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燕小侯爷宠妻手札(重生) > 28.第 28 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萧廿哦了一声:“冬日里得闲,随便写点东西。”

    沈元歌心中好奇,却觉得兀自去看不大好,便没过去,只点了点头。

    萧廿瞧着她若有所思的神色,凑近一点:“想什么呢?”

    沈元歌与他对视,笑了下:“没事,就是有点看不透你。”

    庐州乡野里母亲病逝的遗腹子,上山采个药都能被混混趁火打劫,这个身份再简单不过,可他却有一副舞枪擒豹的好身手,方才在巷子里,穿着兽皮的少年抄着川蜀口音叫他少爷。

    太乱了。

    萧廿挑出了她的心事:“你知道刚才春玲没又听错罢。”

    沈元歌微怔,萧廿的唇抿成一条线,道:“我只能告诉你,纵使这天下的少爷多的像筛子筛下来的秕谷,也和我没有关系。我没骗过你,既然来了这,就一心一意当你的护院,兆麟的教习,没别的目的。”

    他原本在床沿坐着,说完便起了身,站在她面前,拨了拨她微乱的鬓发:“你可还信我?”

    他站的这样近,沈元歌呼吸微禀,往后退了半步:“信。”

    萧廿紧绷的神经松弛下来:“那就好。”

    沈元歌笑笑:“没别的事,我先回了。”

    房门被关上,那人拿进来的一点若有若无地淡香也消散殆尽,萧廿坐回床沿,有些烦躁地抓抓头发,摸出一颗冰凉的沙果丢进嘴里,躺了下去。

    沈元歌回到房中,总觉得被萧廿指尖拂过的鬓角有点痒,拨了好几下才停了,心里还是纷纷乱乱的,直到春菱把新采买的琵琶弦送过来,才强行将远飘的神思收回。

    萧廿是自己人,眼下倒不必想那么多,梅园诗宴才是火烧眉毛呢。

    沈元歌一一把东西规整好,也没再给兆麟做衣服的力气,倒在木炕上便睡了。

    果如她白日所言,定昏时分阴云蔽日,雪势大了起来,纷纷扬扬飘洒了一夜,第二天仍没有停歇的样子,从窗外望去,院子里全是白茫茫一片纯净的雪光,屋檐上也垂下了笋石般的冰棱子,隆冬当真到了。

    沈元歌身子纤弱,最是怕冷,整个人儿缩在绒被里,怀里抱着暖手炉,床几上摊开一个话本子瞧着读,春菱在门边跺掉裤脚沾的雪,搓着耳朵进来叫冷:“这雪下的,跟天上倒鹅毛一样,得什么时候才能停呐。”

    沈元歌把窗户推开一条缝,便有雪花扑簌簌灌进来,她往天上瞥了两眼,忙又关上,道:“三两天吧,也不会太久。”

    春菱兀自搬个小圆凳坐下,因为昨天沈元歌预言成真,对她此刻的话深信不疑,点头道:“那还好,这几年暖和,京中好几年没见这样的阵仗了,都说瑞雪兆丰年,可别闹灾就好。”

    沈元歌闻言,眼皮子却蓦地一跳:“你说什么?”

    春菱一愣:“奴婢说,都说瑞雪兆丰年,可别闹灾就好。”

    “不是,前一句。”

    “京中好几年都没见这样的阵仗了…”

    沈元歌脸色白了一下。

    每个出奇严寒的冬日,都会带走更多老人的性命。

    前世甄母的那场大病,就是在这一年的一场暴雪后发了出来。

    不是这一场,腊月中旬里还有一次更大的。

    沈元歌仔细回忆,将时隔十数年的回忆拉出来,彼时她犹体弱不胜,姜氏以天寒和年关府上杂事繁多为由,把她送到别院暖阁里将养,回府过年时,甄母就已经一病不起了。

    事情就是出在自己离开甄府的那一段时间里。

    那处别院位置偏僻,也不知是不是姜氏有意,消息递不进来,只有几个哑巴一样的下人伺候着,是以发生了什么事情,沈元歌脑子里是完全空白的。

    前世那场病后,甄母虽熬了过来,却如油尽的枯灯般卧床不起,自己进宫后不久便溘然长逝,原本她只以为是甄母年老体虚的原因,才尽心侍奉着,可现在想来却越想越不对劲,无论如何,她今年不能再离开甄府了。

    沈元歌低头沉思,思绪再次飘远,低头咬住了指节。

    三天后大雪刚刚见停,沈元歌便去了西院。

    甄母处地脉最暖,地龙烧的火热,厚厚的帘子里外垂着,帐床旁边还放着一个炭笼,沈元歌一进去,暖烘烘的热气便拢了上来,脚下还未踏净的雪直接化成了一滩水。

    丫鬟们见沈元歌来了,忙上前把她迎了进去,陈嬷嬷也掀了内室的帘子出来,道:“天儿还没好全,外头冰天雪地的,姑娘怎么就来了,快进来喝杯热茶。”

    自从入冬,给甄母养身子的药就没停过,室内飘散着中药的浓重苦气,和炉火热气融在一起,沈元歌进屋,甚至都觉得呼吸都有些困难,遂解了肩上披风,松松领口道:“妈妈,这屋子里也忒暖和了,你们平日来回走动,乍冷乍热的,容易生病呢。”

    陈嬷嬷把她引进去,边道:“老太太身子不大好,冬天更是难熬,一点凉也不敢沾的。”

    沈元歌道:“只是这样闷着,屋里下人又多,还点着炉火,浊气出不去,全堵在房里了,也不好啊。”

    说话间已到榻前,甄母倚着一个软枕靠坐在榻背上,似在假寐,脸色倒还红润,只是有些蔫蔫的,听见沈元歌进屋,撑起眼皮笑道:“方才便听见你们在外头寒暄,在说什么?”

    沈元歌挨着她坐下,道:“阮阮和妈妈说,这屋子保暖做的真好,就是捂的太严实了,姥姥这几日睡得可好么?”

    甄母道:“平日浅眠,天一冷倒睡得沉了,可头脑总是昏昏的。”

    沈元歌微笑道:“姥姥这是待的无聊了,等过几日天儿晴了,可派人请个戏班子来给姥姥唱唱戏。”

    这话本没错处,可不知为何,陈嬷嬷的脸色却顿了顿,甄母倒还神色如常,笑道:“不用这么大费周章的,人老了喜欢清静,阮阮平日里多过来和我说说话就很好了。”

    陈嬷嬷敛下隐晦神色,退出去吩咐给沈元歌磨了一盏杏仁茶,沈元歌陪了甄母许久,下午时分才出来,对陈嬷嬷道:“妈妈,我瞧外室和内卧隔的严实,平日里还是该把风通一通,每天早起把小窗开一盏茶的时辰就好了,内卧换个小些的炭笼,暖上汤婆子就是,不然那里房间小,丫鬟多,床边还拢着这样旺的炉火,气都不够喘的,且容易脱水,妈妈觉得如何?”

    陈嬷嬷脸上都被炉火熏的泛红,点头应是:“原是二奶奶说今年大寒,千叮万嘱的,安排了这些物事,姑娘说的有理,奴们会注意的。”

    沈元歌点点头,扶着春菱的手出去了,

    甄母虽然身子弱,靠补药将养着,可到现在未发出病态,且国公府饱暖无虞,按理说不会受到天寒影响,这趟回来,沈元歌稍作安心的同时,又不免疑惑,那场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她想起自己向甄母提议看戏取乐时陈嬷嬷变了一瞬的脸色,觉得有些奇怪。

    老人家都爱热闹的,只是甄母向来静心礼佛,度日清简,似乎连过寿时都未曾像其他府上一样请班子来弹唱贺寿。

    国公府门第犹在,依甄景为夫妇的性子,这点场面都不做,是不大应该的。

    沉思间,筠青馆却来了东院的人,沈元歌认得他,是甄景为跟前的仆从,那人进来作揖道:“如今雪见停了,老爷小的过来给姑娘传个话,梅园诗宴在五天后,老爷说且叫姑娘好生准备,届时会派车过来接姑娘。”

    沈元歌应了,仆从离开后,她问在一旁候着的小丫头:“春菱,你是自小服侍在老太太身边儿的,对吧?”

    春菱点头:“奴婢是家生子,五岁起就进西院了。”

    沈元歌道:“那姥姥平日里身体如何?”

    春菱歪着脑袋想了想:“老太太的身子虽不能说多么强健,但未有生过什么大病,这几年虽见老了,身体状况却也算平稳的,姑娘自来便时常前去侍奉,应当也看在眼里的。”

    沈元歌点点头:“那姥姥之前的寿宴都是如何操办的,她不爱听戏么?”

    这话问的没头尾,春菱有些疑惑,还是照实答了:“依老太太的意思,寿宴一直从简,还真不曾见她听过什么热闹的场子,有时会叫人来唱点儿小曲,就连新年时夫人偶尔找了戏班子来应景,老太太也是不大在场听的,许是礼佛之人,喜好清净的缘故。”

    不,不对,甄母是喜欢热闹的,每次小辈们去找她请安,人多时她的心情总比以前好些。

    沈元歌沉吟片刻,表示了解了,拿过前两天已经换好丝弦的琵琶,开始弹拨试音,待调好琴弦,又去内室对镜施妆,时日一天天过去,四天后如常去了甄母处。

    老太太情况安稳的一如往常,看不出任何异样,只是这日沈元歌给她拿小金蒜捶腿时,被她抬手摸了摸脸,眯眼道:“阮阮这里是生了颗痣么?”

    沈元歌抿唇道:“嗯,前两日自己长出来的。”

    陈嬷嬷闻言望去,果然见她右眼睑下方生了一点浅褐色的小米痣,同她宛若桃花的剪水双瞳恰到好处的相宜,只是因那位置,添了几分凄清的味道,便没说什么,只听甄母道:“倒是好看。”

    沈元歌笑笑。

    天色终于放晴了,积雪铺满楼台阁宇,阳光泼洒在上头,生生添了不少诗意,宴会那天,沈元歌提前跟萧廿说好了不必让他跟着,自己坐车去了梅园。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