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铮铮大宋 > 第八十四章:三月末(二)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次日,即三月三十日,赵旸进宫见了官家,向官家传达了辽使的愤慨。

    事实上此时赵祯也已得知三司衙门与辽使的谈判在榷场交易物名录上陷入了僵持,但没想到辽使会去找赵旸,更没想到赵旸会因此事而特地进宫说项。

    “有必要么?为此朝中台谏多次上奏,阻止此事。”他惊讶问道。

    “大有必要!”赵旸很罕见地十分端正,正色解释道:“允许国内书籍流入辽国,有利于使辽国更偏向华夏文化,同时也能愈发淡化宋辽两国之间的敌对。”

    “可你不是说宋辽两国必有一战么?”

    “是,不过我所说的‘必有一战’,是基于华夏‘大一统’的理念,指宋辽两国终将就正统性分个胜负,但也未必一定要通过战争。就好比二十年后,若宋国励精图治、国力愈强,而辽国则因为治国不善日渐衰败,有官家对辽主及辽国臣子的许诺,皆时大宋或可以兵不血刃吞并辽国……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在大势不可违之前,辽国肯定还要做一番抵抗,但不管怎样,有默契的战争总比不死不休的战争要好。”

    “唔。”赵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当即派人下诏三司衙门,令三司衙门答应辽使的要求。

    待谈完此事后,赵祯又问道:“赴陕西一事,准备地如何了?”

    赵旸拱拱手道:“大致已经交代好了,待我离京后,官家可以任命沈遘出任司使,钱公辅可以担任计使,兴修新衙可以让吕大防负责。……大概月初,我便可以与高相公前赴陕西。”

    “这么急?”赵祯皱眉道。

    “得尽量加快速度。”赵旸解释道:“据萧古和几人所言,辽国原计划于四月初春种之后便对西夏用兵,再者……我感觉辽国过于看轻西夏,怕是要吃亏。”

    他将个人的想法告知赵祯,赵祯听得将信将疑:“李元昊新丧,西夏孤儿寡母掌权,国内必然不稳,契丹趁机征伐,你却觉得契丹会败?”

    赵旸摇摇头道:“只是我個人判断……总之,尽量加快步骤肯定是不会有错的。”

    这一点赵祯倒是认可,沉默半响后道:“出发当日,记得来向朕辞行。”

    赵旸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离开垂拱殿后,赵旸顺路去了政事堂,找参知政事范仲淹。

    毕竟范仲淹托儿子范纯仁之手,将昔日部下中擅战将官的名单交给赵旸,赵旸理当亲自感谢。

    面对赵旸的感谢,范仲淹摆摆手道:“赵司谏不必客气。且不说赵司谏于我有恩,我将昔日那些部下将官推荐于赵司谏,也是希望赵司谏能够提携他们一二。例如张亢,此人虽是文官,却通兵事,知晓韬略,然昔日出任泾原都部署、经略安抚招讨使兼知渭州时,因与郑戬意见不合而遭弹劾,为郑戬告发滥用公使钱,被监察御史梁坚趁机弹劾,险些入狱。当时我与几位同僚为他做保,才免他受牢狱之灾,但至此张亢仕途忐坎坷,跌宕于一路将官职务上下,在朝中亦颇受争议……”

    “又是因为公使钱?”赵旸表情古怪道。

    “呵。”范仲淹苦笑一声,摇头道:“滕宗谅也好、张亢也罢,皆是豪爽无私之士,我承认他们确实有挪动公使钱,甚至挪动公使钱私下盈利,但我敢保证他们个人从未取过一文,大多皆用于抚恤军士……赵司谏若不信,待到了泾原路,一查便知。”

    “我信。”赵旸点点头道:“若当真有贪污,滕宗谅死时又岂会险些无钱下葬?”

    范仲淹一愣,随即苦笑着叹了口气。

    本来赵旸还想问问范仲淹与其连襟郑戬到底关系如何,为何后者那么针对范仲淹的友人与部下,但见范仲淹这幅表情,他也不好再问。

    随即,范仲淹又简单向赵旸介绍了范恪、周美、郭逵等,并将他写给诸人的书信交给赵旸,请赵旸代为转达。

    期间,范仲淹也有提到王信,但很可惜这位昔日的部下去年在征讨王则叛乱时死于任上了。

    聊着聊着,范仲淹忽然提到了河东路的麟府:“麟府折家,不知赵司谏可曾听说过?”

    “大宋三家将”之一的折家将?

    赵旸挑眉道:“愿闻其详。”

    “麟府折家,乃我大宋开国大将、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之后,世代镇守麟府,但因其一家乃党项人出身,故历来遭到朝中怀疑,尤其是李元昊叛宋称帝之后,麟府折家处境更为窘迫,尽管屡次击退辽、夏两国的进犯,却仍得不到汴京信任。当年我在鄜延路时,也曾去拜会过折继闵,据我个人之见,此人乃忠肝义胆之人,张亢亦是他举荐于我,可惜就因为其党项人出身,难以得到朝中信任,我亦无能为力。此番赵司谏前赴陕西,不妨见一见折家诸人,必然会有收获。”

    赵旸连连点头。

    大名鼎鼎的折家将,他自然要去拜会。

    告辞范仲淹后,赵旸又去见了高若讷,商量出发前往陕西的日期。

    说是商量,但说白了还是以赵旸的日程安排为主,高若讷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也不发表意见,面无表情地听着赵旸安排,临末才阴阳怪气道:“赵副使都安排好了,我这主使官哪敢有什么意见?”

    赵旸也知道这家伙就是个欺软怕硬的货色,毫不掩饰道:“你知道就好,趁这几日与枢密院沟通好了,若出了什么岔子,回头我把你丢在陕西,独自回京!”

    高若讷又气又怒,但也不敢发作,只好忍气吞声接下与枢密院沟通的差事。

    当日傍晚,张尧佐再次于矾楼摆宴。

    这次他足足包了三间雅室,一间雅室供赵旸与范纯仁、沈遘、文同、钱公辅、吕大防、黄氏兄弟等人,一间雅室宴请他开封府的官员,剩下一间则宴请萧孝友、萧古和、邱洪等辽国使者。

    毕竟他是权知开封府事,招待辽使也确实也在职责范围内。

    对此,赵旸颇为敏锐地私下询问张尧佐:“你不会是借招待辽使为名,使的开封府的公使钱吧?”

    张尧佐倒也不敢隐瞒,隐晦道:“官家罚了我半年俸禄,我借辽使替我外甥摆宴祝贺一下,也说得过去吧?……再说了,各州路也好,京中也罢,有几人不曾拿公使钱吃喝过?”

    赵旸连翻白眼道:“那你自己掂量着吧,为一顿宴席而遭台谏拿住把柄,反复弹劾,这事值不值当。……反正我帮不了伱,我马上就要去陕西了,最起码一年半载回不到京中。”

    想起赵旸马上就要赴陕西,张尧佐便不由有些慌,埋怨道:“老弟不愿好好呆在京中,何苦去陕西受苦?”

    赵旸也懒得理睬他,自顾自去了萧孝友等一干辽使的雅室。

    见赵旸前来,萧孝友等一干辽使竟起身相迎,原因就如萧孝友所告知的:“多谢赵司谏仗义执言,今日我等与贵国三司官员交涉时,他们中途退席,再回来时便答应了将除管制书籍以外的一概书籍列入榷场交易名录,那场面……啧啧,真是痛快。”

    赵旸干笑两声,心下忍不住暗道:得,刚得罪完台谏,这回连三司也得罪了。

    寒暄几句后,张尧佐叫来五名花牌助兴,赵旸借机抽身,告别辽使返回自己那间雅室。

    没想到刚回到自己那间雅室外,他便听到雅室内有女声正在唱他当日写在纸上的那首赤伶,这令他为之一愣。

    秦玉奴?

    赵旸微微一愣,但又感觉不像是那位秦大家的嗓音,待他打开雅室的门一瞧,果然不是。

    但当日那位叫做秦玉奴的花牌也在其中,就像当日那般,静静地坐在他的席位后侧,颇为恬静。

    赵旸挑眉看向身旁的张尧佐,后者嘿嘿笑道:“老弟怕是不知吧?事实上老哥我也有些意外,没想到这位秦大家,凭着老弟昔日所写的那首词,竟一跃成为矾楼的花魁……不过据说她并不轻易对外人唱。哦,对了,此刻正唱着的那名花牌,便是昔日花魁,不过她现如今据说被秦大家比下去了。”

    赵旸有些惊讶,在走入雅室回到自己座位期间,饶有兴致地打量了几眼那位“前花魁”,待坐下后,又转头看向秦玉奴,心下暗自做了一番对比。

    就他个人评价,秦玉奴无论岁数还是姿色,都较那位“前花魁”更有优势,目测不过二十岁上下,当日之所以未能成为花魁,大概只是名气不如。

    秦玉奴也注意到了赵旸的注视,俏脸微红。

    不多时,待那位前花魁唱完最后一句,沈遘、吕大防、文同等人纷纷叫好。

    沈遘笑着问赵旸道:“景行来评评,周大家唱得如何?”

    “不错。”赵旸带着几分违心微笑道,事实上在他看来,那位姓周的前花魁虽说声音圆润,但唱得也就一般。

    当然,这是因为他听过后世正牌的唱法,因此觉得那位周大家的唱法极为别扭。

    那位周大家似乎也听出了几分端倪,尴尬道:“小赵郎君不怪奴家才好,明明是小赵郎君给秦家妹妹的词,奴家却拿来唱……”

    “无妨。”赵旸摇摇头,谎称道:“前人所作,想唱就唱。”

    听到这话,秦玉奴微不可察地撅了下嘴,但那位周大家却颇为欣喜,连连感谢道:“虽是前人所做,但若非小赵郎君博才多学,奴等也不知这世间竟还有这首词……道尽奴等心意。如词中所言,奴等虽卑贱,却也知晓大义。”

    沈遘等人纷纷称赞附和,不管那位周大家是真心还是假意。

    稍后,待众人半醉,沈遘笑着对赵旸道:“我等原本是想请秦大家来唱,毕竟景行当日那首词给的是秦大家,可惜秦大家见景行不在,不愿对外人唱……”

    秦玉奴被沈遘说得面庞微红,低声辩解道:“楼内诸姐妹都极为喜欢这首词,都争着唱,唱得也都不差,奴家只是不想丢人……”

    从旁文同也看出了几分端倪,跟着起哄道:“那此刻景行在,秦大家可愿唱一回?”

    “……嗯。”

    秦玉奴稍一犹豫,微羞颔首,引起吕大防等人纷纷起哄。

    傻子都看得出来这位秦大家的心意,赵旸自然也不例外,只不过他内心觉得这些酒楼卖唱的女人见惯了达官显贵,出于某些原因不愿招惹罢了。

    不过鉴于沈遘、文同等人的起哄,他也不好不表态,遂拱手道:“那就有劳秦大家了。”

    “不敢。”

    秦玉奴稍稍低首,随即便唱起了那首赤伶,唱法、腔调较那位周大家截然不同,属于另外一种风味。

    但若要听过后世原唱的赵旸来评价,也实属一般,因此他并未有什么反应。

    片刻后,待秦大家唱完最后一句,沈遘坏笑着故意问赵旸道:“景行,你觉得秦大家唱得如何?”

    “也不错。”赵旸点点头道。

    听到这话,秦玉奴原本期待的目光顿时变得暗淡,那副惹人怜惜的模样令在场诸人面面相觑。

    见此,沈遘干笑着打圆场道:“景行……原来如此严格么?”

    从旁文同亦好奇问道:“莫非景行曾经听过其他人唱?”

    赵旸也不否认,微微点头。

    见此,秦玉奴带着几分期盼道:“那……小赵郎君可以教教奴家么?”

    “不能。”赵旸摇摇头。

    在场诸人皆是一愣,沈遘有些不忍地咳嗽提醒。

    见此,赵旸半真半假地解释道:“不是我不愿教,事实上我也忘了那唱法,只是感觉唱得不对……”

    事实上他就是不愿教,他也不知什么缘故。

    但在场众人却是相信了他的说辞,包括那位秦大家,只见她轻咬着红唇,犹豫道:“奴会试着改该唱法,但不知小赵郎君可还会来?”

    赵旸一愣,随即轻笑着自嘲道:“来一趟矾楼,花费甚大,我可负担不起。”

    话音未落,就听秦玉奴急切道:“不必有何花费,小赵郎君可以去奴家房中……”

    “嚯嚯。”

    就连稳重如范纯仁、钱公辅、黄氏兄弟等人也纷纷露出姨母般笑容,旁人更是不必多说。

    文同更是笑着暗示道:“此时可不兴说什么煞风景的话啊……”

    在众人饶有兴致的注视下,赵旸颇有些意外地看向秦玉奴,正好迎上后者看似有些复杂的目光。

    良久,赵旸微微点头道:“暂时没什么空闲,我要去一趟陕西,估计一年半载才能回京……”

    待听到前半句时,秦玉奴目光一黯,但听到后半句时,她仿佛又焕发了希望,颔首应道:“嗯……趁这段时日,奴家会多想几种唱法,待小赵郎君回京……”

    赵旸愣了愣,倒也好奇于这位秦大家是否能唱出后世那种腔调,微微点了点头。

    四月初二,该安排的事都安排妥当,朝廷下发的诏令、官诰、通牒也都齐全,赵旸遂与高若讷准备启程前往陕西。

    临行当日,赵旸入宫向官家辞行。

    得知赵旸即将启程前往陕西,赵祯亦颇为感慨:“你这小子肆无忌惮,朕亦不能制,此去陕西,自己当心,途中若有何所需,便寻当地知州。若遇危险,切记不可犯险,只要回到京中,即是坏事朕也不怪。”

    说着,他示意王守规将一份诏令及一柄佩剑递给赵旸。

    “诏书不是下发了么?”赵旸疑惑问道。

    赵祯也不答话,于是赵旸打开诏书一瞧,仅扫一眼便面露出惊讶。

    只见诏令居中写着一行字:许陕西经略招讨安抚副使赵旸自行决选陕西诸军州事,京兆府、永兴军路及陕西四路皆从调遣,违者可撤,先斩后奏。

    “此乃朕授你密诏,未经中书,轻易莫要示人。”赵祯平静道。

    赵旸惊异地看着赵祯,顿感手中这份密诏的分量。

    半响,他转头问王守规道:“鱼……死了么?”

    王守规一脸错愕,偷偷瞧了眼官家晦气的表情,低声道:“早死了……死了三拨了,后来御药院拿羊去试药,也死了……”

    赵旸点点头,随即语气复杂地对赵祯道:“如此,官家也该死心了,这世上并无可长生的灵丹仙药,官家若要养生,服些灵芝、人参等补物就是了,朱砂、硫磺等物实在不必,那些皆有剧毒,宫中用于辟邪的物件若也含有此类矿物,最好也都撤除。除此之外,每日少饮酒、少近女色,三餐按时就餐,切莫熬夜,切莫过度辛劳,若在垂拱殿批阅札子时坐久了,不妨起来到殿外走走转转,活动活动筋骨,如此即便不得长生,至少可以长寿……至于范相公那边,不宜急着推动变法,吏治不能澄清,什么变法都是空谈,按照之前我与官家所说的,徐徐图之即可。……还有,官家千万要守住主见,不可耳根子软,任人说什么信什么。两府相公,不宜频繁调动,令底下官吏无所适从。朝中台谏上奏,也不宜偏信,尤其是假借天象、灾害为名……再者,不宜朝令夕改,不宜……”

    赵祯又气恼又有些感慨,心情颇为复杂。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