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未世俊豪 > 第四百九十章:小英子 8

第四百九十章:小英子 8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明确了翠英的身份之后,李书豪就不在大堂上和她缠斗,他吩咐手下,带仙母娘娘下去安歇,要多加保护。手下人当即会意,就把翠英带下去了。在知府衙门的后院找了一个安静的所在,把翠英安顿在里面。这是个小院落,里面有三五间的房,院门口加了岗哨,翠英不知就里,懵头懵脑地就被软禁起来。

    开始的几天,有几个婆娘过来陪着翠英唠嗑儿,说的都是当仙母时的风光故事。其中一个自我介绍是知府的夫人,名叫丽娜。翠英看这个丽娜夫人,十足的洋范儿,又挺着个大肚子,说着一口的南方话,翠英听着十分吃力。

    丽娜的话题,不久就转移到小姨子身上,她详细地打听了有关耀明和那个小姨子的情况,翠英也是心直口快,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切都竹筒倒豆子般地说了出去。这个缺心眼的女人,岂不知这么一来,就坚定了李书豪把她滞留在此的决心。

    丽娜又向翠英打听,她在来保定之前住在什么地方,要怎么走才找得到。这下翠英不再爽快了。因为耀明早就嘱咐过她,这个地方的秘密,是不可以告诉任何人的。一旦被别人知道有这么个良好的藏身之处,这个地方就不再安全了。所以,粗枝大叶的翠英,也学会了耍一点心眼,支支吾吾地说也就是在李各庄她的老家里呗,还能在哪儿哩。

    这个消息很快就反馈到了李书豪那里,李书豪又来了一次微服私访,和几个便衣到李各庄去了一趟,结果连李耀明的人毛也没摸着。回来后,李书豪就亲自上阵,盘问起翠英来。见到李书豪,翠英不但不怕,反而更来劲了。噢,连你也是这般德性呀,想套出我的实话来,门都没有。

    后来的历史证明,正是有了翠英的这个坚持,才使得李春的老家落到了宋家峪。如果当时翠英松了口,那么,日后到了李书豪蒙难之日,绝对会直奔那个万分保险的世外桃源去的。但历史没有假如。历史是,李书豪到底也没有问出翠英的实话来,他本是个书生,也有些清高的老底子,所以就不再为这个纠缠了。

    李书豪转而想到了翠英的利用价值,用她整点儿什么呢。李书豪是文人出身,他第一想到的,是用翠英的亲身经历,搞出一部书来,或者,至少要搞出一部戏来。于是,他纠集了一班人,让他们搞这个。这帮子人都是保定地面上有一号的,也就是所谓的文胆类人物,平时那叫十个不服八个不怕,世界上没有什么人能放在他们的眼里,听说知府大人要写书编戏,一个个都来了劲。啊,不愧是大学校长出身的知府哇,就是透着那么地有文化,来了之后,第一个重大举措就是文化方面的,也该着我们这帮子人出头露脸。

    李书豪把他们纠集起来,还请他们吃了一顿饭。这下可就不得了喽。这帮子文人们,一个个慷慨激昂,恨不得把胸脯拍塌了,那态度表得才叫一个狠。表态的同时,也没忘了把过去别人的东西捎带着来个彻底否定,什么叫徽班进京,哪个是四大名旦,统统不在话下了,现如今,要再提起文化戏剧来,就得数他们这帮文曲星了。

    他们围着翠英,也就是仙母娘娘,采访了半个来月,说来说去的,仙母娘娘也只是那么几句,什么滚油浇洋兵,什么皇宫走来回,情节简单,人物性格也不鲜明,听得他们都有点犯困,说得翠英也有点嫌烦。

    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的,连传说的一半热闹都没有。可他们是在知府大人面前打了保票的,事情没有这么轻易就能过去。于是一帮子笔杆子们,掐着脑袋瓜子就写起来,先是把书搞出来了,厚厚的一大本,十几个文人分别写,然后摞在一块就是一本书。

    书的样稿交到了李书豪手上。李大人挑灯夜读,看了没有两章,就把稿子扔到了墙角里:去他外祖母的,这也叫书。李书豪名叫书豪,也是有原因的,据他的祖宗说,这孙子小时候百~万\小!说也是一绝,在苏州地面上人人称奇。小时候的李书豪百~万\小!说有两个特点,一是快,常人需要一天看完的东西,他只要一袋烟的功夫;二是过目不忘,看过了就记住了,什么时候问起来,他都能对书中的内容倒背如流。所以,在他弱冠之年,父亲为他改名叫了书豪。此前,他一直没有学名,家里人一直二狗二狗地喊他。

    再看文人们写的戏吧,就更惨了。惨就惨在没有一个戏班子肯演。那些戏班子们都是指着这个吃饭的,要我演戏可以,你得先付我们半年的饭钱。要不然,我们撂下正活儿替你们排练,没了进项,拿什么糊住老老少少几十张嘴呀。李书豪一咬牙,就付了他们半年的饭钱。戏就开排了。

    刚一开始排练,事儿就又来了。这个仙母娘娘大闹京城的戏,主角按理应该是仙母,可是按翠英本人的说法,她并不是主要的,主要是耀明在起作用,而且在京城的事,也就是把八国联军从皇宫里赶出去,主要也是耀明在作的,她这个仙母也就是跟着起哄凑热闹吧。

    这事就难办了,戏中就一定要出现李耀明的形象。关于这位大仙,人们都听说过,却没有见到过活的。而且,人们还恍恍惚惚地听说,这位大仙与皇上好象不太和谐,他不受皇封,不入朝为官,本身就犯了大不敬之罪,这样的人也能在戏文里歌颂吗?而且,到现在也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皇上对这个大仙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事情涉及到皇上,就超级麻烦。保定地面上还没有一个人,敢于拿了这个问题,跑到皇宫里去找皇上,问个究竟。李书豪也没有这上胆子,他和皇上之间唯一的联系,是通过郁青。但李书豪拎得清爽,这种破事决不能去麻烦郁青的。郁青对他李书豪的看法,本来就不怎么样,在郁青面前,他李书豪是只能过五关,不可走麦城,连一点不自信都不能表现出来的。

    最后李书豪拍板:删去李耀明这个人物,不提他,只有仙母娘娘。有关李耀明的一切,统统归到仙母身上。我们是什么人嘛,我们是编剧,编个啥样就是啥样。有了李大人这句话,文人们就放开胆子写了。他们突破了翠英的叙述,敞开地编,剧本很快就有了脱胎换骨般的改变。戏子们排练的时候,也感觉到了爽意。

    李书豪也投入其中了。他这个知府,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得志的文人,对治理地方没什么韬略,对舞文弄墨却十分在行。每天里,李书豪都一头扎进文人堆儿里,也没有知府的架子,就那么融合地摸爬滚打在一起,倒是显得十分亲民。

    书还在一稿一稿地改,戏却排出来了。在公演后,观众反响平平,没有过一次喝彩声。民调的结果是不解渴,热闹是热闹了,可感觉上还不如街头艺人说得来劲。这种反映可把那班文人们气恼了。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服气,街头艺人算什么,卖唱的,下九流。我们呢,世代书香,诗书传家,这里有个文野之分。但李书豪不这么看,他能从观众的评价中,看出真实的东西来。不错,说书艺人们是指着卖唱过日子,所以他们的作品才最对路,一定是大众喜欢的。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李书豪又拍板了,把说书的唱大鼓的吸收进创作班子里来,让他们给编写出的剧本拿聋,纠偏,并且添油加醋,加作料。这一招还真灵,再次公演,底下的观众就有了反响,掌声叫好声喝彩声,此起彼伏,一浪一波的,给台上的演员们添干劲。

    自从进入编写剧本的程序,翠英就基本没事可做。她作为当事人,已经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倒了出来。接下来就是审看,提提意见什么的,要隔上多少天才有一点活儿,基本就是赋闲。李书豪怕她再次发飚,就在剧中设置了一个情节,也就是在全剧结束之时,仙母娘娘本人现身,与观众见面,并互动。

    事实证明,这是个相当聪明的作法。有了这个环节,就有了全剧的高潮,很多人其实就是冲着见一见仙母娘娘本人,才坚持到全剧结束的。更有人就是为了见一眼仙母,才来看戏。这个戏立时就火了,在保定演出,场场爆满,后来,又到外地巡回演出,为李书豪挣足了面子和银子。

    这个环节的又一个作用,就是彻底把翠英栓在了剧组里,她有了任务,也有了乐趣,当名人,当明星的感觉真的很好。现在翠英的生活和工作都相当惬意。她不需要背台词,不需要练身段,甚至也不需要化妆换衣服。每天里,翠英吃饱喝足之后,就在剧组里瞎转悠,时不时对演员们指导上一半句的,而后就坐在审查的位置上,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咂侍者奉上来的碧螺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