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未世俊豪 > 第四百零九章:大海捞针术

第四百零九章:大海捞针术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因为第一组的工作十分有成效,他们很快就确定了十八辈祖宗,并且,后续的研究也在一点点充实这一结论,使这个十八辈祖宗的预测逐步趋于完美。耀明给第一组的质疑是,你们光说是十八辈祖宗了,也大致确定了年代,但你们考虑过没有,以二十年为一代人,准确吗?依我看,这仅是个概算,有的人不到二十岁就结婚生子,有的人三十多岁也没娶上媳妇,还有的老年得子,这些不确定因素,在漫长的十八代人的传宗接代过程中,肯定有过出现,而且也不会太少。

    如果出现了这种现况,那么这个年代就不容易确定,比如,我的某一辈祖先是个小女婿,刚刚具备了生殖能力,就令困守已久的大媳妇怀了孕;或者,也是某一辈祖先,是个不良的老叟,又十分有钱,在垂暮之年又纳了一房小妾,那么他和他儿子的年龄差距就可能是六十岁,甚或更多。这样看来,你们定的这个平均二十年为一代,就不够严谨了。

    是这样的。第一课题组的组长,负责人类学研究的法郎克老头儿说:据我的研究,华夏民族在二十世纪的后半叶,直到二十一世纪,都实行着一种相当搞笑的晚婚晚育,在我们通常认为最适宜生育的年龄,育龄青年多数是在一种叫做大学的知转所里读书,并冠以奋斗的美名。那时,年轻人平均的生育年龄,大大超过了二十岁,应该在三十岁左右。

    法郎克老头的话引起一片哄笑。耀明也笑了:我们管不了那么多,总之,影响生育年龄的因素多种多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简单从事,要把各种因素都考虑进去。以我总的看法,只能在二十岁以上,不能在二十岁以下。耀明的话赢得大家的一致赞同,并以此展开了更精确的推算。

    这样,耀明就瞄准了第二组。第二组的任务是,在第一组确定的年代中,如何在茫茫人海中找出那个与自己有相同遗传基因的祖先。也就是,如何在大海里捞到那根有用的针。

    在古代,要进行这种性质的寻找,是件相当麻烦的事,要抽血化验,比对dna,不仅花费巨大,还要经过很大一个周期才能出结果。古代做这种比对,通常是有了具体的目标之后,为了验证其真实性。比如侦办某个案件,判定犯罪嫌疑人与犯罪现场留下血迹,是否为同一个人;比如,判定某个疑似儿子或父亲的人,是否真的是儿子或父亲等等,范围相当小,所以也有可操作性。

    像今天耀明这样,穿越回古代,人地两生,两眼一抹黑,谁都不认识,而且,就以年代为二十世纪中叶来说,这种基因比对尚未问世,到哪儿去找啊?找到疑似的,到哪儿对作鉴定啊?所以耀明的思路,根本就不在这种基因比对上,他把父亲的生波探测移植过来,要求第二组依据生波探测原理,搞出一个软件,能够在一群人中,快速发现与自己有相同遗传基因的人。

    耀明向他们提出了一个大概的要求,比如耀明和耀星,具有相同的基因,而且是同代人,在一万个人中,他们都化了妆,把这个软件安装在掌心屏,就能根据大屏的显示,查找到对方。同代人,就显示一个格的绿灯,以此类推,如果是李春和耀明在一起,就是两代人,就显示两个格的绿灯;爷爷和耀明在一起,显示三格。这样,无论在哪个年代,都能查到祖先,而只有当十八格绿灯同时闪亮,才是耀明应该找到的那位祖先,即他的第十八辈祖宗。

    要进行这项研究,就需要李春密切配合。生波探测是李春的独门绝技,别人只是听说过,可谁也没有深入接触过,或者说,谁也不敢详细地问。现在不同了,形势严峻,研究的要求,李春必须放下架子,像个一般的试验品一样,在实验室的升降台上躺平了,随着科研人员的口令,翻过来,调过去,再翻过来,再调过去地折腾。老总的威严瞬间归零。但李春能够接受,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嘛,古代的青年人,为了奋斗,在最适合生育的年龄,不是也憋在大学里啃书本嘛,我李春为了传承的需要,也可以做出牺牲的。

    研究在深入,研究人员不得不向李春提出一个要求,即让他把生波探测的密码说出来,但不是告诉科研人员,而是传授给他的儿子耀明。李春能够接受,他想,他个外祖母的,老子要是能把地心能源密码一块传给儿子就好了,可是做不到哇。

    李春规规矩矩地把生波密码说了出来,耀明按照父亲的指点一试,好,成了。父子大喜,原来,所谓的秘密靠的就是一个保守,如果都讲开了,秘密就不成其为秘密,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甚至乏味了。

    耀明掌握了生波功能,就能从体内发射一种射线,这种射线打到任何人身上,都能像雷达或声纳一样,收到回馈的生波,这就使他的寻亲之旅有了可操作性。研究人员进而对这个接收软件进行了攻关,这时,就轮到耀明和耀星哥俩当试验品了。他们俩也被固定在实验室的升降台上,耀明最麻烦,他要不断地背诵那几串数字,即父亲传授给他的密码,每背诵一遍,就向身边的耀星发射一组生波射线。耀星就相对容易些,他只是充当一个生波的受体,接受来自弟弟的生波,并反射回去。

    问题是反射回去后,安装在耀明掌心屏上的软件,能不能有效地接收。这才是那帮科研人员们为之焦头烂额的所在。李春独有的生波,本来就微弱到近乎没有,李春在用这个生波之时,也是一半凭借了本能,现在,要把这么微弱的电波,像无线电波一般,一下子扩展到对一群人,甚至一个地区的人们进行探测,简直如同痴人说梦一般。不少科学家都不干了。他们牢骚怪话一大堆,说李春父子疯了,未必我们也要跟着一起发疯,这几个钱我们不要了,求求他们放手,让我们回原单位,就是吃糠咽菜,也不挣春风这俩钱。

    开始,他们还只是背着李春父子发牢骚,后来,就公开化,他们把耀明耀星哥俩绑在升降台上,就开始大放厥词,口无遮拦。耀明耀星听在耳朵里,也只当没听见。从升降台下来之后,耀明就给第一组发了特别奖,每人一千万元。第二天,跟没事人一样,又躺到了升降台上。

    再也听不到牢骚话了,科学家们以科学的态度,认真研究着每一个细微的变化,憋得脑门上的青筋蹦起多么高来。

    升降台上的耀明说话了:我看你们的研究,是不是走进死胡同了。你们光研究这个接收软件去了,却不考虑一下,我的身上才有多少能量,这个发射功率够大吗,为什么不可以先把发射软件整好了呢?

    真是一句话点醒梦中人。什么叫天才,天才就是在一群盲人中,那个有一只眼睛能看到光明的人。

    发射软件很快就研制出来,它简单得如同古代的电报机一样。在发射软件被拷贝入耀明的掌心屏系统之后的第三天,那个期盼已久的回波终于出现了,在升降台的耀明一侧,安装在耀明头顶的显示屏上,那十八个空格的第一格,亮起了明亮闪烁的绿灯。

    哇,这真可以称得起是历史性的一刻。耀明耀星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们从升降台上一跃而起,和研究人员们拥抱在了一起。耀明当下就给每个人发了一千万的奖金。

    当天晚上,进行活体实验,一万个人,化妆,分散在方圆五百平方公里的地域。耀明驾驶空梭,飞临上空,向大地发射出经过放大了的生波探测信号。耀明的空梭在逡巡,在盘旋,掌心屏在一片漆黑,耳边只有微弱的电流音。耀明摒住了呼吸,好象只要他用力出气,就会把那个本来就不强的反射信号吹跑了似的。

    在这区区五百平方公里的地域上空,耀明的空梭转了三圈,也没有接收到任何反馈信号。耀明的心脏在狂跳。直觉告诉他,还有希望,不能放弃。是的,他决不可以放弃。因为只有这华山一条路了。自从开始研究以来,耀明有种明白无误的感觉,父亲已经无计可施,母亲更是只会唉声叹气,历史已经把春风这副重担放到了自己的肩头。今天的李耀明,不再是可以向父母撒娇逞强的小孩子,而是身系社稷安危,命悬黎民甘苦的成年人。他没有资格任性,他只能坚强地前行。

    ;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