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玲珑在少年 > 第三十六章 天使一帅玩退赛(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玲036)素什锦,五香彩虹奉承的屁;为至亲,真爱分身背锅之鱼。

    这个杜纤釿也是个大活宝,跟各班多数同学都能见面熟,仗义豪爽耿直,人缘儿超级好。与人乍见没出三句话,就能亲如一家。原本按成绩是分在五班的,后来不知家里使了什么力,在入学后的首次复查检测中,成绩还可以。于是,重新调班的时候,顺理成章地换到了二班。

    自打来二班之后,好似带入一股南太平洋夏季湿润的暖风,搞得像早市上成捆的蔬菜,喷撒了玉泉山的清水,立即郁郁葱葱,精神挺拔了起来,整体都比原先活跃了好几个分贝。

    经常在课间休息时,路过的人会不经意瞥见,二班教室里有一群孩子围在一处扎堆神侃,仿佛五百只鸭子遛弯儿,路遇五百只大鹅在洗澡,放肆地喧哗争吵,纵声爆笑,不亦乐乎。

    自不必多说,八成都是以杜纤釿为核心的小型公然八卦集会,议题不是追剧就是吃喝,不是动漫就是帅哥,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永远有的说。直到上课的钟声响起,才能訇然散开,落回到各自的座位。那笑意需要开课十几分钟,才会渐渐消退,专注于讲台。

    上课钟声铛铛响起,历史课教授夹着讲义迈着平稳的八字步走进教室,课堂上一片安静。维维安这才翻开数学作业本,找到一支笔和一块残缺的三角板开始狂赶功课,异常勤勉认真。历史教授尽管有些不大适应他今天的消停,也没有改变对维维安的一贯态度:你爱咋咋地吧!

    晚上的闭幕式按时举行,晚会在热烈而友好的气氛中顺利落幕。

    闾丘慕薇以实至名归、当之无愧的优势,夺得演唱组年度总冠军,她演唱的决赛曲目是,由闫欣玫作词,诗社联合编曲配乐的《祖国生日快乐》,该曲目曾经在190年国庆时预演过,当时就反响不俗,这回又做了全新的改编,加入诗朗诵与小合唱,和声与伴奏效果更加震撼,还增加了杜天纯、谭欧阳协助设计的背景大投屏,画面精美、壮观、流畅的视频充满正能量。因此,他们这个节目,还同时获得了集体创作一等奖。

    呼声同样很高的首席帅哥维维安,虽然区居第二,但获得了最佳编舞、最佳原创音乐奖,也分外开心。他的参赛曲目是白不懂与郁宝斋联合作词,维维安独立作曲的《生就舍得》。

    事后,维维安追着白不懂、郁宝斋和凯文赵,非要请客感谢,白不懂指着维维安笑骂道:“我去,看你这厮臭美得,直冒三鲜五花大鼻听泡儿,活像个傻一三鼠标垫儿。哈哈哈——”

    郁宝斋正在入神看书,倒是也学会了本地怼人的常用口语,抬头侧目白了他维维安一眼,淡淡道:“一鞭去!”

    白不懂哈哈大笑:“那叫‘一边儿去’!不是‘一鞭去’。学得有点儿夹生啊,秀才。”

    郁宝斋脸色微烟,不好意思道:“滚。这回-鹅,不用加鹅话音了吧?”

    维维安叹口气:“看在你们帮我作词的份鹅上,就让你俩一次骂个够。吃什么?少啰唆,不然一会儿我改主意了,你们别‘偷鸡不成,拾了一把米’,后悔到肠子铁青,可都晚了哈。”

    郁宝斋歪着脑袋思考:“这话听着似乎有点奇怪,好像哪里不太对吧?老白,你说呢?”

    白不懂对郁宝斋解释:“诶,这你就不懂了吧?这是我朝一民间谚语,他骂咱俩是小偷,没偷到母鸡,只好捡一把小米回家,凑合着当饭吃呗。意思是:亏大发啦!哈哈哈——”

    谭欧阳怒道:“你们俩真不厚道,那叫:偷鸡不成蚀把米,是腐蚀的蚀,不是捡拾的拾。意思是米白喂了,鸡还没抓到,一般是指:比预想的损失更大一点。你们别在这里误导人家,欺负人家不懂汉语,这样不太好吧?”

    白不懂立即点头赞同道:“您说得对,维帅一歪果仁儿,能知道谚语就已经相当难得了,不能强求他每一次都用得准确无误。是我们错了!”

    郁宝斋听出他们两个一班的男生话里有话,在故意挤兑维维安,便转移了话题解释道:“其实维维安,你真的不必客气的,那篇歌词只不过是我们诗词社团的投稿。我起草的一稿,老白是副社长,修改了几处,最后提交完成的一次课余作业而已,不算什么了不起的大功劳,你不必放在心上。”

    郁宝斋因参与不少社团活动,时间上有冲突,最终也没应邀出席谢恩宴,只表达了歉意。

    白不懂倒是没客气,点名吃了一张乌巢巨型烤肉披萨,一盆凯撒沙拉,一份意式肉酱面,几乎撑到衣服崩扣,原地爆炸。第二天就发高烧、休病假,被父母接回家调养去了。

    直害得,二班的杜纤釿带头群嘲:一班的男生太没品,除了亏什么都肯吃。

    凯文赵却毫无兴致,各种搪塞,永远推脱自己没空。最后拗不过去只好吃了一桶冰淇淋,权当了结此事。当时,学校没有第三个人知道维维安请凯文的真实理由,因为整件事的全程,包括他苦心孤诣点灯熬夜想出来的大招本招,也不过只有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彼此心照不宣。

    也因此事,背后还招致了不少八卦戏精们脑洞大开清奇百怪的,对无聊同仁剧情的猜疑。这个时代就是全民爱组CP的时代,自古腐女爱西屁,眼里肚里都是西屁。

    亓官阆月从杜纤釿的口中得知事情真相,立即触发了灵感,便在校网上发表了一篇小文:《分享一条真爱的鱼吧!》。

    此文一经发出,很快就引起了校内上下极广泛的关注,因为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感触。最后,该文还被市里的“华闻杯中学生征文比赛”相中,评选为高中组季度最佳思辨论文。

    【+36附一】:《分享一条真爱的鱼》原文

    曾经有一条无辜的鱼,被分身而食,却为一对儿母子背负了千年的痛苦,万世不得解脱。

    有个著名的母爱故事:一个母亲在临终前,终于告诉儿子,为娘吃了一辈子鱼头和鱼尾,其实,你老妈我,也是爱吃鱼肚子和鱼背的。儿子听到后痛哭流涕,深感母爱之伟大与不易,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

    原本我也是被森森感动过的人之一,只是每每想起这对母子时,总觉得有哪里特别不爽。

    可这是为什么呢?

    于是,我为自己内心的阴暗面,陷入了更深层的羞愧和自责。是不是我们已经铁石心肠,或没心没肺了呢?

    今天我终于想明白这件事的问题所在,弱弱问一下:这个母亲确实付出颇多、十分无私,但从她的遗言来看,那是真的在爱自己孩子吗?

    您都已经含辛茹苦地把儿子抚养长大,看着你疼爱的孩子吃鱼身,不正是你希望的事吗?为何觉得是在吃苦?吃鱼头和鱼尾也是你自己的选择,没人要求你一定这么自己委屈自己啊?这不是小孩子的过错。

    难道是你自己,其实一直都在:心有不甘,难掩怨尤?怨天尤人,不服这份艰苦和付出?

    否则,为何会在生命弥留之际还要一吐为快,给你最爱的亲人,留下一份懊悔与自责?这是真的母爱吗?

    临走时,要留下一个悲情的怨念给身边的亲人,是想让孩子终生心怀愧疚,忘不了你吗?想让他从今往后,每次在吃鱼的时候都会追悔莫及,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母子“真爱”吗?

    这到底是在拔高母性的伟大,还是考验儿子的孝心,或是在贬低家人的亲情?这个故事,让人听着不舒服。

    既然曾经选择了,做一个为爱倾情付出的人,那就心甘情愿,坦然面对这个结果好了。

    如果不情不愿,就不要委曲求全,已经自虐牺牲,还觉得痛苦为难。何等纠结的人生?不如索性与孩子一起快乐分享美食,把整条鱼吃得干干净净,再共同去面对生活的艰辛甘苦,那该有多痛快!

    孩子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不堪一击,他们原本可以很坚强。是过度的保护,宠坏了他们。未必是他们不领情,不感恩,而是他们根本就不知道。

    母亲说自己爱吃鱼头鱼尾,其实内心也爱吃鱼肚鱼背,虽是个善意的谎言,原本很感人,但要让一个幼小的孩童去猜测这话的真假,是不是太难为儿子了?只因他相信母亲不会骗人。

    其实,孩子的很多心理,是父母造就的。

    好比说,如果我们的家长不做出发愁、怜悯、心疼、讨好的表情,早早备好一大堆诱惑、补偿的玩具和糖果,在一旁哄骗着宝宝来吃药,小孩子原本不大知道药有多苦,多难以下咽。

    其实,是大人自己害怕吃药的表情和语气,直接灌输给无知的孩子,才导致他过分紧张,过度防御,以至于夸大了恐惧,强化了耍赖、撒娇的心理。因为一旦示弱,家长会倍加关爱。

    很庆幸,幼年生病的时候,爸妈从来都是平静坦然地通知我:吃药啦!吃了就不再难受。于是在我的记忆里,从来就没觉得:吃药,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略微苦点,但可以接受。

    不要用成人的想法,去推测单纯的孩子,他们远比大人们想象中的,干净善良勇敢得多。

    好吧,那属于另一个命题,今天还是回到我们的母爱主题。

    其实,多数孩子原本没有那么自私,如果看到妈妈吃得开心,他会比吃到鱼肚子更开心。每个人喜欢吃哪里就主动说出来,一家人同甘共苦,品尝到整条鱼的各个部位,这样不好吗?

    不用担忧,一旦说出了你的心里话,就教会了他自私自利,不顾旁人。

    而恰恰相反,这是在教会他:一条鱼,无论哪里好吃,哪里难吃,全家人都要同乐共享,一起解决。没有谁应该吃好的地方,谁应该吃不好的部位。

    再说了,您怎么就知道,孩子不爱吃鱼头或鱼尾呢?

    你自己喜欢吃鱼肚子,别人未必也喜欢啊!为何不去了解一下,亲生儿子的真实想法呢?或许他真的喜欢吃鱼头鱼尾,却也在默默地迁就你的爱好。于是,两个都在暗地里做出牺牲。

    这是你故意表现出来的假象,为让母亲开心,儿子也在表演假象,那结果就更加悲催了。

    于是,这种盲目的自我奉献,造就了双重悲剧。你一生都不快乐,他也未必感到被呵护。孩子可能一直认为:老妈就是喜欢吃头尾的啊!我虽不爱吃肥肥的鱼肚子,厚厚无味的鱼背,那也要成全妈妈的喜好。看,我多么孝顺、懂事!

    你们看,他还自我感觉十分良好,自认为挺伟大无私的呢。

    即便孩子不爱吃鱼头鱼尾,也并不知道:你是用善意的谎言欺骗了他,同时勉强了自己。那么,这样无谓的牺牲,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除了成为一位母亲念念不忘到终老,自己吃苦忍受一辈子的纠结外,又能起到什么作用?怎能达到教育、感化、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无私与感恩之人的目的?

    不是这位母亲有什么错,而是她的教育方法,真的不够聪明。

    根源是,这位母亲用自己的主观臆断,剥夺了双方吃鱼的享受,问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因为这种关爱呵护,一开始就带着主动意识和掌控权,即便你自认为付出了太多,牺牲很大,结果未必就能教育出一个孝顺你、了解你、尊重你的孩子,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你的误区。

    最可能,也最普遍的结果是:那儿子会把这种 含辛茹苦的爱,“自我牺牲”的精神遗产,传递到下一代身上去,延续着一份生命不能承受的,沉重又委屈的纠结。

    这故事的问题在于,人们为什么非要把一份简单、纯粹、美好的爱,扮成一部苦情剧呢?

    类似事先套路好的苦肉计,目的就是为考验儿子的良心、善心,最终换取他对你的孝心?还是为了让世上依然活着亲人们,一辈子心怀感激、内疚和负罪感,时不时觉得愧对于你呢?

    真相,是不是很残忍?

    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所谓自残式的“牺牲精神”了,无论是对亲人,还是朋友。用自己一厢情愿的自我牺牲,来换取别人被动的:愧疚、忏悔、自责、负罪感,这不是真爱。

    牺牲,只是你的单方面选择,而对方的真实想法如何,你并不在乎!

    你只在乎,你的心里是否舒服,或者是否能自我救赎。

    这故事不是某一方的错,只是一个传统文化教育下的,苦涩又凄美的误会。

    那你们会问,怎么破?

    很简单,让我们设想一下,换一种模式开启这个悲伤的故事,结局也许要明亮很多。

    如果这对母子一开始就开诚布公,将各自的心愿和喜好都坦诚地表述清楚,当面说出来。那将不再有,用母爱的隐忍和牺牲,委屈与幽怨,临终前却换成的,儿子后半生的心理阴影;也不再有亲人内疚的泪水,和后悔的表情。

    只有真情实意的:分享甘苦、同舟共济、快乐相爱,将这一份美好,持续传递到下一代。

    这才是我们共同需要的真爱!

    不站在高处去施舍恩泽,大家一起平等地坦诚相待,这样的骨肉亲情,不是更美好吗?

    (敬请待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