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天尘逸事 > 第三十八章 生死疆场(三)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谭桓沿着山道行了许久,快要到达山顶时,视线所及,前方的山道两侧生长着两棵粗壮的古柏,视线转向右边,有一个用木头搭建的牌坊,上书着一个大大的谭字。谭桓驻足在牌坊前,吐出一口长息,平复了微乱的呼吸,而后抬头深深凝视了那个谭字一眼,就抬步走向陵园深处。/p

    谭家陵园内墓地的分布是依照祖上的规定严格安排的,陵园入口处是年代久远的先祖寝地,越向陵园深处,所见坟墓的年代就愈近。谭桓向内走了三十多米,眼前的墓堆已稀疏起来,借着傍晚天空的余光,谭桓的目光左右逡巡,终于在一处长有荒草的地方发现了妻儿的坟墓,看着纠缠在坟堆上的野草长蔓,谭桓一时悲从中来,他跌跌撞撞走到妻儿的墓前,蹲坐在地上,用颤抖的双手轻拂着墓碑,不知不觉间已是泪流满面。/p

    正于此时,有脚步声突兀在身后响起,谭桓用衣袖拭了眼泪,扭头向后看去。“谭桓呐,老道又来找你来啦”,谭桓身后,一个浑身上下邋遢不堪的黑袍道士正用平静的目光注视着谭桓。/p

    谭桓一见此人,脸上并未显露出惊诧之色,他从容点了香火,在坟头烧了纸钱,又默默看了一眼身前的两座小土丘,这才站起身来。/p

    看到谭桓转过身来,那道士立马凑上前去,张口就抱怨说:“谭桓你可不知道哇,这些年,老道等你等得可辛苦了,如今你还是……”,“你看上去确是比以前老了许多啊”,谭桓打断了对方的抱怨,那道士一听,眉目之间却是溢出喜色来。“谁说不是呢,老道奔波四海,到头来还是未寻得如你一般的良材美质,这不,老道只能又来叨扰你了”。/p

    “我随你去修行!”谭桓面色平静地冒出一句,那老道先是一怔,似乎不太相信自己的耳朵,继而大喜过望,朗笑出声。/p

    “好,好,好!虽说你和我宗的渊源早已注定,但今日你能抛开俗尘,通悟因缘,也不枉我这十一年来的辛苦”,那道士说完,伸出手去捏了谭桓的左臂,带着后者行向山顶方向。/p

    山顶上是孤零零耸立着的一方巨石,那道士行到山顶,脚下微微发力,便挈着谭桓落在巨石顶上。“谭桓,你来看看这座山,和你平时所见的可有什么不同么?”道士莫名问出一句奇怪的话,谭桓闻言,举目朝下望去,在淡青色的朦胧天光下,层层叠叠的坟骨堆排列出诡秘的曲线,转动身躯,视线所及,那象征着死亡与寂灭的一个个小土丘相互交织着,俨然天地宏局中精心排布着的一颗颗棋子,正以一种不为世人所知的神秘方式昭示着沧海桑田,岁月变迁。/p

    谭桓眉头深锁,似有所悟……/p

    一旁的老道士不徐不疾,又讲出一段故事来。/p

    一千六百多年前,蛰伏在大荒的诸多修真宗派已发展到十分鼎盛的程度,有许多大大小小的门派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是修真界各个门户之间的摩擦冲撞,间或有势力较大的宗派牵涉其中,久而久之,修真界的明争暗斗竟是愈演愈烈,诡诈阴谋之术大行其道。/p

    正于此时,一个名为缠云叟的道士横空出世,凭借其玄秘难测的占卜之术和识人断命之法,游说于大荒各个修真巨宗之间,成功说服那些原本冷眼旁观的大宗大派出面制止纷争。经过一番雷厉风行的震慑之后,局面大体上被控制下来,其间又有相当一部分新立的小门派被迫解散。这些人对大宗大派的威逼镇压敢怒不敢言,于是将满腔的怨恨倾泻于事情的始作俑者——缠云叟身上,奈何其人竟先知先觉,早已遁的远了。/p

    时光飞转,千年前的旧事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缠云叟这个名字也已被世人淡忘,但修真界鲜有人知道,一个名为缠云宗的隐世门派已传承了一千多年。而这个隐秘的门派正是缠云叟创立的,不同于别的修真门派,缠云宗历来都是以师徒单传的形式确定门派继承人的。换言之,由古至今的缠云宗要么只有一个光杆宗主,要么就是宗主与其徒弟二人承继香火,这样的门派传统,估计整个大荒数万年里也是独一的。/p

    这老道法名倚云,正是缠云宗第三十七代掌宗。孤零零一个人在大荒漂泊三十多年之后,他自度也到该收徒确定宗门继任者的时候了。谭桓命数独特,遭遇坎坷,正是修习缠云宗隐世秘法的最佳人选。/p

    谭桓听了老道士所讲的故事,心里并未有疑,因冯琛的关系,他对修真界或多或少是有些了解的。当下他眉头轻皱,疑惑地问道:“我听闻但凡入修真之门者,必先要经历一番测试,若根骨非上乘者,万难成为一名修士,今道长如此待我,却不知是何缘故?”/p

    倚云一听,大笑一声回应说:“这方天地之中,修真之术有万般千种,皆是以长生逍遥为至高追求,我缠云宗则不然,修的乃是摹画阴阳,洞测天机,未卜先知,识人断命之法,别人的那一套在咱这里没什么用处,用不着测什么根骨,全凭天意缘法而已。就论我宗历代单传,道统传承一千六百多年而不绝,便可知这其中的无上玄奥了”。/p

    谭桓又问:“听您老此言,入我宗修行者,大抵上是与长生逍遥没什么瓜葛了,即使如此,那修炼这些东西又有何用处?不是舍本逐末么?”/p

    倚云神色肃穆,仰首盯着天穹上密布的星辰,“天下众生,熙熙攘攘,皆是红尘大海中眼迷心盲的渡客,而我缠云宗修士,便是这茫茫大海中的掌舵人。修真者登峰造极的寿数,不过五六百岁而已,较之于无始无尽的岁月,亦不过弹指之间,有什么可歆羡的。况且天地万物,一盈一亏,亏彼盈此,正是我缠云修行之真谛。”/p

    谭桓听了这话,沉默良久。倚云道士在一旁开口问道:“谭桓,今日你可愿意受了老夫的衣钵,将来承继我缠云宗门大任?”谭桓醒悟过来,肃容下拜,郑重叩了头,复又以手指天起了誓,誓曰:昊天在上,明明鉴听,罪人谭桓,今幸得师父垂怜,拜入缠云宗门下,自今已往,唯愿捐弃前尘,虔心跟随我师修行,若生反悔之心及为使宗门蒙羞者,甘受天雷殛体之刑,形神俱灭。/p

    倚云点头颔首,高兴地说:“今日为师赐你道号拂云,你且随我寻一处清修之地,我传你宗内秘法,你用心体会修习,将来我大限一至,你便是我缠云宗第三十八任掌宗了”。/p

    自此,谭桓随老道士而去,开始他生命中的又一个轮回。/p

    ……/p

    大颐国坛州中旻山脉,净海宗掌教所居的泅月峰,道童们一改往日的闲散作风,变得战战兢兢起来,就连行在路上都是垂首急趋的姿态。/p

    半山腰上耸立着一座圜形的高塔,这是净海宗宗门议事之所在。此时,高塔的第三层,十几位净海宗的高层正随意分坐在序列两侧的石椅上,这其中既有六脉的掌脉真人,又有净海宗主持宗务的数位长老,眼下这些人正热闹地相互寒暄着。/p

    突然,轻微的脚步声响起,塔室内霎时间安静下来,樊玉海站起来扭转身躯,向正前方的石梯处看去,一个裹着黑色长袍,身材高大,浑身上下不带丝毫气势的老年道士缓缓从石塔的第四层踱下来,其略显花白的一头长发随意披散在身后,眼睛朝下紧盯着脚下的石阶,好像在担心自己一脚踩空似的。/p

    樊玉海心中大震,急忙低下头去,和其他人一道恭敬地抱拳行礼:“参见掌门师兄!”这位年老的道士正是已执掌净海宗四十余载的陈天海。/p

    陈天海慢吞吞地走下石梯,方抬起目光扫视一下站在身前的众人,笑着说道:“诸位师弟免礼,都请坐吧”,说完率先在居中的石椅上坐了,众人一见这才落座。/p

    陈天海双手撑在膝上,笑眯眯地与在座的诸人一一对视,轻咳一声说道:“我记得上次与诸位师弟同聚,已是四年之前的事了,我年岁已高,近几年来荒废了不少宗务,幸赖诸位师弟鼎力相协,才有我净海一宗晏然盛况,我在此谢过各位师弟了”。其他人听了忙说不敢。/p

    陈天海一顿又说:“今日召集大家过来,为的正是我宗将要迎来的宗内大比,选拔核心弟子,考较诸脉的修行自是宗内大比的目的所在。不过……”,六位掌脉真人立时身子一僵,伸长耳朵静待陈天海接下来的话。/p

    “我年岁已高,且修行已到了须闭绝人事的地步,恐不能再领摄掌教事,为宗门长久计,是时候该选出一批弟子来继承我等的衣钵了。诸位师弟应该可以领会我的意思,多余的话我也不讲,望诸位师弟能互相提携,切勿因为大比一事生出嫌隙来”。/p

    众人唯唯应了,陈天海这厢又遣走了几位长老,只留下六位掌脉真人来。樊玉海等六人心有灵犀一般齐声说:“恭贺掌门师兄修为大成,愿师兄早日得证大道!”/p

    陈天海一听,脸上并未有丝毫得意之色,反而眉头紧蹙,微叹一声,诸人顿时都疑惑满腹,只得静坐下来聆听下文。/p

    “不瞒诸位师弟,我的确已突破了金丹初期的桎梏,迈入了金丹中期,达到了和大长老一般的境界,不过你们有所不知,大长老困于金丹中期已有三十多个年头了,眼下他的年岁已过百有四十矣,很快将要尸解仙去,而我修道的前途尚不明朗,所谓得证大道,羽化登仙,不过镜花水月一般。想我将来尸解之后,众位师弟大多要进入葬海谷,继承宗门的重任,就要落在眼下这些年轻的弟子身上了,我每思及此,内心都恓惶难安呐”,听陈天海说至此处,六位掌脉真人俱是满面通红,坐立不安,额头也都渗出汗珠来。/p

    /p

    /p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