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重返78:搞个科研,鹰酱怎么全慌了? > 第59章 当地第一家脱离计划经济的企业

第59章 当地第一家脱离计划经济的企业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林凯峰的这番评语可谓是振聋发聩,针针见血。

    方博年长期工作在市里,又是工业部门的一把手。

    自然能够第一时间领会上级的精神。

    没想到。

    林凯峰也有这样的远见。

    包括县一级工厂在内,四类企业先天营养不良,本身不具备造血能力。

    不能造血怎么办?

    只能通过外部输血维持着它们的生存。

    吃大锅饭的时候,许多问题都被遮盖到锅里面。

    一旦掀开盖子,问题全都冒了出来。

    市区工厂设立的大集体,养着一大群工人子女。

    这些人既不是工人,又没有生产能力。

    国有工厂自身都在面临问题,还要给下面的集体企业输血。

    久而久之,自己也会被拖死。

    社办企业更不用说。

    一阵大风吹过来,分分钟就会坍塌。

    至于县机械厂……

    自从林凯峰进厂,局面确实大为改观。

    接连搞出各种新产品,两次创造外汇。

    看上去花团锦簇,是起死回生的典范。

    可一旦脱离了市里的物资调拨,他们还能保持现状吗?

    全市大大小小,一百多家企业和工厂。

    等于是一百多张,张嘴等饭吃的孩子。

    国家没钱,市里的资金也不多了。

    “林凯峰同志,做好准备吧。”

    “有的事情,需要变一变了。”

    留下这句话,方博年迈步走出了办公室。

    望着方博年离去的背影,林凯峰嘴角露笑。

    自己猜对了。

    上面的精神已经下达到了当地。

    全市一百多家企业工厂,工业部门已经养不起他们了。

    是时候放出去一批,自己找饭吃。

    “凯峰,方主任都给你说什么了?”

    “我看他离开时,脸色有点不对劲。”

    陆长顺走进办公室,心里有些忐忑。

    “三叔,叫大家过来开会吧。”

    林凯峰意味深长地说道:“要变天了。”

    “变天?变什么天?”

    陆长顺茫然道。

    “一会你就知道了。”

    半小时后,各级厂领导齐聚小会议室。

    “凯峰,你都到齐了,你现在可以说了吧?”

    陆长顺率先问道。

    “三叔,各位同志,我想过不了多久,上级就会有命令传下来。”

    “这道命令对于其他国有工厂来说,或许是天降噩耗。”

    “但是对咱们厂而言,绝对是百年不遇的好事。”

    听到这话,众人互相看了看。

    都没明白林凯峰话中的意思。

    对于别人来说,属于天降噩耗。

    放在县机械厂身上,却是百年不遇的好消息?

    怎么这么怪。

    牛永贵笑呵呵地说道:“凯峰,你小子就别卖关子了,快告诉大家,到底是什么好事,是不是咱们的农用三轮车,领导同意统购统销了?”

    闻言,众人立刻喜笑颜开。

    如果这么说,倒是对上了林凯峰话里的意思。

    县机械厂自主搞出使用摩托车发动机的农用三轮车。

    一旦进行正式销售。

    对其它国有工厂来说,确实是天降噩耗。

    一穷二白的县机械厂不等不靠,自主研发新产品。

    日子越来越好,其他厂的压力肯定是越来越大。

    林凯峰说道:“各位,领导很有可能让咱们自己想办法,把农用三轮车卖出去。”

    “自己想办法卖出去?”

    “这……这不符合规定啊。”

    牛永贵愕然道:“一直以来上级下达生产计划,我们这些工厂企业负责生产,商业部门收购后定价销售。”

    “生产企业负责销售,这不是开玩笑吗。”

    陆长顺心里咯噔一下。

    方博年赶自己出去之前,问的正是这个问题。

    如果让县机械厂自己想办法销售三轮车。

    林凯峰有什么方案吗。

    “牛叔,我召集大家开这个会,说的就是这件事情。”

    林凯峰抬手指了指天花板。

    众人仰头看向头顶。

    “难道……难道风向又要变了?!”

    牛永贵猛地站了起来。

    听到这句话,不少人脸色惊诧。

    林凯峰指向天花板,显然不是让大家仰头观望。

    指的可能是要变天了。

    看了看众人的反应,林凯峰缓缓的说道:“这里没有外人,我说句家里话。”

    “大家认为现在的经济调配方式,合理吗?”

    这句话一出口,没人有胆子接第二句。

    不合理。

    当然不合理了。

    小到纽扣,大到车辆机床,全部需要调配。

    牛永贵清楚地记得。

    市制衣厂需要一批铁制纽扣,隔着不远就是五金厂。

    五金厂有能力制造这种纽扣,原本是几句话的事情,足足拖了一年。

    理由是工厂和工厂不能签署订购合同,也不能进行货品买卖。

    市制衣厂需要先打报告,将需求汇报市里。

    再由市里有关部门,制定纽扣的生产任务。

    完成一系列的研究,制定,时间都已经过去半年了。

    然后给五金厂下达纽扣生产任务。

    完工以后,制衣厂动都不许动。

    五金厂的纽扣需要送到物资部门登记造册,再由商业部门过来收购。

    统一调拨给制衣厂。

    一圈流程走下来,不用一年也要十个月。

    为什么厂里众人会赞同林凯峰的疯狂主意。

    大肆宣传县机械厂有能力制造收音机,倒逼上面加快审核调拨。

    一句话就能概括。

    等不起啊。

    真要走正常流程。

    今年夏天能等到商业部门过来收购,都要说一句办事麻利了。

    至于上市销售,或许要到年底。

    众人虽然无人搭腔,脸上的表情已经回答了林凯峰的问题。

    “同志们,我从领导的话里听出来,咱们厂可能要当试点。”

    “成为当地第一家,半脱离计划经济的企业。”

    “轰!”

    众人大脑一片空白。

    脱离计划经济,等于是一切靠自己。

    这个消息的震撼力,不亚于七级地震。

    就连有了一定心理准备的陆长顺和牛永贵,也都跟着脸色发白。

    林凯峰暗暗点头。

    幸亏有之前的铺垫。

    如果直接告诉众人,估计当场就要吓晕几个。

    这就好比有一天,父母告诉十几岁的孩子。

    你已经长大了,自己出去找饭吃。

    家里养不起你了。

    换成谁,都会如遭雷击。

    环顾众人的表情,林凯峰继续说道:“同志们,这是好事,你们干嘛一副大祸临头的样子。”

    “就凭咱们的收音机和农用三轮车,你们还担心饿死吗?”

    现场的苦涩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对啊。

    县机械厂有产品,有技术,怎么会饿死呢?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