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奋斗在洪武末年 > 第253章 目标国子监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别听我爹胡说,我,我是保护你的!”蓝姑娘理直气壮道。

    “保护?”

    “嗯!”蓝姑娘眼睛闪着光,有些兴奋,又有些担忧。“我听不太明白,可我知道,你干的是得罪人的事情,很危险的,对吧?有我……当然了,还有这二百名将士在,谁也伤不到你的,我发誓,除非踩着我的……”

    柳淳连忙摆手,没敢蓝新月说下去。

    “多谢了,姑娘的心意感激不尽,这样,你就算我的护卫队长了,只可惜陛下给了我王命旗牌,却没给我任命官员的权力,你这个队长没有品级了。”

    能陪着柳郎,还要什么品级啊?

    蓝新月简直要跳起来欢呼了。

    上次是跟着老爹一起去的,还有太子的事情,一路上都没来得及跟柳郎说几句话,这次总算是两个人一起出发,终于能讲点体己话了。

    而且他还让自己保护安全,是不是一整天都要陪在身边,包括晚上……好害羞啊!

    蓝新月越想脸越红,她跟着柳淳,出了军营。二百名将士……准确说,全是蓝家的家丁,他们是不入军籍的,属于蓝玉私人的部曲。

    这位梁国公做事也谨慎多了,他不动声色,就把自家的部曲给了柳淳,把麻烦甩出去不说,还照顾了天子宠臣,在老朱那里也会得到赞许。

    至于这二百人,蓝玉是一点都不担心,柳淳这小子没别的好处,就是够大方。跟着他的人,几乎都身价不菲,发了横财。

    也该让自己的老兄弟们过点安稳富足的日子了。

    蓝玉把一切都安排妥当,这才带着五万大军,踏上了西征的路途。

    傅友德带着两个儿子,保护朱标,也离开了京城,前往巡视洛阳和西安,最后确定新都的所在地,并且着手营建新都。

    朱元璋希望让太子借着巡视的机会,远离京城,能用更理智的眼光,来看待变法。尤其是西北民生凋敝,十分贫穷。变法对穷苦人当然是好的,若是太子能够认识到这一点,从而改变想法,朱元璋当然十分乐见……

    只是老朱没有料到,包括蓝玉等人都没有想到,此番分别,等再次相见,已经物是人非,天崩地裂。

    “柳淳,我直接叫你的名字,没事吧?”

    蓝新月仗着胆子问道,这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蓝姑娘,生怕惹到柳淳生气,连声音都柔和了无数倍。

    柳淳轻笑,“其实你也可以叫我老板!”

    “老板?”蓝新月不解,什么意思?车老板?那不是马夫吗!

    正在这时候,有人笑嘻嘻道:“蓝姐姐,你也被老板收编了?”

    说话的正是徐妙锦,小妮子不只是一个人,身后还带着二十几名账房先生,一起来见柳淳。

    蓝新月傻了眼,怎么回事?徐妙锦怎么来了?不是我跟柳郎去长沙吗?其他人凑什么热闹?

    你一个弱女子,又不会功夫,去了能干什么?

    徐妙锦轻笑,主动解释道:“蓝姐姐,是这样的,咱们老板升了官,负责推行变法,他跟皇大爷讲了,说要把功夫做细,要仔细核算。这不,我找了二十几位账房先生,他们有的在皇家银行做事,有的在我的商号做事,都是最顶尖儿的,有我们在,老板就不用那么忙了,对吧?”

    徐妙锦冲柳淳嬉笑着,蓝新月努嘴了,让柳郎轻松点,当然是好事情,可,可怎么这么不舒服啊!

    蓝新月的好心情跑了至少一半。

    柳淳没心思管两个丫头的小情绪,他现在全力折腾自己的班底儿。

    有了护卫,也有了账房,他还缺不少能办事的。

    “走吧,去国子监!”

    柳淳准备去国子监寻找人才。

    有人或许要问了,柳淳是不是脑袋坏了,国子监不都是一群只会读书的酸儒吗?他们能干什么事情?

    大明国初的国子监,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在明代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曰科目,曰荐举,曰铨选。

    学校以教育之,科目以登进之,荐举以旁招之,铨选以布列之,天下人才尽于是矣。

    什么意思呢?

    就是州府县各级官学,培养人才,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一些特殊的情况,可以通过官员举荐直接入仕。另外呢,除了高官是天子任命,其余官吏根据吏部的考评优劣,进行铨选。

    以柳淳为例,他是属于举荐,做了大宁都司的经历官,然后又被超擢成为长沙府同知。

    像黄观那样,因为地方科举表现突出,被送到国子监读书,他可以参与科举,也可以靠着国子监生的身份,直接做官。

    就像很多官吏,他们的子弟蒙恩荫,可以进入国子监读书,成为监生。但是也他们的学识,未必能通过科举的独木桥,所以不经科举,直接为官,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黄观一样,一路过关斩将,直接拿到状元,别说状元了,就连普通的进士都不容易。

    所以呢,总结起来,在大明朝想要当官,最好的办法就是走科举路线,一路考出个进士功名,光明正大进入仕途。

    可问题是这一条路能走到尽头的实在是太少了,简直凤毛麟角。

    就比如一些人,考到了举人,考到了秀才,就再也没有机会进步,他们就可以凭着功名,进入国子监,举人进去,叫举监,生员秀才进入,叫贡监。

    很多人都说,举人有机会当官,而秀才没有机会……这句话是严重错误的!

    因为不管举人还是秀才,都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成为国子监生,就有机会当官,所以秀才也可以入仕……但问题来了,官位就那么多,一个萝卜一个坑,除了进士是必定授官之外,举人都未必能捞到官职,哪里还有秀才的机会。即便有,那也是理论上的。

    更何况在国子监,还有相当比例的官员子弟,另外一些有钱人还可以捐赀入监,说白了,就是花钱买监生的身份。

    这几类凑到一起,僧多粥少,从府学,州学,县学,以秀才身份入选国子监的监生完全处于弱势地位,丝毫没有机会,没人加入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到了后期,国子监里面,官员子弟充斥,豪富之家靠着花钱买来的例监多如牛毛,真正有才学的读书人不屑于进国子监。

    作为帝国的最高学府,完全成了杂碎的集中营,

    稍微有点志气的读书人,都走科举的路子。

    通过国子监举贡已经很让人不齿了。

    另外包括举荐啊,恩荫啊,这一类的杂流,那就更不值一提了。

    假如再过三十年,像柳淳这样,靠着举荐为官的,人家科甲正途,都不拿正眼瞧他。

    当然了,现在是国初,是老朱励精图治之下。

    国子监之中,还真聚集了一些不错的苗子。

    而且老朱真的有两下子,觉得算得起育才专家!他首先是从各地选拔青年才俊,进入国子监之后,老朱还创造了积分之法!

    没错,后世的学分制,或许就来源于此!

    国子监司业二员分为左右,各提调三堂。凡通《四书》未通经者,居正义、崇志、广业三堂。

    一年半以上,文理条畅者,升修道、诚心。

    又一年半,经史兼通、文理俱优者,乃升率性。

    升至率性,乃积分。其法,孟月试本经义一道,仲月试论一道,诏、诰、表、内科一道,季月试经史第一道,判语二条。

    每试,文理俱优者与一分,理优文劣者与半分,纰缪者无分。岁内积八分者为及格,与出身。不及者仍坐堂肄业。如有才学超异者,奏请上裁。

    瞧见没有,一步一步推进,比后世的大学还要严格呢!

    学习情况,老朱还要亲自过问,绝对是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

    如果以为这就完了,那也太低估老朱的智慧了。

    所有监生在做官之前,还有一道手续,那就是历事!

    从洪武五年开始,针对监生定考核法上、中、下三等。上等选用,中、下等仍历一年再考。上等者依上等用,中等者不拘品级,随才任用,下等者回监读书。

    换句话说,就是在为官之前,要去各个衙门实习,表现突出,按照上等使用,表现一般,随便安排,表现不好,直接赶回去重新读书。

    在老朱的这套严厉的培养手段之下,明初的朝堂,有数量相当多的循吏,干吏,清廉官吏……正是靠着这些人,才有了洪武的盛世气象。毕竟老朱再厉害,也要有人给他干活才行!

    柳淳要来招募的就是这些人,只是不知道,高傲的监生,能有几个愿意到他的麾下来?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