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农家四果种田记 > 第67章 卖手笼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桂圆捧着第一只半指手套,兴奋地左看右看,接着对她大姐说:“大姐,你给小柏哥缝一双呗,我叫他帮咱们宣传宣传。”

    刘桂圆突然想到,像田如柏这样的学子,早晚翻书写字,戴上手笼就不冻手了,如果给他送一双戴着,他的同窗见了肯定想要,到时候她的生意就好开张了。

    刘红枣有些为难,按理说手笼和鞋袜一样,都是贴身之物,不好随便送人,只好折衷说道:“要不,我给他剪一双出来,他自己用线缝上,这样就不算我送的了。”

    “对,我差点忘了,那就这样办!”刘桂圆知晓这个时空的规矩,田如柏虽然比大姐小五岁,可是如果私下送手笼被人看到,肯定会有人说闲话,她可不想大姐因为这件事遭人非议。

    不过,送手笼有许多禁忌,卖手笼就没有了,甭管你是已婚妇人,还是未婚女子,做点针线活拿到外头换几个钱花,基本上不会有人过问。

    “那大姐,你给孙小哥送吗?叫他帮咱也宣扬下!”

    刘花生听到桂圆说田如柏,当下就想到了孙敬轩,眼珠子一转,就开始揶揄刘红枣了,反正她和孙小哥的事,姥娘已经默许了。

    “说什么呢,再说打你,好好缝你的手笼,你看那边收成什么样了!”刘红枣伸手呼了她一下。

    过了几天,三姐妹买了各式颜色的棉布,认认真真缝起翻盖露指手套,其中有男士款、女士款,还有小娃娃款,男士款颜色大多是褐、蓝、青、黑,女士款有紫、绿、红、黄,小娃娃款颜色种类很多。

    等到缝了有一百只手笼,刘桂圆就打算拿出去试卖,看看效果怎么样,因为天太冷不好叫莲子跟着去,刘花生就留在家里带她,她和大姐两人推着车出发。

    到了镇上,刘桂圆就和她大姐分派任务了,将一筐手笼搬到地上,笑眯眯的说:“大姐,你到孙小哥那边,我去姨母那边,看咱俩谁先卖完。”

    叫大姐单独卖手套,是刘桂圆故意为之,她和孙敬轩自从借香囊表明心迹,两个人几乎很少见面,就是见了面也说不上几句话,今天刘桂圆说什么都不过去当电灯泡了。

    刘红枣知晓刘桂圆的意思,抿着嘴拎着东西走到了孙螺店外,刚探头朝里面看,许是心有灵犀,在柜台算账的孙敬轩一抬头,就看到心心念念的姑娘,俏生生的站在外头。

    孙敬轩放下算盘,快步走到刘桂圆跟前,欣喜的看着她说:“你怎的来了,走路来的还是赶车?”同时,看到她背上背着筐,就要动手去接。

    刘红枣微微闪了一下,自己卸下竹筐和篮子,有些不好意思的说:“我和桂圆走路来的,她在我姨母那边。”接着低着头从竹筐里挑了一副手笼,递给他说:“我们自己缝的,给你一双戴戴看。”

    孙敬轩将模样有些怪的手笼戴上,四指分开露在外头,再将翻盖解下套在手上,情不自禁赞道:“你手真巧,这手笼做的妙,做事也能戴着。”

    “那我就在这边摆个摊,不耽误你吧?”

    “不耽误,我帮你。”

    孙敬轩拎着竹筐,给她找了片空地,接着从店里拿了两个小马扎,一人一个,就坐在店门左侧,帮她将五颜六色的手笼摆在麻布上,很快就吸引了来往路人的目光。

    “哎,你这卖的啥,我咋看不明白?”一个大娘走过来问。

    “俺这卖的新式手笼,男女款都有,大娘你戴在手上试试看,做甚么家务活都不碍事。”

    刘红枣性子没有妹妹活泼,但推销东西不在话下,况且来之前,刘桂圆教过她怎么推销,比如眼前这个大娘,她们最喜欢试穿试戴,只要她们愿意凑过来,这卖卖就成一半了。

    大娘贪新鲜,挑了一对葡萄紫的,戴上活动半天,感觉蛮方便,就问刘红枣多少钱,听到一副要四文钱,就有些心疼,嘴里叨咕着:“这么点布料,哪能要这么贵,赶明儿我自己在家就能做。”

    刘红枣早预料到有人会这么说,就指着一副手笼的翻盖和手指,耐心地对大娘说:你看这两处,得做好半天,看着小,实际上可费布了,再说你头回做,不一定做的正正好,不如直接买一副划算,我这可是纯棉布,颜色也正。”

    大娘低头看了一会儿,感觉她说的没错,自己没做过再糟蹋布,还不如直接买,于是掏了四文钱,不过没买她自己看中的那款,而是买了一副豆绿的男款手笼,想着买给自家男人用。

    第一单卖出去后,后面就容易多了,加上摊子摆在孙敬轩的店门口,他店里一些食客看见了,纷纷过来试戴,有个食客看到店主人帮人卖手笼,就笑着打趣道:

    “孙店家,这是哪位姑娘,劳你亲自帮忙?难道是你没过门的媳妇?”

    一句话说得刘红枣脸红耳燥起来,想走可是好多手笼还在客人手上戴着,可坐在这里下意识的就想走,不禁后悔她为什么要来这里卖手笼。

    正后悔着,就看到孙敬轩站起来,拱着手开口说:“等那天到了,一定请诸位喝杯薄酒。”

    孙敬轩这人不爱说话,但他做的是吃食买卖,又不能一句话不说,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要么不说话,要么开口就一本正经的语调。

    “孙店家爽快,那行,那我就先买两副手笼,当作给你的贺礼啦!”

    那食客见他认认真真应下,倒不好再打趣他,笑着挑了两副手套付了钱,径自到店里吃田螺粉去了

    能在外头吃得起一碗粉的人,自然不会吝惜四文八文的小钱,就这样在第一位食客的带动下,其他凑热闹围观的食客,各自掏钱买了一两副,有的买着自己戴,有的买回家给家里女人戴。

    不多时,刘红枣带的手笼卖得只剩两副了,就收拾了东西就要走,孙敬轩跟在后面就要送她,刘红枣使劲摇头,说:“没几步,我自己走过去就成。”

    “还是我送你吧,你一个人我不放心。”

    孙敬轩执意要送,很自然地接过她手里的竹筐,率先走在前面带路,两个人就这么并排地走着路,没人开口说话,但意外的和谐。

    快走到似锦糕点铺,刘红枣怕妹妹她们看到,停下脚步说:“我到了,你回吧。”

    “那行,我看着你过去。”孙敬轩将竹筐递给她,看了她一眼才说:“红枣,你以后别捞田螺了,湖里水凉,小心冰着手,田螺我在清河也能捞到。”

    孙敬轩知道捞满一篮田螺,需要花费不少精力,还要反复清洗,再走上五六里送过来,就有些心疼刘红枣,不想叫她操劳,更何况她们还不愿意收钱。

    “嗯,我回头和她们说下,那我走了。”

    刘红枣听到孙敬轩的关怀,刚刚消热的脸唰一下又红了,着急地说完话快步找刘桂圆去了。

    见着在院里玩的刘桂圆,怕她看出自己脸有异样,直接问她:“手笼你全卖完了?我那边刚卖完。”

    刘桂圆还没说话,姨母从厨房探出头来,笑着说:“桂圆嘴甜,原来卖月饼时积攒的好人缘,拿着手笼挨家打了招呼,人家就掏钱买了,都说这种手笼戴着方便。”

    “哪有,都是看在姨母的面上,不然我一个小娃,人家谁卖账。”刘桂圆深知拍马屁的精髓,尽管心里骄傲得不行,还是跟不要钱似的逮着姨母夸。

    入秋了,天黑的早,两姐妹在姨母这里坐了一会儿,就拉着推车赶紧往家里赶,走在路上的时候,刘桂圆还在脑子里想,等她卖手笼稍微多攒点钱,一定买辆带车棚的驴车或骡车……

    第二天早上,正吃着早饭,二叔和二婶娘来了,大姐就送了他们两副手笼,说:“俺们自己缝的,二叔二婶娘戴戴看。”

    二叔刘崇林翻来覆去的看,边看边夸:“还是你几个心灵手巧,这样的手笼我可是头一回见,别说戴着干活怪好的!”

    二婶娘李氏连连点头,附和着夸了一会儿,这才进入正题:“桂圆,你主意正,你看眼下天冷了,俺们还能做点啥小生意?”

    李氏卖的竹筒糕,随着天气变凉,吃的人逐渐少了,本来早打算过来找桂圆,可是家里有点事耽搁了,这咱才有空闲。

    刘桂圆早猜到会有这一日,钵仔糕属于凉品冷食,秋冬不好卖的,不过二叔一家能憋这么久才来问她,实在难得,于是笑着说:“这个我想好了,就卖油炸臭豆腐,臭豆腐你家都会做吧?炸好以后配上一点咸菜,加点拌好的汤汁,能卖不少钱。”

    具体怎么卖,怎么定价,相信做过买卖的二叔和二婶娘能够操作好,豆子成本低,但做成豆腐再腌成臭豆腐,前前后后工序麻烦,没有几家人会耐着性子做,所以他俩做这笔买卖很靠谱。

    “臭豆腐?俺家以前做过一回,麻烦归麻烦,还怪好吃,就是炸起来费油。”二叔忙接话道。

    “费油没事,反正能卖回本,二叔,你和二婶娘好好想想,配哪几样咸菜好吃,配的汤我看就用骨头汤,买点猪筒骨,要不了多少钱。”

    刘桂圆就劝他二叔别吝惜油,做买卖顾及成本那可做不成,至于怎么节省油,炸过的油要不要换,这就不是刘桂圆所考虑的问题了。

    二婶娘李氏满嘴念叨着油炸臭豆腐,突然眼前一亮,对坐在一旁的二叔说:“当家的,我看行,臭豆腐得支锅现做,搁家提前做好可不成,不如叫铁牛回来,跟咱俩一起卖吃食。”

    “唉,死铁牛不听话,谁知道他可回来?”二叔一提到大儿子铁牛,脑门儿就浮出三道印,愁的!

    “他敢不回来,老娘这会豁出去了,借钱给他在镇上摆个摊儿,他要是还拧巴,我,我,我就和他断绝母子关系!”

    这是咋回事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