何不供起明珠,叫来乡亲们在龙王庙院里跪地祈雨,或许灵验!”他把自己的想法与村长村副一商议,村长村副等人一致赞称。随即召集村里男女老少,齐来龙王庙里。看庙老汉摆起香案,供奉起明珠来,乡亲们跪倒在香案前院子里,烧香磕头,默默许愿。心里头像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很犯嘀咕,将信将疑。

    从半前晌到晌午,男女老少虔诚地跪在龙王庙里,不敢须臾离开,也顾不得吃午饭,反正就是一门心思祈雨。晌午过后,约摸祈雨三个时辰了,只见西边天际乌云滚滚,弥天盖地而来。顷刻间,狂风大作,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顿时天地灰蒙蒙,冷飕飕,一片迷茫。祈雨的百姓

    见下雨了,一个个喜不自胜,赶忙跑进大殿里避雨。纷纷议论:“那个赠珠子的乞丐分明就是个得道之人,人家是化装成乞丐模样来点化世人哩!”

    从此后,每逢大旱,太安村的老百姓就在龙王庙祈雨,老天爷每次都给下雨,浇灌庄稼。

    太安村龙王庙祈雨屡次成功之后,消息传到了太原府。有一年,太原也遭大旱,府尹得知后,便差人来太安村,把这颗明珠恭请到太原,如此这般布置后,果然三个时辰也普降甘霖。府尹见这珠子大有用处,就不想归还太安村了。可太安人绝不同意,经过几番苦苦交涉,终于把珠子又要回来,仍交付看庙老汉妥为保存,每逢干旱,仍然拿出来祈雨,解除旱灾。

    若干年之后,看庙老汉逝世,明珠也从此下落不明。

    肖郁来到这里的时候,正是阴天,一旁的云祁老剑仙闭目养神,对这龙王庙根本不感兴趣。肖郁便一个人走进去,庙宇中,有一座龙王神像。

    肖郁看着那神像,怔怔出神。

    突然间,龙王神像突然双手合十,对准肖郁,拜了一拜。肖郁眯起眼睛,幸好此时无人。要不然看到这番景象,真的是要叫出声来了。她背后的老剑条,蠢蠢欲动。

    肖郁大声说道:“来这里之前,我看了一下四周的村民,还算不错,就不跟你积较。日后若是心生邪念,我就算远在千里之外,也能一剑把你斩了。好好护着这里的百姓,听到没有?”

    那神像说道:“谨遵法旨。”

    肖郁转身离去,不再看龙王神像。

    这龙王神像,没有大唐朝廷的册封,神位不正。若是自己想出手,随时可以把他斩了。这种没有身为的祠庙,就是淫祠。本来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大唐子民多,也杜绝不了。

    只要不胡乱吸收香火,为祸一方,也就由他去了。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