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汉室风云 > 第四十二章 形势火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邦身体日日渐差,戚夫人且侍奉且涕泣,朝政皆由吕后出。一日,阴霾无晴,大长秋戴青忽然急急入殿,向吕后禀报王廷尉求见,因陈豨和韩王信等人降将已押解至京,廷尉府狱中有一降将说有急事欲见皇帝,王廷尉问其何事,降将只喊不答,王廷尉正不知如何禀奏,请吕后定夺。吕后略一思忖便让王廷尉先将此人全身绑缚而后带上殿。吕后问此降将何事欲见皇帝,降将自咐吕后是皇帝的左右手,便不再遮掩,将燕王绾在陈豨叛乱时曾派范齐到陈豨处所互通情报的事一字不落说给吕后听,吕后大惊,详问降将关于卢绾和陈豨之间的秘事,降将将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吕后。吕后大为惊愕,不敢自做主张,将此人交由刘邦发落。刘邦方在鱼藻宫歇息,戚夫人侍奉在侧,刘邦见吕后身后跟着一个全身被缚的狼狈男子弓腰进来,刘邦颇为好奇便问吕后,“背后何人?何事而来?”

    吕后微微一欠身,便径直过去刘邦榻边,在其耳畔密语几句,却见刘邦当即睁圆老眼,从榻上惊奇,一副吃惊之样盯着吕后良久。刘邦一双疲惫的老眼早已尽是一丝惊慌失措和不安,随即转为不信的眼神看着吕后,“恐奸计。卢绾与我同年同月同日而生,我俩世家好友,朕自问无处对不住他。”刘邦眼光不定,沉吟一句,“谁反我,他绝不会叛我。”语气不甚坚决,反倒无甚底气。走至这一步,刘邦不知道像卢绾这样的朋友会不会叛他,毕竟往年叛他的人太多,最近才刚平定黥布,刘邦捂着微痛的箭伤,不太愿意相信卢绾叛他。戚夫人忙给他轻轻抚着胸口,细听之。

    “陛下且听此人详诉,之后定夺。”吕后道。降将立即跪地,先道自己名姓和在陈豨军中职称,便说起陈豨当年叛乱时的诸多秘事。当初,上党太守任敖守城拒敌;曹参与郭蒙攻张春;周勃翻阅太行山过代地平叛;樊哙打襄国;刘邦正率兵攻东垣,不下;燕王卢绾率兵攻代地北部。陈豨军被十面埋伏,王黄见势往匈奴请救兵。卢绾也命张胜出使匈奴,欲告匈奴莫助陈豨逆贼。原燕王臧荼叛乱兵败被杀,其子臧衍逃入匈奴,至此无一不刻在单于及其诸臣面前诋毁汉朝的不是,希望借力打击汉朝,以报父仇。见张胜至,臧衍大喜,自认为此人只在乎自利,胸中毫无国家大道。臧衍入见张胜,道,“君被燕国倚重,皆因您掌匈奴事,燕所以长存,皆因诸侯不断反叛,战争连年。今君欲为燕国立功而灭陈豨,殊不知陈豨亡后,祸至燕,公等贤能之人俱为俘虏。”张胜眼神不坚,略似动摇,自咐燕国也曾与匈奴多次发生兵戈,皆因自己掌匈奴事,双方战事得解,燕王绾也因此倚重自己;若真如臧衍所说,陈豨之后便祸至燕国,自己或者丧命,张胜无话可说,目视臧衍继续说下去,张胜态度明显动摇。臧衍心下大喜,面不改色道,“君何不叫燕缓攻陈豨而与匈奴交好?战事缓,则卢绾长任燕王,君自被倚重;若汉室急变,也可据此保国。”张胜心中思忖一番,自认臧衍所说有理,当即暗暗对臧衍表态,叫其私下劝匈奴进攻燕国,燕王自会收兵保国,臧衍然其言。

    初,卢绾见张胜入胡而久不归燕,心下大疑张胜阴媾匈奴,意欲一起反叛,便上书皇帝,请求处斩张胜全家,皇帝尚未回复燕王时,张胜却从匈奴回燕。见全家老小已被收入狱中,张胜立即进宫打探,才知燕王因自己久留匈奴而心疑背叛燕国。张胜立即觐见燕王,向其陈述自己为何久留不归的缘由,将臧衍说的话变成自己的话,且主要突出燕国的重要性,一并说给卢绾听。卢绾深然其言,思忖异姓王只有自己与长沙王吴臣尚存,皇帝连年出征,因而无暇北顾,卢绾甚至疑心皇帝是否真会腾出时间剪除燕国。卢绾尚未定夺时,皇帝已遣回燕国使者,令卢绾即刻斩杀叛贼张胜全家,将张胜人头送至邯郸。卢绾心下一横,意欲瞒天过海,令狱卒找一些重罪而被判死刑的犯人代替张胜全家,另找一个与张胜相貌相似之重罪犯人杀之,叫人将‘张胜’头颅送至邯郸,刘邦令挂之城头永久曝晒。卢绾命张胜继续久住匈奴,进行间谍之事;令命范齐至陈豨处互通消息,欲让陈豨搅得战争连年。

    降将对刘邦道,“燕王当初让范齐至陈豨处所互通消息,商议搅动战争之事。仆话不假,陈豨军中无人不晓。”

    刘邦沉默良久。吕后话锋坚定道,“天下汹汹,人心叵测,各自为私。父子兄弟尚有不容而杀戮之事,况卢绾一个外人,怎可保证他永无二心?异姓王韩信、彭越、黥布已死,卢绾必然心疑陛下移兵燕国,遂阴媾陈豨而备后路,有何不可?”刘邦依然沉默。吕后劝道,“事实已俱,愿陛下图之。”刘邦深呼一口气,只是默然。吕后依刘邦而坐,戚夫人站起,吕后耐心劝道,“韩信、陈豨、黥布之事,无一不是告密而发,想必此次卢绾之事成真。”吕后见刘邦只是蹙眉沉默,晓得刘邦所思之事,语气缓和道,“卢绾是您朋友、兄弟,我也不愿相信他叛您。只是汉室社稷立之不易,躯体有患,势必除之。陛下不若暗查之,以验其心是否藏二。”

    刘邦腹内筹划再三,便依吕后之言,当日便命使者入燕召卢绾,卢绾派内史三问使者何事需要燕王亲自进京,使者只称不知。卢绾深感陈豨之言有理,只怕刘邦将他诱入长安便或囚禁或暗杀,只是使者在燕,不好回绝。卢绾急的抓耳挠腮,于殿内踱步,忽而眼睛一亮,让内史告知长安使者,称燕王患病日久,恐不能进京。使者心下踯躅,内史便请使者入宫觐见病榻上的燕王,使者见燕王卢绾两眼发黑,双唇惨白,形容枯槁而不若京中皇帝的身子,便猜得燕王不日便要死去,使者这才相信燕王患病,遂不敢久留,当夜骑马回京禀报吕后。吕后当即猜疑卢绾二心若现,怎奈刘邦日渐病重,今日更是昏睡不止,吕后亦不敢擅作主张,将此事问计于重病中的刘邦,刘邦喉间囫囵着听不清的话。吕后直接说道,“卢绾微时与审食其要好,何不派审食其与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迎接卢绾入京。”刘邦点头,然其言。吕后起身,怒视侍奉刘邦的戚夫人,责备道,“皇帝若有差池,拿你是问!”戚夫人大惊而跪大拜曰,“臣妾好好侍奉陛下。”吕后冷哼一声,出门便走。吕后召审食其与赵尧来见,俱说燕王欲反之事,让他二人到燕国迎接卢绾,且查卢绾部下。

    审食其与赵尧到燕国,住驿馆,尚未进宫而先于市井中询问燕王及其官署之事,所得一些闲言碎语。早有人报卢绾,卢绾大惊,深知皇帝果真派人来查他,遂命士卒紧闭王宫大门,对一切上拜者皆称燕王患病,不能见人。审食其与赵尧拿出麾杖符节交予士卒,燕国士卒只称燕王患病,不能见客。审食其与赵尧无可奈何,只在燕国待不到十日便有心回京。燕王绾整日于宫中惆怅流泪,饮闷酒消愁,御史大夫施等平日被卢绾所宠信之臣皆在旁相陪,安慰卢绾千万保重身体。卢绾提酒闷闷说道,“难啊。非刘而王者,唯我与长沙。前春,淮阴侯被杀,夏天,彭越被杀,此皆吕后所谋。今,皇帝重病在身,朝政皆由吕后出,吕后一女子,却常欲以它事诛杀功臣和异姓诸侯,永保他儿子的江山无障碍。虽我与陛下六十二年友谊,我却知道今夕情谊破裂。”卢绾所言,诸臣无不动容泣下,卢绾叫诸大臣能逃则逃,自己也要做准备了。于是,朝中一些重臣纷纷携家小离燕而逃。当日卢绾一番话或有泄露者,传入审食其和赵尧的耳中,他二人自感卢绾颇有怨言,更验证其有反心。二人马上归京,向吕后禀报此事,吕后目露杀机,沉吟一句,“此卢绾怨我,更不能留。”吕后以此事告知刘邦,刘邦大怒,却未下决心加诛。吕后令太医治刘邦,虽有好转却不撑数月。这日,吕后方与刘邦商议燕国之事,又有一些投降的匈奴人求见他们,说张胜并未死,就在匈奴住着,是燕王派到匈奴的使者,意欲使匈奴不断骚扰燕代边界,以保燕国的长期存在。刘邦大怒,一把推掉案子上的汤药碗。吕后已知结果,遂不言。当夜,刘邦召见樊哙,让其领兵出征燕国,活捉燕王绾。次日,刘邦下诏:燕王绾与吾有故,爱之如子,闻与陈豨有谋,吾以为无有,故使人迎绾。绾称疾不来,谋反明矣。燕吏民非有罪也,赐其吏六百石以上爵各一级。与卢绾居,去来归者,赦之,加爵亦一级。择选有能者为燕王。这日,樊哙领兵出征,雄赳赳北上燕国。

    刘邦患病的时候,戚夫人常涕泣,皆说若皇帝山陵崩,自己和如意准备陪他下九泉,又道吕后母子的手段咄咄逼人,自己和如意不敢苟活于世。刘邦抱戚夫人在怀,自知吕后近日掌政颇有女主风范,只怕刘盈日后也不如他母亲,恐造成牝鸡司晨之乱;又深知吕后秉性妒忌,做事阴狠,若自己驾崩,则戚姬母子难在世上苟活。鱼藻宫日日不离太医,刘邦的病减轻许多,趁着身体好些,刘邦重坐明堂,将废黜太子之事重又提起,百官皆说不可废长立幼,刘邦似乎不在乎,一言不发而不加理会,仿佛只将此消息知会他们一声便了,任百官如何说劝,刘邦并不动摇,只身往内殿去了。百官议论纷纷,急得束手无策。

    吕后晓得皇帝此次真是下了决心,因此更加怨恨戚夫人及其子刘如意,却又无法说动皇帝收回成命,每日每夜睡不着。安德录将皇帝欲废黜太子一事禀告刘盈,刘盈默然,时方太傅叔孙通在侧,听安德录之言,记在心中。

    朝中大臣能为此事说上话的寥寥无几,萧何遭遇自污事件,更加不敢随便多说一句;陈平抱着观望态度,不偏重太子与赵王的其中一个;周勃、王陵的话,刘邦根本不在乎;御史大夫赵尧更是见机说话。张良本患病,闻听皇帝再次重提废黜太子之事,无不大叹,带病进宫劝皇帝勿要废长立幼,刘邦皆敷衍了事,不理会张良的话,反拉张良与他一起下棋,而不准再谈政事,张良无奈,出宫后便摇头喟叹而去,自此不再理会任何朝政之事,每日紧闭大门,静居行气的练辟谷功。

    这日,刘邦方喝罢药,殿外谒者禀报叔孙通觐见,刘邦请他进来。叔孙通开门见山而义正词严的劝刘邦,“陛下糊涂啊!”刘邦一愣,冲叔孙通大骂,“骂谁呢?你个腐儒,不骂你,觉得不得劲儿是不?滚!”叔孙通再拜道,“要杀要剐随便!臣为太子太傅,每日教习太子国政之基、天下之本。如今陛下却不知道天子乃天下本,本动而天下动。昔时,晋献公因爱骊姬而废太子申生,立奚齐,晋国自此而乱十几年,为天下笑;始皇不早定扶苏为太子,而被赵高炸立胡亥,自取灭亡,此乃陛下所见。太子刘盈仁义忠孝,天下皆知;吕后与陛下微时患难与共,陛下现在怎么忍心背弃她?”说的刘邦一阵尴尬,赶紧阻止叔孙通,“君侯休要再言,朕知之。”叔孙通越说越激动,反不理会刘邦,继续慷慨激昂为太子说话,“臣不仅是太子太傅,而且是您的臣子,臣不纠正君的错误,何以为臣?陛下莫要固执,因爱而立赵王,实在不可。若陛下执意废长立幼,臣愿先受一死,愿以臣血溅红脚下之地,愿以臣血唤醒陛下的愚蠢。”说罢,便要只身往柱子上一头碰去,刘邦来不及对他的话生气便见叔孙通往柱子上跑去,刘邦惊得瞪圆了双眼,直呼,“别——”。这时,一个宦官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泡网柱子旁,叔孙通的头幸好撞在了宦官的胸膛上,宦官‘嘶’一声疼痛不已,刘邦大喜,原是籍孺眼疾手快的跑过去救了叔孙通。籍孺安慰叔孙通,叔孙通为太子之位不保而大哭。刘邦下榻抚其背安慰,“吓坏我了,君侯何必如此?”叔孙通揪着话赶紧问,“陛下请立誓,不废太子。”刘邦一愣,没了笑意,淡淡道,“你得寸进尺,朕不过随便说说,朕答应你此事作罢便了,需要跟你立什么誓?”叔孙通不依不饶的再强调,“太子天下本,本动而天下动,陛下怎可拿天下之本戏言?愿陛下深思骊姬之乱。”刘邦不想与他多费口角,便敷衍了事的答应他,“君侯所言不假,朕完全答应。”

    戚夫人在内宫听说皇帝答应叔孙通不废黜太子,连忙出来见刘邦,并详问此事,刘邦笑呵呵道,“不过是敷衍他而已,不然,他要以命相要挟。”戚夫人这才作罢,戚夫人身后的荆倾却愁闷不言。

    叔孙通直奔长信宫而来,告知吕后他以命相试,保证皇帝不会再提废黜太子之事,吕后苦笑不言,叔孙通问其故,戴青却道,“先生太简单,皇上太复杂。您以命要挟,皇上能不暂且答应么?”叔孙通‘啊’的一声愣怔良久。吕后对叔孙通感激的说了声‘谢谢’。当夜,吕后急遣戴青出宫唤建成候吕释之来长信宫,商议皇帝废黜太子之事。吕后道,“皇帝已经糊涂,执意废黜刘盈,哥哥需得让四位长者商议保住太子之位。”吕释之狠狠的骂戚夫人,“戚懿这个贱货,来日必杀之。”“不要逞口角之快,快些回去找四位长者商议此事。”吕后道。吕释之立即告辞吕后,回府便找商山四皓说起皇帝欲废黜太子之事,商山四皓商议半晌,说太子需带他们见皇帝,也许事情还有转机。次日,吕释之将此话告知吕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