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大师 >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教浅析(十七)

第一百四十三章三教浅析(十七)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看看,孔老夫子并非是光动动嘴皮子讲论些之乎者也吧?

    你们以为老夫子就是整天吃饱饭没事做,常常去自助游巡回劝学,最后落得个身心疲惫、面目憔悴的可怜兮兮模样啊?

    NO、NO、NO、NO

    一个真正修道人应有的严肃态度,可是这样并不完全,他更有洒脱自在,怡然自得的一面。

    究竟洒脱到什么程度呢,且听怀瑾先生讲解。

    《道德经》上形容为,【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春天到了,天气渐渐暖和,冰山雪块遇到暖和的天气就慢慢融化、散开,变成清流,普润大地。

    【伊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也就是这层含义。

    前句讲人格之庄严宽大,后句则是指胸襟气度的潇洒。

    不但如此,一个修道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也要非常厚道老实,朴实不夸。

    为此,不要看到他人其貌不扬就心生轻视。这类人就像一块石头,虽然里面藏有一块上好宝玉,或者金刚钻一类的东西,但没有敲开以前,别人不晓得里面竟有无价之宝。表面看来,只是一个很粗陋的石块。或者有如一块沾满灰泥,其貌不扬的木头,殊不知把它外层的杂物一拨开来,便是一块可供雕刻的上等楠木,乃至更高贵、更难得的沉香木。若是不拨开来看,根本无法一窥究竟。

    至于“旷兮其若谷”,则是比喻思想的豁达、空灵。修道有成的人,脑子是非常清明空灵的。如同山谷一样,空空洞洞,到山谷里一叫,就有回声,反应很灵敏。

    为什么一个有智慧的人反应会那么灵敏?

    因为他的心境永远保持在空灵无着之中。

    像我们心境不空的这些人,便如庄子所言:“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意思是,整个心都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东东所塞死了。就等于现在骂人的话:“你的脑子是水泥做的,怎么那样不通窍。”整天迷迷糊糊,莫名其妙,岂不糟糕!

    心中不应被蓬茅堵住,而应海阔天空,空旷得纤尘不染。道家讲“清虚”,佛家讲空,空到极点,清虚到极点,这时候的智慧自然高远,反应也就灵敏。

    庄子云:【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颡?;凄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若然者’,一个人能够修养到这一步时。‘其心志’,他心中没有妄想,没有烦恼,“心志”是精神专一。“其容寂”,慢慢他内心的修养,影响他的外形,也很清净,就是我们讲的神仙菩萨那个样子。

    “其颡?”,额头发亮,有光,很充满。

    这样的人,有没有情感变化呢?那是不是像个木头人啊?

    其实不然,他有情感变化;‘凄然而秋’,当他看到别人很可怜的时候,他会很慈悲,会可怜别人,他同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反应很自然。

    “暖然似春”,换句话说,他的态度虽然很严肃,像秋天一样,可是跟他一见面一谈呢!很温暖,好像坐在春日暖阳的微风中,很舒服,很温和。

    “喜怒通四时”,同春夏秋冬一样,自然合那个时令;不是喜怒无常,是喜怒有常规,是很近人情的。作为一个佛,一个成功或有道的人,内外作为都很近人情,不是不近人情的。如果一个修道的人,看去神秘兮兮古里古怪的,那已经是属于医院神经科名下的范畴了,哪里还是在修道对不对?

    修道的人非常平凡,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

    形容他在这个世界上,与物理世界,一切万物之间,相处非常恰当相宜,可是你研究不出来他的意思和做法。而且处人处事都蛮高明,事后一看,恰到好处,恰得其份,恰得其所。

    “与物有宜”就是儒家所讲的仁义,也是真人的境界。

    学习佛法的同学都是知道的,每个【佛】都有他的色身。我们欲界的众生才有**,这个生命的存在是有血有肉的;色界的众生就不一定,不是像我们有血有肉,而只有光色;无色界的众生连光色都不是,更不是我们这个**样子,但是生命还是有个体的存在。这个个体是从大我中分化出来的小我身体。在佛法里,所有三界众生,不管是哪一种身体,都称为色身。

    色有两层意义,第一,我们的身体是四大假合之身,属于铯法的,所以叫铯身;第二,色也包括光明,即使是欲界的众生,有成就的人的色身自然就有光,这是铯身的光,不是电灯的光,讲修持一定要了解这个问题。

    例如禅宗讲大彻大悟成佛,成佛了吗?

    成了,只不过大部份成的是法身之佛,明心见到自性。

    法身起用成就了没有?

    还没有,因为铯身没有转。

    悟了道要转这个父母所生的肉身,转成?陈?谀欠鹚??淼纳?恚?鞘枪饷鞯摹

    据说一千年来都没有铯身成就的人。肉身在死后不烂,还不能算是色身成就,仍是法身成就的一个附带作用。铯身成就的修行者,生时自然是有六通,要走时不用去烧他,他化作一道光就去了。借用道家两句话来讲,到了最后是“散而为气,聚而成形”,色身成就也自然能脱胎换骨。

    每一个佛的铯身不同,阿弥陀佛、药师佛、释迦牟尼佛,他们的铯身都不同,但是成了佛都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用四个字归纳就是相好庄严。对修行人来讲,就是考验,不要说成佛,就是到了小乘罗汉的果位,相貌都会转变的。罗汉的相貌也用四个字归纳,就是清奇古怪。清就是不俗气;奇是奇怪,不是说脸像马,眼睛像猴子那种奇怪,而是奇怪又可爱;古是古老;怪是怪相。所以有阿罗汉的成就也是脱胎换骨的,这都是实际功夫,不是空谈理论就可以的。

    像我们这些学佛的人,修持多年下来,生理和心理没有一点改变,那个脸还是拉得很长,让人都不敢望他,更不敢亲近。这就是不对了,修持的人即使有一点点成就,也会无形地影响旁人,让人觉得他可爱可亲,自然会起亲切感,或是庄严感。这个就是功德,是功夫成就而累积起来的。

    所以说,孔子的学生形容老师的气度与佛家子弟形容佛陀的评语是一样的——【望之伊然,即之也温】。

    意思是,刚看到他的时候觉得相貌庄严,在心里面个个怕他,等到一接近相处时,倒觉得非常温暖,很是亲切。

    孔门子弟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意思是,颜渊感叹地说:“孔子看起来像一座山一样的伟大,巍巍峨峨。讲学风格又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滴,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又跑在后边。讲起话来,那真是谈笑幽默,和蔼可亲得很。他用广博的知识丰富我,用严肃的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是做不到。虽然已经竭尽了全力,这座珠穆朗玛峰还是在眼前耸立着,自己仍然觉得没有路径可以攀登上去。”

    我们知道,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友情馈赠了孔子很多名号,诸如有【玄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至圣先师】等等,但大家通常都是称其为【圣人】。其实从转换观念来看,就是把他老人家当做【佛】来平等看待,也并无不妥之处。

    为此,后世很多的佛门弟子,在私底下也暗是自佩服孔老夫子这包药滴。

    看了以上这些,据此就可以分析得出,所谓‘修行’这种东东,是须要身心相互作用滴,也是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滴。最好是在修习之前,先把理论这些基本整的入了门才行。

    现在应该不会有人觉得【修道】,就是如此简单的东东了吧?

    其实要按照今日现象来讲,由于先人在历史上把天文数数啊等等,很多科技之流的东东,常常浓缩为一个字。传承到了现在,我们后人不懂,所以歪解其意的事情多了去。

    所以奉劝同学们在看待我们老祖宗传承这些的东东时,要非常的仔细才行。

    有没有想到过;《道德经》云:【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结合上边颜回先生对‘坐忘’境界的描述,是不是给人以异曲同工之妙?

    看到此处,估计有些同学已经在想象中浮现出,影视剧上边法官疯狂滴用小锤敲击提醒的场面来,证据,证据,证据!

    那么,这种东东真的假的?到底有没有证据呢?

    要说起‘证据’这种东东,用道听途说的来敷衍,恐怕很多同学们都是不干滴。

    所以,只能是拿自己一段荒唐经历,发布来跟朋友们分享下。

    但首先,请允许在下以庄严的态度起誓:“自己用人格担保,如下所说人事,都是真实不虚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自己在年轻的些时候,曾经狂热滴迷恋上了【气功】这种东东(当时三家这些理念一概不知)。在当时受到文章中那些气功大师们呼风唤雨表现的蛊惑,心态十分滴向往。为此,在苦练不缀的坚持下学会了双盘。

    有次在打坐的时候,居然睡着了。待神志清醒过来想要下座的时候,想用手去扳开却感觉是空滴,这才发觉脚不见了。

    当时由于青年觉得新奇倒也不感觉害怕,心想:“自己的脚怎么就没有了呢,如果是腿麻了为啥拿手去摸又没有感觉?奇怪了!”

    就这样摸摸捏捏的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心间顿时害怕了:“格老子滴,千万不要是瘫痪了哈,没有了脚今后如何生活?”也不知道是否是由于意识起了作用,忽的手腿间所接触的熟悉的感觉,又是回归于正常了......

    现今回想起来,自己当年的这段经历虽说比较奇妙,但归根结底为瞎猫碰见了死耗子般的状况,可能是在当时不知道哪根神经偶然来电通了路所造成的现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当然,这种情形和人家颜回同学比,自然是天差地远,但由点及面总是可以推敲出儒家所说的‘坐忘’境界,是真实存在滴。

    所以说,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提倡,由于人年轻时心理较为单纯、身体相对健康,所以易于修入境界,应该及早修行。但是,您在理论还未搞通的情况下,以及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时,这些东东还是不要去触碰为妙。

    南怀瑾先生曾经告诫说:“尤其女性,不到某一步功夫不要随便开始守下丹田啊,不能随便,很严重哦,搞得不好就会血崩哦!”(这点吓人吧?)

    那么,在下为啥奉劝诸位,这些东东非要等到有了理论基础,才能有选择的去修习呢?

    说起来,这种问题当真不太好解释,为了所作说明生动一点,我们不妨来打个比方。

    譬如说,您和某个美眉从相识相知到相爱,很快就要到达谈婚论嫁的这地步了。

    此等时候,是不是就需要到‘准岳父母’家中上门去‘关爱老人’呐?

    也许您感觉自身硬件不俗,在外表上具有如同‘秦砖’中的刚毅明朗的线条,而举手投足间又自带‘汉瓦’间的飘逸俊朗风格。那么在此等敏感时刻,您这个本身就蕴含底蕴的‘老古董’,自然就不害怕女生家长们在察言观色之中,带有些近乎严酷滴挑剔的‘鉴宝’行为,对不对?

    当然了,既然是具有了‘潘安之貌,子建之才。’此等身体特质,像此种‘小儿科’的考察自是不在话下。因此见面时间才没过多久,您的‘准岳父母’们已是心花怒放的高唱‘征服’了。

    设想下,就在这种宾主双方亲切问候、其乐融融的时候,却突然产生了一个不太协和小插曲;在客厅里本来一直喧腾的电视机,在忽然间就变作了没图像、没声音也没有了电滴‘三无产品了。换句话说,就是那玩意,见来人一直不愿与它保持互动,顿时脾气发作表示不再鸟您——坏了。

    那么在这个微妙时刻,我们假设的主人公您,真正的考验就来了。

    要是坦然的承认,自己不会弄这些个玩意,估计没人会因此而责怪于您,对吧?

    但如果您在开场的攀谈时节,把自我赞誉在电器方面无所不能的话,就只能为了面子问题死扛,硬着头皮赶过去打开电视后盖了。

    在理论还没弄的透彻的情形下,非要去自我逞能,这种结果可想而知。就在电视机霹雳哗啦的一阵响声过后,不但是您貌若潘安面庞变得黑了,要是再抬头见到您‘准岳父母’他们的神情,保准是真的是——太黑了。

    看到这里,同学们应该有所认识了吧?像这种道理还未曾知晓一二的情形下,就想赶着去参禅修道,真是岂有此理。

    换句话说,就是——想要在【道】上混,不是那么容易滴。

    说了这么多,那么为什么‘三家’要提倡‘人’去修道呢?这些个东东练习了有没有好处?要知道现如今的人,没好处的事情是不肯去干滴。就是地雷战还有个,不见鬼子不挂弦,对吧?

    这个好处嘛......是大大的有滴,我们下边就来简略的谈谈。

    在五十年代,有一首歌曲在我们的长辈间相互传唱且经久不衰很是流行。什么歌呢?那就是——《翻身农奴把歌唱》。

    这首歌曲内容的实质,是在词曲间表达出了,当时西藏的农奴们自己翻身做主人的欢快情感,正如现今流行的一句话语般——我的地盘我做主。

    如果非要用那种在‘道’上混的眼光来审视一番,且容小子在此吹毛求疵,即是秉着‘鸡蛋里也要挑骨头’的精神头指出,对于我们‘人’来说,这些个东东都是假的,基本都是做不了主滴。

    为什么说‘人’是很难做主的呢?

    庄子齐物论有一则寓言,叫做“罔两问影”。

    什么叫做‘罔两’?

    都是知道,我们在太阳下走路有个影子,在影子外面还有个圈,就称为‘罔两’。

    ‘罔两’问影子:“你怎么不规矩,一下坐着,一下躺着,怎么这么乱来?

    影子告诉罔两:“你不知道,我自己是做不了主滴,后边还有一个老板,他坐着,我跟着坐;他躺下,我只好跟着睡。”

    它又说:“莫以为我这个老板就了不起哈,就我的老板自己也是做不了主滴,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大老板。”

    看见没,在人生如梦幻泡影般的短短几十年之中,想要自我做主谈何容易。您要是能够把自身幕后这个‘大老板’给真正把握住了,那么才可以说得上‘做主’的可能。

    给读者的话:

    近段时间不知怎么了瞌睡劲头很是猛烈,小子一贯原则是,在头脑昏沉的情况下绝不码字的。所以,连续几日都是没有更新的情况下,感觉很对不住人,因此在字数还未能凑足的情形下也只得整个抢先版了。

    各位不要嫌小子????拢?捎谧陨淼牟攀柩?吃?颍?贾潞芏喽?骰故遣惶???试谡?泶酥种?兜氖焙颍?娴氖歉芯醯酵吠吹南袷蔷鸵?芽?说那樾危ú皇切稳菖叮?媸登榭觥#???跃?5贾铝硕细?

    况且这种东东是不能够乱讲滴,所以自己好几次都是想就此缀笔,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这才支持了下来。当然,为什么要整这些的原因后文会交代给大家的,还请同学们稍安勿躁。总的来说,就是‘莫将容易得,当做神经看’。呵呵。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