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登辽风云录 > 第十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

    护国大军顺泇运河南下,苏军周道明已率主力在宿迁恭候。护国军取得邳州作为前进根据,兵分两路,王进贤率主力南下骆马湖,进逼宿迁;李光春率偏师渡过黄河,兵不血刃下雎宁、虹县、灵璧、宿州,彻底切断了从京师通达江浙的官道主干线,也是从安徽南北向的官道主干线,如此一来,徐州唾手可得。在明朝,官道驿路是由官府修筑维护的道路,其路况远较其他道路为好,因此是当时交通的主干线,最为便利,最适宜于车马通行,最有利于大规模的行动。由于凤阳府是大明朝的皇脉所在,因此被奉为中都,联通北直隶京师到中都凤阳府再到南直隶南京的这条官道无疑非常的重要。而宿州就是这条官道上一个看上去不起眼,却十分重要的节点,北上可进逼徐州,南下可直取凤阳。即使到了21世纪,宿州也是京沪铁路经过之枢纽。在淮海战役之初,当中共华东野战军正在山东及江苏徐州附近和国民党精锐主力部队进行你死我活的战斗的节骨眼之际,战况异常激烈,刘伯承、***率领的中原野战军轻舒猿臂,攻取宿县,切断了国民党军数十万(80万)精锐主力南下的退路,更重要的是阻断了其后勤给养北上的道路,致使其主力失去了长期全力作战的资本,致使数十万国民党精锐主力只能在慌乱之中仓促南下,为淮海战役的全面胜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国民党在中国的统治敲响了丧钟。

    偏师势如破竹,王进贤所率主力却面临着周道明苏军主力在宿迁的坚固防御。宿迁,古称下相、宿豫、钟吾、从德,自古便有“北望齐鲁、南接江淮,居两水(即黄河、长江)中道、扼二京(即北京、南京)咽喉”之称——宿迁处在黄河、泇运河、以及沂水等河流汇合之处,成为顺运河南下的要津。在徐州被运河绕过之后,宿迁的战略重要性陡然增加。

    行船进入骆马湖,视野一时开阔,水面如同平镜,可以映人面目,水天一色,只有芦苇点缀其间,好一派江南风光!骆马湖并非天然湖泊,而是黄河夺淮泗入海、运河开凿等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由于黄河携带大量的泥沙,致使其侵夺的泗水河床不断抬高,原流入泗水的沂水、沭水(西流)入泗受阻,便在原骆马湖一带滞积,湖面不断扩大,吞并了周边的柳湖、屿头湖等小湖,形成今天的面貌。骆马湖的东面是马陵山余脉,以嶂山为最高峰的丘陵地带,阻住了骆马湖向东的脚步。骆马湖的西面和南面则是洪溢区,构筑有多道堤坝,水渍淤积,杂草丛生,泥泞难行。宿迁就坐落在骆马湖之东南,以骆马湖和马陵山余脉为屏障,处在运河90度的拐角处。

    由于运河是人工河道,宽度有限,不可能行驶大型船舶,像红衣大炮这样级别的大炮,虽然可以由船只携行,却不可能在船只上施放,其后坐力必定会将小船掀翻。而苏军装备精良,早就在骆马湖的堤岸上布防,安置了大量红衣大炮。因此从水路进攻,无疑面临很大的困难。而骆马湖的西面南面是洪溢区,不适宜大规模部队的通行。从骆马湖东侧的陆路南下,则需要经过马陵山余脉,周道明早就在此地精心构筑防线。王进贤举起望远镜望去,壕沟、开阔地、铁丝网、筑垒、战壕、炮台、纵深阵地——一个不少,层层叠叠,倒是深得王进贤的真传。

    王进贤端着望远镜,努力在苏军的阵地上寻找漏洞,左右寻摸,却没有在阵地上发现什么大的可以利用的缺陷。王进贤要求红衣大炮率先对苏军阵地进行炮击,谁知道己方的红衣大炮还没有进入作战位置,苏军阵地上一阵军号声响,射来十几颗大铁球,在护国军的前沿阵地掀起烟尘。由于距离远,苏军发射的是实心弹,炮火密度不大,因此没有造成伤亡。随着护国军红衣大炮架设完毕,护国军的红衣大炮进行了还击。双方炮战你来我往,好不热闹,造成的伤亡却不大,互有微弱的损失。

    但是王进贤的眉头却锁的更紧了。首先,苏军制造的红衣大炮质量很高。虽然根据王进贤目测,苏军在对红衣大炮的科学原理的认识上与护国军有所差距,体现在炮型身管比例上略有不足。但是他们依葫芦画瓢,在材料、工艺等方面精益求精,所造红衣大炮射程、威力都不错。由于苏军居高临下,在炮战中还占据了些许优势。其次,苏军炮兵,技术动作娴熟,火炮发射频度与护国军不相上下,很显然训练有素。第三,双方在炮战之时,苏军除了红衣大炮之外,其余的炮种,像佛郎机、虎蹲炮等,以及其步兵的火枪都没有发射,不像其他明军一样有着一听见枪炮声就早放的恶习,明显更加沉着,纪律严明。与这样的对手作战,恐怕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才能攻下眼前的阵地。在硬碰硬的战斗中,在铁与血的交织下,王进贤对于己方能够最终战胜敌人还是有几分自信的。只是如此的代价太大了,王进贤不希望如此虚掷士兵的生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王进贤又组织部队呈散兵线对苏军的阵地进行了试探性的攻击,苏军的防守井然有序,在进入敌人火枪射程后,护国军攻击队伍的伤亡陡然增加。王进贤不得不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在苏军的阵地前倒下了几十具护国军士兵的尸体,让王进贤痛心不已,命人将抢救回来的尸体好好安葬,亡人家属善加抚恤。

    “你和苏军交手多次,多次打退了他们的进攻。眼下,我攻他守,你看他们的阵地上可有什么漏洞可以利用吗?”王进贤向身边的薛风祚问道。

    薛风祚略一沉吟,道:“苏军脱胎于我们山东镇三大野战营之一的登州营,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周道明也是我们山东镇培养的军事将领,勇于作战,精通军事,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是,自从周道明投靠了以钱谦益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之后,有大批知识青年,甚至包括像李光春这样的高级将领都脱离了周道明的部队,要么加入护国军;要么回乡务农,对革命心灰意冷。

    据我了解,随着这些革命青年的离去,即使留在队伍中的革命青年也日益沉沦,要么变成了军事官僚,要么随波逐流,再无往日的激情。因此,苏军在日常技战术指挥应用上日益僵化,官兵之间的距离——无论是薪酬待遇、相互间的关系情感,还是对问题的认知——都越来越大,层级差距越拉越大。军队的指挥调度日益依赖官僚层级的命令。因此,苏军虽然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实战能力很强。但是失去了大批革命青年,苏军已经不复当年登州营官兵一致、同心同德的面貌,更像是一具高级的制造精良的武器、行尸走肉,很好使,但是没有灵魂、没有共同的目标、没有团结一致的精神、更没有一往无前的意志和没有想尽办法达成目的的创造力。”

    “没有灵魂,没有创造力——”王进贤默念着。

    二、

    江淮地区的地形以冲积平原为主,宿迁以北的最高峰——嶂山,主峰高度也没有超过100米,并不能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态势。王进贤之所以没有发动猛攻,还是因为担心伤亡过大。王进贤一面组织部队发动正面的攻击,一面派出分遣队,借助宿迁周边丘陵和森林的掩护从侧翼向宿迁靠近。

    初春季节,春寒料峭。苏军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宿迁北面嶂山、三台山等丘陵地带的战斗上,宿迁城则出奇的安静。日暮黄昏,北面的厮杀还在继续,但是在宿迁城,只能看到如血的残阳仍旧投射刺眼的光芒。经过一天的紧张,苏军将士颇有懈怠:看来今天的战事也就这样了,苏军又一次顶住了护国军的进攻!就是哨兵也被西下的夕阳闪坏了眼睛。

    然而就在宿迁东面的树林中,护国军5000精锐将士已经做好了进攻的准备。随着李阿四一声令下,3000虎士跃身而出,在没有经过炮火准备和军号命令的情况下,悄无声息地发动向宿迁城东门的冲锋。

    苏军对此毫无心理准备,慌忙之中陷入了混乱。随着一阵手榴弹像雨点一样落在苏军第一道堑壕周边,堑壕内外发出接连的巨响,冒起一股股烟尘。绝大多数苏军跳出堑壕,选择了逃跑。少数不成体系的抵抗,被护国军前进的洪流无情的冲垮。护国军跟在苏军逃跑的队伍之后,一连冲破了苏军三道防线,并尾随着溃兵攻入迎熙门,进入宿迁城。此时的苏军似乎才如梦方醒,在部分军官的指挥下在宿迁城内展开抵抗,双方开始了残酷的对一房一屋的争夺。随着夜幕的降临,双方渐渐偃旗息鼓。护国军突入宿迁东门,占据城内东厢部分民宅,宿迁城的绝大部分仍在苏军手中。

    三、

    很快,一直坚守在宿迁城北的周道明就得到了这个消息。他立即抽调精锐部队南归宿迁城,准备将护国军别部赶出宿迁城。看到有精锐部队南归,留守在宿迁城北丘陵地带的苏军部队不禁人心惶惶。谁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关于宿迁城已被护国军占据、苏军南归的道路已经被切断的谣言不胫而走,苏军内部一时暗流涌动、各怀鬼胎。到了午夜时分,苏军小部分部队和绝大多数地方地主武装竟然发生了营啸,这些部队竟然在没有任何敌情的情况下慌不择路地向南奔逃,成为溃兵,苏军的防线一时间千疮百孔。

    周道明得知这个消息后,大骂不止。但是他很快冷静了下来,盘点一番,苏军还有相当一部分的精锐部队在坚守岗位。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趁着护国军还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尚未发动全面进攻之际重新布置防线。然而就在此时,他又得到了一个消息:有数目不详的护国军部队已经悄悄绕过宿迁城,正在向驿路上的要地古城和崔镇而去,他不得不重新评判当下的局势。眼下,宿迁西面的雎宁、虹县已经在护国军的掌握之中,如果从东面南下的道路再被护国军切断,那么宿迁无疑将成为一座孤城,给养无法通过运河输送。江苏省各地虽然仍有其他地主武装,但是周道明不相信他们有意愿、有能力来营救他。到时候就是打算南下,也将通过苦战并付出巨大的代价。于是,趁着夜色,苏军由水路、陆路南撤,留下大量的作战物资,其后卫部队也被护国军在追击过程中全歼。

    四、

    兵败如山倒。苏军一路后撤,护国军尾随其后,先后占领古城、崔镇,一鼓作气攻下清河,和苏军隔黄河相望。

    周道明退至淮安府,所部苏军紧张而惊恐地盯着黄河对岸护国军的一举一动。周道明收缩兵力,集中兵力于淮安府,搜罗周边渡船置于黄河南岸,以防止护国军大军南渡黄河。

    站在黄河北岸的堤岸上,王进贤举起望远镜,映入他眼帘的是数不过来的望远镜在向黄河北岸眺望。黄河南岸戒备森严,哨探巡骑,来回往复;在他们身后营垒密布,错落有致;在交通要枢都筑有炮台和碉楼。由于在万历年间,水患的主要矛盾从徐州迁移到了更为下游的清河一带,因此在潘季驯等人的主持下在清河一带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潘季驯主张“束河攻沙”,也就是收窄河道,加速水流速度,借以冲走由黄河中上游带下来的泥沙,因此河道比较窄,堤岸高大结实,水平面高出地平面,已经形成悬河。王进贤看了看黄河南岸,又回头看了看黄河北岸平缓的山丘丛林,若有所思。

    五、

    为了让大规模部队更快地渡过黄河,王进贤下令各营大造牛皮筏子。各营一时间热火朝天,忙得不亦乐乎,大量购入牛皮,甚至抬高了清河当地及周边地区的牛价。这一切当然被苏军的眼线看在眼中。然而他们看不见的是,每天晚上王进贤都隐蔽了一小部分精锐部队藏到营帐后面的树林中,这批部队在树林中用布匹和杂草秘密的制造着假人和旗帜。这些假人和旗帜第二天就出现在护国军的大营中,同时替换下另外一小批战士。

    到了第9天,243个大型牛皮筏终于大功告成,与此同时,护国军大营中有2个师约20000人的兵力被秘密隐藏到后山的树林中.这些战士在营中的位置全部以假人假旗代替。

    到了傍晚,王进贤突然拔营,率领全部兵力全力向东急行军。夜幕很快降临,护国军点起火把继续前进,一些士兵扛着牛皮筏,一些士兵持有两个火把,一些士兵托着假人,还有一些士兵举着两面旗帜。从对岸望来,火把连绵数里,人头攒动,宛如长龙一般。影影绰绰之中,护国军的队伍卷起烟尘滚滚,隐约中旌旗招展,还有大型的牛皮筏若隐若现。

    周道明闻讯,立即点齐所有兵马,紧盯着护国军的脚步在黄河南岸行进:护国军走到哪里,我们就在对岸跟到哪里,决不能给护国军以任何渡过黄河的机会。周道明下定了决心。就这样亦步亦趋,跟随着护国军来到草湾对岸。看到护国军在草湾驻扎,周道明也让所有部队在草湾对岸安营扎寨。

    六、

    周道明不知道的是,就在他扎下营寨之际,护国军留下的2万精锐正趁着夜色,在吕毖的率领下,由黄河北岸的清河渡河。在夜色的掩护下,护国军渡过黄河之后,立即开始构筑阵地。经过一夜的奋战,护国军20000多人不但渡过黄河,而且在清河对岸的黄河南岸岸边构筑了稳固的阵地。

    直到第二天清晨,周道明才得知护国军在清河渡过黄河的消息。他心急如焚,立马下令所有兵马立即赶回清河,趁着护国军立足未稳,将其赶下黄河。

    江南初春时节暖洋洋的太阳成为了苏军眼下最大的敌人,在她的沐浴下,急行军中的苏军一个个口干舌燥,肌肉酸痛,大汗淋漓,盔歪甲斜,上气不接下气,昨夜的疲倦还未散去,今晨就又一次投入急行军,人就像散了架子一样。

    匆匆回到清河南岸,周道明发现自己即将面对的是一个长达四里,纵深一里的防御阵地,并得到黄河内护国军部分水师提供支援。周道明首先休整了一下部队,立即召集众将,布置作战方案。

    周道明的副官抑扬顿挫地宣读了周道明的作战方案。周道明将主力部队分为三个部分,以三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全面发动对护国军黄河南岸阵地的进攻,另以3个师为后备;剩下三个师组织防御,防备从草湾渡河的护国军主力部队。虽然周道明命令全体苏军西援清河,但是他明白护国军主力必定会趁此机会从草湾渡河。因此他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草湾方向护国军主力的监视。果然不出他所料,苏军从草湾对岸离开后不久,护国军就开始从草湾渡过黄河,并立即向清河方向进发,准备与清河对岸的护国军部形成夹击之势。

    作战方案宣布之后,引起众将领一阵窃窃私语。周道明见状怒喝道:“你们干什么呢!有什么话公开讲,像个娘们似的在背后嚼耳根,算什么本事!”

    帐下立即一片沉寂。

    过了一阵,在周边将领的怂恿下,贾大岭站了出来,清了清嗓子道:“嗯,敌人的阵地只有区区4里的宽度,我们却要以三个主力师的兵力发动进攻,兄弟们觉得兵力施展不开啊!”

    贾大岭是魏忠贤和王进贤的义弟,当年和周道明一起当过王进贤的亲兵。周道明能有今天的地位,少不了贾大岭的功劳。二人经历相似、认识相当,颇为要好,相互帮衬。魏忠贤倒台后,贾大岭回到山东,主动要求进入登州营。周道明也以礼相待,让他做了登州营的副手——副营长。多年来,二人一路走来,倒是颇为和谐。周道明精明干练,御下甚严,随着地位的提升威势日涨,将所辖部队带得令行禁止,出类拔萃。但是也难免和诸将产生隔阂,部下畏之如虎,但知有周大帅,不知有皇帝、议长,整个苏军就是周道明的部队。贾大岭则恰恰相反,虽然不学无术,但是老实巴交,没有坏心眼。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不参与决策,不争权夺利,甘心当一个什么事情都不管的名义上的二把手。贾大岭虽然是二把手,但是从来不端架子,和部下都以兄弟相称,打成一片,又资格很老,能够在周道明面前说上话,因此在周道明和诸将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和缓冲。

    听了贾大岭的话,周道明的面色趋缓,厉声道:“贤弟这你就有所不知了。现在护国贼军不但从清河渡过黄河,构筑了防御阵地;而且其主力已经从草湾渡过黄河,打算对我军实施东西夹击。护国贼军处于外线作战,我军处于内线作战。正如当年老奴在萨尔浒面对明军四路大军一样,‘任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我们要使用最大的力量,率先消灭眼前的护国贼军。之后再去对付王进贤亲领的主力。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投入兵力。

    诸位!”

    周道明站了起来:“此战是决定我们苏军命运的一战,也是决定我们江苏省命运的一战。我知道,在座诸位都在江苏省有高楼大院、良田美姬,他护国军一来,你们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和下场,我想不用我说你们也清楚。

    此一战,有进无退。我将亲自组织督战队在诸位之后,但凡进入攻击位置之后,擅自撤退者,杀无赦!

    我不管你们用什么方法,一定要给我把眼前这股敌人拿下,把他们赶到黄河里喂王八!”

    七、

    正午的暑气刚刚消散,苏军的阵中就传来阵阵的军号声。苏军各部纷纷调动、集结,进入作战位置。

    随着阵阵军号声,苏军首先进行了一小段急促的炮火准备后,就开始了对护国军阵地的进攻。苏军排着整齐的队伍,呈散兵队形,成连成营的向护国军阵地前进。由于时间仓促,护国军没有挖掘战壕,没有布置铁丝网,只是在阵前埋设了一些地雷,并有水军的小型舰炮进行支援。炮弹和地雷在苏军蓝色的军团中溅起片片红色的血花、团团黑色的硝烟和阵阵巨响。但是苏军没有退却和疑惧,继续前进。在进入距护国军阵地只有60步的时候,苏军发起了冲锋。护国军的阵地根据地势,在部分地区形成内凹,约略构成了口袋阵,当苏军进入口袋后,会遭到集中的火力打击。在一排排手榴弹和一阵阵火枪的集中打击之后,苏军先锋崩溃了,他们惊惧地逃跑,向着己方的阵地奔去。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一排迎面而来的火枪声,几十个逃在最前面的士兵倒了下去。其他正在逃跑的苏军士兵不禁呆若木鸡,过了好一阵才明白这是己方的督战队开的枪。在督战队的督促下,这些士兵又一次返回了战场,为了防备护国军的射击,他们就地取材,将尸体摞起形成掩体,和护国军形成对射。

    战局刚刚稳定下来,苏军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苏军进攻各师以团为单位发动进攻。在每个方向上,由三个营前后依次排成方阵,向护国军的阵地发动密集的冲锋。第一个营被打散了,第二个营继续上,第二个营打散了第三个营继续前进。在敌人如此疯狂和密集的进攻下,护国军的火力一时无法跟上,阵地多处被突破,双方进入肉搏作战。

    护国军战地指挥官吕毖,立即组织阵地内的部队发动反冲锋。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护国军水师发现在护国军阵地南北两侧的土包之后,各有大约1000名敌人匍匐隐蔽接近阵地。似乎想要实施突袭。水师立即集结开火,由于敌人阵型过于密集,一阵炮火之后,每队敌人的死伤都在200人以上,余下的敌军看到炮火凶猛,惊惧地爬起身来,落荒而逃。

    吕毖组织的反冲锋眼看就要将进入阵地的敌人赶下去了,苏军抓住时机又一次投入了有生力量,发动了又一次的进攻。护国军水师立马调转炮口,向进攻中的敌人倾泻火力。但是一两次的火力打击尚不足以对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杀伤。这样,在护国军尚没有完全将前敌赶下阵地,没有巩固阵地防御的情况下,迎来了又一波敌人涌上阵地。本来已经将将要退却的苏军部队,不由军心大振。和新涌上阵地的伙伴一起并肩作战,护国军组织的反冲击被遏制住了,双方在第一道阵地形成僵持,双方咬紧牙关,死战不退。

    八、

    也就在傍晚时分,王进贤率领先头主力终于赶到战场东侧,迎面碰上苏军的阻击部队。

    最先和苏军阻援部队接触交火的是护国军的先头侦察部队。按照王进贤的要求,他们在大路两侧的丘陵丛林中搜索前进,果然发现了隐藏在大路两边的苏军埋伏部队。得到预警情报之后,王进贤立即展开部队,一线部队向护国军黄河南岸的筑垒防御部队方向攻击前进。

    看到伏击的计划已经失败,苏军索性甩开膀子和护国军进行大规模的对战。

    苏军阻击部队以营为单位排成整齐的方阵,身披重甲,手持长达丈余的长矛,气势汹汹地向护国军喘息未定的援军冲来。

    当王进贤看到只是在欧洲历史书和穿越小说中才看到的长矛方阵时,下巴差一点吃惊得掉到地上,他心中的念头是:这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能看到重甲长枪方阵,苏军在作战的技术性变革方面甚至还不如后金奴隶主。周道明啊周道明,当年你要是多读点书,也不至于现在如此黔驴技穷。然而话到嘴边,却变成一道紧似一道的命令传达下去。

    随着军号声响起,护国军开始了复杂的排兵布阵。所有的随军火炮都被集中到前沿。护国军的随军火炮已经完全实现了车马化,此次长途奔袭的自行火炮全部由骡马拖弋自行,机动性大大增强。而较为笨重的红衣大炮则留给了从清河渡过黄河并进行坚守的部队,因此在火力上有所下降。所幸的是,周道明的苏军由于管理水平的问题,无法在类似的奔袭中实现火炮和部队行进的同步机动,因此此次奔袭只带上了很少量的小口径火炮。

    九、

    护国军很快布好了阵势,其一线部队与苏军部队脱离接触,向后撤退。

    苏军的重甲长矛方阵像天上乌压压的云朵,连天成片地迈着整齐的震动天地的步伐向护国军而来,一往无前。而护国军的阵地上则迎面报以火炮打击,一排青烟之后,在苏军整齐的阵中出现了鲜血形成的通路。

    由于火炮需要再次装填,在一阵打击之后,护国军正面出现了火力上的空白期。

    此时,护国军派出的向两翼迂回的部队已经到位,开始从侧翼向苏军方阵发动进攻。对此,苏军倒不是没有准备,方阵的两翼都布置了火枪队保护侧翼不受打击。但是和护国军迂回两翼的部队比起来,苏军掩护侧翼的部队还是显得单薄了一些,在一阵手榴弹之后,经过刺刀见红的鏖战,苏军掩护侧翼的火器部队伤亡惨重,溃不成军。

    护国军迂回部队没有丝毫的停歇,继续发动对苏军方阵的侧翼攻势。苏军拿出了看家本领,一阵号声响过,苏军最外侧的两个方阵应声停顿,竖起长矛,重整队列,然后分别向左右转向,再次摆平长矛,从正面向护国军迂回部队冲击而去。对此,王进贤倒是由衷的佩服,想要给苏军点一个赞:确实是训练有素。重甲长矛方阵实现在行进中转向攻击绝对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在战场上如此从容不迫的实施,令行禁止,不会产生混乱,有着很大的难度。

    但是护国军的迂回部队也不是等闲之辈,同样展现出良好的作战素养,即使在混乱的战局中,即使处在冲锋的状态下,依旧保持了绝佳的组织度,具备相当的弹性,可以如臂指使。面对苏军的反冲锋,正面的护国军部队竟然奇迹般地在后撤,而其他部队则仍然保持向护国军主阵地前进的苏军方阵侧翼发动进攻。能够形成这种错落有致地作战队形,部队平日的训练水平得到充分的体现。

    护国军主阵地上的火炮又进行了一轮发射,这一次已经改为发射散弹,苏军方阵前排的士兵纷纷倒地。

    再次承受伤亡之后,苏军尴尬的发现,无论是向护国军主阵地发动正面冲锋的部队,还是向护国军迂回部队发动反冲锋的部队,都面临着侧翼被打击的威胁。苏军受到侧翼威胁的四个方阵,没有坐以待毙,而是根据作战预案,紧缩队形,形成排列紧密的圆阵,所有长矛向各个方向刺出,形成四面都没有死角的圆阵,仿佛一个蜷缩防卫的刺猬,可以防御任何方向的攻击。看到这么一个满身是刺的刺猬,本来凶猛进攻的护国军停下了脚步,他们开始向苏军这个刺猬阵投掷手榴弹,发射火枪。苏军的刺猬阵立马成为死亡的坟墓,纵使苏军都穿着厚重的铠甲,但是依旧承受了巨大的伤亡,一轮打击就有大约两成的官兵丧失了战斗力。苏军指挥官知道,再这么下去,自己的方阵就是静止的靶子,迟早会被护国军的火器消耗殆尽。他们立即又形成了进攻方阵的队形,向着护国军反扑过去。

    随着苏军变换队形,护国军也立即变换队形,正向面对苏军方阵的部队展开撤退,以避其锋芒。而在其两侧的部队则发动进攻,打击其裸露而缺少防护的侧翼。苏军的指挥官几乎绝望了:变成方阵发动冲锋,薄弱无力的侧翼会受到打击;而变成圆阵进行防守的时候,会受到护国军火器的集中打击。就在不断方阵变圆阵、圆阵变方阵的过程中,己方部队的数量在护国军火器的消磨下在急剧的减少。

    向着护国军主阵地发动冲锋的苏军在进入火枪射程之后,正面所遭受的打击变得更加沉重,每一轮枪响和炮响之后都是大批的前排士兵倒地,丧失继续战斗的能力。苏军尽了最大的努力,在保持队形的前提下,以最快的速度向护国军阵地扑去,以期发挥长矛方阵正面冲击势不可挡、扫荡一切的威力。然而,他们不得不应对侧翼持续出现的敌人,以避免方阵被从侧面冲垮。而有效的防范办法,只有方阵转向反冲击和变成紧密的圆阵驻地自守,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会极大地降低重甲长矛方阵前进的速度,每一次变阵也都是对时间和兵力的浪费,但是不如此却又可能从侧翼被冲垮。虽然有不少护国军士兵在向苏军方阵袭击冲锋的过程中,被己方正面炮火所扫中;或者为了阻止敌人前进的脚步、迫使敌人应对己方的侧面袭击而冲得过于靠前,被苏军的长矛刺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他们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了将苏军庞大的20多个方阵群死死地钉在护国军阵地之前。而苏军正前方的护国军阵地上,一百多门火炮一字排开,倾尽全力地释放火力;在火炮之后是三排横队士兵,不间断地进行着火枪射击。在两种火力的持续打击下,苏军方阵的兵力不断减员,战斗力持续下降,战斗的意念也在逐步的瓦解。

    最终,当几乎所有的苏军士兵都认识到,再继续这么拉拉扯扯的打下去,苏军将全军被护国军不断倾泻的火力所消灭后,他们的战斗意志已经冰消玉释。先是一个两个士兵,再是一列一排士兵,最后是整个方阵,溃逃像传染病一样腐蚀着苏军的部队,将之像钢铁熔融一般瓦解殆尽。

    十、

    此时,在清河黄河南岸的护国军阵地上,战斗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第一道防线已经被苏军全面攻破,战壕内外遍布双方士兵的尸体,血水和地表渗水交融在一起,染红了大地。最激烈的战斗正在第二道防线上进行,第二道防线被多处突破,双方进入白刃格斗状态。

    吕毖两眼通红,满面硝烟。在距激烈战斗仅仅几十步的他,举着望远镜观察着战况,不时和周边的人员商议一下,下达几个命令,和战斗之初并没有什么区别。如果说有什么区别的话,就是不时有流弹在吕毖的耳畔飞过,吕毖命人给他拿来一支长身管燧发枪,准备随时投入不期而遇的战斗。在他的身边只剩下几个高级参谋和号兵,其余所有人都被派了出去,甚至包括马夫和火兵。在他们身后20几步就是黄河渡口,无论是从山东一路跟来的山东民夫,还是在苏北新进加入的苏北民夫,都在不遗余力地从渡口搬运军事物资,肩扛担挑地送达前沿阵地,没有他们舍生忘死、不计代价、热情勇敢的支持,护国军根本不可能在这么激烈的战斗下保持充沛的弹药和火力,也不可能一往无前地战斗下去,有些民夫甚至干脆就在前沿阵地直接加入战团,虽然他们所接受的训练并不是进行战斗,因此技战术并不娴熟。

    而苏军的辅兵对于参战则没有这么大的兴致,虽然他们的名头中带有一个“兵”字。但是他们更习惯安心的在后方照顾骡马、运输物资、甚至是晾晒衣被——这才是他们的本职工作,是他们接受过的正规训练,相关技术动作极为娴熟,工作效率也很高。因此,当护国军大军穿透援军的阻挡,插入到正在进行围攻护国军黄河南岸阵地作战的苏军背后,攻入其大营之际,这些留守的辅兵没有组织任何战斗,要么落荒而逃、要么举手投降,极少数意图反抗的人员被很快消灭。

    护国军急于进行救援的先头部队顾不上对这些辅兵的受降,他们马不停蹄地向苏军背后持续猛攻。

    十一、

    “你以为几句软话就能让王进贤回心转意?不要以为你是王进贤的义弟,我曾经是他的亲兵,他就会念及旧情,放过我们,这XX是不可能的!这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小恩小情,不是水泊梁山的兄弟义气。用民社他们的话来讲,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是受压迫阶级对压迫他们的阶级进行的反抗。懂吗?”周道明鄙夷地看了看贾大岭:“其实过去在山东镇的时候我还不太懂,现在我懂了。贾兄弟,当你锦衣玉食的时候,你怎么不想想今天呢?当你左拥右抱的时候,你怎么就不想想今天呢?当你贪污大笔大笔的银子去花天酒地的时候,你怎么就不想想今天呢?我们能有今天也是一种宿命,你看看你的样子。”

    贾大岭体如筛糠,小便已经顺着裤子流到了地上。

    周道明又是一脸鄙夷的表情。在说话之间,他已经穿上一身华丽的深蓝色的苏军军礼服,佩戴长剑。他又看了一眼贾大岭道:“我们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尚有数万精兵在握。不就是前后夹击吗?困兽犹斗,狗急了跳墙,胜负仍在未定之天。怎么样,愿不愿意和我携手杀敌,共赴国难?”

    贾大岭面色惨白,一言不发。

    周道明轻轻向地上啐了一口,正了正高大而鲜艳的由水獭皮制成绣有复杂图案的军礼帽,提起一柄描金刻钻的火枪走出帐外。

    十二、

    第二天清晨,硝烟散去,只余下炊烟袅袅。从清河城遥看黄河对岸,一片狼藉。

    昨天的战斗持续到半夜,经过艰苦的鏖战,苏军十余万精锐主力几乎被全歼,江苏督军周道明战死于乱军之中。护国军也承受了巨大的牺牲,有万余人阵亡,4万余人受伤。

    经此一役,护国军不但歼灭了苏军主力,而且顺势渡过黄河天险。渡过黄河之后,淮安府和扬州府都望风而降,护国军直达长江北岸,并与从海路南下再溯长江而上的袁进部胜利会师。长江已经成为江苏省以钱谦益为首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最后的天堑。

    王进贤和诸将商议,决定兵分三路横渡长江。东路以扬州为根据地,渡江直取京口,夺取镇江后分兵支援中路进攻南京;中路以六合为根据地,直取南京;西路以和州为根据地,渡江直取采石矶,夺取太平府后,支援中路夺取南京。

    按照作战计划,以袁进为首的水师率先扫荡长江上南京流域的水军,而后东路和西路军渡过长江,占据镇江和太平之后,中路军出兵,三路并进,合击南京城。然而,护国军显然是高估了江苏省钱谦益等人的斗争意志,当袁进的水军一俟出现在长江之上,长江南岸的苏军望风而逃,拱手让出长江江防阵地。

    江苏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立即派人向咫尺相望的浙江省督军郑彩求援。郑彩作为郑芝龙系的军阀,不敢决断如此大事,更不愿意轻易与护国军起隙,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只求坐保东南。因此除了加紧布防之外,并没有涉足江苏省。江苏省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希望断绝,无奈之下只能派出以黄宗羲为代表的议和使团,与王进贤商讨议和事宜。

    十三、

    王进贤见到黄宗羲前来,将他请进帅帐。双方知道时间紧迫,没有进行例行的客套寒暄,直入主题。

    在黄宗羲表达了求和的意愿之后,王进贤阐述了护国军政府的执政理念、对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策,以及不希望破坏南京古城、让南京城横遭战火的意愿。王进贤指出目前护国军政府无法接受他们议和的请求,只能接受他们无条件的投降,还表示,投降之后,在大的执政框架理念不变的前提下,具体实施细节都可以商榷。

    黄宗羲听完之后并不沮丧,反而有点兴奋,因为他知道以目前实力对比,己方是没有和谈的资本的。只是无条件投降似乎不愿意接受,可是在对方的压力下,黄宗羲只能咽下这枚苦果,立即答应了无条件投降。但是,让他兴奋的是,护国军执政对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政策并不是赶尽杀绝,还保护他们的财产,和那些“流寇”有着本质的区别。有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流寇做对比,黄宗羲觉得这已经是十分宽大的政策了。而且,随着夏秋汛期的到来,王进贤还承诺,一旦进入江苏,将会立即投入到防汛等工作中,把前一阶段由于战乱督师-议会政府无暇整修的长江流域的堤坝等水利设施加以整固、抢修,以确保江苏省在汛期的平安,确保江苏省一年的经济运行不至于受到洪涝的影响。

    二人在就大议会江苏省政府无条件投降及和平解放南京城等具体事宜协商之后,王进贤当着黄宗羲面下达了各军暂停攻击南京城、对南京城围而不攻的命令。并与黄宗羲约定:五日之内不发动对南京城的攻击。

    之后,黄宗羲快马向南京城飞奔。

    两日后,由江苏省商会掌控的武装接管了南京城的防务,在南京城内的苏军余部向商会武装投降。

    四日后,在江苏省商会会长钱谦益的带领下,江苏省的要员们在南京向护国军投降。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