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铮铮大宋 > 第七十八章:保马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感谢【Billybilly】书友第一次打赏两万币,第二次打赏三万币!~感谢【白糖拌西红柿】书友打赏一万币!~感谢【神圣罗马帝国圣女贞德】书友打赏十万币!~感谢感谢~

    ————以下正文————

    在演习完返回城内的途中,宋方官员满面春光、谈笑风声,而萧孝友、萧古和、邱洪等一干辽使却好似霜打的茄子,蔫头耷脑,彻底失了声。

    “此不亚于一场大捷!”

    在回到垂拱殿内后,赵祯当着陈执中、文彦博、宋庠、庞籍、高若讷、叶清臣、范仲淹等众人的面盛赞赵旸:“赵旸,此次你做得很好,尤其是那‘最后一声响’,着实令人惊叹。”

    庞籍笑着附和道:“官家,赵正言说了,那叫‘虎啸龙吟’。”

    “对!虎啸龙吟,这名字取得好!那就是我大宋的虎啸龙吟!”官家一脸兴奋地称赞道。

    诸位相公纷纷附和恭贺,因为心中喜悦,亦不乏奉承官家、称颂宋国之词,就连和赵旸关系最差的文彦博,也难得说了两句中听的,唯独范仲淹对火药弹、技术司等皆一无所知,有心询问又怕扫诸人兴致,有些尴尬地在旁赔笑,稍显格格不入。

    “哪里哪里。”在诸君臣的称赞下,赵旸亦是心情大好。

    待等兴奋头过后,对财政最为敏感的三司使叶清臣便忍不住道:“今日演练,果真是震人心魄,却不知花了多少钱?”

    这话一出,官家未退的兴奋劲戛然而止,转头看向赵旸。

    赵旸早猜到有人会问,挠挠脸道:“我出个题给官家与诸位相公解解闷……此次动用火药弹八百颗,其中火弹与烟弹各占二百颗,火药用量,火弹三斤,烟弹两斤;剩下四百颗,爆弹三百颗,子母弹一百颗,爆弹每颗火药用量为十斤,子母弹……大致是二十斤,敢问,这八百颗火药弹共用火药几何?”

    “……”

    殿内一片寂静,几位相公大多哭笑不得地看着赵旸,其中就属官家面色最差,心中隐隐有种不好的预感。

    “不若叶相公来答?”宋庠似有深意地对叶清臣道。

    “那就献丑了。”叶清臣虽隐约感觉到宋庠的敌意,但身为三司使,他也不好退缩,估算一番后答道:“如赵正言所说,火弹当用火药六百斤,烟弹四百斤,爆弹三千斤,子母弹两千斤,合计六千斤火药。”

    “不愧是三司使!”赵旸抚掌赞叹。

    在叶清臣啼笑皆非之际,官家气道:“还有心和朕及诸位相公逗闷子呢?快说,究竟花了多少钱!”

    赵旸摊摊手道:“据我技术司从城内各坊市购入的价格的平均值来算,一斤火药约一千四百文……”

    “八千四百贯?”叶清臣试探道。

    “不愧是叶相公。”赵旸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话音未落,文彦博幽幽道:“不对吧?那最后一声……虎啸龙吟呢?”

    赵旸右手一抬:“翻一番。”

    “什么意思?”赵祯狐疑道。

    “意思就是……”赵旸耸耸肩道:“那座土丘下也差不多埋了这个数量的火药。”

    你在那座土丘下埋了六千斤火药?

    诸位相公惊得倒吸凉气,而赵祯则是另一方面的震惊,揪着自己胸口衣襟骇然道:“一万六千八百贯?!仅为一个下午,你花了一万六千八百贯?!”

    “不止。”高若讷在旁面无表情道:“官家忘了还有六百套军士用甲胄,及十匹战马……尽管那六百套军士用甲胄为二十年前造物,但当时造价亦要二十六贯另五百文,折价姑算为二十贯,即一千二百贯;至于战马,今马市三十贯一匹,然战马却近百贯,十匹即近千贯,换而言之,还要再加二千二百贯。”

    赵旸瞥了一眼高若讷,幽幽道:“小高啊,你这么背刺我,会让我很不高兴哦。”

    高若讷又羞又怒,却又不敢发作,涨地面色通红,令在场诸人心下暗笑,唯独范仲淹惊讶疑惑。

    “对对。”赵祯更为震撼,色变道:“还要再加上二千二百贯,即一万九千贯!……之前你不是说五千贯么?”

    “五千贯最多买五千斤火药,臣觉得不够震撼嘛……故臣翻了一番,动用了一万两千斤火药,是否很是震撼?”

    在众人哭笑不得之际,赵祯也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怒极反笑道:“亏你能在这么短的时日内凑足一万二千斤火药,城内诸坊市的火药怕是都被伱搬空了吧?”

    赵旸毫不在意赵祯的讽刺,笑道:“官家这就小瞧汴京了不是?如此繁华汴京,城内烟火坊市何止百家,臣每家购一百斤,就有一万斤了,就是价格有所浮动,从最初约八九百文一斤飙升至一千六百文,然时间仓促,臣也只得咬咬牙,忍痛购入……”

    赵祯气乐了:“一咬牙,忍痛购入一万两千斤?你再咬咬牙,朕的内库都要被你搬空了!”

    “官家息怒,官家息怒。”庞籍出面打圆场道:“赵正言此番花得钱确实稍多……但成效亦斐然,这两万贯钱砸进去,契丹又岂敢再提增币割地一事?”

    叶清臣亦帮着劝说官家:“若是最终无奈答应契丹增币五万银绢,仅一年便远超赵正言此番花费了……臣也认为值当。”

    听叶清臣身为三司使也这么说,赵祯面色稍霁,随即试探道:“然这笔钱却是由朕内库拨付……既是国事,是否当走三司衙门?”

    “嘿嘿。”叶清臣干笑两声道:“唯有官家这样的明君,才能独具慧眼挑中赵正言这等栋梁,不惜耗费内库钱财,此乃仁贤之君所为……”

    紧接着便是一通奉承歌颂,堵地赵祯不好意思再找三司衙门索要这笔钱。

    虽说区区两万贯对于官家来说也不是什么大数目,更遑论三司衙门,但这种先例不可开,叶清臣身为三司使,那更是绝不可能答应的,否则日后、或下任君主也管三司索要钱财,那他岂不是成了罪魁祸首?

    有苦难言之余,赵祯没好气地斥责赵旸:“败家儿,仅半日便花了朕近两万贯!”

    赵旸挠挠头,大概他也觉得花的数额确实有点大,倒也不好意思变色,摊摊手道:“是官家叫臣务必要震慑辽使的……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不舍得花钱,如何能震慑住辽使?”

    “那你杀马做什么?你不知我大宋缺战马么?”

    “因为辽国骑兵他骑马啊,他若骑羊那我就杀羊了。”赵旸一脸理所当然,怼地赵祯说不出话来。

    殿内诸位相公皆被这番对话逗笑了,唯独范仲淹有些惊异于赵旸对待官家的态度,感觉有些不可思议。

    咳嗽一声,叶清臣忍着笑拱手道:“关于战马,臣正好有奏……”

    说着,他的神色逐渐变得严肃起来:“……日前官家招臣商议战马之事,那时臣便奏过群牧司之弊病,占据良田九万余顷,每年投入钱财以百万计。然太平年间每年才得马三四万,遇有紧急征调,大多数马还不可用。……臣回去后苦思冥想,深以为,若想要不费钱财而又尽快得到战马,不如在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所辖地区行‘养马代役’之策,家境殷实户每户交一匹马,中等户两户交一匹马,养马的人少抽一個壮丁。照此办理,朝廷不费什么力,就可得到二十万匹战马。”

    赵旸惊疑地看向叶清臣,心下暗道:这不是王安石的保马法么?原来是叶清臣先提的?

    “好策!”赵祯抚掌称赞,诸相公也是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见此,赵旸果断出声制止:“不可!”

    殿内君臣皆愕然看向赵旸,期间叶清臣皱眉问道:“赵正言,叶某此策……有何不对么?”

    赵旸少有严肃地问叶清臣道:“叶相公提出此策,目的是要战马还是要兵丁?”

    “自然是要战马。”叶清臣不明所以道。

    “那就对了。”赵旸严肃道:“昔日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齐王好紫衣,国中无异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既然朝廷颁布此法的目的是为了要战马,那么地方州路官员在执行时,必然也会以此为中心,甚至我不用多想也能猜到,日后朝廷为了多得战马,多半会对各州路分派任务,规定各地每年上交多少战马;或干脆将各地每年上交战马数量与当地官员政绩挂钩……倘若果真如此,地方州路官员为了完成朝廷分派任务,或为了个人政绩,必然会强行将此事摊派于民户。若干年后,朝廷或可得二十万匹战马,然河北、河东、陕西、京东西五路所辖地区,除非地方豪绅,否则再难见到一户殷实之家,多是被逼到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之户!”

    言辞凿凿、有理有据,听得殿内君臣心中皆是剧震。

    叶清臣吓出一身冷汗,忙向赵旸作揖道:“非赵正言,叶某几成罪人。”

    赵祯亦是一脸心有余悸。

    其余几位相公虽然顾忌叶清臣的颜面,并未开口,却也不禁用惊异的目光再次打量赵旸,尤其是对赵旸最不熟悉的范仲淹。

    半晌,赵祯问赵旸道:“赵旸,那你可有计策解决我大宋缺马之事?”

    赵旸想了想道:“首先,叫民户替朝廷养马,这事想都不要想。其一,马与牛同为战略物资,据臣所知有法可依,不得滥杀,否则便要获刑,倘若有民户不慎将马养死,州路官员必寻其赔偿,甚至趁机落井下石,谋取私利,这也是臣之前所言,其或令其被逼到家破人亡。”

    “原来如此……”赵祯与诸位相公恍然点头。

    “其二,养马与羊牛的付出与所得不成比,养牛可以用来耕地,且牛只需吃草即可;但养马可不同,尤其是耐力优秀的战马,需以上等饲料喂养,吃地比寻常百姓还要好,一般民户如何负担地起?其三,马不光吃地多,拉地也多,且其粪性酸,不适用于肥土。再考虑到普通民户也不太可能敢、或者舍得用马代步,换而言之,养马对于普通民户而言毫无用途,实属负担。其四,养马处应为广袤开阔、水草丰盛之地,地广才能任其驰骋,养马于民,未有这个条件。……总而言之,养马于民,此事完全不可行。因此朝廷想得战马,首重还是得从群牧司入手,剔除那些尸位素餐、碌碌无为之官员,于朝野网罗善于养马者;其次,尝试通过于他国贸易购入,比如……辽国。”

    赵祯先前听得连连点头,待赵旸提到辽国时,他摇头道:“契丹怎么可能出售战马于我大宋?”

    “臣没说战马,臣说的是马,即普通驮物的马。”

    见君臣几人面露不解,赵旸解释道:“上等战马,其唯一或最佳用途,无非就是作为骑兵坐骑,用于战场厮杀,但敢问官家及诸位相公,大宋有了骑兵,难道就能战胜辽夏骑兵了?……不可能吧?辽人也好,夏人也罢,人都是自幼生长于马背,待其成年,自然弓马娴熟;而大宋骑兵,有训练超过十年的么?不可能吧?那么试问,训练不到十个年头的大宋骑兵,凭什么能胜过自幼生长于马背、精习马术十几二十年的辽夏骑兵?”

    “……”赵祯等人被问住了。

    半响,庞籍犹豫道:“即便如此,我大宋也不能不建骑兵吧?”

    “并非不能,只不过在我看来,充其量也就是补上短板,但不足以成为左右宋辽、宋夏胜负的关键。……大宋军士的长处是弓弩步卒,守战尤其擅长,故我提出‘步步为营’之策,骑兵实非大宋军士所长,既然如此,何不放弃骑兵、或暂缓扩建,将用于培养、购置上等战马的钱用来购置普通驮马,增强我大宋步军的行动能力?……我想辽国不至于连普通驮马都不允许外售,他们难道不爱财么?”

    文彦博半质疑、半请教道:“不增设骑兵,那日后辽夏骑兵如何抵挡?”

    “‘骑马步兵’如何?”赵旸回道:“即仅以驮马代步,待到指定战场后便下马步战,同等人数,即便重甲骑兵,也未必能胜重甲步兵。如此,不必旷日持久训练骑兵,亦不必求购上等战马,更经济、更省钱,训练日程也可大大缩短。”

    赵祯听得心动,手指连点道:“这个主意不错,诸相公以为呢?”

    “这……”

    诸位相公面面相觑,良久庞籍捋捋胡须道:“似乎……也并非不可行?”

    “确实可以尝试。”

    宋庠、高若讷亦是微微点头,包括曾经久在陕西四路的范仲淹,更是一脸惊诧地看着赵旸。

    见诸位相公竟无一人反对,赵祯既心悦又感慨,目视着赵旸微微点头,随即正色道:“既如此,采购驮马一事便交予枢密院与三司。”

    宋庠与叶清臣对视一眼,拱手道:“遵命。……然臣恳请官家允赵正言从旁协助。”

    他俩要赵旸协助是假,借赵旸打压辽国使团气焰才是真。

    任谁都看得出,今日那些辽国使者是真的被震撼到了。

    “自然。”赵祯点头答应,随即神色复杂地看向赵旸,心下忍不住感慨:说这小子是不学无术的败家子吧,关键时刻还真能派上用途,可惜其他时候却是要把人给气死。

    从旁王守规会错了意,笑着道:“小赵郎君此番有功,又献妙策,官家是否要赏?”

    “他半日就花了朕近两万贯,还要赏赐?”赵祯一脸没好气,但目光却扫过在场几位相公,见几位相公并无阻拦之意,遂又顺势道:“不过,好歹确有功劳,既如此,便授赵旸通直郎、工部郎中、给事中,改右司谏……”

    通直郎是文散官名,仅用于定常服服色及衣料钱,但赵旸早就获得了“特赐服绯、服紫”的特权,因此文散官阶对于他来说,也就是每年春秋两季当朝廷发衣料时给他多少衣料费罢了,甚至考虑到赵旸如今身上穿的,大多都是张贵妃、或官家以张贵妃名义命内衣物库裁制赠赐,故文散官阶对他来说几乎无用。

    至于工部郎中,此乃寄禄官名,也是官阶主要依据,相较赵旸之前的工部司员外郎,提了半品,为从六品。

    别看区区半品,中间可是差着好几个资阶:赵旸之前的工部司员外郎属“后行员外郎”,为二十二阶,按照常理升迁,他得先调“中行员外郎”,即户部、刑部的员外郎职,同阶的起居舍人等也可;即是越阶,那也是提为“前行员外郎”,即兵部、吏部员外郎职,同阶的侍御史也可。

    但赵旸却直接升到工部郎中,即“后行郎中”,为十九阶,即相当于提了三阶,哪怕有进士出身可以越阶提升,也要三年磨勘之期。

    随后的给事中,名义上为官家秘书,但基本视为殊荣加职,特权就是可以自由出入皇宫前廷、觐见官家,但对赵旸也没大用,毕竟没这官职,他照样可以自由出入宫城,只不过自与官家闹矛盾后他便不爱来罢了。

    至于最后的右司谏,也只是较右正言提了提品阶,为七品谏官,但权限较右正言基本一致。

    因此总结来说,这次赏赐归根到底就是给赵旸提了半品,相当于进士出身官员至少三年的磨勘,但本质并未发生变化,毕竟有些该有的特权,赵旸早就有了,因此也难怪诸位相公中与赵旸关系最差的文彦博在听完后也没什么反应:这小子一授官就抵常人二十年磨勘,今日区区三年又算得了什么?

    不过赵旸却不知其中奥秘,趁机道:“文职升不升无所谓,臣的武职官家是否应该提一提?今日官家也看到了,那五百禁军被臣管得服服帖帖,如臂驱使。”

    “那是你的功劳么?那不是种家三兄弟的功劳么?”赵祯没好气道,但最终还是答应了:“罢,就授你天武第五军指挥使一职,军士调度,你自与曹佾商量去吧。”

    “多谢官家。”赵旸得偿所愿,心情大好,相较提升文职更为高兴。

    从旁,范仲淹一脸不可思议。

    毕竟相较赵旸从员外郎升为郎中,从一营指挥使一跃成为军级指挥使,那更是连跳数级,所掌兵力也从五百一下子增为二千五百人,足足提了四倍。

    遥想他五十岁时知永兴军,与韩琦同为夏竦副手,一同经略陕西,直率兵力也不过就是这个数目罢了,此子才多大?

    看看见怪不怪的诸位相公,又看看赵旸,范仲淹也不知该如何评判。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