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121章 徐妙锦离家出走;科举风波

第121章 徐妙锦离家出走;科举风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正月末。

    徐增寿忽然着急忙慌的来到长平侯府。

    “师兄,小妹,小妹她不见了!”

    “怎么回事?”杨轩皱眉问。

    “不知道啊,就是突然不见了。”徐增寿回答。

    “可留下线索?”杨轩问。

    “有,小妹留下了一封信。”徐增寿快速道。

    “在哪儿?”

    “在府里,我没有带。”

    “走,去魏国公府。”

    杨轩一马当先,徐增寿紧紧跟在他身后。

    很快两人就来到了魏国公府。

    杨轩也见到了小师妹留下的信。

    信是写给徐家人的。

    主要是说她会去一个所有人都找不到的地方,让大家都不要找她。

    “还有其他线索吗?”杨轩放下信,看向众人。

    “小妹的房间少了一支金步摇和一支玉步摇。”

    “哦对了,还有一把长命锁。”

    “府里的马,也少了一匹。”徐辉祖回答。

    “是什么样的长命锁?”杨轩看向徐辉祖,确认一下自己的猜测。

    “金的,小时候在身上带着的那个。”

    “好像是师兄你送她的。”徐辉祖想了想,道。

    “我知道了。”杨轩点点头,陷入沉默。

    他记得那个长命锁。

    洪武十三年,他找人打造长命锁的时候,在夫子庙遇到了占城国使臣。

    也是因为这件事,老朱借题发挥,掀起了长达十年的胡惟庸案。

    这个时候,杨轩也明白了。

    原来那一天小师妹邀请自己出去走走,是为了和自己告别啊!

    她不愿让自己为难,也不想让她自己的婚姻变成政治联姻。

    所以选择了不告而别。

    她是个要强的女子,也是个有主见的女子。

    她的灵魂是自由的。

    她用这种方式对抗这个时代对女性的束缚。

    杨轩离开了魏国公府,他现在的心情很复杂。

    有苦涩,有难过,更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心中酝酿。

    回到长平侯府,见安庆满是担忧。

    杨轩便主动解释:“小师妹离家出走了,没有人知道她去哪儿了。”

    “没有线索吗?”安庆问。

    “只带走了一点留念的东西,其他线索都没有。”杨轩摇摇头。

    “总得找一下啊!”安庆道。

    “我已经安排人去找了,辉祖也安排人去找了。”

    “怕就怕找不到啊!”杨轩叹了口气。

    安庆没有接话,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

    徐妙锦的离开是早就计划好的,杨轩和徐家找了一个月都没有找到。

    不过多年后杨轩再见小师妹是在一座尼姑庵中。

    …

    二月末,杨轩不得不停止寻找小师妹。

    因为二月会试的结果出来了,与往年的皆大欢喜不同。

    今年老朱则是大发雷霆,将所有考官下狱。

    主要原因就是今年录取的五十一名学子全都是南方人。(数据来源百.度.百.科)

    北方学子见此全都跑到宫门外,嚷嚷着此次科举有黑幕,要朝廷给他们一个公道。

    奉天殿。

    老朱坐在龙椅上翻看此次科举的考卷,整个大殿都回荡着试卷翻动的声音。

    下方的百官胆战心惊,大气也不敢出。

    主考官刘三吾、白信蹈等人跪在大殿中央,膝盖疼了也不敢吱声。

    安静的让人害怕。

    这时,老朱从龙椅上站起,走至御阶前。

    站在最前方的官员,此刻甚至能感受到老朱身上浓浓的压迫感。

    老朱一把将所有试卷扔了出去,愤怒的质问刘三吾和白信蹈:

    “大明立国以来,恩科取士也许多次了。”

    “一直没出现什么问题。”

    “可这一次竟被你们两个搞到这种地步。”

    “五十一个学子,全都是南方人。”

    “淮河以北的学子一个都没有。”

    “难道咱大明,就只有半边天下吗?”

    说到这里,老朱停了下来,顿了顿,便继续道:

    “有句话,咱一直不想问。”

    “不过现在,咱得问一问了。”

    “刘三吾,白信蹈。”

    “臣在!”二人拱手回应。

    御阶上方的老朱看着两人,眸子深处闪过一抹杀意。

    “你们两个,一个是恩科总监,一个是大试主考。”

    “你们两个,有没有徇私舞弊啊?”

    “禀陛下,我们绝无徇私舞弊,此次恩科,只以文章取士。”

    “阅卷官根本看不到考生的年龄、出身、籍贯等。”

    “臣叩请陛下指派重臣严查,如查出任何舞弊事端。”

    “臣立刻自刎谢罪。”

    白信蹈信誓旦旦地说道,随即叩首。

    “臣刘三吾,也绝无舞弊行为。”

    “并且愿意以自个儿的脑袋为各考官担保,考官既有舞弊行为。”

    “臣也愿意自刎谢罪!”

    刘三吾说完,也叩首。

    老朱没有搭理他们,而是说道:

    “祸事已经出来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就是朝廷如何善后。”

    “禀陛下,臣进宫时,在路上看见许多学子已经群聚酒馆、茶馆、客栈。”

    “正在那里蜚短流长。”

    “非议恩科取士不公。”

    “为维护朝廷尊严。”

    “臣建议立刻将他们逮捕关押,以免事态扩大。”

    这时,老朱的侍读张信站出来说道。

    “陛下,臣认为万万不可。”吏部尚书见此赶紧站出来。

    “朝廷取士,乃是施恩于天下学子。”

    “若是激起血案,那有损朝廷的尊严呐!”

    “臣建议,迅速派人进行抚慰。”

    “并将他们封闭在客栈中,暂不准其归乡。”

    “也不使之与百姓接触,以免谬言误传呐!”

    见此,张信又赶紧道:

    “禀陛下,此次大试,全国举人共数百人,皆为各省才俊。”

    “为何偏是这五十一人入仕,而不是另外的五十一人?”

    “为何入仕者又全都是江南学子?”

    “臣万不敢相信这事是偶然。”

    “臣以为,这其中,定有弊端。”

    “请陛下明察!”

    张信拱手拜道。

    随后,六部官员,督察院、翰林院等一众官员分别对两种观点进行支持。

    甚至有人提议将考卷公布出去,让学子们自行评判。

    可这个提议很快就被反驳,因为科举乃是朝廷专权,岂可交给学子们。

    更何况,君子自重,文人相轻,谁会承认自己不如别人。

    而且落榜的学子们现在已是满腹冤屈,又怎么可能客观评判。

    于是奉天殿中,吵声一片。

    老朱听得脸色发黑。

    沉声喝止:“够了!”

    瞬间,百官纷纷闭口。

    “吵得好啊你们!”

    “怎么着?”

    “想把奉天殿掀翻了是不是?”

    “咱算是想明白了。”

    “取士风波,不光要明断,而且还要速决。”

    “因为那些学子们,正在外面蜚短流长。”

    “百姓们也都翘首观望着呢!”

    说到此处,老朱顿了顿。

    双手背负身后,随后继续道:

    “六部三院的大臣们今儿都在这儿。”

    “你们可都是读书人的尖子啊!”

    “这些考卷是不可以给那些学子们看,但是你们可以看。”

    “听旨!”

    “这些考卷依然要遮住姓名、年龄,还有籍贯。”

    “全都给咱拿到奉天殿来!”

    “你们全都轮流阅看。”

    “看不完,谁都不许下朝,咱给你们备饭!”

    “遵旨!”

    “看完之后,你们给咱一个读后感。”

    “咱倒要看看。”

    “你们所选的上乘卷子,到底是哪些个。”

    “这样,大致可以判断出,取士是否公道!”

    “陛下圣明!”

    随后,老朱又命张信等十二人成立“调查小组”,从落第试卷中每人选出十卷,增录北方学子入仕。

    至于刘三吾等人,先关押在刑部大牢。

    安排好这些,老朱直接便转身离开,前往了偏殿等待。

    对了,他还将杨轩也带走了。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