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帝国争霸 > 第109章 合围到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虽然丁镇南总觉得第一阶段的进攻行动进行得不太顺利,但是严格说,攻打巴士拉的战斗算得上顺风顺水。

    18日的夜间,也就是在重新发动进攻的当天,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就已推进到纳西里耶郊外。

    按照丁镇南的部署,第5陆战师在当天下午调动战役预备队,通过空中突击占领了纳西里耶郊外,紧挨着一号公路的一块开阔地,在构筑防线之后,还平整出了一条野战跑道,为运输机提供了起降场地。

    在突击部队赶到前,由丁镇南安排的30多架战术运输机就把大约700吨弹药物资送了过去。除了给突击部队提供补给之外,还给守卫该地的空中突击部队送去了扩建营地所需的设备。

    此后,这座营地还围绕野战机场进行扩建,成为从巴士拉到巴格达交通运输线上的一个关键结点。

    按照帝国陆军后来做的规划,该营地将扩建成一座综合军事基地,并且用刘尊山的名字命名,即“尊山综合保障基地”,野战机场也扩建成为能够供大型运输机与作战飞机起降的正规机场。

    在攻打巴格达的作战行动中,该基地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空运到这里,然后送到前线的作战物资,就占到了消耗总量的三分之一。靠前部署的战术飞机,以即陆军与陆战队的武装直升机更为进攻行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还有数千名伤员在此搭上飞机,被及时送往后方进行救治。

    至于守卫该基地的部队,在后来增加到一个步兵旅。

    等波沙湾战争结束,该基地还成为联军控制伊拉克中部地区的立足点,最多的时候驻扎了近10万名官兵。

    到19日下午,刘尊山指挥的突击部队到达杰利拜。

    因为在沿途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海军航空兵与陆战队航空兵在19日的白天,恢复了空中支援,陆战队航空兵还向纳西里耶的野战基地部署了几架武装直升机,为突击部队提供了有力的支援,所以突击部队在杰利拜停留了不到2个小时,主要是为坦克战车补充燃油与弹药。

    天黑之前,突击部队就再次出发。

    正是如此,在20日天亮前,突击部队就已经推进到鲁迈拉郊外。

    其实,在突击部队到达之前,由丁镇南安排的运输直升机已经把一个营的步兵送到了鲁迈拉郊外。

    关键,这些步兵还跟守卫鲁迈拉的伊拉克军队遭遇,发生了战斗。

    虽然得到空中支援,但是在缺乏装甲力量的情况下,只有轻武器的步兵最多就只能守住阵地。

    等到刘尊山率领的突击部队到达,局面才有所改观。

    到此,刘尊山已经完成了由丁镇南安排的作战任务。

    鲁迈拉距离巴士拉不到40千米,是巴士拉的卫星城镇,推进到鲁迈拉也算是到达了巴士拉郊外。

    到了20日的上午,在突击部队强攻鲁迈拉的时候,在科威特城北面登陆的2个步兵营总算做好准备。

    也就是100多台履带式装甲战车,且主要是陆军的BZ-68型装甲输送车。

    在陆战队,特别是步兵部队,并没有配备步兵战车,使用的是两栖突击车,反到有不少的装甲输送车。

    当然,这也跟陆战队的作战环境有关。

    在陆战队的编制体系内,有浮渡能力,能够把人员从登陆舰直接送上海滩,还能够提供一定装甲防护的两栖突击车,就相当于陆军的步兵战车。因为主要在滨海地区作战,所以陆战队不需要专门的步兵专车。

    至于BZ-68系列装甲输送车,在陆军与陆战队里面,扮演的都是战地出租车的角色,也就是把作战人员从后方送往前线,尽可能降低在输送途中遭受的伤亡,并不承担伴随坦克作战之类的战斗任务。

    在战术层面上,BZ-68取代的军用吉普车。

    虽然更加昂贵,速度慢得多,但是BZ-68是货真价实的履带车辆,野外行驶行能远在吉普车之上。

    也就是BZ-68,让帝国陆军的步兵真正获得了能跟随坦克推进的野战能力。

    正是如此,装甲输送车成为装备数量最多的履带式装甲车量。

    BZ-68式,这种在波伊战争之前研制采购,战斗全重不到15吨,最多能够搭载2名乘员与10名载员的装甲输送车,不但在过去的20多年里生产了大约5万辆,装备包括帝国陆军与陆战队在内的数十个国家的军队,而且现在都是帝国陆军的主要运输平台,还发展出了数十种改进型。

    比如搭载120毫米迫击炮的自行迫击炮车。

    此外,还有安装了炮塔,配备30毫米机关炮的步兵战车型。

    BZ-68能够有如此大的产量,而且得到那么多国家采购,不是因为新能足够好,而是足够的便宜。

    要说的话,BZ-68的性能根本就算不上好。

    为了控制重量,更为了降低成本,在D型之前的BZ-68只有车体正面能够抵挡13毫米枪弹,侧面防护强度只能抵御8毫米枪弹,而后部车体连8毫米枪弹都挡不了,可以说是相当的脆弱。

    在进行了大改,从D型开始,在把战斗重量增加到16.5吨之后,防护行能才稍微提高了一点点,不过也只是侧面能够抵抗13毫米枪弹,正面要在披挂了附加装甲之后才能应付从500米外打来的20毫米炮弹。

    其实,这个防护算不上突出。

    即便是最新改进型,即BZ-68H,也挡不住西骆沙的RPG-7火箭弹,甚至能够被40毫米破甲榴弹打穿。

    只是,低廉的价格掩盖了所有的缺陷。

    BZ-68的初期型号,外贸单价仅6万金元,相当于同时期步兵战车的五分之一,连主战坦克的零头都不到!

    关键还有,BZ-68能完成大约75%的战场输送任务。

    简单的说,只有25%的战场输送任务需要由步兵战车来承担,比如搭载步兵随主战坦克作战。

    用五分之一的价格获得75%的作战效能,这个效费比不是一般的高。

    此外,BZ-68也不是一无是处。

    比如,车体里面能够储存4枚重型反坦克导弹,只是得由搭载的步兵使用,在投入战斗之前得花几分钟时间做准备。虽然反坦克作战能力不如步兵战车,但是在有所准备的情况下依然能对坦克构成威胁。

    在两伊战争中,特别是初期,波伊军队用缴获的BZ-68执行过反坦克任务,还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在阿巴斯攻防战期间,波伊军队就用BZ-68搭载的反坦克小组,在一场伏击战中歼灭了伊拉克的一个装甲旅。也就是这场战斗,让反坦克导弹获得全世界认同,成为对付坦克的头号利器。

    因为坦克在反坦克导弹面前显得不堪一击,还引发了“坦克无用论”。

    当然,只要肯花钱,还能够把BZ-68改造成反坦克平台。

    其实,就算是后期的改进型,比如BZ-68H,外销单价也在30万金元之内。同时期的步兵战车都在100万金元以上,主战坦克更是超过200万金元,因此其价格相对来说依然非常便宜。

    正是如此,BZ-68才成了东方集团装备数量最多的装甲平台。

    虽然BZ-68的性能不算突出,但是总比没有强。

    相比,陆战队反到更倚重BZ-68。

    原因无二:BZ-68具有浮渡能力。

    使用履带划水推进,水上行进速度能达到每小时5千米。如果装上螺旋桨,水上行进速度能提高一倍。

    BZ-68大受欢迎的原因,其实是能以相对安全的方式把部队送上前线。

    在获得这批装甲输送车之后,2个陆战队的步兵营开始向巴士拉方向推进,并且在当天下午就越过边境线,占领了3号公路旁边的塞夫万,完成对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的包围行动。

    虽然在17日的战斗中,科威特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就已经被击溃,但是仍然有不少散兵游勇滞留在科威特境内,其中一些已经重新组织了起来,而且正沿着3号公路,缓慢的向北行进。

    没有车辆,也不敢使用车辆,只靠两条腿,还是在沙漠里面,前进速度很缓慢。

    因为敌人几乎都是小股活动,少的几十人,多的也就一百多,连排级规模,还没有值得一提的重武器,所以联军司令部没有安排空中打击,也没有那么多作战飞机来对付这些散兵游勇。

    不要忘了,战术航空兵只有海军的几百架上岸的舰载机。

    只是,也绝对不能放走这些入侵科威特的敌人。

    按联军总司令,也就是施授良上将下达的命令,必须全歼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一个敌人都不准放走。

    这不是单纯的军事任务,而是有更重大意义的政治任务!

    正是如此,2个陆战队步兵营的首要任务,就是守住塞夫万,消灭从南面涌来的伊拉克溃兵。

    当然,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

    在20日夜间,占领塞夫万的第553陆战步兵营就离开了塞夫万,沿着边境线开始向东推进。

    按丁镇南做的安排,该营是去攻占法奥港,并且控制从法奥港到巴士拉的公路。

    占领法奥港基本上没有难度可言。

    在17日,海军的火力支援编队,那4艘“炎海”级战列舰,就已经用数千发400毫米巨弹把这座港口轰成了废墟。

    按照可靠情报,在18日的夜间,驻守该地的伊拉克军队在摧毁基础设施,并且在港湾里面布设水雷之后,就撤往了巴士拉,等于放弃了这座已经成为废墟,而且根本就守不住的港口。

    不过,对联军来说,法奥港非常重要。

    其实,这也跟调整了的作战计划有关。

    按照最初计划,也就只是光复科威特,歼灭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以及顺带摧毁摧毁以防空网为主的国防体系,就不用攻占法奥,依靠沙乌地的达曼港,还有科威特城就能支撑起后勤保障体系。

    要攻占伊拉克全境,就必须攻打与占领法奥港,而且得利用这座港口。

    道理也很简单,从科威特到伊拉克的公路肯定会在战斗当中遭到破坏,需要一座距离战场更近的港口!

    此外,法奥是伊拉克唯一的滨海港口,由法奥港到巴士拉的公路紧挨着波伊国边境。

    占领法奥港与控制法奥港到巴士拉的公路,跟针对波伊国的军事部署有关。

    用施授良的话来说,占领法奥港,其实是在警告波伊国,让波伊国当局不要在这个时候为伊拉克火中取栗。

    真打起来,帝国军队能像攻打法奥港那样,占领或摧毁波伊国的所有港口。

    哪怕波伊国的领导人没读懂这个警告信号,并一意孤行,今后也能够依托法奥港攻打低地省。

    要说的话,这也是一个政治任务。

    当然,几乎没难度可言。

    在滨海地区作战是陆战队的强项,更何况火力支援舰队就在附近,并没有撤走,随时能为陆战队提供火力支援。

    不说别的,只是4艘战列舰就足够了。

    在地面上,还没有能挡住400毫米巨弹的防御工事!

    之前,也就是没法抵挡战列舰的直接炮火打击,守卫法奥港的几千名伊拉克官兵才不得不撤往巴士拉。

    其实,这也是安排登陆舰送去几十辆两栖突击车的关键所在。

    在伊拉克南部,也就是两河河口地区,以沼泽为主,几乎就没有道路,而且地面非常的松软。

    哪怕是履带式战车,也未必能够顺利通过。

    相对而言,陆战队的两栖突击车其实是理想的选择。

    两栖突击车不但能够直接在水上航行,而且采用宽履带,也不是很重,正常行驶时的压强非常低,更适合在地面松软的沼泽地区活动。事实上,在滨海地区,最为常见的也就是红树林沼泽。

    陆战队一直不喜欢主战坦克,也与此有关。

    说得直接一点,要不是别无选择,不可能为了陆战队的需求专门研制一种中型坦克,而且陆战队有到内陆去作战的任务需求,要不然,陆战队司令部怎么都不可能选择战斗全重高达56吨的ZT-99AL。

    不考虑资金的问题,陆战队更加愿意装备战斗全重在40吨,甚至35吨以内的中型或者轻型坦克。

    当然,陆战队的解决办法就是采购运载能力达到60吨的气垫登陆艇。

    因为沿途根本没有敌人,所以在21日的清晨,第553陆战步兵营到达了法奥港北面。

    随后,一支侦查小队进入法奥港,发现伊军已经放弃了这座港口。

    不管怎么样,到了21日的上午,从中路与东路发动进攻的两支部队,都已经完成作战任务,到达巴士拉郊外。

    在完成对巴士拉的合围之后,剩下的也就是强攻这座伊拉克人口第二多的大城市了。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