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汉室风云 > 第十九章 韩信之死(四)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通向长乐宫大道上的侍卫如往常一样严肃着脸孔执戟站岗,时而一阵凛冽的寒风从韩信与萧何身边呼啸而过,那风声响亮的如同怒吼中的威龙矫健的从天空飞过,二人不禁同时打个寒战,又互视对方一眼,韩信不是第一次进宫,此次进宫却觉得宫中一派肃杀之气。韩信忽觉今夜肃静的不一般,一路上萧何再也没说起过什么话题,只是和他相跟着一路来了宫中。

    “丞相,为何不见一大臣入宫身影?”韩信一脸犹疑和少许的不安,且走且问萧何,脚步却明显的放慢不少。

    “大将军又忘了,诸臣早已提前入宫,就等将军了。”萧何不动声色而又沉着稳重的做着解释,韩信脸上的犹疑稍有减少,却还是不安。

    萧何领着韩信径直往长乐宫去了。忽走到一处,韩信却骤然停住,抬头一看却是吕后所居长信宫后殿,韩信心下大惊,退后两步,瞪圆了眼惊慌不安的问萧何,“如何却到皇后寝宫?”萧何连忙上前抚其背安慰,脸上一阵僵硬的笑意,“正是啊,太子多年不见大将军,想与大将军闲聊一阵,又嫌鸿台人多嘴杂而太过吵闹,便要臣将大将军您直接带到这里。”韩信怀疑的盯着萧何半晌不语。萧何却对韩信轻轻一拱手,“我去禀报。”

    片刻功夫,长信宫的门再被打开,里边昏黄的烛光照耀到了韩信的衣衫,接着便是一个头戴宦帽的小宦官小跑着出来,给韩信深深一躬便又尖声细语对韩信道,“大将军请随仆入。”“等等。”韩信疾步到小宦官身边,一把拉住小宦官的手问道,“今夜果有朝臣入宫祝贺么?”小宦官毫不思考便道,“是,朝臣早已到了,太子殿下想独与将军话聊一阵。”韩信依然十分警觉的问小宦官,“萧丞相在何处?你又领我去何处?”小宦官道,“太子与萧丞相皆在内,大将军随仆入便了。”韩信思忖半晌,或觉无甚漏洞便随小宦官走了。

    从长信宫后门出去,往东走千步距离便是钟室,钟室在长信宫最东边,平时少有人去,越往东走越觉得寂静,越往东走,灯火越是稀少。韩信见小宦官领着他朝钟室走去,心下疑惑非常,自咐太子也挺怪异,竟选偏僻的钟室召见他。到了钟室门口,小宦官又进去通报一遍,便是钟室门扉大开,一片明亮的光从里边照射出来,映的门口亮堂堂的,照的韩信小眯了眼睛。小宦官在里边尖声细语的传报,“淮阴侯入殿不趋——”

    韩信犹疑片刻便进去了,两脚刚站稳当,还未观察殿内太子身在何处便听身后的门‘咣当’一声紧紧闭住。韩信猛然一惊,回头一看,却见窗外人影攒动的站了一排,当即便觉自己上当,转身再看殿内,却是空无一人,只有数盏明亮的灯火上下跳动,周围的气氛异常紧张。韩信防范的察看着殿内,心底稍感紧张与惊慌,提了些声音喊着,“萧丞相——”殿内只有韩信的回声飘荡。“太子殿下——”依然未有人出现。忽然,韩信‘噗通——’一声跪拜在地,仿佛行稽首之礼说道,“太子殿下长乐未央,臣韩信参见太子。”话音刚落却见殿内灯火瞬间减少许多,殿内顿时昏暗许多,接着便听到左右耳殿传来一阵脚踏地板的声音,仿佛人众,声音越来越近,韩信来不及反应时,身边左右早有二三十人围着,个个皆虎背熊腰面庞不善的武士似的。韩信顿时明白自己进入一个死亡宫殿,今夜也并未有什么祝贺会,萧何说的那套完全是想将自己诳来此地。韩信两手握的咯吱作响,从地上慢慢站起来,冷眼扫了一圈围着他的武士。“上——”忽而一个武士喊了一句,众人便朝韩信一哄而上,韩信带兵多年自有几下功夫,起先便毫不费力的左挑右踢撂倒数十人,怎奈人数太多,且又以一打十多个来回,最后武士们有的干脆抄起了武器从各处攻击韩信,没多时,韩信早已打得满身是伤,体力多有不支,武士们见势蜂拥上去将韩信捆绑起来。

    韩信神智迷糊时听得一阵不急不慢的脚步朝自己过来,忽而那脚步声停住了,韩信睁眼却见一个人的脚上穿着玄黑凤凰木屐鞋站在自己眼前,韩信顺眼往上瞧,这人着一身玄黑夹杂纁红色的直裾裙装,威严而不失华美,再往上看时,韩信瞪圆了双眼,立即起身惊诧道,“是你?”“是我。”吕后一脸肃穆的立在韩信对面。韩信不经意的小声自语一句,“丞相诳我……”韩信压住内心的紧张不安,立即面不改色迎视吕后问,“大费周章将我诳来此地,为何?平白无故将我绑了,为何?”吕后冷眼白了韩信,转身到了中庭,忽然转身冷眼直指韩信滔滔骂道,“背叛皇帝而阴媾陈豨,此为不忠;意欲起兵关中,进而袭杀太子与本宫,此为不道;皇帝曾对你解衣推食,封你王侯将相,使你国士无双,名震九州,而你寡恩二心,意欲反他,此为不义;不顾花甲双亲,舍弃娇妻爱子,而使自己深陷亡道,此为不孝,不忠不道不义不孝,你当真该死。”

    韩信听得吕后一番话,心中早已没了硬气,再不必嘴硬的要吕后拿出证据,既然她说出这些话,势必会有证据在她手中,韩信绝望的倒退两步,额头上渗出涔涔汗珠儿,忽觉口干舌燥不已,失神落魄的呢喃着,“是他逼我的,是他逼我啊。”

    “来人——”吕后大喝一声,立即有两个宦官拿着粗皮麻袋趋步过来,到了韩信身边便将粗皮麻袋套在了韩信身上。韩信大惊而挣扎,却被左右之人架的死死的,韩信急的大喊,“皇后娘娘是什么意思?”吕后只是围着被罩了粗皮麻袋的韩信转却不出一言。“丞相呢?丞相,救我——”韩信真怕了,声音虽大却颤抖着,殿内却始终未见萧何身影,粗皮麻袋一直随着韩信颤动。俩宦官将韩信放倒,又在其脚部将麻袋带子死死的打了个结子,将封口处与一根粗绳子绑在一起,任韩信在里头挣扎着。宦官目视吕后,吕后向其点点头,忽然韩信‘啊——’一声大叫,麻袋早已被拖起且悬在大殿,韩信自然是倒悬在空中。

    “你要杀我?”麻袋里的韩信声若狮吼。

    吕后不言。

    韩信再也不能忍耐,抓着麻袋子像决堤的洪水破口大骂吕后,“刘家的半壁江山自有我多半功勋,我韩信为你汉室负伤累累,而你刻薄寡义不顾我的功绩而将我处死,到底是谁不义?皇帝当初与我剖符为信,封我楚王,却降爵为侯,软禁长安,是皇帝不义。你吕雉野心肆虐,处处参与朝政,因佞人言论而欲杀功臣,名声定被后世子孙唾骂。”

    吕后脸色一沉,目露杀机的目视宦官一眼,宦官心领神会后便朝烛火的昏暗处打个手势,立即有数十个宦官拿着削尖的竹棍出来,围在悬挂在梁上的韩信下边,皆看吕后面色行事。麻袋中的韩信毫无所知,依旧嘴里骂咧咧着。忽而吕后向宦官们示意一眼,吕后目露得意的狠毒之色轻声呢喃,“本宫便杀你个不见天,不见地,不见刀戈兵戟的冷兵器。”宦官们高高举起手中削尖的竹棍齐刷刷的刺向裹在袋子中的韩信,韩信凄惨乱叫,且叫且骂,“恨我当初不用蒯彻之计三分天下,恨我当初蒙蔽双眼,轻信了刻薄寡义的刘邦,恨我为保命而出卖钟离眜,恨我不能早点动手响应陈豨,袭杀了你这个毒妇。”宦官们听得此话,更是狠狠的向摇摆的麻袋刺去,韩信早已满身是窟窿,鲜血染红了粗皮麻袋,连续不停的往下滴血。韩信惨烈剧痛的叫喊却越来越大,“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一遍又一遍凄惨无比的喊着,没多时,声音却越来越小,最后韩信的喊声竟和宦官们‘哧哧哧’刺他血肉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接着便是那恐怖的‘哧哧哧’声和血滴声大过了韩信凄惨的叫喊声,麻袋里的韩信仿佛没了动静的随着麻袋乱摇乱晃。宦官们手中的竹棍沾满韩信鲜红滚烫的热血,因没有吕后的命令而一直戳刺着早已只剩殷红的麻袋。

    吕后眼中一阵狮子捕食的杀戮之气,看着韩信没了动静竟未如一般女子吓得不敢待在这里,却出奇的表现出惊人的胆力与魄力以及妇人的毒辣一面,看着血流如注的麻袋,吕后惊奇的镇定,这才紧闭双眼,轻声说道,“你是一头猛虎,我需得捕杀了你。”

    “萧何——”忽然麻袋里一阵扑腾,吓得众人不由得往后退了一步,袋里又传出韩信惨烈惊悚的叫喊声,惨烈惊悚的声音回荡在钟室,此时却将吕后吓了一大跳,紧捂胸口使自己镇定下来。众武士众宦官如被韩信凄惨的喊声怔住一般,面色大恐而不能动。众人齐刷刷的望着那个血肉模糊而左右摇摆的麻袋,一刻钟过去,麻袋再也没有摇晃,顿时钟室寂静的只听到血滴的声音,气氛沉闷的不能呼吸。

    吕后看了看殷红的麻袋,转身往后殿去了,却见萧何面无表情失神落魄的立在三足鼎前,一动不动的未察觉吕后的到来。原来萧何进殿禀报吕后韩信已在殿外后,萧何早已晓得吕后将杀韩信,因对韩信有愧,萧何请求吕后莫要使自己面对韩信,吕后思索后便叫萧何到后殿等着。萧何在后殿听到了韩信与吕后的整场对话,以及韩信最后的那声撕心裂肺而又凄惨惊悚的呼喊‘萧何——’声,当那声撕心裂肺的呼喊传入萧何耳中,萧何双目大瞪,便是两行无能为力的无奈热泪滚滚落下,听得韩信再也没了声音,萧何‘啪啪啪——’在自己脸上狠狠的甩了三个巴掌。

    “萧丞相——”吕后唤了唤失神发呆的萧何。萧何回神过来,立即快步吕后眼前拱手一揖,却不甚热心。

    “韩信已死。”吕后不动声色说道。“恭喜娘娘。”萧何继续拱手道。吕后腹内早已筹划许久,故出笑容对萧何道,“擒拿韩信之功,丞相功不可没,本宫自会为君侯向皇上请功请赏。”萧何忙摆手推辞,“谋逆之人当诛,臣并无功劳,娘娘不需为臣劳心。”吕后笑了笑,转身出殿,至殿门口又回身对萧何说道,“按汉律,行谋逆该如何处置?”萧何哑然半晌,自咐连韩信的族人也可能不能保全,颤巍巍的拱起双手淡淡说道,“诛灭……三族。”萧何话音刚落,吕后马上刚毅接道,“韩信之死势必引起他势力的反扑,趁其未察觉时先扼杀了他们,族诛之事交给君侯了。记得,明着诛三族,实则不放过与韩信有牵连的人。”萧何愣怔之间,吕后早已快步出殿。

    萧何不得不率领宫中部分御林军对韩信家族之人追捕,并将其斩杀。萧何领着五百御林军暂先回到府邸,从诱骗韩信入宫到韩信死去竟足足折腾三个时辰,此时萧何回到府邸已丑时左右。萧何之妻及其子自萧何走后便再也没有睡下,因宫中来人叫的急,萧何家人以为萧何出了什么事便再也不敢入睡。萧何进家时,大儿子靠在榻上小眯着,萧夫人则不安的在屋内踱来踱去,见萧何回来,萧夫人疾步迎上前去,萧何却如没力气似的一头倒在萧夫人怀里,吓得萧夫人大叫,“夫君,夫君醒醒。”萧何大儿子听声,立即醒来便是三步到了萧何跟前,唤着萧何,“父亲,父亲——”萧何慢慢醒来,稍缓了缓便叫大儿子扶自己坐到榻上。萧何大儿子担忧的紧握萧何的手,说道,“父亲累了就休息吧,孩儿守着您。”萧夫人赶紧端来热汤叫萧何喝下,“夫君劳累了,快些歇歇吧。”萧何摆摆手,脸色惨白的对大儿子和夫人道,“我是累了,但我不能休息。韩信谋逆已被处死,我要去诛灭他的家族。”

    “什么?”萧夫人及其子大惊,萧夫人问,“可是吕后处死的?”萧何‘嗯’了一声,“是我诳韩信入宫。”忽然萧何紧抓萧夫人的手眼现惊慌道,“夫人啊,天下人及后世子孙是要骂我萧何的呀,韩信打下汉室半壁江山,他国士无双,民心向背,我与吕后杀了他。”萧夫人晓得萧何为韩信之死而懊悔愧疚,便抚其背安慰,“此事不怪夫君,身为丞相而巩固汉室社稷是夫君的责任。”萧何大儿子忙问萧何韩信之死的前后过程,萧何便将整件事细说一番,萧何大儿子便也如萧夫人一样安慰起父亲,“父亲此番作为是对的,韩信自是有功,而他却不该行谋逆,功过不能相抵,父亲莫要愧疚。”萧何大儿子忽然跪在萧何面前,拱手请命,“若父亲不想诛韩信三族,儿子愿意代劳,您累了,儿子代您行事,可好?”萧何一愣,盯着儿子半晌,腹内思虑自己因对韩信有愧,他是很不愿面见韩信家人的,思忖再三便同意儿子前去捕杀韩信家人。萧何将诛灭韩信三族的诏书与虎符交给儿子,告诉他韩信的夫人与儿子皆在娘家咸阳居住,其儿接过诏书与虎符便起身出门。

    “萧禄——”萧何忽然起身急忙唤住儿子,萧禄转身问父亲何事,萧何老眼中忽现一种慈善的请求,郑重嘱咐儿子,“给淮阴侯留个根。”萧禄点点头便出去了。

    萧禄带着大军星夜兼程到了咸阳,五百士兵将一座不起眼的府邸团团围住。萧禄亲自上前叩门,不一会儿便是一个老汉模样的人探出头来,看见府邸被围便立刻吓得要返回府内,萧禄揪住他客气道,“禀报韩夫人,萧何欲与其一见。”老汉多少听过萧何的名字便立即回身往里头禀报了,没多会儿,从里头出来一个模样清丽却面容愁淡的女子,那女子见了萧禄直言道,“公非萧丞相。”说话间女子往萧禄身后的五百士卒看了看便立即明白了一切,女子面容淡定的问萧禄,“淮阴侯……死了吧?”萧禄却似出乎意料的诧然一瞬,便是点了点头。原是韩信夫人冥宁晓得韩信谋逆之事,多方劝说却无济于事,反被韩信送回咸阳娘家这里,自回来便无一日放松过,时刻担忧着韩信命不自身,如今韩信已死,冥宁却也并无诧异并无哭闹,反而十分镇定和淡然。

    萧禄掏出诏书打开宣读,“淮阴侯韩信阴媾陈豨,欲行谋逆……”萧禄正读时,冥宁打断他的话,“公莫要再读,我晓得了,谋逆之罪必要族诛。妾冥宁,里屋还有父母和小儿,待我叫他们出来。”冥宁将父母与儿子叫出来站成一排,冥宁父母不知发生何事,上前欲询问萧禄,冥宁一手揽住父母,直言不讳道,“女儿不孝,二老之婿欲行谋逆,已被处死。”“啊?”冥宁父母惊叫一声,不知所措的看着冥宁。冥宁将一脸惊恐的儿子搂入怀中,摸着儿子脑袋嘱咐,“轼儿,你父亲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可是他远行了,此刻母亲要去陪他,若你想跟着,与外祖父外祖母稍后再来,可好?”韩轼儿此时才五岁模样,未能听懂母亲的话,一言不语只愣愣的看着母亲。冥宁苦笑了笑,转身拉住父母的手,热泪盈盈道,“夫君做错事,女儿要陪他去赎罪,二老怪我不?”冥宁父母皆满行热泪的摇头,“你若走,我们会紧紧跟随。”冥宁苦笑了笑,嘴角却毫无征兆的汩汩流血,没多时便栽倒在地。原是冥宁嘱咐完儿子转身时便早已将一丸毒药含在嘴里。冥宁刚栽倒于地,冥宁父母便趁萧禄不注意时扒了他的刀,二人皆以此剑自刎于地。韩轼儿哭成泪人。

    萧禄及其军卒看的发愣,看的震撼,却对韩信夫人冥宁及冥宁家人深感敬重。萧禄扶起在地上嚎哭的韩轼儿,为其擦眼泪拍尘土,萧禄蹲下身子说道,“男子汉不哭泣,晓得不?”韩轼儿哽咽的看着萧禄,水汪汪的眼中有惊慌有可怜有恨意有防备。萧禄问,“你叫甚?”“韩轼儿。”“愿意跟我走不?”韩轼儿哽咽不语,害怕的往后退了两步。萧禄笑了,温和的说道,“你父亲希望你活,所以你要跟我走。”说罢,竟不顾韩轼儿是否愿意便是强抱着他上马回去了。

    萧禄回时早已辰初,将韩轼儿秘密的带回家,萧何赶紧出来接萧禄,见萧禄抱着一个熟睡的孩子回来,萧何问其是谁,萧禄说是韩信唯一的儿子韩轼儿。萧何大惊,指责萧禄,“我叫你给他留根,没叫你往家领呀,吕后晓得了,我却是别想说得清。”萧禄抱着韩轼儿回屋,呵呵笑着对萧何道,“父亲莫忧,那五百士卒不会说出口。”

    “为甚?”

    “韩信国士无双,韩夫人忠贞大义,韩夫人父母深明爽理,韩夫人冥宁及其父母安静的死在那五百士卒面前,十分震撼。”

    萧何没了话,半晌之后便郑重嘱咐萧禄,“尽快将韩轼儿送往南越吧。”

    萧禄思忖一番便应下了。

    待天大明,萧何进宫将韩信夫人及其父母与儿子已死的消息禀报给吕后,吕后‘嗯’一声,叫萧何接着处理与韩信有牵扯的诸人。几日下来,凡与韩信有牵连的近千人或被处死或被流放三千里。趁着捕杀韩信余党之时,萧何安排萧禄遣人将韩轼儿秘密送出长安直至南越,走时特别嘱咐韩轼儿日后不再姓韩,改姓韦。

    韩信之死,长安大震,皆知吕后的能力与魄力,或有为韩信之死而遗憾,长安百姓更有为韩信编了许多歌谣,歌颂他的功德,遗憾他的死亡。吕后怕百姓们因韩信之死而失去民心,忙将处死韩信之事写成急报交由王陵送往邯郸向刘邦请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