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红楼之金钢指 > 224 第 224 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百二十四章

    天保十五年, 海晏河清, 民康物阜。易嫁娶,易立嗣。元姐儿能拦着十二晚几年再过继她儿子,却拦不住女大当嫁的天道人伦。

    当然, 她也不会拦着。

    于是这一年,惜(春chūn)嫁了。在她嫂子和侄儿媳妇的((操cāo)cāo)持下, 带着大笔嫁妆走向新的人生。

    惜(春chūn)的夫婿,是个很普通的男人。

    (性xìng)格不出奇,学识武功也都不出众。唯一出奇的地方便是长相了。

    长的极俊,比惜(春chūn)漂亮。

    他是嫡幼子,生母已经过逝。父亲有几个姬妾, 不过却是长嫂当家。虽说长嫂如母,可毕竟不是母。可卿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 才选了这门亲事。

    当然了,可卿是不会告诉任何人她为惜(春chūn)选这门亲事主要是参考了西府的老太太和西府二房的二太太。

    那样的婆婆, 要么被欺负死, 要么就

    果然, 事(情qíng)正如可卿预想的那般。惜(春chūn)出嫁后, 上面只有公公,公公与儿媳妇也不常见, 只要尽到了孝心一般公公都不会为难儿媳妇。

    至于长嫂和其他妯娌们, 也都不是太难相与之辈。

    当然这也跟惜(春chūn)(身shēn)后站着的娘家有关系。

    荣宁两府虽然爵位不显,可却没颓了势。贾家出个亲王妃,还有天子表妹, 当朝郡主等等得势女眷,哪怕男人废了些,也无人敢小看了贾家姑娘。

    公公在世时与妯娌相处,等到公公过逝,惜(春chūn)俩口子守完孝便分家出府,自己另过了。

    惜(春chūn)夫婿只是个从五品的翰林院的侍读,工作轻松,是非也少。俩口子的(日rì)子过得平平淡淡,并无太大的波澜。

    惜(春chūn)的嫁妆很受看,可卿并没在这上面刻薄她。说起来,贾家的四(春chūn),除了探(春chūn)离家时只背了个包袱,其他人都是十里红妆风光大嫁的。

    说起这个,元姐儿就觉得探(春chūn)有些亏。要知道在原著中贾家中姐妹可就只有她算是风光出嫁了,其他人,要么是与人为妾,要么是与人抵债,要么就是出家为尼。

    幸福于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

    走了很远的路,看了一路的风景,探(春chūn)可以肯定的说,她若是嫁人,嫁的一定是让她心仪之人。否则凭什么让她许嫁呢。

    能够效仿男儿走出闺阁,能够干一番大事业,对于探(春chūn)来说,这便是幸福。

    当然,对于有理想有抱负的探(春chūn)来说,她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也就是李白的那句诗最合她的心意。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

    在探(春chūn)的心里当前最重要的事就是成功的将公主嫁出去,然后帮助公主成为一代女王。也或是

    自古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探(春chūn)放下手中狼毫,眼中都是野望。

    探(春chūn)志比天高,曾经是恨不生为男儿(身shēn)的(性xìng)子。与探(春chūn)同样心中也有着青云志的宝钗却选了另一条同样满是荆棘的路。

    后宫的路,同样不好走,没有硝烟却更加的残酷。

    当皇后病逝,当一直圣宠不衰的宝钗止步贵妃位时,宝钗便明白,皇帝不会再立后了。

    并不是皇帝对皇后的感(情qíng)有多深,而是皇帝绝不会让太子再叫其他的女人为母后了。

    不然等太子登基,若是纯亲王妃尚在人世,彼此相见既尴尬,又让太子心存疙瘩。

    知道了皇帝的想法,宝钗连皇贵妃这位的副后位份都不再奢求。以贵妃之尊打理后宫,时常招母亲和长嫂进宫说话。偶尔也会问问侄女的教养。

    在没有见过侄女之前,宝钗为了薛家也曾想过将侄女配给太子。

    就算是(身shēn)份过低不能成为太子妃,可一个太子侧妃的位份却一定能挣到。不然她这个贵妃也是白坐了那许多年。

    但当侄女一天天养大,宝钗彻底打消了这个念头。

    都说侄女肖姑,贾家的巧姐儿便像极了纯亲王妃,为什么她侄女却与她哥哥是一模一样的(性xìng)(情qíng)呢。

    父女两个,一对棒槌。

    老天爷到底对他们薛家有多大的成见才会降下这等磨难

    薛老爷早就知道这事不成,可薛姨妈却还做着梦呢,就连宫里的宝钗因为与自家侄女不多的接触也抱着希望。

    然后,宝钗绝望了。再然后宝钗直接利用贵妃的(身shēn)份,请求皇帝帮着她侄女指了一门好亲事。

    迅速的嫁掉侄女,宝钗又将之前她的计划都抛除脑后,继续做她又娴又贤的温厚贵妃。

    因着宝钗心里对自家侄女的安排一直没有表露人前,皇太后还特别满意宝钗没有痴心妄想。

    皇太后高寿,熬死了不少同龄人,也熬死了不少同期的旧人。此时唯一的孙子也到了年纪择选太子妃了,皇太后虽然高寿,却到底有些精神不济。

    大儿媳妇实在不着调,若只让她一个人来督办这事,皇太后用后脚跟想都觉得不托底。

    想到宝钗是大儿媳妇的表妹,又是太子的亲表姨。便准备将太子择选太子妃以及房里人的事(情qíng)交给她们俩全权负责。

    其实说是让她们二人督办,也不过是在十二给的几家名单里挑出最优秀的那个罢了。

    以宝钗的眼界心(胸xiōng),想要选出一个合格的太子妃并不难。难就难在元姐儿时不时的会蹦跶出几个她都无法理解的想法。

    像是有血缘关系的不要。

    家中只有庶出姐妹没有庶出兄弟的也不要。

    天保四十四年,元姐儿六十岁。

    元姐儿的生辰是大年初一。

    当然,那是世人知道的生辰。

    但不管是除夕的还是初一,元姐儿很少能够像样过生(日rì)。

    六十岁生辰不比寻常,司徒砍与太子都准备好好的给元姐儿过个生(日rì)。

    其实过了二十五岁,元姐儿是越发的不喜欢过生(日rì)了。

    虽然她吃得好,住得好,平(日rì)里((操cāo)cāo)心少,又用心保养过。可六十岁的容貌再怎么保养也是秋天的白菜,蔫了。

    司徒砍时常说她看起来就像四十岁的模样,年轻着呢。可元姐儿想听的绝((逼bī)bī)不是这种含蓄的话。

    她经得住任何不着边际,没有逻辑的夸赞和吹捧。

    过生辰,想要办得好并不是场面有多大。而是过生辰的那个人最想要什么。

    元姐儿什么都不缺。普天之下的东西,以前还要先可着皇太后和皇后,可二人先后薨了以后,司徒砍和太子又怎么可能再委屈元姐儿。

    太子生母不是白做的。

    再考虑了好久,又结合了一下实际(情qíng)况,元姐儿便做出了一个旁人都想不到的决定。

    正月初一,她要在王府宴请几位女眷。

    宫里的娴贵妃,九王妃,王家的孜太太,还有可卿,随夫回京城的迎(春chūn),翰林院侍读家的太太,梅家的老太太

    总之元姐儿利用司徒坎的(情qíng)报网,将所有她见过的没见过的,现在还活着的红楼诸妹子,凡是在京城的都请到了自家王府。

    虽然这些活着的妹子已经不能叫妹子,而是小老太太了,不过能见上一面,元姐儿心里就满足了。

    曾经有很多年,很多机会她可以将红楼里所有的钗们都见过个全,可元姐儿不敢。

    蝴蝶的翅膀在煽动起来,会将本就扭曲的红楼轨迹干涉到更偏的地方。

    现在她年近六十,见一见应该没啥大不了的吧。

    大年初一就给人下生辰请帖,其实是件蛮失礼的事。可谁让元姐就是这天的生辰呢。

    好在元姐儿还记得这一天是什么(日rì)子,所以她的请帖上写的是请众人赴午宴。

    当朝纯亲王妃,太子的生母。可以说元姐儿的生辰宴含金量忒高。熟的,不熟的但凡收到请帖便没有不来的。

    原著中,大半的红楼诸钗都或多或少因为四大家族的倒台而受到影响。

    因为元姐儿的乱入,打乱了贾家的步调,也让四大家族在皇权震((荡dàng)dàng)中受到了极小的波及。

    薛老爷没来得及生病,就带着全家跑京城寻门路。王家因为宝玉而在行事上多避锋芒不敢冒进,而史家,虽然一直与贾家不亲。不过在看到贾王薛三家的改变也更加的谨言慎行。

    覆巢之下无完卵,家族保住了,依靠家族生存的姑娘也都保住了。

    这些姑娘们或是高嫁或是低就,或是嫁到门当户对的人家。一生相夫教子,难有几个的命运会一如原著那么凄苦。

    原著中薛宝琴来京待嫁,梅家出京外任这样的消息都不肯提前告诉薛家,为的是什么,不过是不愿要这门亲事罢了。

    宝琴兄妹抛母进京城,一进京城就住进荣国府。又答应了邢家那门除了姑娘人品样样都不出彩的亲事,为的还不是借势。

    此一时彼一时,今次宝钗后宫封妃,圣宠不断。薛家又与太子外祖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梅翰林能娶到薛家姑娘,借此搭上宫中皇妃和太子,半夜都能笑醒。

    不担心薛家毁亲就不错了,哪敢心生怠慢。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薛家因为薛宝钗一时成为京城最炙手可(热rè)的人家。

    虽然薛家一直遗憾薛宝钗无缘后位,不能封个承恩公啥的。

    不过遗憾着遗憾着,也就那么过去了。

    后来薛老爷和薛姨妈前后脚的没了,整个薛家又在薛宝钗的吩咐下由薛蟠的嫡长子掌家,几十年里倒是没出现什么子孙不肖的事来。

    当然了,被老子和妹妹儿子管了一辈子的薛蟠,倒是想仗着外戚的(身shēn)份来点胡作非为的事,可惜早就没人陪他玩了。

    又老又胖,还是个玻璃脆的(身shēn)子,不怕碰瓷呀

    ╮╰╭

    正中初一巳时,纯亲王府门前陆续停了好多车驾。马车和轿子都在二门处停驻,受邀的客人年纪最大的不及六十,最小的也有四十岁上下。再见这些夫人太太(身shēn)上的穿戴,一看便知都是官宦人家的。

    王府下人将这些上了年纪的客人都请到花园中特意为了这次的生(日rì)而打造的玻璃花房。

    花房站地极大,笼罩了王府半个花园。

    花房又高,里面也有一些亭台楼榭,除了过于高广的树木,但凡人们看到过的,或是听说过的花卉鸟鱼都能在这个花房找到。

    众人一路走,又一路逛,等终于走到花房的时候,除了感叹一声巧夺天工,鬼斧神工外竟是再说不出旁的话来。

    花房里烧着地龙,一进去暖气扑面,仿若(春chūn)回大地,临夏时节。

    纷纷去了外面的披风由着府中侍者引入席中,对着左右或认识,或不认识的其他女眷点头微笑。

    一时,众人到齐,元姐儿来到席中,坐在首位遥遥对众人举杯。

    能让红楼诸钗一同为自己庆生,这辈子值了。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章现代篇,这本书就完结了。不喜欢看现代篇的,这一章就完结了。其实真正的完结应该是在211章。

    这本书写了几个月了,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和相伴。真的谢谢大家了。

    作者还有很多的不足,也希望可以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努力改善这些不足之处。作者会努力的,希望永远都不会让支持作者的你们失望。

    关于下本书,预计在十二月中旬开新文。作者准备写红楼之不平事,不过朋友们都说想看红楼之仙路,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现在两本书的收藏都不高,也相差无几,大家感兴趣哪本就去收藏一下,也让作者有个参考,好不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