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人在大唐,谋朝篡位 > 第十一章 少陵访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郭映的舅家赵氏一族也是京兆府人,世代居住在长安城西南四十里的少陵乡。

    此地葬着汉宣帝皇后许平君,因北距宣帝杜陵十八里,规模和封土堆都比杜陵小,故被称为少陵。

    诗圣杜甫就曾居住于此,自号少陵野老。

    不过,此时的杜甫还远未到成圣的地步,不说声名鹊起,便是连小有名气都谈不上,甚至于他的一生都是在失意中度过的。

    当然了,这倒并非是他的诗作不如同代的李白、王维、孟浩然等人,而是时局所致。

    古代没有互联网,文人的名气,一般是靠游学、交游、参加宴会,四处拜见达官贵人,通过他人之口,互相吹捧扬名的。

    而杜甫一无门路,二来他的创作风格比较朴实,而盛唐时代的文人,更偏好李白那种仙气飘飘的风格。

    再加上他写的诗歌还多是针砭时弊、揭露黑暗、反映现实的诗,京中的达官贵人自然不会替他扬名,因此杜甫一直是籍籍无名,一事无成。

    哪怕后来他写出了«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等脍炙人口的篇章,也依旧改变不了什么,生活反倒是愈发落魄,甚至连官方的诗集都不愿意收录他的诗。

    没办法,他的诗几乎把皇帝、官吏、将军、士族全骂了一遍,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他正名。

    也就是玄宗、肃宗、代宗……这一干杜甫诗里的人故去之后,后世人们在检讨前代之过失的时候,他才会重新出现在历史舞台之上。

    长安去往少陵乡的官道上,郭映一行人策马疾奔,因为旅途无趣的缘故,他索性向郭晚讲起了杜甫的生平以及佳作。

    讲到最后,心有所感,情不自禁道:“于为兄看来,杜工部当得上诗圣二字。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此等胸襟理想,至今思之,仍令我汗颜呐!”

    “若是有朝一日我能显贵于人前,必定要出一部«杜工部诗集»,使天下人皆知,我大唐亦有国士。”

    “八哥好志气!”

    出门在外,郭晚这丫头倒是很给郭映面子,聆听之余还不忘奉承几句。

    几个随从也不甘落后,纷纷点头附和:“郎君真丈夫也。”

    郭映闻言颇为受用,环顾一周笑问道:“圣人此番命我出京戍边,你们可愿与我同行啊?”

    “郎君说笑了,我等本就是边军士卒,得天之幸才能入了老帅的眼,选为郎君的亲卫,岂能因为惧怕边事凶险,就背弃郎君,辜负了老帅的恩德呢?”

    为首的随从荔非珣抱拳躬身一礼,义正言辞的说道。

    他是汉化羌人,朔方镇军卒出身,豪壮有武艺,骑射过人,能开两石弓,有一手百发百中的箭术,年轻时候做过朔方镇的都教练使,也就是教头。

    不过这都教练使并不算官儿,而是个差使,不加其他检校官或者加衔表明品级的话和小兵没两样,荔非珣不愿就这么蹉跎一生,不知道走了何人的路子入了帅府,成了郭子仪的亲卫。

    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而今他也已经三十多岁了。

    虽然仍无官爵在身,但是这些年郭家没少赏赐财货,加上郭映对他也极为照拂,日子过得很是顺遂,不但在长安买了房娶了妻生了子,还纳了两房妾,也算是人生赢家了。

    至于郭映照拂他的理由也很简单,他这一身的骑射功夫就是跟荔非珣学的,两人不单单是主仆,还有一层亦师亦友的关系在。

    荔非珣这么一表态,其余几随从对视一眼,齐齐抱拳一礼:“我等虽然都是粗鄙武夫,但也知忠义二字,愿追随郎君,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大家伙儿谁不是从边军中出来的,俱是血性男儿,怎么会畏惧边疆苦寒,戎人铁蹄?

    “善”郭映抚掌大笑。

    ……

    一个多时辰后,郭映一行人来到了少陵乡。

    赵氏是本乡的豪族,乡长、耆老、村正、里正这些职位基本上都是赵家人担任,平日里以酿酒为生,有一处大庄园。

    但直到郭映赶到庄子外,都没见到个主事之人。

    一问在田里拾穗的庄户才知道,是离本乡不远的善福寺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诗会,赵家族长、族老还有一众年轻子弟一大早就赶去凑热闹了。

    其实也不能完全说是凑热闹,还有一个原因,今天是初十,大唐官员的休沐日,赵家人估摸着到时候会有六部、九寺的官员参加诗会,想趁机拜拜门庭、混个脸熟。

    诗会,郭映当然不陌生,毕竟在大唐,诗是万能的。

    咏物少不了它,述志少不了它,抒情少不了它,送别也少不了它……

    只不过郭映不喜欢那种氛围,甚少参加罢了。

    怎么说呢,他毕竟是后世之人,总感觉这所谓的诗会就是一堆文青病矫揉造作、无病呻吟,少了几分雅意。

    除了刚穿越时,参加过一次宫廷诗会扬了一下名之外,他就再没有去过此类场合。

    郭映对这场诗会兴致缺缺,但郭晚却是一脸跃跃欲试的表情,她听了扯着郭映的衣袖央求道:“八哥,咱们既然遇上了,不妨也去一览盛况……”

    “诗会有什么好瞧的,你不是也经常参加女儿家举办的诗会吗?”

    郭映摇了摇头,作诗又不会作,剽窃又有负罪感,他去干什么,还不如在这乡野之中转一转,一览山水田园风光呢。

    “哼!”

    闻言,郭晚娇哼一声,道:“我估摸着善福寺的诗会上有不少求官无门的士子文人。

    八哥你就不想招揽几个,带在身边,查缺补漏,参赞军机?”

    一语惊醒梦中人。

    她这话,倒是让郭映眼前一亮,怦然心动。

    他估摸着按李适的尿性,多半会封他个副将、十将之类的中下级军职,管个数百上千兵丁。

    郭映自忖管理这么多兵丁,确实有必要招揽几个文人,不说出谋划策,当个狗头军师、管管后勤也好啊。

    总不可能让他这个主将事事亲力亲为。

    那不成诸葛亮了?

    念及此处,郭映欣然应允:“那好吧,我便陪你凑凑热闹。”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