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我满脑子都是历史典籍 > 第六十八章:长安朝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元光五年十月初七

    卯时

    长安未央宫承明殿

    刘彻面南而坐,表情严肃。

    下方两千石、各地驻守在长安的将领全部到齐,就连卫青,也被破格允许陪侍在刘彻右侧下方,取代原本属于春陀的位置。

    “诸爱卿,朕前些日在石渠阁中要求太原君在三月之后,带兵扫平辽东郡之东的蛮夷之众,因此给予其三个月之后调兵组建一万八千人之军队。”

    “朕本来打算,待太原君回到长安接受虎符、制诏、持节,在宗庙祭祀天地之后,再行任命其将令名号、以及安排协助之副将。”

    按照礼制,白明哲想要出征,最起码也应该先和自己在宗庙行“治兵”之礼。

    告祭宗庙、奏乐:敲击路鼓、路鼗,唱九歌,跳“九韶”之舞,共九遍然后行裸鬯之礼。

    等一切祭祀完毕后,发军令于太庙。

    这样才算是名正言顺地出兵!

    只听刘彻话锋一转,“但,就在昨日,朕接到太原君的文书,他希望调动辽东、辽西、右北平、燕国、梁国共计一万九千人前往胶东郡高密县。一来,他希望借助军队镇压当地宵小,早日完成制盐、捕鱼之业;二来,他想要学习春秋之时,吴越水军的战斗方式,企图三个月之后,泅渡渤海,从南方直捣卫氏朝鲜。”

    顿了顿,他扫了一眼下方的大臣,沉声道:“一万九千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诸爱卿对于此事有何看法?是召其回到长安,行祭祀之礼,还是一切从简,朕直接派人去协助,待战争结束,再重新祭祀?”

    说完之后,他把目光放在了武将的行列。

    在战争上,只有将领最有发言权,因此,他想听听这群将领的意见。

    不出所料,在刘彻声音结束之后,李椒就迫不及待地站了出来。

    李椒拱手,“陛下,太原君只不过是一个黄毛小儿,为何让其带领一万九千人之众?自古以来,能够带领万人以上士兵之将领,皆不世之名将。田穰苴、吴起、乐毅、白起,王翦、李牧、韩信等,带兵能力,皆来自军伍。在不了解太原君能力的情况下,贸然令其带兵,进行平定蛮夷的国战,万一输了……吾大汉军心,必定会有所动摇。”

    他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再者,太原君没有任何资历,恐怕难以服众,难以轻松调动带兵之校尉。将令出,兵不受,此乃军事大忌!”

    “卑将斗胆,请陛下收回成命!”

    “若是出征不可避免,请更换其他将领!正所谓举贤不避亲,卑将举荐吾父李广!吾父征战数十载,一定可以不负众望,凯旋而归。”

    “陛下,卑将对太原君领兵之看法,与李椒将军意见大体一致,只不过,臣举荐之人,乃不败将军。”李息快速出列,急忙说道:“程不识将军资历不在李广将军之下,战绩亦不在李广将军之下。若是由其带兵,不出三个月,蛮夷必定平定。另,若是匈奴趁机骚扰,程不识老将军有对抗匈奴之经验,一定可以保大军无忧。”

    他俩的意思很明确,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白明哲带兵!

    二人底线一致:绝不能让外戚势力再次掌控军权。

    当初周亚夫身亡,窦王孙在世的军方局面,这群边境将领不想再体验第二次。

    至于更改意见,自然是希望自家BOSS领兵。

    一万九千人打一群野蛮人,这可是捞军功得好机会。

    马邑之失后,已经好久没有捞军功的机会了,如今来了这么一个好的机会,怎么能轻易放过?

    刘彻轻轻地抚摸着座位的扶手处,咧着嘴笑着,没有多说,而是把目光看向了韩安国,“中尉卿,君说一下看法吧。”

    韩安国看了一眼低着头的卫青,又看了看眼神在殿内乱瞟的公孙贺。

    作为一个老狐狸,他很明白刘彻不发话的意思——对于陇西、北地的意见,不满意!

    于是,他声音洪亮,底气充足,道:“陛下,卑臣以为,让太原君带兵,未尝不可,只是需要派一名心腹前去协助、指导。如今大汉老一辈将领年事已高,不出十年,恐怕都将失去当年的锐气。而中年一代,如李息将军、李椒将军、公孙贺将军,风头正盛,正处壮年,可以再支撑大汉军队二十年。”

    “然,二十年后,在中年一代将军也步入天命之年后,大汉军队,该由谁带领?”

    韩安国微微一笑,“因此,卑将建议,此时培养二十年后新一代的将领,未尝不可!尤其吾听闻,太原君精通兵法,得孙子、留侯真传,此乃大汉之机遇!当初赵括纸上谈兵,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带兵经历,才有长平之战赵国军队全军覆没之结局。”

    “如今大汉山河稳固,唯有北方匈奴连年侵扰。无内忧,仅外患,何尝不是练兵之机会?若是太原君战败,积累战争经验,在日后的成长中,将会是一份宝贵的财富。相信,以太原君之天赋,不出二十年,吾大汉可多一位不败将军、飞将军!”

    李椒眉头一皱,看着韩安国,不满地说道:“中尉卿此言差矣!匈奴不过一群蛮夷,吾大汉已经对匈奴宣战,不出二十年,匈奴必定灭亡。二十年后,焉需不败将军、飞将军?”

    “李椒将军,匈奴侵略大汉已经近百年。百年时间,都没有平定匈奴,汝何来信心,二十年平定?”韩安国用训诫晚辈的语气说道,“哪怕汝父在此,也不敢声称二十年平定匈奴吧?”

    李椒一扭头,“哼,这就不用中尉卿关心了。反正,令太原君带兵,完全没必要!能稳赢,为什么要拿将士们的性命去赌?”

    “好了,两位爱卿争论了这么久,一定累了,先休息休息,听听其他人的意见。”刘彻挥挥手,打断了二人,“卫青,卿有什么看法?”

    白明哲和卫青走的很近,他想看看自己小舅子的看法。

    卫青看了看周围注视自己的两千石大臣,无奈一笑,出列,面对刘彻,拱手作揖,才说道:“陛下,卑臣以为,太原君将士兵征调至高密县,一定有他的想法。正如水战之事,自春秋战国之后,谁人还能提出?王翦、蒙恬,皆陆上带兵名将,从未考虑海战之事。”

    他腰更弯,长呼一口气,“卑臣觉得,如果有水军,那出兵闽越、南越,恐不是难事。如今匈奴还没有大规模侵略吾大汉边境,正是一个练兵的好机会。”

    “另外,一万九千人,的确有些不安定的可能性。卑臣建议,派一人携陛下诏书前往高密县,协助太原君。至于人选,臣建议北军校尉苏建。”

    刘彻一愣,低着头,轻轻呢喃,“北军校尉?苏建,这个名字有些熟悉。”

    韩安国笑着说道:“陛下,此人原先是代郡太守。在代王举荐之后,来到长安,成为了北军校尉。”

    “原来是他!”刘彻恍然大悟,“此人性格如何?”

    韩安国激动地说道:“陛下,臣愿以性命担保,此人性格纯正、正直刚良,若是派他前去协助太原君,一定可以完成陛下交代的任务。且苏建在北军之时,一直统帅八百人,有带兵经验,可给太原君提供经验。”

    李息眯着眼睛,冷冷的看了一眼卫青之后,盯着韩安国,“侍中公,中尉卿,令北军校尉插手郡国之事,这不妥吧?”

    韩安国反问一句,“为何不妥?都是效忠陛下,有何不妥?”

    李息摇摇头,沉声道:“吾只是觉得,这不符合大汉祖宗之法,若是实行,令世人如何看待?”

    “哈哈哈,祖宗之法?”韩安国不怒反笑,“吾大汉对待匈奴的祖宗之法可是和亲!如今对匈奴宣战,一样没有遵循祖宗之法!百姓如何看待对匈奴宣战?将陛下之行为看做宣王驱逐西戎,将陛下看做三代之明君!”

    李椒作为陇西之人,比较熟悉周王室驱逐西方蛮夷的历史,急忙说道:“昔日宣王驱逐西戎,是因为有南仲大将军!如今陛下是宣王,太原君可不一定是南仲!令一个毫无带兵经验的小辈调兵建军,可不是一件好事!”

    刘彻听了之后,幽幽叹息,“国不出南仲,此乃朕之过也!”

    群臣一听,吓得急忙都跪下了,齐声道:“陛下,此乃臣等之过也!”

    “唉,卿等争论不休,这让朕如何决断?卿等皆言之有理,朕,难以抉择。”

    李息与李椒对视一眼,同时点头,随后一同拱手而拜,“请陛下三思!”

    卫青和韩安国也拱手而拜,“陛下三思!”

    刘彻再一次重重的叹息,“唉,让朕思考一会儿。”

    说完,他低下头,闭上眼睛,静静地思考。

    虽然陇西、北地反对,但是,出兵卫氏朝鲜,事关长生,不能马虎!

    这一场战争,必须打!

    而李息说得也不无道理,让一个毛头小子当将军,好像还真有些不妥。

    事情还真的有些难办。

    正值他思考权衡之际,忽然,殿外传来了一阵高呼声,“报!!!陛下,高密县八百里加急!!!”

    刘彻猛地睁开眼睛,一下子从座位上跳起来,大喝一声,“快,让传令兵进来!”

    白明哲竟然又派人来了,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了。

    “宣传令兵上殿!”

    “宣!传令兵上殿!”

    承明殿大门打开,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传令兵手举一块帛书,匆匆忙忙地冲进承明殿,他的嘴里还嚷嚷着,“报!!报!!高密县急奏!”

    刘彻一挥手,命令道:“春陀,赶紧拿上来!”

    “诺!”

    接过白明哲写的两份帛书之后,刘彻呼出一口气之后,开始了阅读。

    每读一行,他身体的颤抖就增强一分。

    当读到南仲军的部分时,他的瞳孔中已经布满了血丝,额头上的青筋早就已经好好凸起。

    他面红耳赤,激动到了极点,竟然忍不住,高声念了出来。

    洪亮坚定的声音配合刘彻身上九五之尊的气势,瞬间让南仲军三个字变得沉重无比,甚至,承明殿中文官队列的很多大臣,都喘不过气来了。

    “明哲不才,愿意效仿南仲,平定蛮夷,使强汉之名传播海内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今日军成,吾颁布第一条军令,亦为不能更改之军令——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哈哈哈哈!好!好啊!好一个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好一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刘彻猛地一拍大腿,笑容不止,不由得喝彩。

    在他看来,白明哲化用《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中的“普天皆是王土,四海皆是王臣”,简直是在对他必生追求进行缩写。

    刚刚才感叹国无南仲,白明哲就宣扬希望建立南仲军!

    这不是知己是什么?

    若是大汉将领都有这种觉悟,何来马邑之失?

    刘彻胸口不断起伏,呼吸变得急促。

    将这一份帛书放下,他瞪着武将群体,提高声调,郑重地说道:“诸位爱卿,朕希望尔等记得这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没有忍住心中的激动,刘彻再次高呼两次!

    “虽远必诛!”

    “虽远必诛!”

    也许是被刘彻产生的氛围感染了,文武百官同时跪地,对刘彻一拜,同时高声呼喊,“陛下圣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哈哈哈哈哈哈!”刘彻大笑,重新坐下,将帛书整整齐齐地叠起来,道:“太原君想要建立南仲军!诸位爱卿怎么看?”

    白明哲都说自己想做南仲,言外之意,刘彻就是宣王。

    李椒虽然有老李家的自傲,但不是傻子,知道什么事情不应该做。

    宣扬可是周王室中兴之王,自己要是阻拦白明哲建立南仲军,那就是在阻止刘彻向三代看齐。

    他不想找死!

    最终,李椒苦笑一声,说道:“陛下……臣觉得……太原君可为将,然,还是需要有人协助。卫侍中举荐苏建,然,卑臣觉得,李沮比较合适。”

    看着刘彻疑惑的神色,他补充道:“李沮侍景帝,在军中有一定声望。若是他协助,将士们定然不会有怨言。且李沮将军为人开明,不斤斤计较,一定不会出现两将相争之局面,希望陛下考虑一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