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铮铮大宋 > 第八十六章:赴陕西之夏竦父子

第八十六章:赴陕西之夏竦父子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离开郑州后,赵旸率天武军继续西行,经荥阳、偃师等地,最终于四月初九抵达雒阳,即河南府。

    河南府主官为夏竦,具体差遣为“判河南府兼西京留守”,其中的“判”指夏竦的资历远高于担任此职的门槛,类似的还有“行”、“守”、“试”,“知”、“权”、“权发遣”等。

    其中“行”表示文散官高于官,“守”表示文散官低于官——这个官指职事官。

    以赵旸为例,如今赵旸为通直郎、工部郎中、给事中、加右司谏,其中通直郎为文散官阶,工部郎中为寄禄官,前者定服色、后者定官品俸禄,两者都是虚职,但若是官家果真任命赵旸实职,比如出任屯田员外郎负责屯田之事,鉴于通直郎是从六品下的文散官,而屯田员外郎则是正七品的职事官,那么赵旸的具体任命就是“通直郎、行屯田员外郎”。

    而“试”,则代表并未正式任命,与同样表示临时的“权”字很像,不过“权”字常用于一些不宜让官员久任的官职,比如知开封府事等,以免官员串联;而“试”则侧重于检验、考察,不属于正式任命,说白了就是看此人能否胜任,若不能就立刻撤官,比如让赵旸出任工部尚书,就可以称“试工部尚书”。

    而一旦正式任命,要么称“行”、要么称“守”。

    “判”、“知”、“权”、“权发遣”也差不多,不过主要是以寄禄官作为标准。

    其中“判”代表寄禄官远高于该职事官,“知”代表寄禄官足够担任该职事官,“权知”代表寄禄官低于该职事官一级,而“权差遣”则代表寄禄官低于该职事官两级。

    而夏竦的官爵为紫金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河阳三城节度使、加侍中、爵郑国公,属于最高规格的“使相”级别,资历比现任朝中首相陈执中还要高,因此由他出任河南府主官,得称“判河南府”。

    至于“西京留守”,西京即指河南府,留守则是京城及陪都的长官,一般由判、知河南府事的官员兼任,总理钱谷、军民、守卫事务,较一般知州不同的是,留守享有“授许便宜行事”的特权,处理事务时可以先斩后奏,权柄极大。

    相较祁国公王德用亲自带人出迎,夏竦所在的河南府对待赵旸一行就没那么热情了,别说夏竦亲自出城相迎,河南府连个官员都没派。

    当然,按照正常流程,确实应该是路过军队先派人报之城内,城内再有反应,只是王德用器重赵旸,这才格外礼遇而已,如今的河南府才是正常反应。

    待大军于城外驻扎之后,赵旸便准备派范纯仁进城通报,索要粮草,高若讷闻讯而来,睁着眼睛道:“这是夏相公所在的河南府!你疯了?就派范家二郎进城?他才什么品级?……你跟我进城!”

    赵旸虽觉得有些琐碎,但在高若讷提及夏竦的官职后,倒也没有拒绝,遂带着王中正等人,跟高若讷一同进城拜会夏竦。

    进城时,高若讷与赵旸相继出示了各自的通牒、官诰,城门守将自然是不敢阻拦,甚至还在高若讷的要求下,派了一队军士带着高若讷与赵旸前往夏竦办公的府衙。

    待来到目的地后,赵旸抬头一看眼前那座府衙的匾额,疑惑地问高若讷道:“留守司?不是河南府么?”

    高若讷微不可查地翻了下白眼,不过倒也不敢表露,耐心做出解释:“四京留守不同于寻常府尹,一般在留守司府衙办公。……东京例外,只设权知开封府事,而不设京都留守。”

    赵旸恍然,遂与高若讷站在留守司府衙外等候,等了约半柱香不见有官员来迎接,赵旸的面色难免有些不好看了,转头对高若讷道:“这个夏竦,我记得是和你以及宋相公关系不错吧?之前你们还一同反对范相公的新政来着,如今晾着你我算是怎么回事?”

    “估计是有事耽搁了,急什么?”高若讷安抚道,看向府内的目光闪过一丝疑惑。

    在他看来,夏竦不至于会故意晾着他与赵旸才对。

    就在二人纳闷之际,府衙终于走出一名官员,恭恭敬敬道:“国公遣下官迎高相公与赵司谏进衙。”

    高若讷如释重负,忙带着赵旸等人跟在那人身后进了府衙。

    在那名官员的带领下,高若讷与赵旸来到了夏竦办公的室内,见到了正坐在书桌后写着什么的夏竦,后者在挥笔疾书间抬头瞄了一眼,语气随意道:“两位且坐,稍等片刻,待老夫写完这份公文。”

    “欸。”高若讷连忙点头。

    别看他岁数仅比夏竦小十二岁,但官级却差了许多,因此难免拘束,不知该坐着还是站着等候。

    但赵旸却不管这些,撇撇嘴,率先找了把椅子坐下,百无聊赖打量屋内装饰。

    夏竦抬头瞥了一眼,不过倒也没说什么,但注意到他目光的高若讷却愈发拘束了,犹豫半晌还是没有就坐。

    不过他也没等多少时候,仅数十息工夫,夏竦便放下了手中毛笔,起身笑着与高若讷和赵旸打招呼:“政务繁忙,轻怠两位了,还请见谅。”

    说罢,他便吩咐府上官吏奉茶。

    相较高若讷唯唯诺诺连道不敢,赵旸暗自撇撇嘴,甚至懒得回话。

    见此,夏竦笑着对赵旸道:“赵司谏莫非是怪老夫招待不周?”

    赵旸抱抱拳淡淡道:“我等急着赶赴陕西,请夏相公尽快遣官吏为我军补足粮草。”

    “……”夏竦脸上笑容一滞,高若讷心下暗叫糟糕,刚要打圆场,却见夏竦抬手阻止,朗声笑道:“哈,赵司谏果然爽直,快人快语。……小赵郎君放心,贵军粮草之事,老夫早就备妥了。”

    赵旸有些意外:“夏相公……也知道我?”

    夏竦笑着解释道:“老夫素与宋相公有书信往来,多次提及赵司谏,日前还收到一封。”

    高若讷暗自松了口气,心下猜道:宋庠估计早就和夏竦打过招呼……这才对嘛!何必跟这個邪门的小子较劲,不过……之前那算什么?试探?

    他偷偷看了眼夏竦的表情,心下暗暗猜测。

    事实上,夏竦确实是想试试这个叫做赵旸的小子是否确实如宋庠所说的那般肆无忌惮,一番试验,果然如此。

    换做十年、二十年前,他多半会想着挫挫此子的锐气,但现如今他可没这个心气了,毕竟他自知已半截入土,为后代子孙考虑,何必得罪正受宠的赵旸呢?

    还是那句话,他们和这小子又没什么利益冲突。

    于是接下来夏竦非但没有再刁难赵旸,反而邀请高若讷与赵旸到府上用宴,盛情款待。

    赵旸起初还以为这老家伙有什么诡计,毕竟夏竦的名声也不是很好,甚至还被推崇范仲淹、韩琦、富弼、欧阳修等人的士子骂做奸臣,但事实证明夏竦也并未有什么企图。

    哪怕赵旸故意试探:“国公不怪下官替范相公说话,劝官家将他召回京朝?”

    高若讷一听心中惊骇:你小子这不是故意找茬么?

    没想到夏竦却不以为意,哈哈笑道:“范仲淹?老夫与他虽政见不同,但却无私怨……赵司谏恐怕不知,昔日范仲淹献《百官图》讥讽宰相吕夷简,弹劾其把持朝政、培植党羽、任用亲信;吕夷简反诬范仲淹越职言事、勾结朋党、离间君臣。最终范仲淹遭罢黜,知饶州,出京那日唯有龙图阁直学士李紘、集贤校理王质出郊为其践行。两年后李元昊叛宋,老夫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怜其有才却郁郁不得志,遂保举他与韩琦一同担任老夫副手……赵司谏伱说,老夫是不是与他有恩?”

    赵旸微微一愣道:“若真如此,那确实是……至少比我旁边这位要好得多。”

    夏竦表情古怪地瞥了眼高若讷,见其憋得面色涨红却又不敢发作,心中暗暗称奇,随即叹息道:“那时老夫也未想过施恩图报,不过是怜其才华才为其保举,未曾想后来庆历年间,老夫只因与其政见不合,便为天下士子骂做奸臣,实在是……”

    高若讷忙劝道:“那些士子懂得什么?范仲淹确有功绩,但又如何及得上国公?”

    说着,他细数夏竦曾经为人称道的事迹与功绩,比如讥讽、弹劾奸臣丁谓;在朝中官员尽数迎合真宗推崇福瑞、神仙时独自上奏,反对劝谏,阻止真宗大兴土木建造神坛;调任知襄州时救济灾民,活四十余万人;知洪州时破除当地迷信,取缔一千九百户巫师,勒令其归改农事,学习针灸等医术,断绝迷信妖风;更别说后来坐镇陕西,主持与西夏战事。

    听到这些,夏竦虽连连摆手,却也面带得意之色。

    眼见夏竦与高若讷颇有些一唱一和的意思,赵旸虽没有作声,但也必须承认,被天下士子骂做奸臣的夏竦,确实做过许多功绩。

    宴席过后,待赵旸准备与高若讷一同告辞离去时,夏竦命元随仆从奉上一口木盒,递给赵旸。

    赵旸微一皱眉,却听夏竦拍拍盒盖道:“盒内之物,乃老夫昔日在陕西任职时积年累月所绘写的书稿,虽是随性记录,但自认为也有一些价值,高相公与赵司谏此番前去陕西,也许能用上。”

    赵旸这才知道自己误会了,眉头舒展首次正色拱手道:“多谢国公。”

    “不必。”

    夏竦摇摇头叹息道:“昔日老夫与范仲淹、韩琦等,苦心经营陕西,奈何任福贪功冒进、中计溃败,此后又接连两阵皆败于西夏,致十万军士败亡,此仇此恨,老夫毕生难忘,可恨老夫年事已高,报仇无望,今闻赵司谏器重军士、武官,有覆夏吞辽之志,若日后赵司谏能击败西夏,且那时老夫尚在世,定当为赵司谏邀功请赏!”

    “……”赵旸惊讶地看着夏竦,见后者一脸正色,心中不禁有些感慨,轻笑拱手道:“那就承国公吉言了。”

    片刻后,赵旸与高若讷在夏竦亲自相送下离开后者的住府,乘上来时的马车。

    待马车缓缓启动后,赵旸问高若讷道:“难得你居然还有称颂他人的时候……方才你与夏相公一唱一和,细数其功绩,是希望淡化我对你等的成见?”

    “……”高若讷眼中闪过一丝惊异,随即嗤笑道:“我不过于为夏相公鸣不平罢了,岂有什么图谋?”

    赵旸挑了挑眉,他大致能猜到夏竦、宋庠、高若讷等人的想法,但既然高若讷不愿敞开了说,他也懒得深究。

    反正,他从一开始心中就有自己的一条标准。

    待出城后回到他天武第五军的驻地,唤来钟家兄弟一问,果然夏竦已派人为他们补足了粮草,这令赵旸暗暗点头,至少那夏竦并没有刁难他。

    次日,即四月初十,赵旸与高若讷率天武第五军徐徐离开雒阳。

    从雒阳到陕西其实有两条路,一条路是北上孟津渡口,先摆渡至河内,再横穿太行山至河东,然后再西北至永兴军路,最后抵达陕西;而另一条则是沿着黄河逆流向上,先赴京兆府,即长安,再向北往永兴军路。

    这两条路一样难行,都要翻山越岭,不过鉴于京兆府乃陕西的大后方,赵旸有必要去和当地主官打声招呼,因此得选择第二条,而枢密院也是基于相同原因制定的路线。

    雒阳距长安,不下八百里,期间又多要翻山越岭,更是崎岖难行,有马车可坐的赵旸都被颠地七荤八素,麾下禁军、杂兵、民夫更是纷纷叫苦。

    赵旸得知后大手一挥:“待到陕西后,禁军每人分一只羊羔,外加酒水一角;杂卒羊肉五斤;夫子加钱五百文。”

    于是两千五百名禁军、数百杂兵及近千民夫,顿时士气饱满。

    范纯仁立马找到熟悉陕西物价的种家兄弟,算出花费后暗暗咋舌:“这一句话,便要花去二三千贯。”

    赵旸不以为意:“我一场演习便花掉官家近两万贯,二三千贯算得了什么,反正有官家背书。”

    范纯仁与文同对视一眼,前者摇头,后者失笑。

    在赵旸许诺犒军的激励下,天武第五军与后勤营即便是翻山越岭,行军速度也不减几分,仅三日便从京西北路来到永兴军路最东侧的虢州。

    永兴军路治所在京兆府,即长安,后世则叫西安,下辖京兆、河中两府,及陕、延、同、华、耀、邠、鄜、解、庆、虢、商、宁、坊、丹、环等州,驻扎有保安军、绥德军、定边军等,治下民户多达百万户。

    所谓陕西四路,其实就是将永兴军路、秦凤路二者的北部重新划分为鄜延、环庆、泾原三路,至于为何要重新划分,除了更好抵御西夏进犯以外,更主要还是为了明确责任,方便出事后定罪,免得当地官员相互扯皮推脱。

    经整整十一日的行程,赵旸一行于四月二十四日抵达京兆府,也就是长安。

    京兆府主官为工部郎中、知永兴军路、陕西都转运使、天章阁待制夏安期,此人正是夏竦的长子。

    其父夏竦都要设宴款待赵旸与高若讷,夏安期又岂会无故得罪?

    待赵旸一行刚抵达长安城外,夏安期便带着一干官员闻讯出城,亲自迎接赵旸与高若讷。

    在一番寒暄客套后,赵旸得知夏安期与自己同为工部郎中,好奇询问对方岁数,得知夏安期今年四十一岁,不禁心下暗暗咋舌——这一对比,他才知道从六品下的工部郎中是何等分量。

    当晚,夏安期于城内住府宴请赵旸与高若讷,盛情款待,自是不必多说。

    鉴于一连赶了二十二日的路程,次日赵旸下令全军在长安城外歇整,又拜托夏安期遣人为麾下天武第五军禁军将士提供酒肉,作为慰军。

    寻常路过的禁军哪有这待遇,哪怕是高若讷提出这等要求,夏安期都得考虑考虑,但提出此要求的是赵旸,夏安期一口答应,当即遣人送来猪五十头、羊二十只,其余家禽数十只,这令赵旸对夏安期印象大好。

    慰军期间,赵旸、高若讷与夏安期等京兆府官员又做了一番商议讨论,夏安期信誓旦旦表示定会支持二人编户齐民之事。

    四月二十六日,在与夏安期谈过之后,赵旸与高若讷又率军直奔泾原路的渭州。

    原因很简单,即陕西四路中,鄜延、环庆、秦凤三路都有险固之地,可以据险而守,唯独泾原路,从镇戎军至渭州,再到泾、邠二州,大多地势开阔,堪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属于易攻难守之地,是陕西四路中边防最薄弱的区域。

    三川口之战后,西夏接连攻宋,大多便是走这条路,因此赵旸决定率军驻扎于泾原路,从泾原路率先开始修筑城塞。

    另外,范仲淹推荐给赵旸的张亢、郭逵二人,便恰巧都在泾原路:张亢任知渭州领果州团练使,而郭逵任泾原路都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