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姑苏城外寒山寺 > 第115章 113西北边陲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朝廷在西北设置了西宁卫(后世西宁市),凉州卫(后世武威市),永昌卫(后世永昌县),肃州卫(后世酒泉市),赤斤蒙古卫(后世县级玉门市赤金镇),沙州卫(后世县级敦煌市)等,这些卫所,都归驻扎在甘州(后世张掖市)的陕西行都司管辖。

    嘉峪关位于肃州卫(后世酒泉市)西去约25公里,是明代长城的最西端。嘉峪关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99999块砖包墙。东西城垣开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四门均筑瓮城,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

    嘉峪关最初由太祖朝的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修筑。说起这个冯胜,可是与李思谊的爷爷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齐名的。冯胜军功显赫,为太祖所忌,被害。

    其时,明廷已经控制了嘉峪关以西的河西地带,因此,嘉峪关不再是边关前沿。嘉峪关附近形成的集市,热闹非凡。守关将士,也显得悠闲懒散。关城对游人开放,但是有警示牌,不得破坏关城的设施,不得喧哗,保持城内环境的清洁卫生等等。

    游历了嘉峪关,凌未风直接去了沙州卫。这儿有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跟风景名胜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莫高窟(dunhuang ca ves)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

    莫高窟前临宕泉河,面向东,南北长1680米,高50米。洞窟分布高低错落、鳞次栉比,上、下最多有五层。它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另有一说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莫者,不可能、没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元朝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在中国西部地区鸣沙地主要是沙漠,这些沙丘堆成山状,因此又称为鸣沙山。人们平时指的鸣沙山一般是位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

    “传道神沙异,暄寒也自呜,势疑天鼓动,殷似地雷惊,风削棱还峻,人脐刃不平”。这首生动的咏景诗,是唐代诗人对敦煌鸣沙山奇观的描述。鸣沙山自古就以璀璨、传神的自然奇观吸引着人们。西汉时就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后汉书?郡国志》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旧唐书?地理志》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沙鸣闻干城内”。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人马践之,声振数十里,风俗端午,城中子女皆跻高峰,一齐蹙下,其沙吼声如雷”。

    位于后世甘肃省县级敦煌市南郊七公里的鸣沙山北麓,面积约200平方公里,东起莫高窟崖顶,西接党河水库,整个山体由细米粒状黄沙积聚而成,狂风起时,沙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轻风吹拂时,又似管弦丝竹,因而得名为鸣沙山。鸣沙山有两个奇特之处:人若从山顶下滑,脚下的沙子会呜呜作响;白天人们爬沙山留下的脚印,第二天竟会痕迹全无。 鸣沙山、沙峰起伏,山“如虬龙蜿蜒”,金光灿灿,宛如一座金山。鸣沙山曾被称为“沙角山”。

    月牙泉古有“沙井”之称,在城南7公里鸣沙山北麓。东西长218米,南北宽5 4米,平均水深5米左右。泉形逼肖月牙,涟漪萦回。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相传泉内生长有铁背鱼、七星草,专医疑难杂症,食之可长生不老,故又有“药泉”之称。

    据说,月牙泉早在汉代就是游览胜地。唐代这里有船舸,泉边庙宇。泉南岸原有一组古朴雅肃、错落有致的建筑群,从东向西计有娘娘殿、龙王宫、菩萨殿、药王洞、雷神台等百余间。各主要殿宇有彩塑百尊以上,所绘壁画数百幅。重要殿堂均悬置匾额、碑刻,如“第一泉”、“别有天地”、“半规泉”、“势接昆仑”、“掌握乾坤”等,书法雅俊,堪称上品。当时这里亭台楼阁,庙貌辉煌,宫厅柱廊,临水而设。林木蓊郁,泉光与山色相映,古刹神庙,绕以常年香火。历代骚客游玩,吟诗咏赋,挥毫者不乏其人。史载,汉元鼎四年(前113年),汉武帝得天马于渥洼池中,后人疑月牙泉即汉渥洼池,遂立一石碑曰“汉渥洼池”。“四面风沙飞野马,一潭之影幻游龙”。由是,奇特的月牙泉更增添了传奇色彩。

    在西千佛洞宕泉河两岸,零零星星分布着一些寺院,这些寺院的和尚,负责石窟里佛像的看守及维护。由于西北沙漠化严重,当地自然环境恶劣,严重缺乏布施,生活艰苦,甚至难以为继,很多寺院的和尚,都逃亡他处谋生去了,渐渐的,这儿衰落衰败,就只剩下了两座寺院还有和尚居住,一座叫做雷音禅院,一座叫做归心寺,这两座寺院鼎盛时期,最多也不会超过二十名和尚。

    后来,来了一帮道士,很是落魄潦倒,将一座寺院改为道观,名为玄阴观,道士的人数,也总是维持在二十人左右。接着一些贫民,生活无着落的流民,也积聚在废弃的寺院里,渐渐地,在河两岸,形成一个类似于后世贫民窟的一个居民点,要死不活的生活,了无生趣。

    山上的石窟内,有部分的佛像壁画,是用金粉彩绘的,曾经来过好几股土匪,打起了佛像壁画金粉的主意。但经年累月,就算当时的金粉用量很足,到了如今,含量也有限,石窟又高大,佛像也高大,要从彩绘上刮下一些金粉,比贪官刮地皮还要艰难,土匪们知难而退,这些石窟,跟造像,在漫天风沙里,渐渐被世人遗忘;宕泉河两岸的居民,在日渐贫敝凋零的生存中,更是直接忽视它的存在。

    凌未风在玄阴观,从一个道士手里买了一卷春、宫、图,这种春、宫、图,到处都可见,但他的春宫图,有好几幅,却是从石窟内的壁画上描绘下来的,无非是一些大异寻常行为的变异行为。

    而莫高壁画的另一特征,飞天,据说也跟男女欢爱有着密切的关系。凌未风本就对佛教不是很感兴趣,在未来,他受道教、儒教的熏陶,至少要比对佛教,更深。对佛的了解,也仅限于佛祖割肉喂鹰,苏轼的求佛不如求己,到了他眼里,佛本不是佛,要他敬佛,还不如把自己当做佛。当然,这只是他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部分,有些惊世骇俗的东西,他是不会轻易表露出来的。

    在这漫天风沙里,阳光充足,总是晒在你的身上,晒着你的眼睛,和脸,在这样的氛围里,吃不饱穿不暖的男人,对男女之事,或多或少,会失去了兴致。看到春、宫、画上的飞天,他想起自己的爱人,想起自己的情人,想起自己伴侣,这一路,只影向谁去?也只有漫漫的长路,跟遥遥的归期。

    后世王道士发现历代文物的那个石洞,静悄悄地在某个石窟内的隐秘部位。那些被后世视为珍宝、弥足珍贵的东西,在现在,在1428年的夏天,只不过是一堆垃圾。或许有人会说,凌未风,你把石窟内的文、物,都挖了去,乘时空母舰回到2012年前后,你不是富可敌国了么?那当真是笑话!富可敌国的,只有这个时代,陈亦欣才有可能实现。在他未来所在的那个时空,还是算了吧。。。。。。

    来到鸣沙山山脚下的时候,已经是夕阳西下的黄昏时刻,在一望无际的沙丘前,没有那道墙,跟那道门,那是未来,在未来,所有的自然跟人文遗产,都被圈起来了,成为生钱的工具。现在,鸣沙山用它广阔的胸怀,迎接他,没有那些人潮汹涌的游客,没有那些生活在钢筋丛林的人们,他们满面光鲜,穿着塑料袋套着皮鞋,骑着圈养的骆驼,走在沙丘上、山梁上。。。。。。

    月牙泉还没有干涸,一切都显得那么的美,泉边修建有佛寺跟道观,每年都会有慕名而来的游客,来这儿享受这个地球上自然奇观。那时的人们,还不知道地球这个概念,他们只道,中土,在世界的中心位置。。。。。。

    月牙泉的夜晚,如果再有一弯残月倒映水中,那就更美了。如果,再有一个眉黛弯弯如月的姑凉,那就更完美了。在夜凉如水的夜晚,在敞开的窗户边,享受人间无穷无尽的乐趣,那便真的可以飞天了。

    但没有眉黛弯弯如月的姑凉,只有这静谧的鸣沙山、暂时的宁静,这一汪清澈见底的泉水,在1960年前后,开始断流,渐渐干涸。到2012年前后,需要靠人工补水,才勉强维持传说中的美。。。。。。。

    沙州的尽头,便是玉门关,王之涣有诗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位于沙州卫西北90公里处的戈壁滩中,是中土通往西域的北门户。玉门关南边的古董滩,有另一座关卡阳关,同样是王姓诗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位于沙州卫西南70公里。玉门关跟阳关之间,修筑有长约70公里的长城,形成了朱瞻基时代边关的防御体系。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