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左道之士 > 第四百四十六章 读档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注音全译四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注音全译四书 / 窦秀艳注音;王晓玮译文.-- 北京: 新华出版社,2017.3

    ISBN 978-7-5166-3187-4

    Ⅰ. ①注… Ⅱ. ①窦… ②王… Ⅲ. ①儒家 ②四书-译文 Ⅳ. ①B222.12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072447号

    注音全译四书

    注音:窦秀艳

    译文:王晓玮

    选题策划:徐文贤

    责任编辑:徐文贤

    封面设计:臻美书装

    出版发行:新华出版社

    地址:北京石景山区京原路8号

    邮编:100040

    [1]

    经销:新华书店、新华出版社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及各大网店

    印刷:北京明恒达印务有限公司

    成品尺寸:170mm×240mm 1/16

    印张:27.5

    字数:400千字

    版次:2017年4月第一版

    印次:2017年4月第一次印刷

    书号:ISBN 978-7-5166-3187-4

    定价:60.00元

    作者介绍

    窦秀艳,文学博士,现为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古典文献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古典文献学、汉语史、传统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4部。

    王晓玮,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语法与修辞。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多年,曾在韩国世翰大学孔子学院任教两年,现任职于外研社国际汉语出版中心。

    内容简介

    四书五经,是重要的儒家经典著作。西汉之后学五经,南宋之后学四书。南宋时,作为儒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在一起进行注解,称其为四书。四书成为自南宋至清末八九百年来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目。

    《大学》和《中庸》本是《礼记》中的两篇。

    《大学》的作者据传为曾子及其弟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共同师从孔子。《大学》提出了"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三纲领,另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这三纲领和八条目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核心伦理道德。

    《中庸》的作者据传为子思。子思是孔子的嫡孙、孔子之子孔鲤的儿子。子思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家。子思师从曾子。孔子的思想学说由曾子传子思,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为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子,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中庸》是一部关于儒家人性修养的重要论著。

    《论语》的作者据传为孔子的弟子们,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孟子》的作者据传为孟子及其弟子,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言行。孟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一书不仅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极富特色的古代散文专集,对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的古文写作有很大的影响。

    因《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成书距今久远,已历两千多年,其中言语及用字用词多不同于今时今日,其中生僻字、多音字、多义字繁多,古人之修辞方式、语言习惯、语法结构也与今世不同,为方便广大读者诵读经典、了解经典,我社特邀青岛大学文学院教授窦秀艳老师为其注音,外研社王晓玮老师为其译文。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节选的《论语》选段和《孟子》选段,以及中考和高考中常用的选段,多达几十处甚至上百处;取自于这四部经典中的名句和成语也是数量庞大;古人更是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四书中诸多名句及其思想,已经融入中国人的思维观念,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和习惯。

    注音说明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自先秦两汉以来,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汉语言文字和语音都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对这种变化,我们在经典释义和注音中,必须给予特别的重视。为便于读者阅读本书,我们对本书在注音中出现的一些与现在读音不同的现象作出以下说明:

    一、关于假借字的注音

    假借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无其字,依声托事"的假借,也就是说本来没有这个字,借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以完成语言交际任务。因此有一字多借,如"齐"被借作"斋"(zhāi)"跻"(jì)"齑"(jī)"剂"(jì)"纃"(zī)等;"辟"被借作"避"(bì)"譬"(pì)"僻"(pì)"嬖"(bì)"擘"(bò)等。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借用现象是一对一的关系,如"说"(shuō)被借为"悦"(yuè)、"知"(zhī)被借为"智"(zhì)、"见"(jiàn)被借为"现"(xiàn)、"弟"(dì)被借为"悌"(tì)、"没"(méi)被借为"殁"(mò),等等。前者为借字,后者为本字,经典中一般只出现借字,本字不出现,而在经典诵读学习时要破读为本字之音,因此我们为借字注音时,皆注本字音,即后者之音。一种是语言中"本有其字",古人在书写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把这个字写成了音同、音近的一个错别字,如"无"被写作"亡"、"欤"被写作"与"、"穆"被写作"缪"、"汝"被写作"女"、"馈"被写作"归"、"伸"被写作"信"、"嫡"被写作"适"、"叛"被写作"畔"等,在为这类字注音时,与前一种情况相同,皆注为语言中本有字的读音,即注"亡"(ú)"与"(yú)"缪"(mù)"女"(rǔ)"归"(kuì)"信"(shēn)"适"(dí)"畔"(pàn)"没"(mò)之音。

    二、关于变音构词字的注音

    所谓变音构词,主要是指通过改变一个汉字音节的声调(或声母、韵母)的方法,构造新词,从而扩大词语的交际功能。清代的学者们大多数认为这种现象是汉代以后的经师或韵书作者"强生分别","周秦盖无是例","不合于古音",在阅读经典时,不应变调以区分之。现代学者认为这种异读现象,是汉语双音节构词产生之前常见的构词方式,变调是汉语构词现象,因此在经典诵读、注音时应加以区别。基于此,本书重视对这些变调词的区别注音,如"妻":qī,男子的配偶,名词;qì,嫁给、娶为配偶,动词。"语":yǔ,语言(名词),谈话、说话(动词);yù,告诉,动词。"雨":yǔ,雨水,名词;yù,降雨,动词。"衣":yī,上衣,名词;yì,穿衣服,动词。"夫":fū,成年男子的通称,名词;fú,代词、语气词。"教":jiāo,把知识或技能传授给人,动词;jiào,教育、教导,动词。"处":chǔ,居住、处在,动词;chù,处所、地方,名词。"予":yú,第一人称代词;yǔ,给予,动词。"丧":sāng,丧事,名词;sàng,丧失、失去,动词。"臭":xiù,气味,名词,闻,动词;chòu,恶臭,与"香"相对,名词。"乘":chéng,驾驭、登上,动词;shèng,兵车,一车四马为一乘,量词。"便":biàn,便利、方便,动词;pián,便宜、安适,形容词。这类字还有"恶""好""间""乐""省""中""亟""宁""畜""期""曾""契"等,不一一枚举。

    三、关于人名、地名字词的注音

    1.地名。现代汉语的"f"声母,在上古时代读为重唇音,因此春秋鲁国的"费邑"之"费",读为"bì"。《论语》中关于"费邑"之"费",出现四次,陆德明皆注"悲位反"(音bì),如《先进》篇"子路使子羔为费宰",陆德明音义"费宰,悲位反";《季氏》篇"夫颛臾,固而近于费",陆德明音义"于费,悲位反,注同";《阳货》篇"公山弗扰以费畔",陆德明音义"以费,悲位反";而于《雍也》篇"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陆德明音义"音秘,邑名",据《广韵》"秘,兵媚切",亦为"bì"音。

    2.人名。"皋陶"之"陶",读"yáo",不读"táo",《论语·泰伯》篇"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陆德明音义"皋陶,音遥"。《论语·颜渊》篇"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陆德明音义"皋陶,音遥"。究其原因,现代汉语零声母字有一部分在上古读"d"声母字。又,"南宫适"之"适",读"kuò",不读"shì";"墨翟"之"翟",读"dí",不读"zhái"。

    四、关于"一""不"的注音

    "一""不"在《四书》中出现较多,此两字在实际诵读过程中与其他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这种变调不影响它们的词义和语法功用,因此我们在注音时仍然标其本调,即"一"注为"yī"、"不"注为"bù"。

    窦秀艳

    2017年3月

    目 录

    【大学】

    第一章 2

    第二章 3

    第三章 3

    第四章 4

    第五章 6

    第六章 6

    第七章 7

    第八章 7

    第九章 8

    第十章 9

    第十一章 11

    【中庸】

    第一章 16

    第二章 16

    第三章 17

    第四章 17

    第五章 17

    第六章 18

    第七章 18

    第八章 18

    第九章 19

    第十章 19

    第十一章 20

    第十二章 20

    第十三章 21

    第十四章 22

    第十五章 23

    第十六章 23

    第十七章 24

    第十八章 24

    第十九章 25

    第二十章 26

    第二十一章 31

    第二十二章 31

    第二十三章 31

    第二十四章 32

    第二十五章 32

    第二十六章 33

    第二十七章 34

    第二十八章 35

    第二十九章 36

    第三十章 37

    第三十一章 38

    第三十二章 38

    第三十三章 39

    【论语】

    学而第一 42

    为政第二 46

    八佾第三 52

    里仁第四 59

    公冶长第五 65

    雍也第六 74

    述而第七 82

    泰伯第八 92

    子罕第九 97

    乡党第十 105

    先进第十一 112

    颜渊第十二 122

    子路第十三 130

    宪问第十四 140

    卫灵公第十五 154

    季氏第十六 164

    阳货第十七 170

    微子第十八 179

    子张第十九 185

    尧曰第二十 192

    【孟子】

    梁惠王上 196

    梁惠王下 211

    公孙丑上 230

    公孙丑下 245

    滕文公上 262

    滕文公下 277

    离娄上 292

    离娄下 309

    万章上 325

    万章下 341

    告子上 356

    告子下 372

    尽心上 389

    尽心下 409

    注音全译四书内文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