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日月永在 > 第五百七十四章: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五百七十四章: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对于李翼这个人,朱文奎给了这么一个评价。

    “儒商。”

    很难相信,一个做买卖的生意人,竟然在谈及各个方面的时候都可以说的头头是道,最重要也是朱文奎最欣赏的,便是李翼在说起这些事情时的语气。

    不急不缓,让听得人心里很踏实,有一种为之信服的魅力。

    所以朱文奎问过,令他意外的是,李翼竟然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二代。

    他的父亲,早年竟然是北平右布政使。

    那时候大明的行政区划里面还没有河北,北平布政使算是一省的封疆大吏了。

    而李翼本人,也在建文四年的时候通过了北平的省考,还是三甲录取。

    学霸、高干子弟,这么一位注定可以在政坛大展拳脚的人物,竟然转行做起了生意。

    “当我看到我父亲在任上一年比一年累的时候,我就知道,未来这做官一定不会再舒服了。”

    李翼的回答让朱文奎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这个国家在一五计划提出来之后,发展的速度实在是太快了,快到令我为之震惊,也恰恰是因为发展的速度快,那么蕴含的时代机遇自然数不胜数。”

    对于自己的成功,李翼谈的很少,将今日的一切都归于了运气,很是谦虚:“所以我算是恰好赶上了,真说起能力来,我还谈不上什么人物。

    蒙同行们谦让,厚颜做了任河北工商联的理事长,德不配位,德不配财啊。

    所以平素里就多看看书、看看报,增加一下自身的知识积累,不至于出了门让人家笑话成暴发户、泥腿子。”

    对李翼,朱文奎属实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突然提出了这么一个邀请。

    “李兄若是不嫌弃的话,可否来北京府,充做一下我个人的经济顾问呢。”

    朱文奎这番突如其来的邀请让李翼稍微有点发懵,还没等他开口,便又听到朱文奎的主动解释。

    “是这样的,眼下北京城新建,无数各省的富商百姓皆趋之若鹜,房价飞涨、经济正在迅速繁荣,而我对经济这一块,实不相瞒并不擅长,所以很希望能得到李兄的支持,多多提点建议。”

    话让朱文奎说到这个份上,李翼若是再拒绝那便是不知好歹了,当下颔首笑应。

    “固所愿也。”

    从按察司办公楼离开的时候,朱文奎是面带笑意的。

    虽然今天对他来说并不算是多么舒心的一天,但是却邀请到了李翼这么一位大商人来做自己经济改革的顾问帮手,毫无疑问的喜事一件。

    “福祸相依,世上哪有尽善尽美的好事啊。”

    朱文奎用这句话来安慰自己,抚顺了自己的心气,以方便尽量用平和的心态来融入北京这个新的工作环境。

    十月初一就是南京中央朝廷北迁的日子,留给他朱文奎的时间并不多。

    首先便是吸纳更多的居民,北京眼下七十万的百姓数量对于一座十五世纪的城市来说固然已是巨城,放到四川、云贵等地,都快占到小半个省了,但对于北京这座新的巨城来说,根本填不满。

    北京六十个区,眼下只有稀少的十几个区人声鼎沸,等皇帝一到,难道去其他地方看空城吗?

    而想要引入百姓,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新百姓群体迁入之后的生计问题。

    “农民是首先不能考虑的,北京城外并没有太多的耕地,北京城的口粮供应现在基本依托辽东和河北两大粮仓的供应,北京往保定、正定、辽阳三府的高速,每天的运粮车都络绎不绝的排成长龙一般。

    迁农户入北京,无法解决这些百姓脱产后的收入问题,所以我们面向的群体,是北京城眼下这座城市需要的群体。

    手工业者、工人、服务业人员和个体小商贩。”

    在六月份的府司会议上,以顾问身份出席这次会议的李翼侃侃而谈:“而想要吸引这些群体,首先需要的就是招商。

    北京当地的工商联一直在扩招新成员,壮大本土的商业力量,我可以让河北的工商联在这一领域和北京达成合作,依托平津港的海运,连接辽东和日本。

    搞京、津、冀共同发展,相比起平津、河北两地,作为我大明新首都的北京,当仁不让的必是周遭各省富商最喜欢,也是最想安家落户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可以拿来吸引他们的地方,我的想法是,在北京为河北、平津、辽东、山西的商人都免费建造一栋商会驻京楼供他们办公使用。

    尽可能的将他们各自商业的总部迁到北京来,这样他们的生意重心就会偏离。

    紧随其后的,我们可以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或者说让步,中央早几年就有贴补政策,眼下每年依旧有近三千亿投入市场,那我们北京府也可以效法中枢的政策,在我们自己的财政里面,省一部分出来贴给这些愿意迁来北京的商人。

    或者以提供土地免费使用的方式来作为另一种补贴行为。

    只要商人先来了,那么商机就来了。

    建厂、招工、扩城。

    家庭的小作坊、小手工业人员、工人群体增多,服务这一群体的小型个体商贩势必会增多,那么小市场经济就会先繁荣起来。

    小市场经济繁荣了,整合这些小规模生产资料的产业链条就会诞生,大宗的市场交易行为就会诞生,那么,大市场经济也会跟着繁荣。”

    对外招商、京津冀协同发展、财税见面政策、工业用地免费提供。

    李翼的话大致可以围绕这四点核心内容,在座的官员里面大多年轻,也不存在听不懂的老传统,个个都目露深思。

    “总的来说,李理事长的建议还是具有很高可行性以及实施性的。”

    最了解北京情况的陈昭先开口,表态支持:“北京地处北方,靠近塞北,冬天易冷,山西河北的煤商就看到了商机,这些年北京的煤业就很发达。

    如今北京被定为首都,外省的富商又看到了房产业的商机和利润,这两年可谓是纷涌而至。

    说明什么,说明只要我们能够拿出让商人们动心的未来商机,就不用怕招商工作做不好。

    画蓝图的本事,咱们还是有的吧。”

    在座众人无不是哈哈大笑。

    论及画饼,在座的哪个都堪称是舌绽莲花的能人,要不然可真就枉做那么多年的官了。

    “北京眼下有天下独一份的政治优势,加上交通便利,临近依靠平津港,也有海运,怎么都不至如闭塞。

    城外大片平原,空地无数,可以用来建厂的用地取之不尽,先把工业园建起来,在协调辽东、山西、陕西、漠庭、河北五省地方,在各省进行招工,将各省那些山区穷旮旯地的贫困户迁出来实城。

    既可以解决那些百姓贫困落后的生活环境,也顺便可以为咱们北京的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一举多得,正好如李理事长说的那般,咱们呐,京津冀协同发展,再联合兄弟省份,北方一盘棋,通力合作搞发展。”

    别看陈昭在前几天的时候一身的官僚气,但真说起工作来,一样讲的井井有条。

    这让朱文奎不禁刮目相看。

    “规划工业园的事也不难,印度和日本的劳工,眼下在河北、辽东的就有近五十万,向内阁打申请,先拆借个十几万用用。”

    基建人力对眼下的大明来说是最廉价,也是用之不竭的。

    别说在华北平原上盖一个最大规模的工业园,就算是直接加盖一条新长城出来,对于眼下的大明来说,都绝不会动用一丝元气。

    这绝不是瞎吹,而是实打实的底气!

    是雄厚的,源源不断的超强国力带来的底气。

    “表决吧。”

    朱文奎最后拍了板,环顾四周:“都有没有问题?”

    见所有人都支持,朱文奎便看向会议桌侧位几名负责记录的书记员。

    “通政司拟好会议纪要,抄录一份,送往南京通政司。”

    语落起身。

    “散会。”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