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19章 太简单了没意思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几天后圣旨送到,着太孙全权负责除灭血吸虫行动。

    同时到达的还有大批药物,部分医生以及白英团队。

    老朋友到来,陈景恪自然要亲自出迎。

    只是见面后他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身材瘦弱,弓着背的中年人,会是他认识的白英。

    也就只有那一双清明的眼睛,还能看出一点往日的神采。

    要知道,三年前白英还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壮年。

    去年他们也见过,虽然略有些削瘦,但还算硬朗。

    这半年多没见,怎么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白英没有注意到他的表情,一见面就大笑着招呼道:

    “哈咳咳……陈伴读,劳你亲迎实在愧不敢当。”

    陈景恪已经猜到了缘由,心中一酸,道:

    “白兄,你这是……”

    白英倒是豁达,说道:“没什么,干粗活老的快。倒是陈伴读,风采更胜往昔啊。”

    陈景恪叹道:“和白兄一比,我实在惭愧。”

    白英正色道:“不一样,我没有别的本事,只有一把子力气。”

    “能一展所学造福于百姓,人生无憾矣。”

    “你的事情我也知道一些,做的是高屋建瓴之事,非我所能比也。”

    “若没有伱,我恐怕还在大运河上摆渡呢。”

    陈景恪摇摇头,没有再说什么,拉着白英去见了朱雄英。

    朱雄英对白英印象不深,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只是询问了淮水水系的事情。

    白英回道:“……淮水主干道和重要支流,都已经梳理完毕。”

    “剩下的部分,臣也已经留下了治理方略,各地衙门只需依法施行即可。”

    “最多三年,淮水水系即可恢复往昔。”

    朱雄英夸赞道:“白郎中辛苦了……”

    陈景恪也很高兴,淮水水系疏通,受益最大的是谁?

    答案是淮北。

    前世有本书叫《被牺牲的局部》,是一位大学教授,用自己的学识,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家乡鸣不平。

    内容讲的是在古代淮北是如何被朝廷,以大局的名义牺牲的。

    从经济、政治、水系、漕运等等方面,综合分析了淮北的困境。

    淮北被牺牲的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淮水水系遭到破坏,而他的下游就是地上悬湖洪泽湖。

    洪泽湖是如何祸害淮北乃至河南南部地区的,前面已经说过,这里不做赘述。

    这一世,黄河成功改道,洪泽湖没有机会成为在地上悬湖。

    淮水水系全面被疏通,整个淮水流域都会重新焕发生机,这自然也包括淮北地区。

    以后朝廷自然不会再轻易牺牲这些地方。

    陈景恪穿越以来,做了很多事情。

    但总结起来,其实就三件事:

    一,发展医学。

    二,为百姓解绑。

    三,布局让各个地区都能有发展的机会。

    迁都、黄河改道、疏通淮水,只是第一步。

    后续要做的还有更多,他有的是时间,可以慢慢布局。

    总能给各个地区的人民,找到合适的道路。

    就在他胡思乱想的时候,场上的对话也接近了尾声。

    朱雄英说道:“调你过来的目的,想必你也已经知道了吧?”

    白英回道:“臣已经知晓,必竭尽全力配合太孙除虫。”

    朱雄英点点头,说道:“如此便好,具体有哪些任务,你和陈伴读商议吧。”

    例行接见过众人,他就离开了。

    留下白英和陈景恪,商量具体事务。

    陈景恪没有急着谈正事,而是先拉着白英检查了一下身体。

    果然不出所料,劳累成疾。

    “白兄,你应该好好修养一两年,否则恐命不久矣。”

    白英也是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的问题竟然如此严重。

    “陈伴读,你可莫要骗我。”

    陈景恪正色道:“我从来不拿生命开玩笑,你这是积劳成疾。”

    “也就是现在身体强壮,还能抗一抗。”

    “若换成四五十岁的人,早已经没了。”

    白英脸色微变,他今年也才三十出头正值壮年。

    且事业有成,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自然不愿意死。

    不过迅即就恢复了正常,苦笑道:

    “没想到,我这么快就要经历生死难关了。”

    然后正色道:“皇恩浩荡,且江南百姓为毒虫困顿千年,我又岂能为了一己之私置身事外……”

    陈景恪打断他的话,笑道:“谁说让你置身事外了,这次你来是出谋划策的,具体的工作交给别人去做。”

    “你就老老实实的吃药调养,等身体恢复了,朝廷那边还有很多大型水利工程,等着你去做呢。”

    一听说有大工程,白英立即就来了精神,追问道:

    “大工程?之前重修了黄河淮水,这次不会是准备对长江动手吧?还是说准备复通济水?”

    对长江动手?复通济水?您是真敢想。

    陈景恪说道:“济水都干涸近千年了,复通得不偿失。”

    “现在告诉你也没什么了,迁都之后朝廷准备复通隋唐大运河。”

    白英恍然大悟,说道:“是了是了,复通隋唐运河,不论南北,往来洛阳都能节约数百里路。”

    不过他神色里也难掩失望之色。

    复通隋唐运河虽然也算是大工程,可有前人留下的经验在,对他来说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

    他更想要做前人未做过的事情。

    而且相较于自己,他心中也为自己的老家山东感到遗憾。

    漕运代表的就是财富。

    京杭大运河从山东腹地穿过,沿途地区经济发展的都很不错。

    这也是黄河夺淮入海之后,山东依然能保留一定生机的缘由。

    而恢复隋唐大运河,山东段基本就废了。

    沿途的地区,恐怕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好日子了。

    不过还好,黄河回归故道,算是有得有失吧。

    陈景恪岂能看不出他的想法,心下暗笑不已,技术大牛都有这样的脾气。

    “很失望?那如果我说,在复通隋唐大运河之后,还要保持山东河段的漕运能力呢?”

    闻言,白英的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说道:

    “我就知道,你的计划不会如此简单。”

    但随即他的眉头又皱了起来:“黄河水流量有限,恐怕无法支撑两段河道。”

    陈景恪说道:“我对水利所知不多,只能给你两个提议。”

    “一是将山东段缩窄,大船绕道走隋唐故道,中小船只走山东段。”

    “二是重新梳理山东境内河流,整合多余水资源。”

    在火车没有出现之前,漕运就是最便利的交通方式。

    漕渠沿线的经济发展都非常好。

    他提议复通隋唐大运河,安徽河北都会跟着受益。

    但如此一来,山东就成了受害者。

    陈景恪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又怎么会不考虑到这种情况呢。

    前世黄河夺淮入海,少了黄河水资源,白英都能将山东段大运河修好。

    这一世有了黄河水的补充,再将山东段大运河缩窄,疏通的难度只会更小。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中的难度依然非常大。

    必须要懂水利,还要了解山东河流分布,才能重新调配水资源。

    而这两个条件,白英都满足。

    所以,在听到陈景恪的提议之后,他不但没有觉得困难,反而整个人都兴奋起来。

    既能一展所学,又可以造福家乡,他自然一万个愿意。

    心中对陈景恪也更加的敬佩,难怪小小年纪就能获得陛下的信任,考虑事情真的是面面俱到。

    “好,此事就交给我了,马上就做规划。”

    陈景恪笑道:“不急,你现在先将身体调理好,然后帮南方各省制定一个大致的修缮河道之法。”

    白英按捺住迫切情绪,问道:“你准备让我如何配合?”

    陈景恪说道:“治理血吸虫,其实就是灭杀钉螺。”

    “灭杀钉螺最简单的办法,我只能想到两个。”

    “其一,将河水放干,然后捕捞,撒生石灰……”

    “其二,直接将原有的河道填平,重新开挖一条。”

    “比较大的河流,只能靠捕捞……”

    “你要做的,就是帮他们分析一下,哪些河道可以用第一种办法,哪些可以用第二种。”

    “不同的河道,又该如何进行这两项作业。”

    “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办法灭杀钉螺,那就更好了。”

    白英点点头说道:“此事好办,我明日就动身去考察南方各省的水流布局,尽快拿出方案。”

    陈景恪劝阻道:“此事非一日之功,可能要二三十年才能完成,不急于一时。”

    “你还是先养好身体,后续朝廷用到你的地方还有很多。”

    白英笑道:“没关系的,江南水网密布,处处皆可通船。”

    “我在水上飘泊二十年,乘船对你们来说会身心疲惫,对我来说就是休养生息。”

    “此行我只是考察水系,不用亲自下手干活,无碍的。”

    陈景恪却坚持道:“你先休息一周,我好好给你调理一下,看情况再说。”

    “不用和我争辩,此事我说了算。”

    白英感受到他的关心,很是感动,说道:

    “好,那我就听你的,好好歇上几天。”

    但他并不是真的歇着,而是让人找来了江南水网分布图,开始在地图上做初步的规划。

    陈景恪心中是非常佩服,难怪上辈子能封神。

    这态度,已经超过大部分人了。

    不过作为医生,他还是严格规定了休息时间。

    每隔半个时辰就要休息,每天办公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时辰。

    朝廷要大动干戈,在南方开展除血吸虫活动,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有事不关己,毫不在意的。

    也有诧异的,这不像是洪武大帝的手笔啊。

    哦,原来是太孙力主此事。

    那就不奇怪了,太孙仁慈啊。

    南方地区的人民,听到这个消息,无不欢呼雀跃。

    得知是太孙力主此事,还决定留下和大家一起除虫。

    江南百姓,无不感激涕零。

    之前因为种种改革,利益受到损害而对朝廷心有不满的人,也改变了想法。

    至少太孙是将咱们南方人当人看的。

    可以说,在这一刻,朱雄英已经成了南方人心目中真正的君主。

    到庙观礼求神拜佛,都会加一句,保佑太孙平安万年。

    更有很多人家,都开始为朱雄英立牌位,早晚三炷香感谢。

    然后纷纷响应除虫行动,愿意倾家荡产协助朝廷除虫。

    面对这种情况,陈景恪欣喜不已。

    民心可用啊。

    但也足见江南百姓,被血吸虫祸害的有多惨。

    除虫,需要广大百姓配合才行,光靠朝廷是做不到的。

    想让百姓配合,就需要让他们知道问题在哪,如何做。

    借着这个机会,陈景恪派出了大量人员,主动宣传《防虫论》。

    并要求地方衙门开展培训班,向百姓宣传《防疫手册》和《防虫论》两本书。

    朝廷已经将除虫列入政绩考核,此事关系到自己的乌纱帽。

    南方各级官吏自然全力配合,不敢打一点折扣。

    甚至会出现加码的情况。

    朝廷轰轰烈烈的除虫运动,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好处。

    更多的蛮夷部落走出山林,主动入籍。

    其中就有一个五万多人的大部落。

    这个部落屡次和地方衙门做对,甚至一度出兵和衙门对峙。

    这一次,部落首领亲自带着家族所有男丁,前来朝觐太孙。

    用他的话说,感受到了太孙的仁慈。

    他相信,一个如此有担当,把人当人看的君主,不会欺骗他们。

    他们愿意相信、追随这样的君主。

    带着全族男丁过来,是为了表达诚意和臣服。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实在太过恶劣有关。

    疟疾、血吸虫等等疾病,肯定是生活在山里的他们最容易得的。

    入籍大明,在山外拥有一片土地,显然是最舒服的。

    但也不能因此就否认朱雄英的个人因素。

    为什么以前他们不肯出山呢?

    说白了还是他们不信任朝廷,不信任地方衙门。

    现在朱雄英通过一系列的行动,成功赢得了南方蛮夷之心,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他们愿意出山归顺,接受朝廷的条件,也是因为朱雄英这个人,而不是朝廷的优渥条件。

    而蛮夷臣服,又反过来加重了他在朝中的分量。

    此时的他,正式从纸面太孙,变成了一股真正的政治势力。

    拥有了在朝堂发出自己声音的资格。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