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大汉第三帝国崛起录 > 161董卓入长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此时,刘备坐在回青州的船上,思考着日后行事方略,而袁绍在河内,谋划着夺取冀州,只有孙坚屯兵洛阳,似乎仍有向西之意。

    不过,董卓对此,并不知道,他还以为关东诸侯会来对付他。

    因此,董卓退走之后,到了安全的地点,又收拢残兵败将,整顿兵马,派出数路人马布防。

    其中,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的中郎将、校尉,如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布在诸县,以地狱山东诸侯的人马。至于董卓自己,则在布置了兵马之后,带兵直接回了长安。

    董卓的这个布置,单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可以有效的防御关东诸侯。然而,董卓这么布置,却是把自己的心腹部曲,嫡系军队,都放在了外面,造成了一个外轻内重的局面。如果长安城中,都是像王允那样眼高手低的货色也就算了,偏偏长安城中,还有一位连曹操都要用之为“谋主”的荀攸在,立刻就看出了董卓的这一破绽,可以说,董卓的军事部署,就是造成了后来他被的刺杀的原因。

    早在初平元年,董卓迁都长安之后,荀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与司徒王允及董卓长史何颙共同策划反董,王允是司徒,荀爽是司空,两位都是三公,三公之中有两人反董,只有太尉赵谦未曾参加。赵谦是益州人,董卓在凉州、益州之中素有威名,实际上,后来董卓被刺杀,西凉军反攻长安,就是四川兵打开了城门,放了李郭入城。荀爽不找赵谦同谋,只能说他老人家是火眼金睛,不愧是江湖人称“荀氏八龙”的人物。

    但是,荀爽不久病逝,年六十三岁。

    随后,王允又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泰、护羌校尉杨瓒、执金吾士孙瑞合谋,给董卓上书,以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两人表面上是率军从武关出发讨伐袁术。实际上是帮助袁术这一路人马去讨伐董卓,然后,保护天子回洛阳。奏章送到董卓手里,董卓心生疑惑,没有批准,王允又以士孙瑞为仆射,杨瓒为尚书,张温也私下里和王允联合,想要诛杀董卓。

    只是董卓一直以来都不在长安,因此无法动手,不过,现在董卓回来了。

    初平二年,三月,长安城外。

    文武百官,上到三公九卿,下到斗食小吏,皆在此处迎接董卓回京。

    大约是董卓打了败仗,所以,董卓决定,把自己的头衔再升一升,去一去晦气。

    可能是董卓觉得“太师”比他的故主袁隗的“太傅”还要大上那么一点点,于是又让光禄勋宣璠持节,拜董卓做了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从此以后,从名义上说,整个大汉帝国,除了汉献帝以外,董卓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以后,就要称呼董卓为“董太师”。

    董太师回长安的排场极大,文武百官在路旁迎接,董卓乘坐的车子使用“金华青盖”,“爪画两轓”,当时的人称此车为“竿摩车”,说董卓车辆、服饰等物,已经接近天子的排场了。

    董卓回到了长安,文武百官都来迎接,全都在路旁行礼,董卓看到皇甫嵩,忽然想起当年皇甫嵩弹劾自己之事。

    当初,汉灵帝病危,让董卓将军队交给皇甫嵩,而董卓不听,不肯把兵马交给皇甫嵩。当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在军中,对皇甫说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建议皇甫嵩抓住这个董卓逆命的机会,把董卓给杀了。可皇甫嵩却以专命虽罪,专诛亦有责也为由,也即董卓不从诏书是有罪的,可我如擅杀他,却也是有过错的,不肯从皇甫郦之谏,只是上书弹劾董卓而已。说真的,皇甫嵩还不如不去弹劾董卓。

    见到了皇甫嵩,董卓恰好想起此事,因此,董卓心中愤恨。

    此时,皇甫嵩正好担任御史中丞,于是,董卓命令御史中丞及以下官员要下拜行礼,以此来让皇甫嵩屈服,皇甫嵩果然屈服了,在路旁拜迎董卓。

    见到皇甫嵩跪在路边,董卓非常得意,故意下车,把皇甫嵩搀扶起来,拉着皇甫嵩的手,笑着问皇甫嵩道:“义真,服未乎?”

    皇甫嵩,你丫现在服我了吗?

    皇甫嵩道:“安知明公乃至于是!”

    我哪里知道,明公您居然会有今天的地位。

    董卓道:“鸿鹄固有远志,但燕雀自不知耳!”

    鸿鹄一直都有远大的志向,只不过燕雀不知道罢了!言下之意,我董卓乃是鸿鹄,你皇甫嵩不过是燕雀而已。

    皇甫嵩道:“昔与明公俱为鸿鹄,不意今日变为凤皇耳。”

    以前我和明公都是鸿鹄,只是想不到明公您今天飞上枝头变凤凰了!

    这个马屁拍的董卓很爽,于是董卓大笑起来,志得意满的说道:“卿早服我,今天就可以不用下拜了。”

    皇甫嵩在一旁赔笑不已。

    此时的董卓志得意满,却忘记了皇甫嵩其实也是个狠人,当初,皇甫嵩镇压黄巾之乱的时候,曾经斩首二十万。而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说的很明白,“本朝失政,天下倒悬,能安危定倾者,唯大人与董卓耳。”

    董卓之所以能把皇甫嵩玩弄于股掌之中,不是董卓比皇甫嵩厉害,而是皇甫嵩自己内心的道德标准,把自己的手脚给束缚住了,写了《后汉书》的范晔看的明白,在他儒林列传写道。

    “至如张温、皇甫嵩之徒,功定天下之半,声驰四海之表,俯仰顾眄,则天业可移,犹鞠躬昏主之下,狼狈折札之命,散成兵,就绳约,而无悔心。暨乎剥桡自极,人神数尽,然后群英乘其运,世德终其祚。迹衰敝之所由致,而能多历年所者,斯岂非学之效乎?故先师垂典文,褒励学者之功,笃矣切矣。不循《春秋》,至乃比于杀逆,其将有意乎!”

    皇甫嵩的选择,其实是当时士人的主流价值观,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哪怕是有人“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也是天子的命令,臣子也应该遵守。

    董卓如此的侮辱皇甫嵩,等到自己被刺杀之后,皇甫嵩为了泄愤,亲自带兵杀了董卓全家,上到董卓九十多岁的老娘,下到襁褓之中的婴儿,一个都没有放过。

    所有说,没有春风,换不来秋雨,董卓的下场,那都是他自己作死作出来的。

    董卓回到长安之后,一反常态,开始大肆封赏自己的亲族,董卓的弟弟董旻为左将军,封鄠侯,董卓的侄子,董璜为侍中中军校尉典兵,董卓的孙子不过七岁,也封侯。孙女董白,时尚未笄,封为渭阳君。

    董卓侍妾怀抱中子,虽在髫龀,皆封侯,弄以金紫。

    宗族内外并列朝廷。

    董卓命令,朝廷官员都先要到太师府,所有政务都要先由董卓过目,再决定施行与否。让司隶校尉刘嚣抓捕“为子不孝,为臣不忠,为吏不清,为弟不顺”之人,应此者皆身诛,财物没官。于是爱憎互起,民多冤死,数千余人。

    就在董卓回到长安,受到文武百官的迎接之时,刘备也回到了青州,同时也受到了青州人士的大力欢迎。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