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这什么江湖 > 正文 第二十一章 说书人与木剑少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离州,囚牛镇城东,临福客栈。

    客栈内有一处比周围都高出一截的小台子,是客栈专门给那些说书人准备的,这在各地都是很平常的事。

    说书人说得好,来听的人多了,客栈也会经营的更加红火,而说书人也多了个固定的地方说书。

    此时看台下稀稀拉拉的坐着几个客人,台上一个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人敲了下醒木就开始讲了起来,夹杂着几根白发的长发被他用一根细小的树枝随意的扎在一起。

    “‘赤闱妖道朝堂乱,庶民瑟瑟四时冬’。上回书说到,赤闱朝堂权臣作乱,底下百姓那可真是苦不堪言,而当今圣上乾阳圣帝那时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右果毅都尉,说这一天……”

    李承唐坐在长凳上看了看外面不知何时才能停下的雨,捏了颗盘中的花生,向白伊问道:“要不今晚我们就住这儿?”

    白伊点了点头算是答应了下来。

    看白伊兴致寥寥,李承唐也没再说话。他和白伊在这已经坐了有半天了,从中午进这客栈吃饭外面就开始下起了大雨,到现在雨都没有变小的意思。

    不过也幸好是那时下的雨,不然等出了城再下他还真不知道上哪找避雨的地方。

    李承唐正听台上那人说着书,客栈门口传来一少年的喊叫声。

    “哎呀呀,可算是找到一家客栈。”那少年头戴一顶斗笠,身穿短衣,露出精壮的臂膀,腰间还挎着一把三尺多长的木剑,木剑上布满裂纹看不出具体的材质。

    “客官快里面请……”小二见来了客人,赶紧打起精神迎了上去。

    “我当然知道里面请,下这么大雨呢。”那少年笑嘻嘻的取下斗笠甩了甩水坐到李承唐二人旁边的桌子上。

    “给我也来一盘花生。”木剑少年看了看李承唐桌上的花生对着小二说道,顺手把木剑放到了桌上。

    “好嘞。”小二答应道,转身离开。

    不多时,小二端上一碗花生和一碗水放在木剑少年桌上。

    那木剑少年在凳子上坐着转来转去着实感觉无聊,就向着白伊问道:“这位姑娘,你可知道这人说的是哪段?”

    白伊很直白的转了个身并没有理他。

    木剑少年丝毫不觉得尴尬,又想李承唐问道:“这位兄弟……”还没说完,李承唐直接开了口:“我不知道。”

    “呃,那好吧。”木剑少年挠挠头,向嘴里扔了几颗花生米。

    “列位,能否猜到圣上那时在城门处碰见的是谁?”台上那人突然停下来向台下问道。

    “要知道还要你说?”台下一人喊道,另几人也跟着附和。

    说书的那中年人笑了笑,醒木一拍,台下立刻安静下来。

    “那人正是前首辅,乾阳开国功臣——李昌元。”

    听到这儿,李承唐怔了一下,缩回捻花生的手仔细的听了下去。

    那说书的中年人和木剑少年都看见了李承唐这一奇怪的动作,少年虽然感到有些疑惑,但是并没有说话,也支起了耳朵继续听下去。

    “说起李昌元,也算一个可怜人,前半生跟着圣帝覆灭赤闱,立下不世之功,做了开国功臣,当上了首辅。没想到最后却做了个叛臣,听说落得了身死名消的下场。”那中年男人拿起折扇在台上无端感慨一句,看向李承唐那里。

    还没等到李承唐有什么反应,那木剑少年却是站了起来大喊道:“放你娘的屁。”

    说书人没料想到那刚进来没多久的少年来这么一出,一时楞在了台上。

    说书人刚想质问自己哪里说的不对,台下有看客就喊道:“哪里来的野小子在这儿出口成脏。”

    “就许他在这儿胡言乱语不许我骂他两句?”少年指着那看客大喊道。

    那人听见这少年的声音吓了一跳,又看木剑少年一身结实的肌肉还有桌上横放的一把剑,登时是转过身去没了声音。

    看这书也是没法说下去了,那中年说书人也想解决心中一直以来的疑惑,于是问道:“那这位公子请告诉我哪一处是在胡言乱语。”

    说书人的声音也算是诚恳,少年的火气也降了下来,朗声道:“若说李首辅是做了叛臣被诛,那请问,剩下的被诛的那些开国大臣也都是叛了乾阳?”

    说书人一时说不出话来,一说到开国大臣他就想到了十一年前的事情。

    乾阳一十四年至一十五年是十分特殊的一段时间。

    先有开国大将军段志玄解甲归田,后销声匿迹,还有人声称段将军消失那晚看见有一队人马向段家赶去。

    后有燕王赵长平身死乾德殿;最后就是李府被抄,首辅李昌元只身入皇宫从此杳无音信。

    这三人只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其中段志玄领兵权,不说开国前的战争,就开国之后,段志玄领兵北拒桀黎,西阻狄狨,南灭南诏,立下赫赫战功。然而,最后却死的悄无声息。

    而燕王赵长平,圣帝赵昶的亲弟弟,乾阳开国前统管粮草军备,每战必齐,从未未出差错。开国后,封燕王,最后却被獓狠当着百官的面手刃于乾德殿。

    李昌元,与圣帝结为义兄弟,圣帝还是果毅都尉时就跟在身边出谋划策,凭着近妖之智,仅靠谋略不动一兵一卒拿下十几座城池。乾阳立国,领首辅职,每有所策,行必利国。乾阳十五年,李府被抄,独身入皇宫,从此不知所踪。

    加上十几位功勋甚至都不低于几人的大臣,这些人,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有一块免死金牌的人。然而在乾阳十四十五年间,被诛杀殆尽。

    说他们全部都是叛臣,那名为温鄞的中年说书人自己都不信。

    “叛臣都是朝堂传出来的故事罢了,那狗皇帝只是不想堂堂正正当个白眼狼。”木剑少年长孙恭冷哼一声说道。

    话一出口,整个客栈都凝固了一般无声无息。他们听得很清楚,长孙恭说了‘狗皇帝’三个字,这可是对当今圣上的大不敬。

    长孙恭丝毫没有感到惊慌,接着说道:“开国杀功臣的王朝多了去了,不过也就这赵昶做得最绝。”

    众人没有再说话,都在庆幸这客栈中没有官府里的人,然后转过身去不再理会这个‘疯子’。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