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楚氏赘婿 > 171 小昏侯,朕看你也不昏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科举大考,以儒为主兼顾全科?!

    楚天秀的眼睛眯了起来,望着对面的丞相孔寒友。

    他又不傻。

    儒家“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野心,不是一天两天,而是持续长达几百年。

    春秋战国,儒生们没占到多少便宜。

    先秦皇朝又遭到“焚书坑儒”重大的打击,大楚皇朝立国七十余年,黄老之术当政。

    皇帝们都没看上儒家,以至于独尊儒术从来都是梦想。可孔门弟子独尊儒术,当大官的梦想,从来不死。

    如今,大楚百郡千县遍地私塾都是儒生,单从人数上来说已经一骑绝尘,眼看就能完成万古未有的伟业了。

    孔寒友在论战中已经败了,却想用这招缓兵之计,想再拖个一二十年,让朝堂上更多的儒官出现。

    朝廷三公九卿里面,其余十一位高官,没有一个愿意站出来支持儒家。

    楚天秀很清楚,他只要乘胜追击,死咬着“科举全科,儒占其一”不松口,那孔寒友根本没招。

    他正要开口,此时坐在司马宫门大殿上的皇帝项燕然却忽然说话了。

    “孔相和小昏侯的辩论,各言利弊,朕已经清楚。

    孔相的提议,这倒不失为一个好主意。尊君爱民为主,兼顾了百家兴盛。

    这首届科举大考,暂且如此安排,考题上多加几道儒科考题,看一看效果吧!

    小昏侯,你觉得如何?”

    项燕然沉吟道。

    丞相和小昏侯这场论战已经有了结果。

    单考儒科,只关系到一小撮的官员,对维护项氏皇家最有利。

    考全科,则关系到大楚皇朝数十万读书人的未来,千秋基业。同样对项氏皇家有大利。

    孰轻孰重,皇帝心中有数。

    想要成为千古一帝,定然是科举考全科才能做到。

    但是,他这皇帝,也不能让丞相孔寒友在这场论战中,完全下不来台。否则毫无颜面的儒派领袖,唯有请辞下台这一条路了。

    一旦孔相归野,御史大夫王肃将顺位继任主相。儒派仅有的一位高官失势。整个朝堂,门阀和勋贵官员再度一手遮天。

    对皇帝推动庚子新政,铲除天下诸多弊端,平定诸侯北征匈奴,大为不利。

    孔寒友和儒派这把刀,还有用,有大用,敲打金陵十大门阀和众勋贵。

    让门阀和勋贵士子们知道,没有他们,皇帝照样有大把的人才可用。

    光靠小昏侯,而没有实力庞大的儒派这把刀子,是断然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金陵十大门阀和满朝的勋贵。

    这是大楚朝堂,势力平衡的关键。

    小昏侯可以不在乎儒家生死。

    但他这大楚皇帝,不能不考虑这个现实。把弱小的儒家扶持一把,才能抗衡门阀势力。

    “是!”

    楚天秀知道皇帝这是要安抚孔寒友,给一个颜面好下台阶。

    他心头无奈,唯有拱手道:“郡试和国试的科举考题,儒术便独占三成,其余学说占剩下的七成。丞相大人意下如何?”

    “可!”

    孔寒友立刻拱手。

    他也没去多争一二成。

    只要皇帝承认了“以儒为主,兼顾全科”,便给足了他这丞相和儒派的面子。

    多几道考题,意义不大。

    继续争下去,跟市井菜贩子没什么区别。

    楚天秀朝皇帝道,“皇上,臣还有一个提议。”

    “说!”

    项燕然道。

    “如今大楚百郡千县,私塾遍地,但都太小,大多数十名学童而已。

    既然大楚大兴科举,请允许兴办更大的大楚高等学院、学府。编撰标准的科举教材,各科各家学派,皆能在学院中求学。

    譬如儒学院、农学院、医学院、匠学院等等,研究纸张,研究火药,研究育马...凡是利国利民之术,皆可研究。

    也让天下读书人,有更多的去处和生计,不至于除了埋头读书求官一无是处。”

    楚天秀道。

    “嗯,此主意甚佳...不过,颇为耗费钱财!”

    项燕然沉吟,有些为难道。

    “谁主张什么学派,自然谁出钱资助。金陵门阀勋贵如此之多,想来他们是很乐意资助的。朝廷拨一笔启动的钱财,土地便可。”

    楚天秀立刻笑道。

    “行,就如此办吧!大农令,你拨一些钱,兴办大楚高等学府。”

    项燕然微微点头。

    “是!”

    杨褚苦笑点头。

    “都散了吧!”

    项燕然在宫门上站起来,淡淡道:“朕看你这小昏侯,也不昏啊!科举大考的事情,要抓紧了。还有第二轮郡试和第三轮国试。朕,等不及要看看,科举都选出了一些什么人才?”

    “是,皇上!”

    楚天秀苦着脸。

    ...

    丞相孔寒友和小昏侯的宫门大争辩,终于结束。

    这场大辩论已经彻底定下了,科举大考要考什么。

    众朝臣、门阀勋贵士子,还有数千计的儒生们依然在激动的议论纷纷,谈论着其中的利弊,四散而去。

    董贤良跟在老师孔寒友的身后。

    孔寒友面色灰白,神情显得十分黯然。

    独尊儒术的希望破灭了。

    所谓“主考儒科,兼顾全科”的说法,其实是面子上好听而已,让他这丞相有台阶可下。

    大楚的科举大考,终究还是要考全科。

    大楚天下读书人除了士子之外,原本七八成是儒生,平日只看儒书。

    就算他们把儒科的三十分全拿了,不过是下游的分数,另外还有七十分呢。

    三十分只能县考得一个“童生”,郡试得一个“秀才”,就到头了。

    至少也要六十分以上的水准,才有望中举,最终成为进士。

    这意味着,天下绝大部分的儒生,都要赶紧去看其它杂书,学其它科目....这一分流,他们怕是要改信其它学说了。

    以后,天下儒生恐怕只能占个三成左右了。其余各家各派,能占个七成以上。

    这对儒派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儒家的大好形势,被科举考试,硬生生给形势逆转。

    “输了!”

    “输得很惨啊!”

    “不过,小昏侯确实厉害,随便一个主意,眼光都远超我等!

    前朝先楚君王后裔,竟然有如此眼界和见识。我儒生中竟然没有如此人才。可惜啊...皇帝心中定然也是很惋惜!”

    孔寒友淡淡道。

    董贤良心头一寒。

    小昏侯的出身,是个死穴。

    没人提,不代表它不存在,不代表皇家心中没有芥蒂。

    皇帝真要不介意,岂会一道圣旨,逼着小昏侯入赘平王府?!

    只是,小昏侯最近竭力表现的孝心,让沈太后感到十分满意。甚至连皇帝,都已经觉得小昏侯忠心耿耿。

    可惜,小昏侯的出身,注定了不能大用。

    “兴办儒学院的事情,你去抓紧筹办!尽早递上一份奏报,丞相府这边审批下来,大农令先拨一笔钱财...此番政改,各方面的开销都很大。

    光是以纸代简和科举大考,就耗费了国库大笔钱银。

    现在大农令还稍微宽裕些,等后面钱不够,就难下拨了。”

    孔寒友道。

    他这儒派领袖,当然要给儒生们多谋一点好处。

    “是,弟子抓紧去办!这学院叫什么?”

    董贤良问道。

    “就叫‘金陵书院’吧,请天下闻名的大儒坐镇,传授儒学。在金陵城里多找些富商筹款资助,把规模办大一些。至少能容纳二三千名儒生!”

    孔寒友沉思一下道。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