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 096 西套平原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org/最快更新!无广告!

    长安城外,渭水南岸,出征将士们的家属纷纷前来送行。

    桓熙看着谢道韫、李媛二人,无奈道:

    “我都说过了,不需要你们前来相送,怎么又瞒着我来了。”

    谢道韫不以为意道:

    “妾身与阿媛只是有孕在身,又不是害了病,莫非就真的受不得风吹,是夫君关心则乱,太过小心了。”

    李媛没有说话,只是注视着桓熙。

    正妻在场,这样的场合不是她一个妾室应该插话的。

    桓熙不与谢道韫争辩,只是催促道:

    “快些回车厢里坐着吧,莫要真的受了凉。”

    说着,他亲自将二人扶上车厢,隔了一道车帘与她们道起了离情,许久,安慰过二女,眼看着马车返回了长安,桓熙这才与王猛互道珍重。

    以他与王猛之间的关系,已经不需要再废唇舌去彰显自己的信任,桓熙只是简单的说了一句:

    “此去,我将妻妾、基业,尽数托付给先生了。”

    王猛动容道:

    “但凡我有一息尚存,后方必将安然无恙,主公无需挂心。”

    桓熙微微颔首,随着他一声令下,两万步骑辞别家人,随他向西而去。

    河套地区,看似广袤,那么大一个几字形出现在版图上,但真正的富饶之地,仅有三处沿黄河分布的狭长平原。

    即前套平原、后套平原、西套平原。

    前套平原也就是后世的呼和浩特土默川平原,位于河套地区的东北角。

    后套平原位于河套地区的西北角,即巴彦淖尔平原。

    而西套平原,便是后世的宁夏平原。

    至于其余地区,要么是沙地荒漠,要么是高山深谷。

    桓熙救援铁弗匈奴,并不往北走。

    因为长安与前套平原之间,有黄土丘陵、陕北高原作为阻隔,兵马或许能够侥幸通过,但千沟万壑的地貌导致粮食实在难以运输。

    而与后套平原之间,自北向南又隔着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地、白于山脉,桓熙更不可能走这条路线。

    唯一的一条进军通道,只能绕往安定郡高平县(今宁夏固原县),由高平县北上,进入西套平原,再沿黄河向后套平原、前套平原进发。

    当然,桓熙未尝没有趁机占据西套平原的想法。

    桓熙也有他的理由,我主动出兵救援铁弗匈奴,总得给人三瓜两枣。

    西套平原,也就是宁夏平原,在后世有塞上江南的名声,这里湖泊众多,水资源丰富,不仅利于发展畜牧业,同样也适于发展农业。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正月十五日,正值上元佳节,桓熙麾下先锋大将邓遐统领五千骑兵,率先进入了西套平原。

    “晋人杀来了!”

    惊呼声此起彼伏,牧民们四处奔逃,然而这支军队却没有如他们预想的一般展开追杀。

    这奇怪的一幕,也让西套平原上的牧民们放缓了脚步,他们好奇地打量着这支突然出现的晋军。

    这时,一名骑卒越众而出,看面貌,与这些匈奴牧民的特征颇为相似。

    当初匈奴前赵被羯胡后赵所击败,的确在关西留下了不少的匈奴人,而这名骑卒就是其中之一。

    他用熟练的匈奴语喊话道:

    “我们是大晋征东大将军麾下的将士,氐人入侵河套,我们此来,是为救援铁弗匈奴!”

    牧民们听得这般说辞,也算松了口气。

    氐人入侵早为众人所知晓,刘务桓在后套平原征召部众,西套平原上的部落尽皆响应,大量青壮北上听用,才使得晋军进入西套平原,引起老弱牧民们的恐慌。

    铁弗匈奴,实际上也是由许多个小部落组成,生活在西套平原上的各部头人得知晋军是来帮助他们驱逐氐人,纷纷送来牛羊劳军。

    而桓熙想要控制西套平原,也特意叮嘱邓遐需得注意军纪,否则看着漫山遍野的牛羊,邓遐早就出手抢夺。

    当然,那些各部头人送来的牛羊,自然是却之不恭的收下了。

    西套平原如今还是以游牧为主,此地的农业真正得到发展,还得等到南陈大将吴明彻北伐大败,杨坚将被俘南陈将士迁徙到西套平原,才有了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桓熙比邓遐稍晚了一些时日抵达西套平原,他站在北典农城故址,对由后套平原前来求援的刘阏陋头叹息道:

    “苻氏觊觎河套,野心人所共知,我只担心今日驱逐了苻雄,明日他再率兵进犯,而长安相去甚远,且不提能否及时救援,屡屡劳师远征,耗费钱粮,太后若是问起,我也不知该如何回禀。”

    刘阏陋头是在半道上与桓熙遇见的,对于桓熙能通过苻健的军事调动,猜测对方将要进攻河套,而提前做好军事动员的高瞻远瞩钦佩不已。

    他也知道桓熙说得是实话。

    当初占据并州的后赵,主要注意力都放在与东晋争夺襄阳,以及与前凉争夺河西走廊。

    而之后割据并州的张平尚且自顾不暇,更没有余力进攻河套地区。

    但如今是苻氏虎踞河东,正如桓熙所言,他们对于河套地区的野心,甚至不带丝毫的掩饰,哪怕这一次成功击退了苻雄,可苻氏兵强马壮,定会卷土重来。

    再让桓熙多走几趟,从长安远道而来,关陇的财政亦将破产。

    刘阏陋头请教道:

    “依桓公之见,应当如何?”

    桓熙等的就是刘阏陋头这一句话,他指着脚下的北典农城故址,说道:

    “我欲在此新筑一城,驻兵于此,护卫匈奴牧民,若苻氏再敢兴兵进犯,亦可由此出兵救援。

    “如此,援兵既能第一时间赶赴战场,我又能减少长途跋涉的损耗,不必从长安发兵,岂不两全其美。”

    北典农城是汉成帝阳朔年间(公元前24年)所建,这里水网纵横,土地肥沃,是西套平原的核心地带,只是城池已经破旧不堪。

    尽管桓熙说得委婉,但他的意思已经表述得很明显,就是想要趁机在西套平原驻军,将此地据为己有。

    刘阏陋头不无遗憾道:

    “桓公所言,我亦颇为认同,但此事非同小可,并非我能答应,还请桓公放心,此去,我必会向兄长据理力争,促成此事。”

    桓熙此时早已得到赵俱关于刘阏陋头野心的禀报,他拍着对方的肩膀,意味深长的说道:

    “铁弗匈奴之主,当有德者而为之,真希望看到你能自己拿主意的一天。”

    什么叫有德之人,当然是愿意与他桓熙合作之人,才能称得上有德之人。

    刘阏陋头倍受鼓舞,其实在部族之中,他也有属于自己的势力,只不过没有外部力量的支持罢了。

    桓熙又与刘阏陋头交谈一番,刘阏陋头先行离开,赶回后套平原报信去了。

    而桓熙也率领着二万步骑徐徐向北而行,虽说救人如救火,但桓熙得知刘务桓退到了后套平原之后,是真的不着急。

    苻雄赶着新年出兵,打了铁弗匈奴一个措手不及,而刘务桓放弃前套平原,退往后套,以空间换时间,终于能够召集部众。

    桓熙又何必不顾将士的疲倦,匆匆赶赴战场,且让他们先相互消耗一阵再说。

    刘阏陋头回到后套平原的时候,刘务桓已经与苻雄战过两场,都以失败告终,如今已经退到了后套平原西侧的狼山脚下。

    当刘阏陋头向刘务桓说起桓熙的条件,刘务桓勃然大怒:

    “这是抢劫!桓熙是在趁人之危!阿弟!你回去告诉他!别以为能够借此要挟我!”

    刘阏陋头顺着刘务桓的话劝慰道:

    “是是是,兄长切莫动怒。”

    说着,他话锋一转:

    “只是我担心,若是拒绝了桓熙,盼望许久的援兵只怕会在顷刻间化为匪盗,与苻氏瓜分河套,前有狼,后有虎,如此,天下虽大,哪还有我们铁弗匈奴的立足之地。”

    刘务桓闻言一惊,他终于冷静下来,可如果答应桓熙的要求,将西套平原交给桓熙驻军控制,也着实让刘务桓咽不下这口气,他道:

    “莫非就没有别的法子了?”

    刘阏陋头摇头道:

    “桓熙心意已决,就算兄长不答应,我想,他也会趁着西套空虚而强占该地。

    “兄长,依我之见,是否应当看得更长远些。

    “过去伱时常朝贡代国,但拓跋什翼犍分明拥众十余万,却不肯施以援手。

    “我们与晋人往来不多,而桓熙却不顾路途遥远,亲率大军来援。

    “于情于礼,兄长都该许以厚利才是。

    “留有前套、后套,足够我们铁弗部繁衍生息,不妨就将西套交给桓熙。

    “正如桓熙所言,苻氏再寇河套,亦可从西套直接发兵救援。

    “如果兄长不愿割舍,桓熙又怎么可能屡屡从长安驰援。

    “舍一西套,而得一强援,还请兄长三思。”

    刘务桓沉吟不语,但实际上,他早已被刘阏陋头说服,他叹息道:

    “罢了,你去聚集各部头人,不妨听听他们的意见。”

    刘阏陋头一听这话,就知道事情其实已经定了下来,西套平原的头人们大部分还留在部落中,这里基本都是前套、后套的部落头人。

    对于他们来说,舍弃西套,换取桓熙的支持,以驱逐入侵的氐人,这根本就是不需要进行思考,就能做出的选择。

    毕竟西套平原部落的利益,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

    如今正是母羊产羔的季节,早早赶走苻雄,才是最紧要的事情。

    刘务桓之所以让召集各部头人,只是不想自己一个人担起放弃西套的责任。

    而事情也正如刘阏陋头所料,前套、后套的头人们尽皆附议,并非小部分西套平原的头人们所能反对。

    刘阏陋头再度主动请缨,前往联系正在缓慢北上的晋军,与此同时,苻雄也得知了桓熙出兵救援铁弗匈奴的消息。

    “他终究是来了。”

    氐军大营,苻雄在帅帐中叹息道。

    其实,桓熙出兵并没有出乎苻雄的意料。

    他虽然不曾与桓熙打过照面,但也听说了对方的不少传闻,又怎敢掉以轻心。

    一旦苻氏夺取河套,便能绕过潼关、蒲坂,沿着黄河溯流而上,直接威胁关中腹地,桓熙又怎么可能坐视他们吞并河套。

    但早有预料的同时,难免也抱有一丝幻想,希望夺取河套的战事能够简单些、顺利些。

    苻苌见叔父对于桓熙出兵一事愁眉不展,他道:

    “桓熙虽有盛名,但与其交手之人,不过是石苞、王擢、杨初、张重华之流,这些人要么是酒囊饭袋,要么年老智昏,或者如张重华,更是初上战场,管不住麾下将士。

    “叔父麾下有三万精兵,如今两胜匈奴,士气正盛,即使桓熙北上,又有何惧!”

    苻苌是苻健的嫡长子。

    苻健派他同行,并非是不放心苻雄,而是苻苌善战,更兼智勇,苻健认为有苻苌随军,能够派上大用,助苻雄一臂之力。

    苻雄闻言,微微颔首,他道:

    “我并非惧怕桓熙,只是不喜欢这突发的变故。

    “不过,苌儿不可轻敌,石苞等人虽然愚昧,但桓熙麾下的脱产战兵并非浪得虚名,此战,必将是一番恶战。”

    说着,他又笑道:

    “当然,若是能在后套平原击溃桓熙的精锐步骑,未尝不能长驱直入,乘胜经由西套入关。”

    挑战与机遇并存,苻雄再度迸发了斗志。

    而桓熙在得到刘阏陋头的报信后,也终于稍稍加快了行军速度。

    途中,刘阏陋头突发奇想,问道:

    “既然桓公将在北典农城故址新筑一城,不知可想好了名称?”

    桓熙稍作寻思,笑道:

    “当地水网密布,犹记阳光之下,波光粼粼,不如称为银川。”

    就在桓熙与苻氏的首战即将打响的时候,以洛阳、许昌等地投降东晋的张遇却心生悔意。

    究其原因在于,东晋不可能许张遇豫州刺史一职。

    毕竟如今的豫州刺史,正是太后的亲娘舅谢尚,也是谢尚代表朝廷与张遇接触,使其纳土来降。

    但问题是,张遇投靠东晋,目的是要以江东朝廷作为靠山,从而割据洛阳、许昌等地,如今谢尚想要接管这些地区,张遇又如何愿意放手。

    第三章带到,两章三千,一章四千,今晚没有了,明天依旧是一万字。

    (本章完)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