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世子的崛起 > 一百七十五、责任分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1964年3月13日夜3时20分,在美国纽约郊外某公寓前,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巴工作结束后回家的路上遇刺。

    当时她绝望地喊叫:“有人要杀人啦!救命!救命!”听到喊叫声,附近住户亮起了灯,打开了窗户,凶手吓跑了。当一切恢复平静后,凶手又返回作案。

    当她又叫喊时,附近的住户又打开了电灯,凶手又逃跑了。当她认为已经无事,回到自己家上楼时,凶手又一次出现在她面前,将她杀死在楼梯上。

    在这个过程中,尽管她大声呼救,她的邻居中至少有38位到窗前观看,但无一人来救她,甚至无一人打电话报警。

    这件事引起纽约社会的轰动,也引起了社会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很多人以道义的角度谴责她的邻居见死不救,以此指责道德沦丧,世风日下。

    可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研究和实验后指出,这种现象不能单纯说是众人冷酷无情,或道德日益沦丧的表现。因为在不同情况下人们表现也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遇到危难,却只有一个人发现时,大多数人会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然后尽力相助,如果见死不救会产生罪恶感、内疚感,这需要付出很高的心理代价。

    可当发现的人变多时,情况就会截然不同,责任由在场的所有人分担,所有人心里的罪恶感和愧疚感都会减少,甚至降低到无,不会有什么心理负担,心里会想:即使我不帮助别人也会帮助,或者这不只是我的责任。

    这就是著名的“责任分担效应。”

    有些媒体会报道,某地某人见义勇为,而另外的地方明明有众多围观群众,却对有困难的人视而不见,无人帮助。以此让人们看了义愤填膺,批评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然后就是标准的“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

    但如果你学过心理学,知道责任分但效应就会明白,这种情况其实是非常符合人类心理逻辑的,并不能作为抨击社会道德体系的理由。

    真时情况是,少数人认识到自己责任并出力,往往比多数人简单很多,这与平时人们脑海中惯有思维逻辑相反,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人多力量大。

    这也是冢道虞现在面临的困境。

    朝廷众多大臣并不是不明白军队改制的重要性,既然皇帝的开口陈述厉害,那么肯定很多人都是支持的,可坏也坏在知道的人太多。

    大臣们并非都不忠君爱国,只是当责任分担之后,就会出现大家都袖手旁观的局面,一般来说一件事涉事者越多,推行阻力就会越大,道理正是如此。

    如果想要解决其实也简单,那就是明确责任,精简参与此事的人员。

    ......

    春风呼啸,整个山头十分热闹,其实李业不过想好不容易过年所以带着府中众人出来玩罢了,拜山神反倒是其次。很快护院们麻利的杀好羊,然后架锅煮起来。

    冢道虞和他的随从卫川不过两人,于是干脆也和王府的人凑在一处。

    李业突发奇想,带两个丫头去后山折了新发的芭蕉叶,准备做叫花鸡。大家都很好奇,因为毕竟没见过鸡还能埋在土里烧的。

    下午,众人先祭拜山神,然后以天未幕,以地为席,在山上吃了羊肉和可口的叫花鸡后才下山,月儿一路高兴的唱着歌,蹦蹦跳跳像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上山费力,下山却很轻松很多。

    来到山脚李业才发现冢道虞和卫川是骑马来的,马就绑在路边的树上,忍不住感慨两人真是心大,这荒郊野岭的也不怕马被偷了。

    他们这两匹是上好战马,马蹄很大,骨架宽,比普通驮马高大,若是拿去卖至少也是几百两银子一匹,可两人就这么随随便便拴在路边就上山。

    一路进京,路上李业没进马车,而是坐在马车辕木上,为了等护院,马车走得很慢,冢道虞边走边问他一些问题,大多跟军队改制有关,既然他知道李业也不隐瞒,同样李业也问了很多。

    虽然他有知识,但要比见识肯定比不上冢道虞,景朝开国以来边境大大小小冲突不断,到当今皇上,真说得上国家级别的战争就那么几次,一次就是南征白夷,一次北伐辽国,然后就是平定吴王,而这几次大战主帅都是冢道虞。

    王维曾写过一首诗叫《老将行》,其中有这么一句“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用来形容冢道虞再贴切不过。

    可惜景朝文治风气重,武人不受重视,也不受信任,从枢密使不得直接掌禁军而是下设三衙养兵就能看出,所以也少有年轻人会愿意去听老将军说那些事,自己的子女孙侄都是如此,没想现在有人愿意听,自然越说越高兴。

    李业偏偏就爱听这些,也对这些好奇,两人谈得来。

    冢道虞说的很多东西都让李业啧啧称奇,同时更加直观的对战争的残酷有了解。

    进城后大将军府和王府道路不同,要分开走,分别前冢道虞一再嘱咐李业,不要忘记他们的约定,看来十分着急。

    李业猜冢道虞是知道皇帝今年想要出兵辽国的,所以他才会这么着急,毕竟出兵最好在秋季,一是秋高气爽,天气好,二是一路可以劫掠秋收的粮食以充军用。

    也就是说,他只剩七八个月的时间,难怪如此着急。

    .......

    夜,又到李业最煎熬的时候,看着秋儿月儿两个水灵灵的萝莉却不能动,倒不是他正人君子,而是两个丫头年纪太小,怕给她们造成伤害。

    男人嘛,好酒及色。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也是生物,生物有两大本能,生存和繁衍,每一样与生俱来都是神圣的,这么一想好色就说得通,人要是不好色,人类怎么能够茂盛繁衍并且昌盛呢?

    这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啊!

    .....

    第二天初七,朝堂重开,所有事情重新开始,真正意味着新的一年到来。

    王府回家过年的工匠也纷纷返回,王府的所有工程继续开工,酿酒作坊、王府外水力驱动、制硝的作坊。

    酿酒作坊的事情可以交给赵四还有严炊,水力锻造作坊必须自己和秋儿亲自监工,因为那是新东西,很多地方都需要严格把关。

    可硝石作坊就大问题,硝石制作的作坊必须设立在后山,取材容易,也安全,他不能实时监管。所以必须找一个靠得住又能领头做事的人。

    王府里面这样的人只有三个,一个严申,一个季春生,还有一个严昆。

    严昆执掌听雨楼,季春生被带调到武德司,就只剩严申,可严申是王府里最后一个能帮他做事的人了,各种琐事都需要他,要是让严申去,以后谁帮他做事。

    可若不用严申李业实在想不到谁还能办好这事,人才紧缺也成为王府新的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