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爱笔楼 > 崇祯皇帝 > 皇太极称帝崇政殿 张汉儒讦告钱牧斋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爱笔楼] http://www.ibiquzw.info/最快更新!无广告!

    塞外节气虽晚,可毕竟已是四月天,盛京城内外一派灿烂春光,熏风送暖,游人如织。天启五年,努尔哈赤将都城从辽阳迁來沈阳中卫,大兴土木,修筑了一座八门的坚城,改名盛京,盛京取代辽阳而成辽东第一名邑,烟柳画桥,户盈罗绮,人烟稠密,商贾云集。城正中耸立着一片巍峨的宫阙,四周围以高大的红色宫墙,金瓦殿堂,雕梁画栋,气势庄严,富丽堂皇。宫阙内外修葺一新,全城大街小巷打扫得干干净净,放佛过年一般。钦天监已择定吉日,皇太极就要上尊号即皇帝位了。

    晨光熹微,高大威猛的皇太极一身明黄的衮服,骑着随自己征战多年的名驹小白,在百官的簇拥下,前往德盛门外的天坛祭告天地。望见天坛,他远远地下了马,缓步走到坛下。坛上摆放一张铺有黄绫缎的香案,设天帝神位,并排供奉着牛、羊、猪三牲,硕大的香炉里盛满了筛过的细土。坛下四周遍插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旗各色旗帜,五彩斑斓,迎风舒卷。皇太极回身扫视一遍,见诸贝勒大臣和百官分东西列于天坛两侧,外面布列数层八旗兵,束装肃立。哥哥大贝勒代善身后,依次是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讬、豪格、阿巴泰、阿济格、杜度等诸兄弟子侄,接着是额驸扬古利、固山额真谭泰、宗室拜尹图、叶克舒、叶臣、阿山、伊尔登、达尔汉,再往下便是蒙古八固山额真、六部大臣、都元帅孔有德、总兵官耿仲明、尚可喜、石廷柱、马光远;外藩蒙古有察哈尔部、科尔沁部、扎赉特部、杜尔伯特部、郭尔罗斯部、敖汉部、奈曼部、巴林部、土默特部、扎鲁特部、四子部、阿鲁科尔沁部、翁牛特部、喀喇车哩克部、喀喇沁部、乌喇特部等十六部共四十九名贝勒,还有满洲、蒙古、汉人文武百官都按各旗排列。两个身穿异族服饰的朝鲜使臣也夹杂其间,显得格外刺眼。

    此刻,天色大亮,东方一片霞光。满、汉两名导引官來到皇太极面前,引领他來到坛前,拾阶而上,面向天帝神位站立。赞礼官高呼:“上香!”皇太极在案前跪下,从导引官手中接过香,连上三次。接着,将帛和装满酒的爵恭敬地放到香案上。敬献完毕,读祝官手捧祝文登坛,面向西北跪下,高声诵读祝文。其文曰:“惟丙子年四月十一日,满洲国皇帝、臣皇太极敢昭告于皇天后土之神曰:臣以眇躬,嗣位以來,常思置器之重,时深履薄之虞,夜寐夙兴,兢兢业业,十年于此,幸赖皇穹降佑,克兴祖、父基业,征服朝鲜,混一蒙古,更获玉玺,远拓疆土。今内外臣民,谬推臣功,合称尊号,以副天心。臣以明人尚为敌国,尊号不可遽称,固辞弗获,勉徇群情,践天子位,建国号曰大清,改元为崇德元年。窃思恩泽未布,生民未安,凉德怀惭,益深乾惕,伏惟帝心昭鉴,永佑家邦。臣不胜惶悚之至,谨以奏闻。”

    宣读完祝文,代善率众贝勒王公大臣下跪大声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极面带微笑道:“平身。”扫视着众人,扬声道:“诸贝勒大臣屡次上表劝进,朕思之再三,也拒之再三,自惭大业未成之前,先受尊号,妄自尊大,恐上天降罪,是以踌躇不决,朕何德何能?”

    代善道:“当年父汗以十三副遗甲起兵,东征西讨,开拓疆土,临终之时尚有两大心愿,一是伐明,二是平察哈尔。皇上几度伐明,收获甚丰,大长志气。如今察哈尔已然臣服,又获元朝传国玉玺,实属天命所归,神意昭然,请皇上万勿谦辞。”

    众人齐声道:“请皇上称帝即位,我等盟誓效忠!”

    皇太极点头道:“你们既然都这样想,朕不好再坚辞了。”

    众人齐呼道:“皇上圣明,天下之福!鸿名伟业,丕扬天下!”

    皇太极笑道:“从今后以后,我大金正式建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朕将兢兢业业,克兴祖父基业,但愿八旗军民上下一心,扬我大清国威!”

    众人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太极下坛进了搭好席棚中,在帷帐宝座上坐了,百官依次入座。皇太极将祭品亲自分给百官,随即回崇政殿受尊号。远远望见五间硬山式的宫阙正门,上面刚刚换好了金漆大匾,上写着满汉两种文字“大清门”,与以五彩琉璃镶造的殿宇正脊、垂脊及两山的墀头在春光中熠熠生辉。皇太极缓辔而行,穿过大清门,直至崇德殿前下马。

    崇德殿里外粉饰一新,殿宇的模样仿造北京的皇极殿,五间九檩硬山式,前后有出廊,开辟隔扇门,四周围以石雕栏杆,雕刻麒麟、狮子、葵、莲等图案,顶盖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殿前东置日晷,西设嘉量。皇太极抬眼望望两个圆形殿柱间雕刻的那条云龙,龙头探出檐外,龙尾直入殿中,飞腾咆哮,叱咤风云,会心地一笑。在导引官引领下,由大殿正面拾阶登殿,迈上堂陛,入坐金交椅,百官仍分左右两班站立。登时乐声大作,赞礼官高呼:“跪!叩!”百官行叩首礼。赞礼官又呼:“跪!”百官行三叩九拜大礼,多尔衮与科尔沁贝勒巴达礼、多铎与豪格双双从左边班列中站出,岳讬与察哈尔林丹汗之子额哲、杜度与孔有德双双从右边班列中站出,两人合捧一枚皇帝御用之宝,上前跪献。皇太极含笑示意接过,忽然却发现那两个朝鲜使臣立而不跪,一人负手挺胸踱步不止,一人满脸的冷笑。他不动声色地看着太监将玉玺收好,才喝问道:“你俩好大的胆子!这是什么地方,朝会之所竟然如此无礼!”

    一人哈哈大笑道:“我们跪的是天朝大国,岂是你们着蛮夷小邦?”

    “你是何人?”

    那人答道:“朝鲜使臣崔鸣吉。”又指着另一使臣道:“他是副使李承哲。”

    皇太极不想在如此盛大的仪式上有丝毫闪失,忍住心中的怒气,缓一缓面色,问道:“今日是朕的吉日,你们倨傲无礼,是要藐视朕么?”

    阿济格与多铎二人性子最急,不等皇太极下令,二人双双抢出,暴喝一声,直扑到两个使臣面前,各将他俩的手臂抓住。崔鸣吉与李承哲岂会甘心受制于人,奋力挣脱,“嗤”的一声,衣袖登时撕裂,不想一下挣猛了,一齐重重跌在地上,头上的帽子摔出老远。阿济格、多铎见一招得手,岂肯罢休?欺身上前,双手如钩,紧紧抓住二人的袍襟,提离地面,二人却待挣脱,无奈沒处着力,在空中手舞足蹈地乱喊乱叫,众人见他们如此神勇,齐声喝彩。阿济格哈哈大笑,骂道:“皇上容你们观礼,是多大的恩典,你们却不知好歹,如此混账!不给你们吃点儿苦头,你们如何记得住?”

    多铎道:“哥哥,跟他们罗嗦什么!”双手一松,将李承哲跌在地上,兜身一脚,喝道:“还不跪下!”

    崔鸣吉、李承哲二人狠狠地看了他们一眼,摇摇晃晃地站起,衣衫凌乱,发簪已失,披散着头发,模样狼狈不堪。二人将帽子捡起,端端正正地戴好了,依然沒有跪拜之意。阿济格、多铎大怒,要上前殴打,皇太极摆手阻止道:“放了他们!朕有话问。”阿济格、多铎朝二人挥了挥拳头,退回原地,脸上怒气不息。

    皇太极挥手道:“取国宝來!”

    两个小太监抬着一个硕大的紫檀宝龛上來,小心地打开龛盒,揭开明黄裹袱,皇太极伸手取出一方玉印,众人眼前登时闪起一道柔润的白光,那玉印方圆四寸,上纽有五条龙交绕在一起,一角上镶着黄金。皇太极冷笑道:“你俩好生看看,这是什么?”

    崔鸣吉怔了半晌,答道:“是那颗传国玉玺。”

    “不错。确是那颗用和氏璧做成的天下共宝,秦以后历代帝王都以得此玺为符应。如今它在朕手里,天命所归,朕自该拥有四海,如何算是什么蛮夷小邦?”

    崔鸣吉颇不以为然,反驳道:“说什么天命所归?此玉玺來路不明,大可怀疑。当年元顺帝败弃中原,携玉玺北逃大漠,崩于应昌府,此玺不知去向。二百多年后,一个牧羊人,看到他一只羊,三天不吃草,在一个地方不停地以蹄刨地,牧羊人心生好奇,往下深挖,找到这方宝玺。他将此玺献给了顺帝的后人博硕克图汗,后被察哈尔林丹汗夺取,林丹汗死后,留给了妃子苏泰太后和儿子额哲,他们归顺后金,玉玺自然不会旁落他人之手。”

    “不管是如何得到,这上面‘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篆文,自然应在朕身上,断无可疑。”

    “那八个字有什么神奇?不过是秦相李斯篆书,咸阳玉工王孙寿雕琢,岂能昭示上天之意?当真可笑!”

    皇太极并不恼怒,问道:“你们视大明为天朝,岁岁进贡;视我大清为蛮夷,不放在眼里,其实错看了天命。朱元璋在金陵称帝,建元大明,将元顺帝逼逃蒙古草原,派遣大将徐达深入漠北,想要得到这方传国玺,最终却空手而返。若天命应在大明,如何应验?若说不应在我大清,为何二百年后,为朕所得。”

    崔鸣吉一时语塞,嗫嚅难言。皇太极正色道:“你们朝鲜使节往來中原,汉人历史自然详知。总从有传国玉玺之日起,历朝更迭无不以此为符应,昭告天下,据此名正言顺地拥有四海。大明立朝至今已二百余年,何曾一刻用过传国玉玺?这么多年竟是冒名僭越了。你们自家沒有见识,却颠倒黑白,浑说一起,自以为奉的是什么正统,实在令人笑破口了。古人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天下者乃是天下人的天下,不为一姓一家独有,所谓有德者居之,无德者失之。匹夫有大德,可为天子;天子若无德,可为独夫。就以辽东來说,当年的辽国也是由夷狄而为天子;大金国灭了辽国,南下攻宋而有中原;元朝由北夷混一金宋而有天下,自古英雄不怕出身低贱,只怕德才不足以服人。”

    崔鸣吉慨叹道:“皇上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令人茅塞顿开。看來皇上不单是称雄辽东,还有混一天下的壮志,好生景仰。”

    皇太极站起身形,拍案道:‘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宋太祖这句话正合朕心。大金当年南下中原,宋人凭借天堑,偏安江南,而大金后院起火,牧马江北,徘徊不前,实在大觉可惜。朕不会教明人独享关内的富贵,打算天气一凉,出兵伐明。”

    崔、李二人为皇太极的雄才大略所动,又被辩驳得哑口无言,只好学着众人的样子,恭恭敬敬地行了三叩九拜大礼。殿内一片欢呼,鼓乐齐吹,皇太极含笑步出大政殿,排列仪仗,乘舆回宫。过了几日,大封功臣:代善为和硕礼亲王、济尔哈朗为和硕郑亲王、多尔衮为和硕睿亲王、多铎为和硕豫亲王、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岳讬为和硕成亲王,阿济格低一级,为多罗武英郡王,杜度以下再低一级,为多罗安平贝勒、阿巴泰为多罗饶余贝勒,按以上等级,分赐银两。外藩蒙古贝勒也按亲王、郡王等级分别敕封,乌克善为和硕卓哩克图亲王、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时称“三顺王”,是汉官中最高的封号。他们的部下也都论功封赏。

    凌迟了闯贼高迎祥,崇祯着实兴奋了数天,脸色有了一丝红光,皇太极建国称帝的消息便已传來,将他的心绪搅扰得大坏,皇太极不过一个辽东的蛮王,竟然与大明分庭抗礼,如何不令人恼怒!他追忆着当年己巳之警,后金兵临城下,皇太极纵兵驰突,铁骑踏遍了京畿,不由羞愤交加,暗暗发狠道:等朕荡平了内寇,必要出关亲征,攘除你们这些外夷!正在独自愤懑,马元程送來兵部紧急文书,多尔衮、多铎等率军进兵山海关,阿济格统率八万大军,分三路先后进入独石口,已达京畿延庆州。崇祯帝大惊,急令京城戒严。

    戒严令下,可忙坏了曹化淳,每日带领东厂的番子四处侦缉,严防奸细混入城中,他深知皇上忧虑焦急,担心突然生出什么变故,措手不及,惹出纰漏,索性在东厂衙门里安了家,吃住都在里面,不敢丝毫马虎大意,偏偏叔叔曹选派人送信说老太太病了,他以为不是什么大病,先忙过这阵子再去探望,曹选一连催了几次,曹化淳只以皇命在身推托,不料过了三日,老太太竟一命归西。曹化淳想起祖母的恩养,后悔不迭,吊唁痛哭了一回,给叔叔骂得狗血喷头,他应承替老太太风光大葬,但国难当头,事情要缓一缓,先将灵柩寄放在智化寺里,择机发丧。他依旧回衙门办公,可每天传來的消息令他心疼不已,西山脚下的别业给清兵焚毁了,顺义、香河两处的田地给满洲铁骑踏得稀烂,秋收时沒指望了……

    他正在独自恼怒沮丧,唐之征进來,笑嘻嘻禀道:“厂公,我老家來了两个打小一起玩的朋友,千里迢迢地从江南赶來,想拜见厂公。卑职看厂公这些日子焦劳国事家事,忙个不住,沒敢打扰,一直命他俩等信儿。”

    “什么人?”曹化淳抬头问道。

    唐之征听他沒有断然拒见,媚笑道:“厂公与一人见过面,另一人或许有所耳闻。”

    曹化淳蹙眉道:“老唐,你就直说吧!这里沒有别人,东厂衙门里你有什么不放心的,这般闪烁其词?”

    “是、是……一个叫董廷献、一个叫吴……”

    “是吴昌时吧?他俩都是周延儒府上的门客,你六天前私自放他们入城,哼……”

    “厂公……”唐之征两腿发软,他想不到此事竟给曹化淳知晓了,“厂公赎罪,他俩十分可靠,又有急事要见厂公,卑职就做主……这是他们孝敬的……”他从袖中摸出一张银票恭恭敬敬地呈上。

    曹化淳见是一张三千两银票,上写“京师平遥颜料会馆山西日升昌老号”,乃是京师最有名的钱庄开出的,放心地收入怀中,问道:“找我什么事?”

    “这里人多眼杂,不是拜见的所在,请厂公屈尊寒舍一晤。”

    “你先回去预备着,我随后就到。”曹化淳自恃身份高贵,不愿与唐之征同行,再说來人出手就是几千两银子,必是机密大事,他自然多加了份儿小心。

    刚进大门,唐之征、吴昌时、董廷献三人已在门内躬身侍立,曹化淳刚下轿,三人一齐围拢上來,寒暄着簇拥他进了大厅。董廷献将大红的礼单呈上,上面多是金银珠宝之类,曹化淳并不细看,仔细收了,问道:“心葵,何须如此破费,咱与周阁老也不是外人,有什么是尽管说來。”

    董廷献赔笑道:“阁老多时不见公公了,十分想念,专派我俩來给公公请安,哪里有什么事。再说就是有天大的事,到了公公这里也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了。”

    “你抬举了,咱可沒有这等呼风唤雨的本事。”曹化淳明知他是极力奉承,可心里大觉受用,眉开眼笑,“眼下京师正在危急之时,你们大老远地赶來,心意咱领了。”

    吴昌时见时机已到,拱手道:“公公果然目光如炬,我们确有一件事劳您费心。公公远在京师,身居大内,江南的事可有耳闻?”

    曹化淳不禁露出一丝苦笑,说道:“咱近日一门心思在京师治安,哪里顾得上?”

    “江南名士钱牧斋先生,公公可还记得?”吴昌时似是提醒道。

    “怎么不记得?当年咱亲眼见他与温阁老在殿上争辩,脸色煞白……再说咱进内书堂读书时的先生就出自他门下,算起來咱竟是徒孙了。”曹化淳忽然想起那年在虎丘云岩寺夜访钱谦益,弹指之间也有四五年的光景了,钱谦益知道他的來意后,眼中的那丝掩饰不住的惊惧慌乱宛然如昨,他暗暗叹了口气,顿生沧海桑田之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