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莘荣赞歌 > 9、剑盾协同战略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九章、剑盾协同战略

    “妈妈,真没想到你骑马技术那么好!”刚从跑马场回来的小小少年,带着满头淋漓的大汗和畅快的心情,对母亲恭维道。

    “妈妈也是从小开始学习的哦,”母亲一边拿着毛巾给儿子擦汗,一边回答,“要知道外公可是个退役的红军战士。他老人家教导有方。妈妈小时候呀,骑马、射击样样都会。”

    “哇哦!”儿子带着炯炯有神的目光,崇拜地看着母亲。

    母亲怡然自得地笑了,拍了拍儿子的小肩膀说道:“进浴室洗个澡吧,洗完澡之后,躺床上妈妈再接着给你讲故事。”

    “好~”儿子乖巧应声,独自走进浴室。

    过后,母子俩已经坐到床头。母亲再次缓缓开口,继续讲述那个悠远绵长的故事:

    “费边提出的持久战略,得到了严格的实施;其作用虽说不上卓有成效,但至少共和国的境况也没有继续恶化。

    汉尼拔着急着要向罗马挑起会战。虽然此时的他没有攻破罗马城墙的条件,但引蛇出洞会是个可行的办法。

    然而,吃过多次败仗的罗马人再也不会上他的当。两军距离最近的一次,也只不过是罗马城中的守军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城门口,伫立在城墙上弓箭手的射程范围内,向汉尼拔宣示军威;而并没有主动出击去进攻迦太基的军队。

    迫切而又无奈的汉尼拔,最后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只身一人,身骑一匹白马,缓慢地骑马绕着罗马的城墙,走过三分之一的距离。城墙上的守军和市民们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这个梦魇一般的敌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肆无忌惮地悠闲骑行而过。然而守城的指挥官却完全无视这一挑衅,他谨记着费边将军的告诫,不敢有丝毫过激的动作。

    只是城门上的市民们却一直看得胆战心惊。直到今天,欧美国家的一些家庭中,母亲们还经常用‘汉尼拔都已经到家门口了’这句谚语来教训孩子,用来形容某些火烧眉毛的事情。

    整整一年,汉尼拔和罗马军之间都没有发生大的会战,而只有频繁的小规模冲突。

    最终,汉尼拔只好作出了战略上的调整:他决定先夺取亚平宁半岛南部的所有港口城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削弱罗马的海军力量,将来才有可能重新获得来自西班牙和迦太基的补给。

    但是汉尼拔的这一计划,随着锡拉库萨的沦陷而被扼杀了。

    一倚马尔凯鲁斯攻下锡拉库萨之后,他便迅速班师回到罗马,参与元老院的会议,一同商讨下一步的对策。

    经过一番讨论,元老院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真正可怕的指挥官只有汉尼拔一人。而由于其光芒过于闪耀,直接掩盖了他的任何一名部下;因此每次战役他必须亲自指挥,而不可能分出一部分指挥权交于他人之手;以至于在这样的情况下,其麾下很难有新的优秀将领得到实战的训练,从而脱颖而出。但是汉尼拔想要控制整个意大利南部地区,就必然要分出支部来进行各个据点的防守工作。如此想来,元老院最终作出了这样的一个决定:

    将持久战主义者——费边,任命为‘意大利之盾’,时刻顶住汉尼拔的前方,死死拖住他行动的步伐;而将积极主动的马尔凯鲁斯任命为‘意大利之剑’,只要发现某支部队不是由汉尼拔指挥的,那就主动出击将其击败;如此,便可真正地实现逐步消耗对手的战略。

    这样一种剑盾协同的战略,非常地奏效。

    甚至有一天,汉尼拔都忍不住对着天空抱怨:神呐,我什么时候才能够摆脱这两个缠人的家伙啊!

    汉尼拔只能眼看着自己那些已到手的地盘一点一滴地被罗马人收复,自己的生存空间再一次被压榨得越来越小。而汉尼拔每次挑起会战,都被费边这面盾牌无视;如此下去,若还继续让军队无所作为地留在意大利,必然会被消耗殆尽。

    他必须尽快作出抉择。

    “意大利本土的情况对罗马而言,的确是有所好转。然而在西班牙阵线那边,却传来了噩耗。

    那是科尔涅利乌斯将军的副官传回罗马的急报:科尔涅利乌斯将军牺牲于一次雇佣军哗变事件中。

    “这一消息俨然震惊了罗马高层。而随后传来的西班牙方面的战报更糟,罗马人原先已经夺取的西班牙殖民城邦,又重新落回到汉尼拔的二弟——哈斯德鲁鲍尔手中。

    科尔涅利乌斯将军长期以来建立的功绩毁于一旦。

    这里需要提及罗马与迦太基的军事体制,以及对西班牙雇佣军招募方式上的差异。

    迦太基是一个雇佣兵制的国家,他们本国的很多士兵也都是从邻邦努米底亚王国和邻近的游牧民族中招募;所以早在汉尼拔的父亲——老巴卡开拓西班牙殖民地期间,也是沿用了迦太基传统,使用金钱来雇佣当地军民。因此从那个时候起,西班牙的雇佣兵市场就一片火热。

    而罗马军队则是由拥有市民权的公民和来自同盟城邦的公民所组成,罗马人的传统也是通过吸引其他城邦加盟并给予相应的公民权来获得兵源。

    可是要知道,意大利本土上罗马的各个同盟城邦是经历了几百年罗马化进程的,他们早已接受了这种共同的价值理念;然而在西班牙,当地的民族更习惯于迦太基人当初留下来的招募规则。他们无法接受罗马人突然带来的这种完全不同的理念。

    远在未来、遥遥无期的公民权,显然还是那一袋袋看得见摸得着的金币来得实在。

    科尔涅利乌斯将军当时带去西班牙的军团,其数量并不能够与哈斯德鲁鲍尔相匹敌;因此他必须从当地招募雇佣兵。然而科尔涅利乌斯并不懂得变通,依然固执己见地将自己的罗马式价值观强加给当地人;这就导致了他招募进来的大量雇佣兵都半途倒戈,跑去了迦太基的阵营。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尔涅利乌斯更是变本加厉地强化军队的纪律,并试图将连夜逃走的雇佣兵追回。

    长此以往,军中的雇佣军与来自罗马的部队之间,便产生了越来越深的隔阂。最终,数量上占优势的雇佣军直接爆发了一场哗变,科尔涅利乌斯也死于混战之中。

    “得知这一系列不幸的消息之后,元老院必须即刻下达新的决策。

    罗马人决不能放弃西班牙战场,因为一旦放弃了,那么之前对汉尼拔形成的围困之势就将前功尽弃。现在,必须重新派遣一位指挥官前往西班牙,首先稳住仍处于罗马人控制之下的最后阵地,而后从长计议发起反攻。

    只是目前在意大利本土对付汉尼拔的罗马指挥官个个都分身乏术,高层人才捉襟见肘;而且派往远在西班牙的罗马阵地,就必须长期待在那里,要一直到战争结束才能回国;又有哪位将领能够担此重任呢?

    于是,派谁前往西班牙,便成了一个时刻困扰着元老院的棘手问题。”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