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260章 进展顺利的鹏城园区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龙国在1979年和米国建立的外交关系。

    距今已经有三年的时间。

    外事部门在米国设立了不少办事机构,但对米国的整体情况了解并不算多不多。

    身为外事部门负责人,孙领导多次访问过米国。

    主要交往集中在官方层面。

    未曾深入了解米国的失业率和工业转型情况。

    “米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不假,不代表每个人都是富豪,更不代表普通民众不会失去工作。”

    “老孙,你安排咱们的驻外工作人员,深入米国社会走访调查,了解米国现在的失业率情况和整体就业问题。”

    老领导正色说道:“完成调查以后,给我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确认米国的失业率情况,是不是和林凯峰讲得一样。”

    “如果是的话,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或许是一个引入人才的大好机会。”

    以前,龙国将外国技术专家,工程师当成贵宾款待。

    若是米国部分技术人员的生活难以为继,由北方机械公司提供资金,大量引入龙国需要的技术人才。

    孙领导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米国人也是人。

    也要养家糊口,挣钱谋生。

    外国的月亮,未必有某些人说的那么圆。

    地上也不都是机会和黄金。

    北方机械公司出钱,国家层面提供协助。

    将这些失业的米国技术人员招聘到龙国工作。

    的确是个增强自身实力的好办法。

    凡是走投无路的米国人,肯定不会拒绝。

    外事部门拿出一段时间,全面了解米国的失业率和失业民众生活处境等问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这是龙国一贯以来的优良传统。

    即便老领导赏识林凯峰,也不会偏听偏信。

    一周后,一份详细的调查报告,摆在了老领导的案头。

    米国境内确实存在高失业率问题。

    同时,还有日渐凸显的医疗资源短缺问题。

    米国民间对此有着一个戏谑的说法。

    技术性失业。

    现阶段,米国的主要失业人群集中在传统工业领域。

    官方已经开始下决心,将产线外移到外海,进行大刀阔斧的产业调整。

    雇佣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工人,解决米国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

    除此之外。

    境内一些搬不走的企业,开始引进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用机器人代替生产工人。

    购买的工业机器人数量,约在3000台左右。

    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都将通过工业机器人替代。

    做出这项决定,主要受到了岛国的触动。

    米国全境只有3000多台工业机器人,岛国的工业机械人数量已经超过一万台。

    老领导拿起手边钢笔在报告最下边写了一段批示。

    “哈哈哈,成了!”

    北方机械公司办公室,林凯峰手里握着有老领导批复的调查报告,整个人笑的合不拢嘴。

    外事部门的工作效率非同一般。

    不但从多个方面印证了林凯峰的看法。

    而且给出了一个相当客观的总结。

    技术性失业。

    工作岗位被撤销,失业人员掌握的技能,无法满足新的就业工种。

    米国不想要的失业人员,林凯峰通通都要。

    当然。

    不包括混日子的米国人。

    外事部门还需一段时间,才能把人引进到国内。

    利用这段时间,林凯峰带着助理白茹,副经理牛永贵,乘坐飞机赶往鹏城经济特区。

    经过几年建设,特区已经初具规模。

    龙国速度四个字,也在这里得到了一定体现。

    北方机械公司的项目建设方面,鹏城经济特区予以高度重视。

    派出大量施工队,全力以赴修建两大工业园。

    项目进行到一半,汽车厂区首先竣工。

    同步竣工的还有生活区的宿舍楼,专家公寓。

    “欢迎林总带队来我们鹏城参观考察,明年三月份,两个工业园区将会全部竣工。”

    “生产用电方面,我可以代表市府向林总做出保证,即使是市府停电,供电部门也不会拉你们的闸,限你们的电。”

    陪同林凯峰参观的鹏城特区副市首杨江海,全面介绍了现阶段的施工情况。

    无论水泥,钢筋,还是电气元器件,大部分属于战略管控物资。

    其他城市要大兴土木,当地无权擅自调拨大量建筑材料。

    必须将申请逐级上报。

    得到上级部门和军事部门的批准,才能得到足够的建材。

    鹏城特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困扰。

    一旦项目经过集体决议,就有权向全国各地的生产单位,申请物资调拨。

    几年来,鹏城特区先后修建多个发电站,尽量满足生产企业用电需求。

    市属几大港口和码头都得到了修缮。

    规模虽然无法和西方发达国家的货运码头相比。

    但这些都是暂时的。

    假以时,鹏城辖区的码头和港口,一定能对标国际先进的货运港。

    林凯峰面带笑容,用鹏城速度夸赞特区的工作成绩。

    跟随林凯峰参观的白茹,牛永贵等人,仿佛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万万没想到。

    鹏城特区的施工速度这么快。

    受限于气候,北方的冬天难以施工。

    无论什么层级的建筑项目,到了秋冬两季必然要停工。

    鹏城特区一年四季都可以开工,使用的建筑设备大部分来自进口。

    不多时。

    众人进入到一栋职工宿舍楼。

    楼体建造按照林凯峰给予的图纸进行。

    未曾有丝毫的改动。

    宿舍楼和专家公寓不是单独存在,建筑四周还有一定数量的民生设施。

    商店,小型电影院,加油站,公交车站。

    针对米国人喜欢散步的习惯,生活区又进行一定程度的绿化。

    杨江海说道:“林总对我们的工作还满意吗?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尽管说,市府立刻进行调整和改动。”

    “满意,非常满意。”

    林凯峰夸赞道:“周副市首,鹏城的工作太到位了,我个人和公司,都非常的满意。”

    “明年三月份,两个大型园区同步竣工,我想到四月份,这些工厂就可以投入到生产当中。”

    闻言,杨江海内心大安。

    和林凯峰比,鹏城市府更加希望项目能够尽快竣工。

    尽早将两个工业园区投入到生产建设。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